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喜歡蘇東坡?


許多人喜歡蘇東坡,可謂始於才華,陷於性情,忠於人品。他是耳熟能詳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作者、"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泛舟人、唱著"大江東去"的遊客,有著"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哲思、"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淡泊、"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的洒脫……

1 、"眉山出三蘇,草木為之枯":論才華

蘇東坡是"文學藝術上的天才與全才",在諸多領域皆有極高建樹。論詩歌,其和黃山谷並稱"蘇黃",是宋代詩歌最高成就的代表;論作詞,與辛稼軒並稱"蘇辛",乃豪放詞派的開創者;論散文,同歐陽修並稱"歐蘇",所謂"歐文如潮,蘇文如海";論書法,"北宋四大家"蘇、黃、米、蔡,他名列榜首;除此之外,他還是"湖州竹派"、蜀學一派的代表人物……

以詞為例,東坡認為詞為"詩之苗裔",視其為言志載道的工具,又創造性地以作詩之法作詞,大大提高了詞的地位與品格。就連婉約詞,如《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一作,"笑時猶帶嶺梅香"的寓娘竟能道出"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生命真諦,真可謂超塵脫俗,哪有半點脂香膩粉的氣息!李清照曾批評蘇詞"不合音律",但東坡本"非心醉於音律者",不過"指出向上一路"而望"弄筆者始知自振"罷了。

2 、"卻對酒杯渾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論性情

東坡是個性情中人,這首先表現在他與子由"千古之下只此一對"的兄弟情誼。烏台詩案後,東坡被捕入獄;當其誤以為自己死期將至,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的千古名句,也道盡內心的牽掛、遺憾與不舍。出獄後,他全然沒有要擱筆的意思,反而津津樂道"試拈詩筆已如神"——這股隨性與瀟洒,著實令人敬佩。

才華橫溢之人偏偏命途多舛。因政見上的分歧,東坡一生多次被貶,且貶謫之地愈發偏僻。可無論環境多麼惡劣不堪,他都能做到詩意地棲居:自製東坡肉,翻烤羊脊骨,美滋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揮一揮衣袖唱道"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真性情使他一生摯友無數,更有朝雲這般知己常伴左右。因而,無論身處廟堂之上還是江湖之遠,他都不曾形單影隻,不曾孤單寂寞。

3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論功績

東坡在暮年自嘲"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自然太過謙遜。且不說其在地方上滅蝗、抗洪、救孤的業績,單論治理西湖這一件,他便足以流芳百世。在杭州,他帶領人民疏通湖中淤泥、種菱角、建蘇堤,造就了"三潭映月"的美景……這位創意家用實幹將心目中西子般的西邊小湖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名勝西湖。

可以說,蘇東坡是實實在在的心系蒼生之人。他之所以常與當權者提出異議,並非出於自身利益考慮,而是站在民生的角度,希望朝廷實行真正有益於百姓的政策。儘管有"一肚子不合時宜",他也能時刻為百姓著想;也正是由於這"一肚子不合時宜",他受到了"父老相攜迎此翁"的擁戴。"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如此人物,自然哪兒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4、 "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論影響

蘇東坡是屬於世界的,全世界都有他的追隨者。在日本,東京的湯島聖堂設有蘇東坡文學講堂,菊池惺堂在大火中搶救出《寒食帖》,書法家杭迫柏樹"想要臨摹他的所有作品"。在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榮譽館長武麗生曾以高價買下《後赤壁賦》畫作,舊金山Volti合唱團演唱中文版《水調歌頭》,洛杉磯餐廳出售原汁原味的東坡肉和火烤羊脊骨。前年中秋晚會,央視還請到了匈牙利Attraction魅影舞團為國人演繹了一曲《但願人長久》,真可謂美輪美奐。

