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曾經誤解最大的一位歷史人物是誰?


郭沫若。是我誤解最大的一個人物。開始上學時,學他的《天上的街市》,學他的《女神》,感到他是近代最偉大的一位文學家,那時侯常聽他的名人佚事,知道他還是一位甲骨文專家,學識端的豐富。

後來了解了郭沫若的另一面,原來他還是一位軍人,參加過北伐,是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要知道周總理當過主任的。南昌起義郭沫若居然也參加了,這麼說他應該也算是我軍的締造者之一了。建國後他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技大學首任校長、首任語文聯主席,對他的感覺除了肅然起敬還是肅然起敬。

但當我了解了他在建國後的一些作品和他的情感生活,頓時他的光環就沒有了。江青在台上時,他肉麻地吹捧江青。粉碎四人幫後,他堅決支持粉碎。他的情感生活非常糜亂,娶過三任妻子,有一個還是日本人。除了妻子,還有好幾個情人,又喜歡去妓院嫖娼。第一任妻子張瓊華守活寡一輩子,只跟他有五天的夫妻生活;一位叫彭漪蘭(安琳)的「革命同志」被他拋棄後下落不明;他與妻子於立群的胞姊於立沈有染,於立沈被拋棄後自殺,甚至有一位不知名的婦女將性病傳染給了郭沫若。郭沫若第二任妻子郭安娜的子女,因為郭沫若的行為對郭沫若采不親近,不敬重,無感情,郭沫若的二兒子郭博竟如此評價父親:「對於家庭,郭沫若是個罪人。」。知道這些情況的一,我對這個無德才子基本上嗤之以鼻了。

春秋史社,悟空問答最專業的歷史領域專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開頭:非常慚愧!我誤解最大的居然是秦始皇!

從小接受教育,學習了孟姜女哭長城!還以為孟姜女是秦始皇的鄰居(不然這麼多建築工人的老婆,只有孟姜女一個人有名字?),她的丈夫范喜良被派去修山海關長城,結果犧牲了。秦始皇無情的拆散了這對恩愛夫妻。太可惡!這女人跑到山海關放聲大哭,硬是把城牆都哭倒了。於是對秦始皇的無情之恨深入到骨髓!

同時又落下了一個毛病。不敢哭!被爹媽打了,不敢哭,生怕房子倒了,還要打;老師批評了,不敢哭,生怕教室倒了,被同學的爹媽打;外面遇到欺負了,還是不敢哭。生怕馬路邊的房子倒了,被公安員叔叔抓······

終於在不敢中長大,認識了更多的字,腦袋也更大了,可以裝得下更多的知識。但依然對孟姜女之事興趣不減。也不知自己腦袋哪裡短路,於是到處找歷史書,到處借圖書證去查一切有關孟姜女的記載。結果,居然答案很多:有的說孟姜女是葫蘆生的葫蘆娃,還有的說是瓜生的,那不是瓜娃嗎!暈!有的說,孟姜女不姓孟,實際是齊國人杞梁(後演化為喜良)的老婆,因為丈夫戰死,齊國又盛行哭調,於是就有了哭長城的原始材料;暈!還有說,孟姜女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兒」,也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群演啊;暈!又有說,孟姜是齊國貴族婦女的稱呼,那孟姜女意思豈不是齊國貴族婦女女;又暈!更有說,孟姜女是甘肅一個······

不寫了,反正今後我知道了兩點:一點是秦朝治安很好,一個成年女子單身可以從甘肅橫穿中國來到山海關,且安全到達;另一點是秦始皇真的是長生不老,一直活到明朝把山海關長城都建好了才穿越回秦朝!

隨著年齡增長,歷史中滾爬太久,仇恨減少了,又落下一個毛病,居然深深的喜歡上歷史了!這不,還在悟空問答碼字,辛苦操勞!以上為小編的自我檢討!雖是說笑,但感悟不少:對待歷史,不可斷章取義,要旁引佐證,各種資料都要參考,深入推敲!以免對人、對事產生不應該的誤會,您說呢!

