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書指的什麼書?
我是一名青年教師,除了工作本身,我們要經常通過閱讀進行學習,我自己本身也特別喜歡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會讀,甚至包括一些明星出的書籍也會讀。我覺得想要分辨讀好書到底指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是否對自己有用。
我認為好書沒有唯一的標準,而唯一認定這個標準的就是是否對自己有用。有的人通過大量閱讀懸疑類小說,最後成為了懸疑類小說家,那麼懸疑類小說對他來說就特別的好,就是一本好書。
但有的人閱讀懸疑類小說,純粹是為了消遣,尋找刺激,那書籍對自己而言可能就只能算消遣,雖然不能說這是一本不好的書,但對於個人成長而言,確實沒起到什麼大作用。
舉個例子,我前幾年讀過一本歌手黃雅莉的書《願我成為你生命中的禮物》,今天為止,豆瓣上也才21個人評價。我很快就翻完了這本書,這本書寫了很多有關她創造的小點子,讓我感受到了她帶來的有趣的生活和有趣的靈魂,我也因此而改變,開始在自己的生活中創造出一些有趣的事情,並更加敢於去嘗試新鮮的事物。雖然看起來只是明星的講述類的內容,但是我收穫了,就覺得這是一本好書。
那如何評判是否對自己有用呢?我覺得可以從這兩個方面考慮:
一、是否在書中收穫知識。我之前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高效能閱讀》等等,類似的書籍,我通過這些書籍去學習如何有效的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真正提高了自己的閱讀效率,讓讀過的書籍都能為我所用,這些書對我而言就是一本好書。
現在很多虛構類書籍都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如果你讀完之後覺得完全沒有用,那恐怕這本書就不能稱之為一本好書。
此外,還有很多專業性質的書籍,讀起來枯燥無味,但是他確實能給我提供系統的專業知識,這當然是一本好書。
二、是否在書中收穫成長。前年的時候,我讀過一本叫做《被討厭的勇氣》的書籍,這是一本心理學書籍,又是一本哲學性著作,他用最大的特點是對話體寫作,用青年和哲人對話的方式展現出了作者想表達的內容。對我影響最深的就是,書中表達了一個觀點:我們所有的決定都是自己下的。
舉個例子:你畢業想去外面闖,但是你父母讓你留在家裡,你工作幾年後埋怨父母左右你的人生,其實不是,成年以後,你所有的決定都是自己下的,你認為父母的意見比你去外面闖的意見更重要,所以你選擇了聽從父母的,這其實和你父母沒有關係。因此你不應該要有任何埋怨。
這個觀點影響我很深,後來在我做的所有決定,或者經歷了所有事情之後,這句話往往帶給了我很大的平靜。不僅如此,《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還有內容,帶給我很大的啟發,在我的成長路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對我來說,這本書,就非常非常好。
對個人選擇而言,能夠達到以上這兩點,就可以稱之為一本好書。不用在意是名家著作,還是不知名的作家寫的作品。就是看這本書是否對自己有用,我是不是在這本書中收穫了一些東西。
寫作大神一直特立獨行的貓多次提過那個故事,當年在舊書攤上花三塊錢買的那本紅寶書改變了她的整個人生。那本書既不是名家名作,也並沒有包裝精美,別人看過可能就算了,她看了改變了她的一生,這本書對她來說,就能算是非常好的一本書。
小時候我們看世界名著,這些在理論意義上都可以稱之為好書,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就是沒辦法理解裡面有關愛情、忠貞、出軌的內容,他看不到這些內容背後深刻的意義,那對孩子來說,這不僅不能算是好書,可能還會是災難。
因此,總結一下,一本書籍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不用刻意去強調這本書是好是壞。根據個人的閱讀口味,喜歡的就多讀一點,不喜歡的少讀一點。用「收穫」去尋找書籍對自己的價值,任何書本都會有它存在的意義。
讀什麼其實沒那麼重要,閱讀本身才重要。
(圖片來自網路)
我是一名青年教師,希望通過閱讀實現個人成長,如果你和我一樣,快來關注我吧,讓我們互相支持,共同成長。
很高興遇見你。