其影響不僅在國際,更在生活點滴。讀《人間詞話》,看到靜安先生評論其詞"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風";古代文論課上,總能聽到關於東坡的文學批評;就連美學老師也愛引東坡其人其事其作。我一面樂此不疲地背誦著東坡的詩詞文賦,一面追著《百家講壇》欄目關於蘇東坡的解說,又去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千古風流,只此一家;這一切的熱愛與追隨,都源於東坡自身的魅力。


生活以坎坷待我,我卻報之以歌

幽蘭一縷香

林語堂先生講:「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他說到了我的心坎里,在中國的文人中,我最喜愛的就是蘇東坡了。

喜愛他,因為他的蓋世才華,更因為他始終熱切擁抱生活的人生態度。

林語堂說,蘇東坡,一生流離,一生閃耀。深以為然。

在古代中國文人中,一生流離者大有人在,而能做到一生閃耀者,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因流離而消極避世,唯有蘇軾始終擁抱生活。

蘇東坡的才華耀眼千年,熠熠生輝。

蘇姓宗祠上有一副對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這裡的三詞客指的是,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四大家(公認的是)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

這個對聯簡練透徹地總結了蘇軾在宋詞和散文方面的造詣。蘇東坡實在是個全才,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從這個角度講,稱之為千古文人第一家,一點都不為過。

從歐陽修對他的評價中我們可見一斑。公元1056年,蘇軾父親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和十九歲的蘇轍,從西蜀沿江東下,進京應試。

主考官歐陽修,小試官梅堯臣,兩人當時正銳意詩文革新,蘇軾那清新洒脫的文風,讓他們為之一震。

應試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文章頗令歐陽修賞識,歐誤以為是自己弟子曾鞏所作,為避嫌,只給了蘇軾第二的成績。蘇軾在文中寫了一個故事,歐、梅二公均不知其出處。

等到蘇軾謁謝,他們問蘇軾,蘇軾回答:「何必知道出處!」,原來竟是蘇軾自己所創。歐陽修聽後頗為震驚,對蘇軾的豪邁和創新精神極為欣賞,不禁脫口而出:「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歐陽修慧眼識珠。自此之後,蘇東坡開啟了他流離又閃耀的一生。

他是氣勢如虹的千古文豪。

《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詞中盡顯他不甘沉淪,奮發進取的英雄本色,他雖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詞中的豪壯格調,使得他胸中那曠達豪邁之情噴薄而出,文豪大家之氣,撲面而來。

他是憂國憂民的朝庭命官

《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詞中表達了他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以及憂國憂民的赤子情懷。氣象恢弘充滿陽剛之美的,壯士的愛國激情和英雄氣概,呼之欲出。

他是情意綿長的深情夫君。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蘇軾寫給妻子王弗的悼詞中,沒有一句兒女情長,卻讓人深感冷澀凝絕,痛入骨髓,那種相濡以沫的真情,凝重深沉,不忍觸碰;那種融入彼此生命的溫暖,和痛失之後的無限凄涼,躍然紙上。

他是熱愛生活的精神領袖。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中把人間的悲歡離合和對宇宙人生的理性思考完美融合,以景寄情,思想深刻,意境高遠,滿含哲思。蘇軾積極樂觀而又遺世獨立的哲人心境,赫然顯現。

他是悲觀失意時的知音好友。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這首詞展現了他意氣風發、志在千里的壯志豪情,所表達出的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激發了多少人生失意倍感挫折之人,重新煥發熱愛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它就是一首高亢雄渾的生命之歌,蘇軾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美好嚮往之情,昭然若揭。

他是遺落凡塵的世間哲人。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多次被貶後,對人生的起落沉浮,世事變遷,酸甜苦辣有了一番全新的思考。詞中彰顯了他豁達開朗的胸襟和歷盡苦難後超凡脫俗的人生體悟。

他是百折不撓的生活強者。

《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被貶黃州後,連生活都成了問題,樂觀的蘇東坡率領全家,自力更生渡過了難關,但他內心深處的孤獨寂寞卻是別人難以真切體悟的。詞中,他托物抒懷,表達了孤傲清高、蔑視流俗的超然心境。 