結尾:現在我對秦始皇的誤解已經消除了,正細細尋找更多的蛛絲馬跡,希望還原真實的秦朝!謝謝閱讀,下回見!(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應該是郭沫若……

以前,作為學生,了解過他的《天上的街市》,老師要求背誦,在講解時,說了不少他的逸事,印象里,他寫詩歌一定厲害。後來,了解到,他是一個很有才的人。

新文化運動,他創辦「創造社」,和魯迅分庭抗禮,是五四運動的主力旗手,創作出了很多新詩,一度被認可為奠基人。

1927年,他參加南昌起義,後來研究甲骨文,與王國維一起,是這方面上的泰斗。而他考古學也貢獻了不少,比如《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開創唯物史觀派。

他還翻譯了不少作品,比如《戰爭與和平》,他的字寫得也不錯,有大家風範,自成一系,被稱作「郭體」,現在故宮神武門上「故宮博物院」五個大字就是他寫的。

當然了,後來就是取得一系列的職稱,中科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大首任校長……等等。

他被譽為二十世紀地文化巨人……

但他也是個有爭議的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混亂的私生活,和多個女人糾葛不清;二是考古,尤其是定陵之觴;三便是諂媚與毫無風骨,似海草,隨風飄搖。

私生活上,父母包辦張瓊華,但洞房之夜見到張瓊華的面容,極度失望地離開了……五天後,便去了成都。張瓊華也孤獨終老。1914年,留學日本,他碰到佐藤富子,浪漫主義詩人的氣質,外加狂飆猛進的性格……佐藤富子頓時淪陷,二人熱戀了起來,為此不惜辭掉工作,與他同居,郭沫若為其取名郭安娜。隨後,兩人膝下四子一女……1937年,局勢變化,郭沫若不辭而別……1938年,和於立群同居,膝下四子二女,之前和其姐姐於立忱關係不明,於立忱為其懷孕過,但被拋棄,自殺離世,1979年,於立群了解到詳情,病情影響下自縊。郭安娜有過來找,但被拒絕見面。

考古上,可以參考定陵的發掘,陵倒是被發掘出來了,但技術落後,以及特殊時期,造成了考古的悲劇,萬曆皇帝和其皇后雙雙在一把大火中,灰飛煙滅。

諂媚與毫無風骨,這點上,都查得到,省略了。

郭沫若最突出的也是這三點,才子的面孔下,他還有流氓。而我們也該理性看待。


毫無疑問,我曾經誤解最大的歷史人物,乃是後天聖人曾國潘。

這位國之重臣一生之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孜孜不倦的寫日記。從他的日記里,我們可以看到他在不斷的犯錯、糾錯中,一點一滴的進步,以至於日趨完美。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曾國潘當然也不能例外,他也會犯錯。讀過曾國潘家書的人都知道,曾老先生一直都以非常高的標誌要求自己的。

他曾在日記中寫到:昨日今日,俱無事出門,如此大風,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靜坐功夫,須是習熟,若不勉強苦思,更說甚?

正是這種近乎執著的自我反省,成就了他日後的人前風光。

於是乎,每當我們提起曾國潘,對他總會有這樣的印象:正襟危坐、謹言慎行;國之棟樑、內聖外王;上對得起蒼天,下對得起黎民。

唉!只怪當初太年輕,讀的書太少,被這個老傢伙和藹的外表給騙了。稍至年長,我知道了曾國潘的一個外號:曾剃頭。對此外號非常好奇,便細細的捋了一遍他的生平。不看不知道,過去的無知的我,還真特么誤解他了!

曾國潘,湘軍的頭目、大清王朝的忠實走狗,封建禮教的衛教士,太平天國的死敵。替滿清王朝,屠戮了無數同胞;昔日繁華的天京,湘軍過後,一片廢墟雞犬不留。

如果他僅僅是對起義軍如此的話,尚可理解,畢竟是敵對勢力,難免刀兵。可是,他的屠刀面對的是,所過之處的所有百姓,這就有點過分了。

熟讀聖賢之書,做盡禽獸之事,這就是偽君子的真實寫照。不管他修身治國,他對百姓所做的一切,就是自己的罪惡源泉,他該為這一切背負罵名。

看看同朝為官的譚嗣同是如何描述曾國潘的:一經湘軍之所謂克複,借搜緝捕匪為名,無良莠皆膏之於鋒刃,乘勢淫擄焚掠,無所不至,卷東南數省之精髓,悉數入於湘軍,或至逾三四十年,無能恢復其元氣,若金陵其尤凋慘者也。

蝗蟲過境,尚且留給根兒,以供來年發芽;湘軍淌過去,連根都給你拔了!

有人就會說了,這都是首先兵將自己做的,與曾聖賢無關。我呸!一代梟雄曹操行軍踩了別人的麥苗,尚且做做樣子,曾國藩哪裡比得上曹操?

更有甚者會說太平天國也燒殺掠奪了,呵呵噠,他們如果將南京屠城,怎麼把這裡當做天京呢?

