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一種人總關注自己的內心,另一種人總在乎對別人感受,如何評價這兩種人?


不同性格和不同閱歷的人,會有不同的為人處世態度。

在我看來,兩種人只要心眼不壞,就好。

1.

目標明確的人,很有可能是經歷了不少事情,從中感悟到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然後下定了決心,並行動。

可能最困擾大家的是「想清楚要什麼」,因為現如今有太多人是屬於「什麼都想要,卻不知道要什麼」。

如何知道自己要什麼,這需要你去反思自己,通過自己的經歷、感覺、性格去思考自己所需。

於是,「知悉需求--下定決心--馬上行動」

經過這麼一個流程,你就會變成別人眼中那種「清晰自己,堅定前行」的人了。

2.

虛榮的背後,是在乎別人的眼光。自卑的根源,是活在別人看法的世界裡。

有些人經歷可能不是很豐富,有些人可能三觀還沒健全,他們不知道究竟什麼是正確的方向,有效的方法,良好的特點,他們需要別人的眼光來完成自我評價。

別人的標準成為他們不成文的標準。

而有些人從小因為外貌、資質、做錯某件事而引起了自卑,這種自卑會伴隨他很長很長的時光。

這期間,他會受被人的影響,別人一句肯定,就是他們繼續努力的動力。

有些人都想明白了,但還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這種人在右需求的時候,會變成迎合討好別人的人,在沒事的時候,會儘可能的展現自己體現存在感。

別人一句話,會讓他抖三抖。

別人的眼光,成為他繼續前進的信仰。

3.

兩種人都存在於我們的內心,就看我們想要哪一種。

我們可以自我,但不能自我到不顧別人的感受。


核心:我們可以明確自己所要並付出行動,但不要浮躁和焦慮。

我是美學教育實踐者郝跳舞,點擊關注,一起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謝邀。理論上,「在乎自我發展」與「在乎社會協同」,簡言之,利己與利他,大概是兩種典型的人生價值觀。現實中,這兩種分類是不清晰的:有的人好走極端,有的人各有偏頗,有的人恰到好處。

一,正確的思路:利己與利他,互為因果。生存與發展,取決於協作與分工。起初,氏族部落,個人羸弱,「群起而攻之」,群居而生存。後來,社會進步,分工細化。社員自身素質、協作節約資源,決定了社群質量。

二,自私自利主義(selfishism)。作為生存的本性,無可厚非。作為人性的弱點,阻礙社會發展。

極端個人主義的種種表現:我行我素,肆無忌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強取豪奪,橫行霸道。魚肉百姓,為富不仁。尤見網上:張口即噴,滿口胡說八道,無視他人勞動,天下老子第一。

三,個性發展主義(individualism)。為適應社會環境,不斷提升個人修養與協作技能。有高風亮節者,有平凡勞動者。

老子說:大患無及吾心,吾何患之有。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荀子說:不急跬步,無以至千里。百姓說:從我做起,從零做起,眾人拾柴火焰高。個人一點小進步,社會顯著大發展。

四,利他主義(altruism)。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古今中外,無不以利他主義為最智慧的價值觀取向,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趨勢。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東西方文明都這麼說,這是起碼的做人底線。有道是:設身處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自己縱有一百條理由,別人至少有一個原因。革命前輩的自我犧牲,雷鋒的為人民服務,南丁格爾的護理精神,企業的團隊協作精神,今日倡導的共享經濟理念。

總之,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當今社會,你若不能把自己融入社會大資源,必被社會邊緣化。你若不提升自己有點作為,勢必也無法融入社會大資源。


前者,可謂有頭腦、有主見、有目標。敢於開天闢地,屬創業版!當然,也是霸道、固執、自私的。

後者,可謂沒腦子、沒主意、沒規劃。善於墨守成規、屬守業版!當然,也是仁義、中庸、無私的。

這兩種人,各有優缺點、不好說好壞!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況且,事物總是在發展變化的!


「總在乎對別人感受」者,愚以為有較高的素質,道德修養至一定水平,至少不是自私自利的人。因為他行事之前總會想到對別人有否傷害,考慮會不會讓別人感到不便,為人著想。常言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能想到別人的方便與利益,是一種平等與尊重的可貴心念,是當今社會人與人關係的稀有物。

「總關注自己的內心」者,若是修心養性,意在行善修行,是一種好境界。若利慾薰心,只為爭名奪利而旁若無人的貪婪,則是在作孽,是一種痴迷不悟的智障表現,或少或好。


我覺得前者略有自戀傾向,應該與時俱進,向周圍的能人學習;後者缺乏自信,生活的原則和目標不太明確,觀察別人的反應但不能失去自我。


謝邀!

