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所有的恆星都是雙胞胎,那太陽的妹妹哪裡去了?


我看了解答區,很有意思。首先,一些科學達人的說法是正確的。雙星系統,在宇宙之中是很普遍的現象。除了雙星系統,還有三星,四星,甚至更多。三星叫做三合星,四星就叫做四合星。更多的,就叫做聚合星。還有一些人說,太陽系原本有十個太陽,被后羿射下來了。當然,這個只是笑話。不過,笑話裡面也有科學原理。我們可以問一下,真的可以射下太陽嗎?從理論上來說,想摧毀一顆恆星,需要很大的能量,這種能力人類目前還不能掌握。假設未來人類可以製造出黑洞,倒是可以一試身手。再大的恆星,面對黑洞,也只好乖乖的投降,沒有任何反抗之力。

在解答區,還有人向我提問,如果用弓箭射月球,應該怎麼樣做到?日本動漫《龍珠》裡面,龜仙人用龜派氣功波可以摧毀月亮,那麼現實中如何做到摧毀月亮呢?我覺得如果想要射下月球,需要有一副強大的弓箭。箭的材質需要地球上最強的高錳鋼製造,其直徑需要達到300千米。而箭的長達需要達到5000千米。製造好了箭,還需要弓,弓的力量要足夠。一根弓弦肯定不夠,需要有多根弓弦組合起來。比如,每隔10千米就用一根弓弦,一直延伸下去。搭箭的時候,箭桿的兩端將穿越地球的大氣層,一直延伸到寒冷的太空之中。當我們發射這支箭的時候,其劇烈的反作用力,將徹底摧毀地殼,全體人類將在一瞬間灰飛煙滅……所以,我們是看不見月球被射落的。

119


這個說法從沒聽說過,真的,感覺比UFO真實存在還要令人吃驚。

研究恆星系的時候要加入一個物理辭彙,角動量。和動量哈歐歐能量一樣,也有個角動量守恆理論。

以太陽系來說,我們的太陽佔有太陽系98%的角動量,這個可能跟太陽系的起源有關,但是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解釋理論。

如果真存在一顆孿生恆星,那麼距離不會太近,幾光年的距離是有的。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是半人馬座α星,也就是著名科幻小說三體里說的三體人那裡。這個距離是4.22光年。目前來說天文觀測可以很直觀的觀測到半徑數萬光年範圍內的恆星,只要你有質量,都能看到。要不然地外行星怎麼看到的。那玩意又不發光。

現在可以明確的理論時候,我們的太陽是至少第二代恆星,在太陽之前應該還有一代。理論出處是我們地球上現存的重金屬,準確的說是原子序數比碳高的所有元素。以太陽的質量,最後會變成一顆碳球。核聚變範疇到鐵結束。超過鐵的所有元素,都是超新星聚變出現的。因此這個理論認為,太陽是第二代恆星,出生於上一代超新星爆炸的墳場,或者是在2.5億年一圈的繞銀河系公轉中穿過超新星爆炸的墳場,捕獲了其中的一部分重元素。

關於孿生星球的假設。在上世紀早期,曾經有人認為地球存在一顆孿生星球,其軌道和地球一樣,運行周期也一樣,和地球的位置正好在太陽的另一端。大致描述是,你畫個圓,畫一條經過圓心的直線,和圓的交匯點一個是地球位置,一個是假設存在的行星位置。

這顆假想行星叫喀戎,最早是用來修正水星攝動的。後來有個叫愛因斯坦的出來說,我用新理論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假想就沒多少人提及了。

現代天文觀測也沒有發現這個完美隱藏在太陽背後地位假想行星。

補充下,不能因為很多恆星是雙星乃至三星系統就覺得太陽也該是這種模式。雙星模式在銀河系很常見,其數量也確實比單姓多。但是至少目前來說還沒有很完美的理論可以說,單恆星模式是不穩定的。反倒是針對有生命的行星來說,單星可以帶來穩定的光照模式,平穩的行星溫度。


所有的恆星都是雙胞胎?不知道題主這是從哪裡得出的結論,但實際卻不是這樣子的。據估計,銀河系中有大約一半的恆星是屬於雙星系統,其餘的要麼是單恆星系統,要麼是至少包含三顆恆星的多恆星系統。

銀河系中的雙星系統比例確實很高,比較著名的有距離我們8.6光年的天狼星雙星系統,其中主星是一顆質量為太陽兩倍的A型主序星,伴星是一顆質量接近太陽的白矮星;距離我們250光年的角宿一是一個分光雙星系統,主星是一顆質量為太陽11.4倍的藍超巨星,伴星是一顆質量為太陽7.2倍的B2 V型主序星。

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由不同數量的恆星組成的恆星系統。例如,織女星、大角星等恆星都沒有伴星,它們都是單恆星系統;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南門二,這是一個由三顆恆星組成的三合星系統,一顆較小的紅矮星環繞著由兩顆較大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距離我們42.9光年的五車二是一個四恆星系統,由兩個互相環繞的雙星系統組成;位於獵戶座中,距離我們1200光年的參宿三是一個五恆星系統。此外,還有六恆星、七恆星等多恆星系統。

從目前已知的情況來看,太陽沒有伴星,是一個單恆星系統。但也有研究聲稱,在距離太陽1光年之外有一顆質量很小的恆星,它被一些人稱作涅墨西斯星,或者又叫復仇星。研究認為,這顆遙遠的太陽伴星干擾定期干擾奧爾特雲中的小行星,使它們飛向太陽系內部,並最終引發地球上的生命被小行星撞擊而大規模滅絕。但地球上的物種滅絕並沒有周期性,而且每次大滅絕的起因也不都是因為小行星的撞擊。因此,太陽伴星的存在性具有很大的疑問。