讀好書就像談戀愛,一次美好的邂逅,滋潤我們的心靈,豐富我們的靈魂,不管結局如何,都銘刻在心。
我並不認為所謂的讀好書一定要讀世界名著或古今公認的聖賢書。還是談戀愛的那套,最好的人,我們心裡當然渴望,但顯然,他不一定就是愛我以及我所喜愛的那個,即最好的,未必是最適合的。一本好書給我的感受如下:
一,受益。這是當然的,人做每件事都有目的,你花時間去做一件事,首先是想拿到好處。那麼這本書是符合你現階段成長與需求的,正好充實當前認知或情感上的空虛,甚至幫助我們走出一關。
記得我開始獨居不久。一天去圖書館解悶,梅.薩藤的《過去的痛》躍入眼帘時,我就知道這便是自己所尋覓的、急需的。的確,它不僅是一份獨居女性的上等禮物,也是一副良藥,我的心藥,它時而發出絲絲苦味,但咽下後又泛出甘香,心情變得恬靜舒暢,時間平緩地流淌著。
這是梅.薩藤六十七歲開始寫的一部獨居日記,語言真實、親切。屬於溫和治癒系讀品。平靜中傳遞給讀者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在我難以適應獨居生活(孩子上大學了)的時候,是它,這本獨居日記幫助我度過了一段艱難時光。
二,認識自我。閱讀中最令人心悸的,是你讀到了自己。讀到一個可愛、可悲、可敬或可氣的自己。從由淺入深的自我認識中,去推動改善自身。
「她讀書的時候,就很遠。我不知道她是否沉浸在書里。。。好像書頁在她的眼下越來越滿,好像她一邊讀一邊添進去對她必不可少、卻不在書中的詞。我畫畫時也是這樣的感受。」(克里爾)。這就是我讀書是最好的感覺,只有書,而不是任何他人可以把我帶得那麼遠,遠得像另一個世界;同時又與心那麼近,近得像在讀自己。
三,讀書是一種私密的享受。如果讀書不是你私生活的一部分,它只是一個任務、一種虛榮的資本,或者你的生活里根本沒有讀書這檔子事,那麼很遺憾,你少了一種樂趣,一種無法言傳的愉悅,一種深層的精神體驗。只有當它成了你的私生活時,你才完全地享受到它的美妙。——所以,讀書真的很像一場不動聲色波濤暗涌的戀愛。
我們讀書的目的在於學習知識,增長見識,陶冶性情,還有就是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一本好書沒有固定標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一本好書必將讓你獲益匪淺。在讀什麼書上,個人有以下幾個小建議。
1.暢銷書不等於好書。一本書的暢銷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故選書的時候不能只看一本書是否暢銷。
2.書的種類有很多。文學類,史學類,政治類,軍事類,經濟類,每一類都有許多好書。讀書可以適當的擴張閱讀面,各方面都有所涉獵。
3.讀書要循序漸進。有些書內容深刻難懂,如果你一開始讀這些書,會比較吃力,不妨讀一讀與此書相關的較通俗的書。
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書單,它們只能作為一個參考,自已要讀什麼書,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不要跟風。書只有最合適的,沒有最好的。
個人始終堅信,一個人讀書應該要廣,但也要精。
很多年前就談及的一個話題,如果給一個工程類的學生一個選項,一是和影視巨星劉德華先生共進晚餐,二是可以免費獲得一台筆記本電腦。可能很多人會說,遇到這種天王級別的巨星本身就是不敢想的何況還是面對面的交談,共進晚餐,但是其中卻存在很多的問題,劉德華先生可能與他交談甚歡,在晚飯後拍拍他的肩膀說,「小夥子我看好你,一定要好好加油」,然而這並不能改變他目前的現狀,只是一句簡單的雞湯,而且這個學生是工程系和影視歌曲不沾邊,如果是一個剛跨進娛樂圈的小白有可能會受到不一樣的啟發,最終踏上明星之路,我相信也會有些人選擇免費獲得一台筆記本電腦,這個是比較實在的並且能夠給自己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娛樂上帶來直接的收益。
這個例子就能很好地說明一點,首先讀好書不一定是耳熟能詳的世界名著或者是大家之談,在不理解不感興趣的基礎上閱讀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惑,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次,讀完一本書以後一定要有自己的收穫,有自己的感悟,並由自己總結出來,這就是好書帶給自己最為直接的收益。
來流書,感受讀書的魅力!