他是有如你我一樣的尋常眾生。

《蝶戀花·春景》: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詞中展現出錯綜複雜的矛盾,感情低沉又令人振奮。現實中屢遭貶損,詞中反映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他即便身為才華橫溢的大文豪,也和常人一樣,要面對人生無處不在的矛盾。

他是享受生活的性情中人。

《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才子遇美景。到底是西湖為了等待才子的到來而存在,還是詩人借西湖才展露了蓋世才情。就如林語堂所語:「西湖的詩情畫意,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以盡其才。」

無論身處何種境地,他都用自己的樂觀與豁達超然面對,即便多次被貶,他的詩詞卻始終充斥著那種卓世而立的豪邁激情。

正所謂:生活以坎坷待我,我卻報之以歌。這種豁達與超然,該是怎樣的一種人生氣概!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即便,歲月流逝,轉眼千年。面對這樣一個豪放不羈的大文豪,款款情深的大才子,歷盡苦難的真英雄,還有做著東坡肉、吃著東坡魚,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鄰家大哥哥,怎能讓人不喜愛?

喜歡點贊哦??


大家好,我是解悶日記,我來回答。

蘇東坡是華夏文明中少有的詞人詩人學者書法家畫家集於一身的奇才,他的詩詞曠古鑠今。同時又因為寫詩同情老百姓而受牽連。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文字獄「烏台詩案」就是蘇東坡為百姓寫詩受冤的事件。公元1082年,蘇東坡因「烏台詩案」發配到湖北黃崗酹江亭,其非常著名的詩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在這時有感而發: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從其詩詞磅礴的氣勢,一瀉千里的句子可以看出蘇東坡的才氣。人們與其說喜歡蘇東坡,倒不如說喜歡蘇東坡的才華,厚德,仁愛之心。


因為了解,所以喜歡。

我覺得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不用說了,下面說說他的政績。

水利

蘇堤春曉、三潭印月

蘇堤是他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興建的。而三潭印月則是為了便於觀察水情而建。

然而,除了蘇堤與三潭印月,還有一項工程也是十分引人入目,就是自來水管道。

你沒看錯,自來水。

紹聖三年,廣州瘟疫橫行,無潔凈用水。於是當時的蘇軾給廣州太守出了這樣一個主意。

在城外白雲泉下建一個大石槽蓄水,再用五管大竹將水源接近城中,再建石槽,復之。竹管交界處,用麻纏上,再塗上漆,防止漏水。

那麼經費從何處來呢?在珠江上游購置天地租給佃戶。

那麼養護經費呢?建造公租房。

如果水管堵塞怎麼辦?在每截水管上開個小孔,然後堵上,發現水源堵塞,那麼打開小孔,如果沒有水源,便可斷定是此處堵塞,那麼就可以換掉它。

就這樣,在將近一千年前,廣州居民就用上了自來水。


籌辦公私合營醫院

公元1089年,杭州爆發瘟疫。古代的醫療條件大家懂得,於是蘇軾就想籌辦葯坊,將大夫集中起來。他拿出了自己的積蓄,又號召富人捐款,建成了病坊(安樂坊)。安樂坊收納貧窮病人,施捨粥、葯。蘇東坡在杭州2年,共治好1000多名貧困病人。【後安樂坊被朝廷接收,改名為安濟坊】


籌辦孤兒院

北宋時期,鄂黃地區盛行溺嬰之風,時任黃州太守的蘇軾不忍看到這一現象,就寫信給鄂州太守朱壽昌,在陳述利弊後,他又提了建議:

  1. 凡是有溺嬰者,徒兩年(今天看來很輕,但溺嬰在當時根本不違法)
  2. 對養不起孩子的父母予以救助

他在上書鄂州太守的同時,還在黃州組織成立名為「救兒會」的慈善機構。這個慈善機構如何運行呢?這兒,就不得不說蘇東坡確實是一個思想很前衛的人,他在那個時候就知道利用自己的「名人效應」,通過他的多方奔走呼號,救兒會向富人募捐資金,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將俸祿中的大部分貢獻給「救兒會」,自己不惜挨凍受餓。消息傳出,百姓感動之餘爭相解囊,人們捐錢的捐錢,捐米的捐米,到救兒會捐獻善款者絡繹不絕。蘇東坡又親自擬定「救兒會」章程,邀請心腸慈悲、為人正直的鄰居讀書人古某擔任會長,兼掌管錢物,又請安國寺一個和尚當會計,主管賬目。他們到鄉村調查即將生產的婦女,只要她們肯養小孩,就送錢送米送布給他們。蘇東坡說,一年若能救下一百個嬰兒,也就功德無量了。

就這樣,東坡雪堂救兒會在蘇東坡的策劃、籌備下於黃州誕生了。

幾年級,救嬰逾千人


創辦學院

儋州教育落後,自唐以來,無一人中舉。蘇軾到了儋州創辦東坡書院,其學生薑唐佐最終成了海南史上第一位舉人。

接下來再簡述其他事迹

  1. 徐州黃河泛濫,他帶領徐州軍民抗洪,最後受到神宗嘉獎,修建黃樓
  2. 解決密州蝗蟲、強盜問題
  3. 賑濟淮浙流民
  4. 解決儋州飲水問題
  5. 解決徐州燃料問題
  6. 解決湖州食鹽問題

……


就不一一贅述了。

借用林語堂先生的評價: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鍊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這樣的人,我如何不去喜歡呢?


喜歡蘇東坡?不!我是他的超級粉絲!他可以說是我最崇拜的人和我的人生目標了!問我原因,我就來說說:

一、他的才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只要是文人喜愛的,他幾乎都玩的很溜,尤其是在填詞方面的成就,簡直絕了,他填的詞,好多都是名篇;

二、他的人品。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好交友,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成為他的朋友,並且和他愉快相處,尤其是他對妻子的情誼,讓人觸動頗深;

三、他的影響。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當地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近千年來,他已經成為我們民族記憶的一部分;

四、他的敏銳。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蘇軾極具靈心慧眼,所以到處都能發現妙理新意。

五、他的享受。他彷彿就是上蒼的寵兒,一生衣食無憂,富貴榮華盡享,好美食,創造許多飲食精品; 好品茗,留下了好多逸聞趣事,好游山林,留下了許多唯美的地名。

六、他的結局。他一生有驚無險,官至各地,到處受人愛戴,最後得以善終,死後,宋高宗即位後,追贈蘇軾為 太師,謚為「 文忠」。自古以來能夠有此殊榮的又有幾人?

蘇軾,即是我的偶像,又是我終生的奮鬥目標,雖然不能達到他的高度,但是有他的作品作陪,也算是人生一樂吧!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蘇東坡這個名字在中國歷史上十分響亮,大家也許沒有聽過其他的文學大師,但是蘇東坡絕對是一個例外,他的詩情讓小學生都知道,他的詩句無不流露出闊達坦蕩的心理,於是蘇東坡成為了很多人的榜樣。

蘇東坡的才華是在當代數一數二的大文豪,他在眾多的文學家中有著顯著的才能,蘇東坡對於詩詞文賦無一不通,尤其蘇東坡的書法更是被世人所稱讚,他被稱為宋代四家之首,蘇東坡按照現在的評論來說,他可謂是宋代最為有名的文學家。

蘇東坡對待生活的態度十分闊達,很多儒家學士從政後會出現問題,他們在政治上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會失落,於是他們身上所謂的「道家思想」開始激發出來,他們寧願辭官都不願意被貶,他們認為只有追求自然之道才能讓自己的心理變得平衡起來。蘇東坡卻不一樣的,蘇東坡把生活和人生看得非常透。

當時蘇東坡開始的仕途是非常好,蘇東坡因為才華和學識獲得了朝廷的重視,所以朝廷任命蘇東坡擔任相應的職位。但蘇東坡仕途的災難也開始了,蘇東坡被貶,另外烏台詩案的迫害讓他開始不斷逃亡,但蘇東坡在這時卻想得非常開,同時蘇東坡帶領了自己的詩詞往更加廣闊的空間中去。

