前蘇聯T-62主站坦克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T-62型主戰坦克

前蘇聯的T-62坦克實際上就是T-55坦克的深度改進型號,它主要是起到了在T-55與T-64/T-72坦克之間的一個過度作用。但是這款過渡型主戰坦克最終生產了超過2萬輛,也是相當嚇人。

因為是T-55的改進型,因此基本上T-62繼承了T-55的總體布局,但在設計中增加了不少創新的。

首先從炮塔上來說,T-62的炮塔直徑要比T-55明顯要大,為了容納更大炮塔,整個車體被增加38.6厘米長,車重由T-54/55的36噸增加至40噸;其炮塔採用整體鑄造而成,這樣的整體剛度要比T-55的塔體鑄造加頂部焊接混合結構要更強,同時炮塔的表面經過打磨處理,光滑度要更高,比T-55好。當然 這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防彈。這種設計可增加來襲炮彈的跳彈發生率。

另外T-62的車尾也由T-54/55的73斜角改為接近垂直的88度斜角。

加裝「眉毛」防護裝甲的T-62M

其次,表面上看T-62與T-55的最大區別就是主炮,T-55使用炮口制退器設計的100毫米線膛坦克炮,而T-62則115毫米的U-5TC滑膛炮,其炮身中部裝有抽煙裝置。這也是T-55與T-62的明顯區別。在炮塔前方,T-62的瞄準鏡通孔為圓型設計,而T-55則為豎置的橢圓形設計。

在行走裝置上,T-62與T-55也有明顯的區別,T-55的第1個負重輪與後面4個負重輪之間的間距明顯要大一些,而T-62則是前三個負重輪之間距離平均,後面兩個負重輪間距則明顯被增大了。

T-62MV

在防護方面筆T-62M開始坦克在炮塔前部加裝了被稱為眉毛的附加裝甲,但是這種裝甲只保護炮塔下部外圈,而炮塔上部則不在防護範圍內;到T-62MV時則為炮塔鋪滿了新型爆炸式反應裝甲,車體鍘面也掛滿了爆炸反應裝甲,有效提升了防護能力。到T-62D時又用TMT-5動式坦克防衛系統取代了附加裝甲。

T-62D


T-62了戰坦克是前蘇聯戰後第二代坦克,於50年代後期在 T-54/T-55系列坦克的基礎上研製而成,1961年投人生產,1964年起裝備部隊,1965年「五一"節在莫斯科紅場閱兵式上首次公之於世。

在前蘇聯, T-62坦克的生產一直持續到1972年。為了出口的需要,該坦克還曾在前捷克斯洛伐克生產。此外,朝鮮也獲准生產 T-62坦克。至1978年底, T-62坦克的總產量達4萬輛左右。

T-62主戰坦克除裝備前蘇軍外,還提供給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埃及、伊拉克、伊朗、敘利亞、葉門和前華沙條約等國的軍隊使用。蘇軍在1968年人侵捷克斯洛伐克時使用了 T-62坦克;1969年3月人侵我國領土珍寶島時也使用了該坦克,並被我軍繳獲1輛1973年中東戰爭期間,敘利亞和埃及軍隊曾大量使用 T-62坦克,T-62主戰坦克的車體為全焊結構,炮塔是鑄造的。車全長(炮向前)9750mm,年體長6247mm,車寬327mm,高2360mm,車底距地高430m,戰鬥全重37.5t。

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其上方有可向左開啟的艙門,門前有2具潛望觀察鏡;底甲板上有安全門。炮塔位於車體中部,構成戰鬥部分。車長和炮長都在炮塔內左側。車長在炮長後面,位置稍高,車長指揮塔頂部有1個艙口,艙口上有1扇艙門,指揮塔前部和艙門上各有2具潛望觀察鏡;炮長有1具瞄準鏡和1具潛望觀察鏡。裝填手在炮塔內右側,其上方也有1個艙口,艙口上有1扇艙門,艙門上有1具潛望觀察鏡。

動力傳動部分位於車體後部,包括發動機和傳動裝置等。發動機室頂部開有檢查窗和散熱器百葉窗。

行動裝置每側有5個負重輪,沒有托帶輪。主動輪後置,誘導輪前置。第三、四、五負重輪間間距較大。第一、五負重輪處裝有液壓減振器履帶為單銷式全鋼履帶,每條履帶由96塊履帶板組成。

車體前上裝甲板上裝有防浪板,前下裝甲板上裝有掃雷器固定器。車體兩側翼子板上固定有外組油箱和工具箱。車體尾部裝有油箱固定架,其上有圓筒式附加油箱,油箱上方可放置潛渡進氣筒。油箱固定架下面,即車體尾部裝甲板上固定有自救圓木。


最大的特點源於兩個

其中一個是,加裝了紅外探測系統,這是世界上首次在坦克上應用,

第二個是坦克炮的威力增加到了115mm口徑威力大大增強

第三個是,防禦裝甲的厚度到了300mm均質裝甲以上,防禦能力得到了大的改善!

第四個,加裝了三防系統,防化學和輻射!

因此,該坦克一出來,就引起了世界的巨大反響!創造了多個第一!

喜歡加關注,給你更多優質回答!


推薦閱讀:

中國殲16與印度蘇-30MKI比有優勢嗎?
蒼穹浩瀚中「最科學」宇宙戰艦-----聯合國艦隊篇
王牌對王牌:雙堆集最後一戰
四十六——攻擊!攻擊!
俄專家:俄中軍事合作路線圖是對美國侵略性的遏制

TAG:蘇聯 | 坦克 | 陸軍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