好書,其實這個可以分好幾個大類。比如文學類的好書: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首推《紅樓夢》),其實《金瓶梅》也很棒(指的是文學造詣),還有就是國外的比較推薦莎士比亞的著作,還有《悲慘世界》,《茶花女》,《月亮與六便士》、《傲慢與偏見》、《追風箏的人》、《王子與貧兒》等。
其次是歷史,個人首推《明朝那些事兒》,其次是《大秦帝國》,然後如果文學功底強的話可以看看《史記》、《漢書》和《資治通鑒》等,還有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如果比較喜歡當年明月風格的話,我推薦《那時漢朝》,作者月望東山寫得很不錯。
哲學方面的話,國內的可以看看《鬼谷子》、《韓非子》以及《老子》等,現代的可以看看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國外的可以看看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等人的一些作品,柏拉圖的《理想國》也可以看看。
啟蒙類的書籍,《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愛的教育》、《男生賈里女生賈梅》系列等還可以,成人的話建議並推薦《小王子》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了會有感觸跟啟發。
名人傳記太多了,這裡就推薦《毛澤東傳》、《張居正傳》、《喬布斯傳》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武俠小說就太多了,金庸系列,古龍系列等,這裡推薦一下大陸武俠作家鳳哥的《崑崙》(這是一部模仿金庸之作,不過也是大陸新武俠的開山之作)、步非煙系列作品可以了解一下,其次就是《有匪》還有《吉祥紋蓮花樓》(帶有懸疑),最後,「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流傳《英雄志》」。
社科類的比較推薦《白事會》
近代文學的話,林語堂的《京華煙雲》,《魯迅文集》,還有王安憶的《長恨歌》(這真的比較推薦),余華系列,《平凡的世界》等。
最後,就是雞湯類的好書,比較推薦李崇厚的《厚黑學》和《鬼谷子》
其實,好書的定義比較寬泛,我們在選擇時注意區分,要做一個能選擇,會選擇,可以選擇好書的人,就是要多看書,才能看好書。
讀好書,當然是對自己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乃至整個人生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書了。
那哪些書對人生最有價值呢?當然是經典了,古代《四書五經》、《道德經》等等,這些流傳兩千多年的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是我們一生都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要讀就讀這些書吧。
以前上學時期就特別愛讀書,什麼書都看,經典,古今小說,中外歷史小說,甚至黃色小說都看。但是人到中年,幾十年前匆匆而過,方知人生苦短,歲月如梭。以前讀過的很多書確實都是在荒廢光陰。
最近在讀《論語》,以前讀過幾遍,但很膚淺,僅限於字面意思的理解。這次一句一句認真讀了以後,才發現:原來這幾十年所有經歷的人、事、開心與煩惱,孔子老人家早就給揭穿了,可惜,自己在經歷過才知道,原來古聖先賢說的真的都是生活中的真理呀!
