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時怎樣放味精最科學?


你好,我已經好久不吃味精啦,因為我先生吃不了味精的味道,一到飯館吃飯,特別是喝湯,他會一口吃出味精的味道,然後說:味精味兒太濃了!所以我家就此告別了味精、雞精....

不過關於味精,有以下幾點和你一起分享:

1.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谷氨酸鈉就是一種氨基酸的鈉鹽,經穀物發酵製成。還有的味精裡面加了氯化鈉,這個可以通過配料表看到。所以味精兩個特點:一是提鮮,二是含鈉(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每克味精含鈉81.6mg)。很多人往往只關注了提鮮,沒意識到鈉的存在,所以,如果你家長時間的使用味精,應該適當減少鹽的食用量。

(部分產品數據比較)

若使用雞精,更應該減少食鹽的用量,雞精的配料表中第一位是谷氨酸鈉(也就是味精),第二位就是食用鹽(當然,後面還有很多其他物質),而且痛風患者應該少吃,因為很多雞精都含有核苷酸,核苷酸的代謝產物是尿酸。

2. 味精不宜早放,出鍋時再放即可。味精的最佳呈鮮溫度在70~90℃,長時間高溫加熱的情況下,谷氨酸鈉易轉變為焦谷氨酸鈉,失去鮮味。所以,菜肴熟制後,先關火,再加味精,拌勻即可。如果是做涼拌菜,可以先將味精用溫熱水溶解再加到菜裡面拌勻。

3. 做菜做湯巧用食材。其實,很多食材自身就含有呈鮮物質,我們可以在做菜做湯的時候加入這些食材,不僅不會掩蓋食物本來的味道,還有意想不到的鮮味哦。比如:香菇、筍乾、海帶、芥菜、香菜等,也可以使用一些香辛料,比如花椒粉、大蒜粉、桂皮、香葉等。

有數據表示餐館食品中味精使用量約為家庭烹飪食品的1.5倍(數據來源於2011年發表的《家庭烹飪食品與餐館食品味精使用情況比較分析》), 這就是我們在外就餐後常常覺得口乾的原因。

曾經看到一位廚師做菜從不加味精,他有個小絕招,咱們做菜有時候需要加水,他加的不是清水,而是花椒大料泡的水,說這樣做出的菜肴更香,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我自己用過,覺得效果還比較理想哦!

是否加味精是每個人、每個家庭的自由選擇,只是一定要注意控制食用量,不管是加味精也好、雞精也罷,都要相應減少食用鹽的量。

食淡可知味,心清可悟真,共勉???!


味精是廚房常用調味品之一,主要用來增加食物的鮮味,豐富食物的味道,以提升人們的食慾。炒菜時如何放味精最科學我的三點建議:

1.炒菜時,味精在關火之後菜出鍋之前放入,把味精灑在食材上,不要灑在鍋壁上。因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在高於120攝氏度的條件下,會轉變為失去鮮味的焦谷氨酸鈉。味精一旦失去鮮味其存在的意義就沒有了。所以建議關火之後裝盤之前再放味精,盡量先讓味精與食材接觸,因為食材的溫度相對來說比鍋體溫度要低。

有傳言說味精高溫後形成的焦谷氨酸鈉是致癌物,一度整的人心惶惶。實際上焦谷氨酸鈉並無致癌能力,只不過沒有鮮味了而已,仍可以放心食用。正常情況下,炒菜的溫度都不會超過120℃,因此產生焦谷氨酸鈉的概率也是極低的。

2.用味精代替部分食用鹽,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鈉讓食物變的有鹹味,味道過鹹的話鈉攝入很容易超標。而味精可以讓你在同樣的鹹味下,吃進去更少的鈉!這是因為味精中含有核苷酸和谷氨酸離子,這兩者有增強鹹味的作用。也就是說,在鈉含量相同的情況下,加了味精的菜,相比只加了鹽的菜,吃起來更咸。

所以,比起全都用鹽的情況,可以用少量味精代替一部分鹽,減少鈉的攝入,從而降低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3.控制味精攝入量。儘管味精已經獲得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安全認可,但是2017年7月,歐盟食品安全局發布最新評估報告,將谷氨酸及谷氨酸鹽的安全攝入量調整為每公斤體重30毫克,即6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天不超過1.8克。歐盟認為,目前有些消費者的攝入量明顯偏高,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

這些食品中的味精用量較大:雞精、午餐肉、火腿腸、調理牛排等加工肉製品;濃湯寶、醬油、速食麵料包等調味品;辣條等重口味零食。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建議家有孩子的父母尤其要注意,每天味精的攝入量不要超過每公斤30毫克這個限量,這裡的味精包括所有添加進食物中的。

作者:秦玉靜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大連營養師俱樂部講師


大學學習食品工程,再講食品添加劑的這門課程的時候,專門講到味精到現在還讓我記憶猶新。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丙谷酸鈉,主要在烹飪的過程中起到提鮮的作用,我國自1965年以來已全部採用糖質或澱粉原料生產谷氨酸,然後經等電點結晶沉澱、離子交換或鋅鹽法精製等方法提取谷氨酸,再經脫色、脫鐵、蒸發、結晶等工序製成谷氨酸鈉結晶。以上為百度百科查詢的結果,細節就不講了,免得引起各位看官的不適。

味素早已是早已被大家廣泛接受和應用的食品添加劑,所以可以放心食用。但凡事過猶不及,攝入量過多, 容易造成短期的頭痛、心跳、噁心等癥狀,且對生殖系統也有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引起增加肥胖的幾率。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天攝入谷氨酸鈉量不超過6g。像泡麵或是飯店裡的菜含量比較高,所以盡量自己在家做飯。

還有一項禁忌,是被很多人忽略的,味精在於加熱超過120℃會產生焦谷氨酸鈉,一些人會產生不良反應,比如頭暈眼花,麻木,發抖等癥狀。所以盡量出鍋的時候在添加。在這最後想起國內知名美食家蔡瀾講過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現在科學總是說要少吃豬油,對身體不好,但是每天吃自己喜歡的食物,過自己開心的生活,可以多活好些年。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吧。


首先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炒出好吃的菜少不了放點味精調味,但是味精也是有講究的,比如什麼時候放,放多少~都要心裡有個數!

今天憨豆跟大家說說怎麼科學地使用味精,既能增加飯菜的香味,又不影響健康:

1,每人每天吃的味精不應該超過120毫克,一般一道菜放10粒左右的重量就足夠。

2,炒菜一般應在菜肴快熟時或者剛出鍋後加入,因為這時菜溫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溫度,鮮味也最濃~

3,不是所有的菜都需要放味精。不應該在鹼性強的食物里放味精,酸的菜裡面也不要放,因為味精遇酸性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加入味精也沒有用。

4,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卷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因為經過蒸、煮、炸等高溫後,超過100℃,味精就會變得有毒!

喜歡並且贊同我的朋友們,大家可以關注我哦,每天都會分享家居小技巧和美食等方面!


炒菜一般應在菜肴快熟時或者剛出鍋後加入,因為這時菜溫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溫度,鮮味也最濃;相反,在高溫時加用,當溫度超過120℃時味精中的谷胺酸鈉就會變成焦化的谷胺酸鈉,焦化的谷胺酸鈉既沒有鮮味,還具有一定的毒性。

味精在高溫下或者是長時間烹飪都會產生有害物質,因此建議在菜肴出鍋的時候再加入味精。


推薦閱讀:

網紅雪花酥
廚師長教你:「冷鍋魚」的創新做法,色香味俱全
現在市面上有哪些好喝的水果茶啊?

TAG:調味品 | 烹飪技巧 | 健康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