唉!世道變了,喝一口雞湯,就敢把劊子手包裝成聖人。我當初也是瞎了眼,怎麼就把曾剃頭當做先進典型,寫進了我的作文呢?


我曾經誤解最大的一位歷史人物是魯迅先生。

首先,無論是從課本上接觸到的,還是從老師嘴裡聽說的,總感覺魯迅總是一臉嚴肅,從來不笑,神聖不可侵犯的樣子。其實真實的魯迅不是這樣的,他不僅經常笑,還經常開玩笑,還經常給別人起外號,是一個很頑皮的人。唐弢在他的《魯迅的故事》里回憶說:「魯迅先生說話的時候,不但內容生動,而且姿態也很活潑自然,往往一面做手勢,一面學樣子,給人極深刻的印象。比如他講一個故事:一個讀書人,因為鞋襪破舊,向鄰居的女人借到一套新的,穿著去赴宴。不料他丈夫不答應,趕來當場索回。讀書人沒辦法,只好偽稱肚子疼,伏矮身子,讓長衫蓋著光著的兩腳,勉強遮掩過去。魯迅講到這裡,忍不住站起身來,學著讀書人的樣子,雙手按著肚子,微微蹲下身子,用紹興話叫道:『我肚皮痛煞哉,我肚皮痛煞哉!』聽的人無不大笑。」

其次,也是從課本上的介紹得知,魯迅先生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便在內心牢牢地確立了一個認知——魯迅先生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然而,後來才知道,事實上,魯迅並未加入共產黨。以他的「立人」的思想,他是不會加入任何黨派的。換句話說,他加入任何黨派,也不會受歡迎的。因為他是批判的,是獨立的,是刺蝟,是匕首和投槍。

最後,書本中把先生宣傳的那麼偉大,一點瑕疵也沒有,便隱約感覺先生是一個「正人君子」,無可挑剔的。誰知,他竟然扔下有了夫妻之實的朱安不顧,娶了比自己小將近20歲的學生許廣平。當我突然一天知道了他在老家還有一個女人叫朱安的時候,我的確驚訝了,這還是我印象中的先生嗎?然而,這就是魯迅。

當然,這些並不能影響魯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也更不能動搖先生在中華民族文學和思想領域的地位,他始終是我們的「民族魂」!

(原創不易,點贊鼓勵!)


當屬包黑子、包青天——包拯!

印象中的包黑子是這樣的:

其實人家是長成這樣的: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和馬漢在身邊......"

長期以來,包大人在我們印象中都是一副黑如炭的形象,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包青天一點也不黑,額頭上也沒有像二郎神一樣的月牙印,就是一副正常人的樣子。

他的人生經歷也很完美,頗具傳奇色彩:

他出身書香世家,從小好學,立志當一位為民請命的好官。

皇天不負苦心人,28歲時,終於考中進士,如願當上一名國家公務員。

然而,青年的包拯秉承「父母在,不遠遊」的優秀儒家傳統,沒有選擇離家為官,而是在老家贍養父母整整十年,直到雙親去世時才上任。

一上任,包拯就顯示出非凡的執政才能和當上一名合格公務員的潛質,短短3年就調任廣東肇慶市委書記,3年後因執政出色直接上調中央,進入開封成了一名京官。

在權貴雲集的京城,包拯不但廉潔奉公,而且依靠出色的政治智慧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一方面步步高升,直到權力的最高峰,一方面成為反腐先鋒,名利雙收,真可謂走到真正的人生巔峰!

那麼,為什麼後來會被繹成這副形象,主要是因為他能為民請命,不畏強權,故而被當成廉潔的化身,「包青天」的名號也就是這麼來的。

青天之名在民間越傳越廣,被廣大人民群眾視若神明,也演繹出於很多關於包公的傳說。光有傳說不行,必須有一個光輝的形象與之匹配才行,這樣才能滿足廣大吃瓜群眾的心理。

如果只是一個正常人的樣子,顯然不夠高逼格,狂拽酷炫吊炸天,所以後世又對包大人的相貌進行了一番藝術再加工,所謂「鐵面無私」,那必須得是黑色啊,這樣才能配得上包青天的身份!