比如「巧言令色鮮矣仁」,生活中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朋友和同事,表面甜言蜜語,笑容滿面,哥哥長哥哥短的,親切的不行,覺得比親兄弟還親。但時間久了,通過別的朋友告知,這才知道,原來這種最親密的朋友,經常在背後說我壞話,惡意中傷、詆毀,甚至背後捅刀子,下死手。
所以呀,看書就看對實際生活中為人處世最有用的書,經典都是古聖先賢總結的經驗之談,我們多讀讀,人生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恰好剛剛看過一位日本教授齋藤孝所寫的《深閱讀》,我覺得他對好書的定義就挺好。對我來說挺有啟發。
齋藤孝心目中的好書有兩個評價標準:一是易讀、而是有內涵。
易讀頗有大道至簡的意思,對事物本質了解越深刻的人,行文越簡單扼要,一語中的,所以更容易理解。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有一次翻閱高中生妹妹的語文練習冊,感嘆一句以前不覺得這些選用的名家文章寫得好,工作後再讀書才覺得,這種遣詞造句不贅余已經難得,一兩句話就能傳神的描寫更是高山仰止。這體悟,總是建立在自己能力上摔了跟頭,回頭看才覺得要正襟危坐,好好學習的地方太多。
至於有內涵,齋藤孝認為「有結論」的書最不值得讀。
這讓我想起來朋友圈風行的爆文,很多都是標題上已經給出一個結論,文章里再舉幾個例證。這樣的閱讀就是與「深閱讀」相反的淺閱讀。因為一開始就知曉結論,讀起來不過是印證自己的想法,收穫的是廉價的感動,充其量是自我安慰,並不能拓寬眼界。
這樣的書籍或者文章流行,是市場的勝利,並不是書籍的勝利。
普通人開始探索自己的閱讀之路要時時刻刻避開市場給我們挖的坑。
這也不是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越容易在市場上流通的,也是越能抓住人們心理弱點的東西。
那我我們該怎麼讀書呢?
首先,我們可以從本國的一些優質文學開始讀。比如老舍、魯迅,蕭紅、張愛玲等等都可以。
其次,我們還可以閱讀一些電影原著,搭配著電影看會很有意思。正如,余華的《活著》和張藝謀的《活著》,李碧華的《霸王別姬》和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風情。
其次,我們還可以閱讀一些古典書籍。比如四大名著什麼的,如果覺得太難理解,可以從一些名家評註本開始讀。
還有,一些天才的傳記也十分值得閱讀,這種題材的書籍比較受歡迎,容易閱讀。但是只是看熱鬧式的閱讀就有點浪費了,我們可以從這些「天才」的故事裡尋找的對自己有啟迪的東西,學習他們的行動方式和思維方式。
另外,權威報刊的書單、有影響力的行家的推薦、網站的書評可以作為尋找優質書籍的參考。
希望對你有幫助~
結論一:
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判斷方法:這本書有沒有解決你的需求。
也就是說,是否是好書,一定是針對你自己個人而言的。
結論二:閱讀方法比好書本身更重要。
書再好,讀過就忘,也無法給你提供太多的價值。
每個學科都有好書,把好書都給你,你能吸收多少?
題主,你想問的是不是:你讀的是東野圭吾的小說,那小說算不算好書,對吧?
那請問,你讀這些小說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放鬆?為了懂得某些人生哲理?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如果是為了放鬆,那讀東野圭吾的小說,有沒有讓你放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就是你的好書。
如果是為了明白一些人生哲理、或者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麼請問,你會讀小說嗎?
如果,讀書是為了更深層次的收穫,那閱讀方法,比好書本身更重要。
你想想,讀過論語的人不少吧,讀過世界經典名著的不少吧,這些可都是中學時代的必讀書目。但是真正思想境界比較高深的,其實並不多。
這就說明了,不是書不夠好,而是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讀過就忘了,讀過也沒有用起來,讀過也沒有提高自己的審美,讀了經典又如何呢?讀了10本評分9分以上的書又如何呢?
要記住,書是用來用的,不是用來記的。
所以,不要刻意去強調讀什麼經典、讀什麼好書。而是好好練習自己的閱讀能力。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提到了如何閱讀數學書、歷史書、小說、哲學書、實用類書籍等等。
為什麼作者要花這麼多筆墨,分門別類地教我們如何去讀不同的書。
理論上來講,每個學科都有好書,那是不是給你好書,你就能吸收了呢?
這就是因為,不同類型的書籍,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只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書籍本身的價值。
很多人甚至覺得,書誰不會讀啊,自己哪裡需要別人來教我怎麼讀書呢?
但是,看書的人很多,真正發揮書的作用的人,又有幾個?