「人生如夢」、「一蓑煙雨任平生」等詩句無不在顯示蘇東坡的洒脫,很多人現在特別喜歡蘇東坡的詩詞,從詩詞中了解蘇東坡這個人,發現蘇東坡即使在很困難和挫折的時刻下都活得自在,有的人就由衷羨慕起來,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從蘇東坡這裡汲取到營養,讓他們可以十分坦然面對自己的人生,這就是他們會喜歡蘇東坡的原因。

另外,蘇東坡對生活是非常有追求的,東坡肉和東坡肘子就是蘇東坡生活豐富的最好映照,有一些人雖然沒有讀過蘇東坡的詩詞,但是對於以蘇東坡名字命名的菜式十分熟悉,這可謂以其他的形式認識了蘇東坡,蘇東坡的名號能不響亮嗎?

現在有的人想要活得非常坦蕩的,以一種玩樂和欣賞身邊事物的態度去應對人生,而蘇東坡就是心懷這樣的主張,大家不妨去看看蘇東坡相關的詩句,大多數蘊含暢快和闊達的心境,只要看過蘇東坡詩詞的人都會有所感觸,他們對於人生的態度會有所感悟,這就是有的人為什麼喜歡蘇東坡的原因了。

蘇東坡確實是一個妙人,他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境都能夠坦然面對,被貶了就當做去遊玩山水,這一種生活態度值得很多人去學習,大家如何看蘇東坡?


為何有人喜歡蘇東坡?

我姑且談談個人的看法。

個人喜歡蘇軾,只有一個原因:這人是個天才,而且是一個很隨遇而安的天才,他能把自己的才華髮揮到任何意想不到的地方。

四川自古多出文人才子,蘇東坡就出生在蜀地。21歲是背井離鄉,帥氣的臉龐,背著個小木箱,裡面裝著幾本書,左手牽著小弟,右手擎著老爹,大有指點江山之氣勢,一路奔向東京。東京開封府是宋朝首都,天下文人學士的圓夢之地,此次父子三人就是來這考試的。

到了開封后,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考試作文,吸引了當世文學大家歐陽修的注意。要說蘇軾的文章,確實能讓人眼前一亮。年僅21歲,文風氣息便有一種輕快脫俗之感,並不冗長繁雜,與當時的主流文風相比,略顯新意。

個人在18歲時,就曾經背過這篇文章。當時是非常佩服蘇軾的,原因無它,幾乎是同齡人,為何他就能寫出如此NB的文章?所以在當初,這篇文章幾可倒背如流。

當時的那句「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讓我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倒不是這句話有多厲害,關鍵是這背後的故事,實在讓人側目。

這話歷史上沒有過典故,梅堯臣和歐陽修見到這篇文章寫得這麼好,卻用了一個沒有的典故,都以為是自己孤陋寡聞,忙問蘇軾這句話出自哪本自己沒曾看過的書。

蘇軾解釋說「我編的,因為我覺得堯會這樣做」。

看到這個故事時,個人心中便產生敬佩之感。說實話,編故事並不是奪強的能力,關鍵是在如此重要的考試中,敢用出來,甚至能想出用編的套路來糊弄考官,最重要的是寫的還這麼貼切,這麼好。不要說當時的我,即便現在的我也非常佩服,自己確實做不到。

這一如現代的語文老師所說,一定要引用名人名句,哪怕是沒學過,自己編一句,也要說某個人寫的,因為判卷老師即便沒聽過也不敢說是錯的!

看蘇軾,一千年前就用過的伎倆!多麼超前的思維!