而這個黑臉形象顯然也與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謀而合,從這一形象一出現,就根深蒂固印入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裡,再難磨滅。

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演繹,包黑子的形象就此深入人心,本來的面目卻早已模糊不清了。時至今日它早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再難消除。


我認為是郭沫若

還記得初中課文上那篇必背的詩歌《天上的街市》嗎?進入正題之前,我來感受一下年輕時代的郭沫若的文筆。我們最初知道郭沫若這個人,正是從初中課本上這篇詩歌上了解而來的。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閒遊。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有人誇他是中國的歌德,也有人說他是中國的文藝復興代表人物。在20世紀的中國知識分子中,郭沫若這個人集科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詩人、作家、劇作家、評論家等頭銜於一身。初中時代的筆者對文史懷有狂熱的喜愛,所以曾經對郭沫若推崇有加,還把他看做是文風剛烈、清廉樸素的一代大師。

郭沫若年少的時候,娶了原配張瓊華,卻在結婚五天之後,拋下結髮妻子。張瓊華苦苦等了他68年,他卻沒有回頭。郭沫若在日本愛上了年輕的女孩佐藤富子,並用花言巧語將她騙到手,和她結婚生了孩子。單純的佐藤富子為了郭沫若,拋棄了在日本的家人,並與父母斷絕了關係。結果呢,郭沫若享受完她的青春年華後就溜回國了。等到1948年,佐藤富子才知道郭沫若又娶了年輕於的立群,並和她生兒育女。郭沫若一生有3次婚姻,但公開資料顯示他至少與5個女人有染。郭沫若到日本留學期間,就多次出入各種煙花場所,認識了很多日本歌姬。這也直接表明了這位文人風流而且濫情。

新中國成立以後,對歷史文物懷有狂熱追求的郭沫若的一再堅持和主張挖掘明定陵。他不顧當時不具備保護文物的能力和條件,盲目的挖掘。定陵挖開後,由於沒有充分的準備,大量出土的珍貴文物立即被氧化、破壞,各種珍貴字畫、絲織品頃刻間灰飛煙滅。作為這次挖掘皇陵主要的責任人,郭沫若本該深刻反思,可是他卻不以為然。

1965年,郭沫若又申請挖掘明長陵,試圖挖出明成祖埋藏的寶藏。結果周總理果斷拒絕,不准他再挖皇陵。郭沫若又請求挖掘唐代的乾陵當中,民間傳說裡面埋藏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乾陵沒挖成,郭沫若又計劃要挖秦始皇陵。他還恬不知恥地以老朋友、老黨員的身份多次建議周總理開掘皇陵,結果憤怒的周總理只說丟一句話給他:「十年之內不準開帝王墓」。

1958年「大躍進」時期,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卻很合時宜地寫下了這首《迎春序曲》,來看看大躍進時代的郭老先生的真實寫照吧。

《迎春序曲》

趕上英國只需要十五年,農業綱要七年就可實現。

一個大躍進連著一個大躍進,英雄氣概可以覆地翻天。

看吧,要把珠穆朗瑪剷平!

看吧,要把大戈壁變成良田!

勞動人民歷來就是創世主,在今天更表示了他的尊嚴。

他厚著臉皮於 1976年發表了《水調歌頭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十周年》。同一年,四人幫被捕。為了及時地撇清與四人幫的關係,他又賦一首 《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來抨擊「四人幫」。前後對比,惡劣人品,醜陋操守暴露無疑。


葉公。小時候大家就知道「葉公好龍」的典故,出處是西漢劉向編訂的《新序》,原文還有葉公的名字,叫子高,可以說這個人物一直是反面形象。

那麼其他史料有無葉公子高的記載呢?還真有,楚國有個葉公,氏沈,名諸梁,字子高,公是當時的縣長,那麼就是「葉公好龍」的葉公原型了。這個葉公怎麼樣呢?非常強悍的一個人物。他是楚莊王的後裔,左司馬沈尹戌的兒子。公元前479年,楚國的白公勝叛亂,殺死兩個令尹子西、司馬子期,囚禁了楚惠王。這個時候就是鎮守葉縣的葉公帶兵平定叛亂,之後葉公身兼令尹和司馬於一身,是楚國唯一一個同時兼任兩相的大臣了。

那麼,這麼厲害的人物,怎麼會被抹黑呢?我們要了解《新序》這部書保留了不少春秋戰國史料,但主要目的是為了說理,帶有明顯的儒家色彩。而葉公這個人,和孔子還有點來往。《論語》記載孔子想去楚國,先到葉縣與葉公相會。孔子認為應該「親親相隱」,而葉公認為應該「親親相直」,也就說,孔子認為父子有人犯罪應該互相包庇,而葉公卻是鼓勵揭發舉報的。

