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有什麼區別嗎?


唐詩主要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這樣說貌似解釋清楚了,但是還是很模糊,舉幾個例子吧。李白的《月下獨酌》就是一首五言古體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七言古體詩;孟浩然的《春曉》是五言絕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七言絕句;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五言律詩;李商隱的《錦瑟》是七言律詩,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宋詞就比較好玩了。這麼說吧,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宋詞就是歌詞。作為一種新體詩歌,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所以宋詞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名」,依調填詞叫「依聲」。打個比方吧,詞名就是譜好的曲子,根據這個曲子填入的詞就是宋詞了。我們現在的歌曲都是一首歌一個曲子對一個歌詞,但是在宋詞里一個曲子是可以填入不同的詞的。

比如有一個叫《水調歌頭》的詞牌,就是蘇軾曾經寫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那個,具體這個詞牌的來歷咱就不說了。這一個詞牌,古人填寫的詞是成千上萬,很多可能也沒流傳下來,但是流傳下來的少說也有幾十上百首,其中比較有名的少說也有十首二十首的。

在宋朝,文人墨客逛逛青樓呀什麼的都是比較正常的事,就連擁有三宮六院的皇帝也忍不住偷跑出來逛青樓。當然宋朝的青樓和咱們理解的小姐店紅燈區還是不一樣的,相當於現在的娛樂圈、歌壇。文人寫的詞需要青樓的小姐來傳唱,青樓小姐呢需要文人寫歌(主要是歌詞,曲子不用寫)來捧,兩者相得益彰,一拍即合。這其中最傳奇的我覺得應該是奉旨填詞的柳永柳三變。

話說柳永少年成名,卻屢不及第,因此寫了《鶴衝天》。

這本是柳永落第後替自己解嘲的詞。他說這是「偶」「暫」失意的遭遇,不必「論得喪」;青春易過,還是到青樓中去及時行樂吧!做個「才子詞人」也就是「白衣卿相」,何必要那些「浮名」呢?

 後來柳永考中了進士時,宋仁宗看見他的名字,氣不打一處來,借題發揮說:「不就是填詞的柳三變嗎?何用浮名,且去填詞!」就此剝奪了柳永的進官資格。

 柳永一氣之下,到處留名於青樓酒巷,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倒也弄得仁宗也哭笑不得。

最近有個小姑娘將梁靜茹的《勇氣》這首歌,重新惡搞填詞《太平》,這和宋朝的詞人填詞是一個意思,給大家聽聽。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ea60008302094e86af6", "vname": "", "vid": "f6f403c6b8ae44cfa6117ac25f4eae37",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4891000e8f6529011d28",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ea60008302094e86af6",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2, "file_size": 6745794},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78, "file_size": 14209835},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4860201}}, "md5": "0556cd21015098fa837e1a3974509631", "duration": 97.6, "file_sign": "0556cd21015098fa837e1a3974509631", "thumb_uri": "3ea60008302094e86af6", "vu": "f6f403c6b8ae44cfa6117ac25f4eae37"} --}


唐詩宋詞是有輩分的一家子 [秘笈]

形象地說,如果把唐詩宋詞用一棵樹作比喻,唐詩是樹的軀桿,宋詞就是樹的繁盛的枝葉。此話怎講?先說唐詩,唐詩有古風,尤其是可圈可點的是格律詩,即五絕、七絕、七律和排律等。唐時起初教坊曲子,主要以律句為辭而演唱,所用的樂器主要有蘆笙、編鐘、箜篌、橫笛、古箏等,還是屬於清和樂。當西域的琵琶經涼州風靡,又經商隊傳入長安後,這下使得音樂的變革來到了,教坊之外的勾欄瓦舍演奏的曲子之美聽,宮裡也不得不對傳統樂調進行變奏,這個變奏的過程,也就由詩變詞的形成過程。由於琵琶是七弦琴,傳統樂器為五弦,相應配五弦的歌辭,也得隨七弦樂器而變動。這個變動不僅是音樂上的革命,而且也成全了當時的一些文人,閑暇之餘填詞供歌伎們演唱。那麼這些所配的歌辭是怎麼變出來的呢?一般在原律詩的基礎上採取和聲,像甘肅西南地區蓮花山的「花兒」。如《蓮花山令》:「你一天浪(玩)的沒行(尋)見」,隨拖音」花呀兩葉」。這個「花牙兩葉」相當於「和聲」。唱的時間久了,索性將在律詩的斷句上做文章,比如釆取犯調、轉調、「偷聲」「攤破」等方法,將詩句來更好地為音樂服務。以「偷聲」為例,此法又稱減字。如《玉樓春》本為七言八句,魏承班《木蘭花》將上闋第一句、第三句變為三言句: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閉寶匣,掩金鋪,倚屏拖袖愁如醉。

通過句式的改變來適應音樂的變奏要求,使得制約音樂的問題就這麼解決了。這個就是詩與詞的異同。可以說,詞來源於詩,也可以說,詩通過詞得到升華。

三上詞話_百度百科


近體詩是到了唐朝才逐漸成為定式的,由於近體詩有嚴格的規律,所以又叫格律詩。

詞的體制比詩的體制更複雜更嚴格,因為詞是要按照詞牌來寫的。而每個詞調又有特定的形式,不能變更。

總之,唐詩和宋詞總的區別是詩和詞在體制上的區別。


當然有區別,一,朝代不同。二,詩、詞兩碼事,唐詩,有古體詩,七言、五言律詩,七言絕句等。但詞,是按詞牌名填寫的。如: 今奴嬌,菩薩蠻,憶秦娥 等。正如毛主席詩詞,就是兩種。還有歌賦 ,都不同體裁。


推薦閱讀:

TAG:一起來背古詩詞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