從這件小事中就足以看出,蘇軾的腦子是非常活躍的,他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獨到一面的理解,所以這種人,全身都有可觀之處。

如何能叫人不喜歡?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大宋眉州人(今四川眉山),祖籍河北欒城,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嘉佑年間,蘇軾因為《刑賞忠厚之至論》被主考官歐陽修所賞識,文章里深刻闡述了儒家仁政思想,而且文章結構嚴謹、精鍊、易懂。歐陽修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頭地」。

蘇軾生活在北宋的最繁華時期,他在詩詞散文以及繪畫方面有好多經典的作品。

蘇軾的三篇作品出現在語文教材之上。《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赤壁賦》

這個千古絕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便是蘇軾最著名的一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是蘇軾在公元1076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寧九年農曆中秋所做,當時因為和另外一位文學大儒王安石的政見不同,蘇軾自己請求外放,在密州(山東諸城),蘇軾寫下了這篇千古絕唱。十五中秋月圓之夜,蘇軾想念自己的弟弟蘇轍。生動形象的描繪了一副明月當空照,卻觀月思親人的空靜曠遠的感情。

這篇文章,是我們中學時代學習,並且老師要求我們背誦的名作。

《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首詞字裡行間充滿了豪放之情,描寫了千里長江壯麗的景色,在赤壁古戰場只有驚濤拍岸如同捲起千堆之雪的長江岸邊,作者表達了自己對歷史風流人物的一個憑弔和才略的肯定。這首詞大氣磅礴、意境遼闊,將景、史、詞融為一體。

這裡的「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好多人認為是諸葛亮。

《前赤壁賦》

這篇賦,則流露出了蘇軾被朝廷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時的一絲悲傷。月夜泛舟,卻懷古傷今,然後又略感精神解脫。這篇賦在全局結構中構思獨特,意境深遠,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很高,對於後世的賦、散文、詩影響很大。

小編上高中時,這篇賦,哎,直到高中畢業這篇賦也沒背下來,而其他絕大多數的同學都背了下來。

下面的是蘇軾的書法作品之一。

蘇軾繪畫作品之一《木石圖》

從宋代一直流傳到1937年,被帶到了日本。在2018年的時候,在香港拍賣行,被一個來自大中華區的中國人以4.636億港元的天價買走。

如今,蘇軾的字,東坡。變成了大家的商標了。吃的有東坡肉、東坡肘子,等等。企業和地名商標就有太多了。


雖然沒有邀請來作答,恰好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回答一下。答主曾經寫過一篇類似的文章發表在【印記時代】頭條號上,現分享出來。


古往今來,能夠得到世人厚愛的文人不多,而蘇東坡算是一個特例。

蘇東坡,一個在歷史的長河中閃光的名字,千百年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他是大文豪,位居「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當然,他還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家和旅行者。

話說由他發明創造的美食可真不少呢——「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等等。

他每去一地,必定會寫遊記分享給大家。很多蠻荒之地因為有了蘇公一游而名揚天下。

電視劇《蘇東坡》劇照

蘇東坡一生輾轉遷徙十餘處,最遠到達荒蕪的南海,但不論時間的長短,也不論為官還是謫居,凡足跡所到之處,必定造福一方百姓,在當地留下優秀政績和道德文章。他的才華、他的智慧、他的膽識,卻無時無刻不在放射出耀眼的光輝。不管環境多麼惡劣,他都能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而且創作能力不斷地提升。如果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恐怕早就抑鬱而終了。

嘉祐六年(1061),蘇軾被派到鳳翔府(今陝西鳳翔)任職。十一月,兄弟二人在鄭州分手。蘇轍作《懷澠池寄子瞻兄》一詩。蘇軾途中重經澠池,當年寺中的奉閑和尚已經去世,寺已改建新塔,五年前所題的壁上詩已拆毀無存。蘇軾懷舊作《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以和蘇轍所作的《懷澠池寄子瞻兄》。詩曰: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尤其是當你一個人背井離鄉在外漂泊時,讀起此詩,你會有很強的共鳴感。有時候當我讀到最後一句都會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

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尤其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最為著名,以至於成為杭州西湖的廣告語。有這位大文豪的代言,西湖不出名才怪呢。