之後楚昭王和令尹子西拒絕了孔子的入仕,很有可能就是葉公把自己和孔子的理念分歧對他們說了。所以儒家認為葉公是導致孔子不能在楚國當官的罪魁禍首,於是就說他「葉公好龍」了,龍指的當然就是孔子。今天平頂山葉縣還有葉公陵園,是中華葉氏的祖陵。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因為星爺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和小時候玩過的同名遊戲,我一度以為唐伯虎是男生的偶像,無憂無慮、紅袖添香,過著自在逍遙的生活。但了解過後發現並非如此。

唐寅出身生意人家庭,父母是開飯店的,唐寅從小就幫家裡屠宰、沽酒,他的父親唐廣德曾經也是讀書人,所以很希望兒子能夠光耀門庭,唐寅也很爭氣,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才華,十幾歲就成了生員。

但唐寅的科舉之路非常不順,鄉試之後,會試時的主考官程敏政被誣陷出賣考題,告狀的人因為嫉妒,連唐寅也一併告了。雖然最後洗清嫌疑,但唐寅的聲名已經敗壞,因此心灰意冷。

之後,唐寅被寧王看重,欲招為幕僚,但他很快發現了寧王的謀反意圖,只能佯狂脫身,差點就被權力機器碾壓得粉身碎骨。唐寅自此過上了放浪形骸的生活。

但這種生活很苦。唐寅對世道經濟毫無興趣,唯一的謀生手段就是賣畫,為了賺錢,什麼活兒都接,市面上流傳的唐寅畫作數量之多,到了自己也記不清的程度,還有不少出自他手,或託名於他的春宮圖,為了生計,他也只能不在乎。

唐寅的家庭和感情生活也非常不順,父親暴病,母親憂勞而死,妻子因難產,也撒手人寰,而且是短短几年相繼離世,對青年唐寅的打擊可想而知。他的第二段婚姻也是以失敗告終,續弦之妻乾脆作細軟跑,讓唐寅人財兩空。

這樣一個人,根本沒有電影和遊戲中那樣快活風流,他的心裡有多苦,實在難以想像。


必須說說和珅了,這位貪官被王剛老師塑造的極其經典,深入人心。

曾經覺得和珅就是那樣的:圓乎乎的臉、總是帶著一副虛偽的笑容、整天閑著沒事陪皇上瞎溜達、不學無術總被紀曉嵐整……


首先,和珅應該長得很漂亮。還有野史傳說稱,和珅是某個妃子轉世,雖然不可信,但也側面說明,人家長相應該還不錯。

其次,和珅飽讀詩書,相當有才華。他小的時候就父母去世,全靠一位老家丁和父親的一位偏房照顧著。他從小就很聰明,學習成績很好,精通滿、漢、蒙、藏四門語言,也算是個學霸了。

(和珅畫像)

和珅的能力也很強,23歲就被提拔為庫管大臣,管理布庫。很快他就琢磨出了門道,管理能力大漲,布庫的存量大增,乾隆很高興。

乾隆四十五年,雲貴總督李侍堯貪腐案,31歲的和珅被派去和刑部侍郎一起查辦。和珅從側面擊破,直接讓李侍堯的管家招供了一切,迅速查辦了李侍堯一黨,得到了乾隆的極大讚許。


對了,再說說《紅樓夢》。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任《四庫全書》的總撰官,他偶然看到了《石頭記》,覺得非常好。雖然是禁書,但是稍加處理,找人續寫缺少的部分,再獻給皇上看,一定能保留下來。

於是,高鶚承擔了這個任務,續寫修改《石頭記》,更名《紅樓夢》,然後送給了乾隆皇帝看。

乾隆看完之後讚不絕口,立刻解除了禁令,刊行天下,讓《紅樓夢》稱為了傳世巨作。


和珅雖然貪婪,妻妾成群,但他也是一個重感情的人。

他的髮妻馮氏病危的時候,和珅為了照顧妻子,竟然多日不上朝。馮氏病逝之後,她的住處也被和珅原樣保留,供自己憑弔。

至於其他小妾,和珅死後有多人也自殺隨他而去,可見,和珅對她們還是很好的。

……

當然,他還是一個大權臣、大貪官,死有餘辜。只不過,和珅的真實形象,並不是一無是處,臉譜化的壞人。


推薦閱讀:

《信仰者》洗腦主旋律?不,這是一場英靈見證
讀書筆記一百二十:讀《古代天文曆法講座》隨筆
論毛文龍為何不送遼民入內地的原因
堯、舜、禹,是舉賢禪讓,還是殘酷政變!
抗戰勝利73周年,談談戰火紛飛中的中醫

TAG: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