關注自己內心的人、比較在乎別人感受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是比較自私的人,而在乎別人感受的人是比較私心淡薄的人。

自我與私心人人都有,另外,自我與私心也是人的生命進程中的主要動力。

但是,人是社會型動物,家庭、集體、國家、社會是不同層面的公共領域,簡稱為「公」。

這就涉及到了「公與「私」、「度」的問題;掌握好公與私的度是一個人思想層面高度的具體體現,也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過度的關注、注重自身的叫作;自私、自私會失去感情世界、會變成孤家寡人。而過多的關注注重別人和公共的人、會失去自我、失去個人生活意義。所以,公與私的的均衡掌握、和有機結合,避免誤入極端是人生的重要課程。


如果一個人總只關注自已的內心,這是一種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表現。這種人在生活當中性格比較孤僻,喜歡斤斤計較甚至獨來獨往,孤陋而無友,這種人對他人比較冷漠,遇事獨斷專行,而不考濾他人的意見和感受,對社會對他人雖說沒有害處但也不會有多大貢獻,最多也就是自食其力之輩。而另一種人總在乎別人的感受,這種人沒有私心私慾,能顧全大局,舍已而為人,舍私而為公,這種人寬宏大肚,至善至美,是仁德之君,這種人於國於民於家都是一種寶貴的財富。這是我的觀點,謝邀。


謝邀!這是兩種完全不同性格類型的人,一種是屬於獨立自我的人格性格類型之人。另一種是以大眾利益出發,或隨眾思想之人,簡單來說:一個屬於自私獨立的人,一個屬於大公無私的人。關注自己內心獨立自私的人肯定會活得舒心些,因為他從不在意別人的感受,或不在乎外界世俗的眼光,怎麼樣講閑言碎語,只管自己內心舒服就行,這樣的人肯定會活得坦然舒心好過,只不過是在外面名譽肯定不好聽?因為你只管自己內心感受,不在乎人家的心裡感受?也就是說:是個沒心沒肺,心裡特別自私的傢伙,這種人自己到活得開心舒服!只不過活動辦事能力也肯定好不到那裡去?人緣肯定也不好,朋友也會少得可憐,甚至於是獨家寡人一個?成不了什麼大氣候之人,因為你平時只管自己,不管別人利益或感受?所以到最後也就是活得與自己性格一樣,獨立自主、一個人自由自在,沒有什麼親人或朋友!因為你只關心自己,到時候別人也一樣不會關心在乎你。

總是在乎別人感受的人,平時肯定會活得心累痛苦,如果別人要求你辦什麼事或幫忙!你肯定會去幫助人家,如果不幫,因為你怕別人背後說閑話,或在意世俗的眼光?可想而知平時會活得比較身累又心累,但他平時為了別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自己平時雖然受到了到些身心的折磨,但人緣肯定也會很好,親戚朋友也會很多,到關鍵時候需要幫忙的人也會很多?因為你平時在乎別人,到關鍵時候人家也會一樣關心在意你。這個沒辦法評說那種類型就是好,或那個就是不好?主要原因還是:你個人的性格適合做那一類人,才是關鍵所在?合適自己才是王道!適者生存嗎?自己內心不喜歡不願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勉為其難去做?那樣會活得更加心累,如果自己喜歡做,或合適做的事情,才是正確之道!遵循自己內心想法才不失於上策?也就是說:做人最高境界,也就是順其自然發展!不要違背自己的內心本意,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那樣更會使自己活得心累,或適得其反。


謝謝相邀!人的內心很脆弱,也很多樣化,有時為人處事也很矛盾。內心強大自我主義極深的人,有時缺伐人情味,自己的腳豈能行自己的路,你不幫人家,哪一天落難誰會幫你,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是獨立性質冷血動物的行為。每個人都有無奈的苦處,但是金子總會發光,做人別看不起人,給自己留點餘地,他日好相見,雨天好避雨。

另一種人卻是如覆薄冰,處處小心翼翼,顧這顧那,人無完人,事也不能盡善盡美,沒法讓人人都滿意,人人都滿口稱讚。神仙打鼓都有時錯,更何況人呢?只要心地向善,做事捫心自問,無愧於心。管人家如何評價,嘴長在人家身上,隨他蜚短流長。我心向日月,敢向天地表真心。


其實這兩種人一種是心靈上的強者,另一種則是弱者,而且前者的智慧一般來說都要比後者高。

經常關注自己內心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也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大概能達成什麼樣的目標。而為了這個目標,他會給自己量身訂做一套行動方案,而不是靠別人的成功學。

經常關注自己內心的人,由於內心受關注得多,所以會變得更加強大。他們為人處事充滿自信,不容易被挫折打倒,更不會輕易受人蠱惑,不隨波逐流,不見風使舵,所有的冷嘲熱諷在他們看來都只是個笑話。所以這樣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生活上也會過得比較充實,愉快。

而反觀那些生活在別人眼中的人,他們並不清楚自己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別人都追求的東西他們就會跟著追求,別人有偶像就跟著崇拜偶像,喜歡人多熱鬧的地方,別人覺得他這樣不好他就會想辦法改正。

沒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很容易受人誘惑,被人利用。不過他們的心大多是善良的,不想給別人帶來麻煩,遵紀守法,樂於助人。

只是他們一般都難以成就自己的事業,只能在茫茫人海中尋找一處適合自己的息身之地。不過由於過多的在意他人的意見,也愛攀比,所以他們經常會活得很累。感覺生活從來就沒有讓自己滿意過,但卻對現狀的改觀又沒有什麼良方妙策,幸福的得來全靠運氣。

其實這兩種人無關好壞,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大家都在默默的為這個社會,為人類發展做著自己的貢獻,所以我們不應該存有偏見,給所有人一個自由快樂的空間。。。


推薦閱讀:

如果是情侶但又沒到一定程度,出去旅遊應該怎麼安排住宿 ?
心理諮詢師的理論學習之路
耳再造那些事兒(八)孩子的心理發育會異常嗎?
三十周記02,19年的春節

TAG:心理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