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蘇東坡被調到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上任之初寫下《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全詞「狂」態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充滿陽剛之美。可見蘇東坡的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熙寧十年(1077),蘇東坡調任徐州知州不久就碰上黃河大堤決口,淹沒四十五個州縣,「彭門城下,水二丈八尺」。一時間全城百姓惶恐萬狀。就在這危急關頭,蘇東坡挺身而出,喊出了「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的決心。他積極組織軍民築堤搶險,東坡布衣草履,結廬城上,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十月初五,黃河回到舊水道,被洪水包圍了45天的徐州終得解脫,百姓歡聲雷動。

電視劇《蘇東坡》劇照

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時,遊覽赤壁大戰古戰場,回去後寫了一篇遊記《念奴嬌·赤壁懷古》,奠定了豪放派詞人開山鼻祖的地位。

被貶黃州第三個春天,東坡與朋友春日出遊,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在《定風波》一詞中寫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可見心態之超然。

被貶黃州第三個寒食節,蘇東坡的心情惆悵孤獨到了極點。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揮毫寫下《黃州寒食詩帖》,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黃州寒食詩帖》

由於貶職,薪俸大減,加之拖家帶口,生活十分拮据。以前為官可以吃羊肉,現在只能吃豬肉了,甚至要自己做飯。蘇東坡居然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廚藝——他寫了一首《豬肉頌》:「洗凈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就是後來著名的「東坡肉」的做法。

東坡肉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六月,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隨後寫了一篇遊記《題西林壁》,此詩流傳至今。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此行程中,他順便送他的長子蘇邁到饒州德興縣任縣尉,途徑湖州,遊覽了石鐘山,進行實地考察,為辨明石鐘山命名的由來,又寫了一篇遊記《石鐘山記》。其中有一句廣為傳誦:「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說實話,能在人生的逆境中將遊記都寫得如超凡脫俗而富有哲理的,我只服蘇東坡。

蘇東坡在被貶惠州時也不忘創造美食。惠州雖是偏遠蠻荒之地,各種野菜卻遍地都是,尤其梅菜多。他發現腌制後的梅菜蒸肉肥而不膩,肉香味美,又創造出一道「梅菜扣肉」來。到了夏天,他尤其愛吃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見生活有滋有味。他可是第一個給荔枝做宣傳的免費代言人吧?

在被貶海南時,有一次蘇東坡得蚝。他將蚝肉浸入漿水,添酒燉煮。又取個頭大的蚝肉,在火上烤食。隨後寫題為《食蚝》的短文,讚不絕口:「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告誡兒子蘇過一定保密:「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可見蘇軾的幽默與淡然。

他在險惡貶謫之地與民同甘共苦,「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正是他的人生態度。這樣有擔當、有才華、有魅力的文人,又怎能不受到民眾的厚愛呢?

也許正是多年的貶謫生涯才成就了蘇東坡,讓他在詩、詞、散文、書、畫、美食、旅遊方面成為集大成者的大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東坡是個有趣的人,在屢遭貶謫後逐漸變得達觀。和杜甫不一樣,杜甫有些太苦哈哈了,蘇東坡懂得在逆境里自得其樂,是真正的釋然,認真享受生活。發明東坡餅、東坡肉,還自嘲「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相比他的才學,毫無疑問他的境遇無疑是很不順很不公的,可是人生越是粗糙艱難,他卻越能審美地生活,這便是他自帶的魅力光環,也是在苦命追求功名利祿的芸芸眾生中活出了自己的色彩。這大概便是打動眾人的地方,才學橫溢縱貫古今的人物太多,懷才不遇的大才更多,但是懷才不遇還能自得其樂併名留青史的人只有他——蘇東坡。


推薦閱讀:

上聯:樹悲風,鈴涕雨,西窗莫剪燭,裁絲短恨復長恨,下聯如何對?
唐朝開國名將是誰?
上聯:苦辣酸甜嘗百味;請接下聯?
尤三姐怎麼就無恥老辣了?

TAG:蘇軾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