所以,題主,與其去問什麼是好書,不如先好好學習如何閱讀。
把閱讀方法掌握了,不管讀什麼書,都能真正地開卷有益。
忘記是誰說的,多讀書,讀好書,好像已經成為了青少年讀書的一個重要指導。
多讀書,我們好理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讀多了,好處自然就來了。
但書如煙海,以我們的有限生命和精力,當然是要挑選好書來讀,收穫會更大,也不會誤入歧途。
但好書的標準是什麼呢?
有人說,知識含量大,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的書是好書。
那麼問題來了:知識量大到什麼程度算是大呢?內涵要多麼豐富才算豐富呢?思想的深度又如何來衡量呢?
這樣的回答就是根本沒有回答。
那什麼是好書呢?我個人覺得要從兩個維度去思考:
第一是每個人讀書的能力、偏好、性格,所處的年齡階段,理解程度等都各不相同,讀一本書得到的東西也不一樣,如果一定要有一個標準的話,那就是:
適合的才是好書。曾經有三年級學生問我,都說《紅樓夢》好,但我沒讀出什麼好來,為什麼?
我回答她的是:那就放下,讀一本你喜歡的書吧。
《紅樓夢》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的一個豐碑,當然是一本好書,但並不適合一個三年級孩子讀,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她來說,就不是一個好書。
我個人讀書有過很多快樂的體驗,但也有非常痛苦的經歷。當年,有人說,黑格爾的《小邏輯》讀過了,就不用更讀哲學了,很好奇,就拿來讀,真真是一段很痛苦的過程,啃得實在費勁兒,只好放棄。《小邏輯》也一定是個好書,但對於那個時候的我就不是一本好書。
第二個維度是看你讀書的感覺,或者說讀書能帶給你什麼。
我個人覺得能讓你內心感覺快樂、幸福、溫暖、平靜,看後渾身充滿力量的書就是好書;能引發你思考,讓你的思想動起來,甚至是讓你的靈魂一顫的書就是好書。這樣說,你可能還會說,你也等於沒說,那好,有一個最好的選擇:經典。
不只是文學經典,每一種學科里都會有一些經典。經典是什麼?經典是經過千百年來歲月的淘洗,仍然存在,並受人推崇的東西。你說是不是好書?
至於,人生哲理的書可以讀,但真正的人生需要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中感悟,而不是那些雞湯。小說當然可以讀,支撐人類飛躍的兩個翅膀,一個是科學,一個是文學。小說也是文學的一種。當然要讀,但不能只讀小說,可以讀讀詩,讀讀散文等。最好也不只是讀文學,讀書要雜一些才好,只不過重要的領域要精些就更好。
謝邀請!我的「樂活三句半」!
1.你問讀「好書」指的「什麼書」,就是你自己必須去尋找、發現的內在驅動力,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得自己去「咬一口」,嘗一嘗!不要把這個獨有的「處女航」認知過程、個性評判權「廉價」出讓!
你覺得東野圭吾小說好,就從此切入,比較、拓展、深入,會有新視域境界迭代!
2.現在是一個信息爆滿的互聯網時代,「百科全書式」的學者與手拿書本的買菜、快遞小哥沒什麼區別,不在於讀什麼,主要是保有一種閱讀「知識迭代」的習慣!
3.個人認為,隨著國家的強盛,我們本民族的文化經典會愈來愈受重視,要有國學素養儲備,不要人家西方人請教王陽明「心學」,你說我從來不「追星」,開這樣的國際玩笑,要鬧笑話的!
好書,能受用身心靈的經典,孔孟老莊鬼墨孫,我偏愛《道德經》《莊子》等,初讀不懂漸悟,早讀早受益!
樂活一家之言,希望能幫助到你,一起學習!
深度國學,關注樂活!共勉!
推薦閱讀:
※為什麼常有人說二田的字不入流,毫無書法審美可言?
※上聯:女子為好,少女最妙,怎麼對下聯?
※上聯:翠竹千竿傲霜雪,下聯怎麼對?
※古時有一聯:僧游雲隱寺,另一下聯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四書五經」開篇第一句都是什麼蘊含什麼哲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