兩個一對的恆星系統叫雙星,三個一組的叫三合星,四個的叫四合星,以此類推,三個或者更多的恆星系統也叫做聚星。比如說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天狼星,其實是天狼星A和天狼星B兩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我們用來判斷方向的北極星,其實是三顆星組成的三合星系統。

雙星系統中的兩顆恆星通常並不相像,兩者的體積、亮度、溫度等物理參數可能相差很大。比如說天狼星A有約2.1個太陽質量,天狼星B大概是1.1個太陽質量,兩者相差足有一倍,天狼星A的直徑比天狼星B大得更多,約有兩百倍,以至於我們需要精密的測量和複雜的分析才能確定天狼星B的基本性質,實際上它是一顆白矮星,內部已經沒有核反應來發光發熱了,不算是普通恆星了。也有的雙星系統,其中一顆是中子星,或者黑洞,也不算是普通恆星了,所以「所有恆星都是雙胞胎」的說法是有問題的。

觀測表明有很多恆星在雙星、聚星系統里,但是也有很多恆星是單獨存在的。

當一個以上恆星在一起組成引力系統的時候,每個成員的運動都會受到其他成員的影響,

因為恆星的定義要求了,恆星的質量必然會大於一定的值,而較大的質量意味著較大的引力和較大的影響。這樣我們可以通過測量恆星的運動,計算軌道參數,來確定它有沒有夥伴存在。雖然網上有些近似神話故事的說法,但是從科學角度講,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我們的太陽還有其他恆星夥伴。

宇宙浩瀚無垠,個人水平有限。如有疏漏,請多指教。


雙星系統佔50%左右。

題目前提是錯的,題目不成立。


答:並非所有恆星誕生時都是雙星,我們的太陽一直以來應該都是「單身」!


天文學上,把多個恆星相互繞行,稱做「聚星系統」,2個的叫雙星系統,3個的叫三合星系統,4個叫四合星……。

在聚星系統中,質量最大一般起著主導作用,叫做主星,其他的叫做伴星或者輔星。

據科學家估計,銀河超過一半以上的恆星,都是聚星系統,我們的太陽卻是例外,沒有伴星!


對於聚星系統,不一定都是恆星,其中可能存在黑洞、中子星或者白矮星等其他天體,形成有兩種可能:

(1)恆星形成之初,星際物質坍塌成多個恆星,繞後相互繞行;

(2)恆星形成之初,星際物質塌縮成一個恆星,後續捕獲了闖入自身引力範圍的其他恆星,從而形成聚星系統;

至於以上兩種情況所佔比例,目前還沒有準確的數據。


對於聚星系統,只有雙星系統是穩定的,更多恆星的系統,雖然理論上存在穩定解,實際上不可能達到穩定解的嚴格條件,在長時間的運行後,一些小的恆星會被加速後拋離系統,或者小恆星直接被大天體吞噬。

對於聚星系統來說,假如系統中存在行星,該行星的天空就會出現多個太陽,這對行星上生命形成是極為不利的,因為聚星系統並不穩定。

我們的太陽,應該一直以來都是「單身」,因為沒有證據表明,以前存在兩個太陽呢!


在我們銀河系中,聚星系統很多,比如:

(1)天狼星就是一個雙星系統,兩顆恆星的距離為20個天文單位;

(2)北極星(勾陳一)是一個三合星系統,最遠的一顆恆星,相距2400天文單位;

(3)半人馬4,被認為是一個四合星系統;

(4)人類發現的第一個五合系統,編號為「1SWASP J093010.78+533859.5」;

(5)雙子座α(北河二),就被認為是一個六合星系統;

(6)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開陽星,是一個七合星系統;

……

以上數據只是臨時的,因為有些聚星系統,存在某兩顆恆星距離太近,比如食雙星或者密近雙星,使得我們無法從望遠鏡中把它們區分出來,說不定以後能觀察到!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我們的太陽在 45 億年誕生時它是否有一個孿生兄弟?天文學家相信肯定有。許多恆星都有伴星,比如太陽最近的鄰居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一個三星系統。

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尋求一個解釋:雙星和三星系統是生來如此?還是一顆恆星捕獲了它的伴星?或者雙星系統分離開來變成了單星系團?天文學家甚至還搜尋過太陽的伴星,但從來沒有找到過。

根據加州伯克利的一位理論物理學家和哈佛大學史密森天體物理天文台的一位天文學家對英仙座中恆星形成的分析,宇宙中每一個類太陽恆星都有伴星。

科學家稱,只有如此才能解釋對英仙座的觀察。他們的研究報告發表在預印本網站上。


據說木星其實就是太陽的還沒長大的妹妹,它的成分和太陽完全相同,是由氫和氦元素構成,只是它中斷了繼續發育,現在處於休眠狀態。但是天文學家把它歸為矮褐星。現在木星的溫度每年都在不斷升高,如果它繼續這個樣子,估計幾億年後,它會開始核反應,變成新太陽。那時候,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兩個太陽了。


聽說過后羿么


首先銀河系是一個巨大棒狀螺旋型星系,所有的恆星都要圍繞星系成螺旋狀環繞,注意我們地球簡單說是圍繞太陽旋轉實際是和太陽一起圍繞星系螺旋旋轉的並不是單純的橢圓軌道,繞星系一周需要屬數億年之久,太陽即使有伴星都可能相互有數光年數十光年的距離,相互環繞的軌道之大不是我們所能輕易檢測到的!


推薦閱讀:

內科學:消化性潰瘍知識點講解
黃金和鑽石哪個更稀有?今天從科學角度告訴你答案
科學新書薈丨2018年精品推薦第20期
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的分布情況如何?分析一下其人次在各國的分布
MIT的科學家正在開發用於人體內的「GPS」

TAG:宇宙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