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為什麼會時常感到孤獨?


孤獨,可以不寂寞。

文/倔奇

若說到朋友的多少,小編倔奇是自慚形穢的,說來奇怪,從兒時好像有幾個小夥伴兒想成為小編的朋友,不知不覺都散了。

到了大學,倔奇更感寂寞,人家三五成群,自己形單影隻。一次,倔奇近乎哀求地對一位室友表示能不能做朋友。他認真中肯地回答:「朋友不是求來的。」至今,倔奇還記得當時的情景。

是啊,朋友不是求來的。漸漸的,倔奇習慣了孤獨一個人的生活。再後來,在父母親朋的幫助下,倔奇成了家,有了一個她,再後來又有了一個更小的她――我們兩個的結晶。倔奇從出外求學一個人,到三口之家,還有漸已老邁的父母雙親。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度過,為了謀生,倔奇在職場里摸爬滾打,吃到了苦頭,長了記性,直到後來入職一家國企。

身處基層,在國企里,倔奇感受到了什麼是大家庭,這裡人人平等,只是職務不同,雖然收入有高低,倔奇知道,這是因為每個同事面臨的工作壓力和難度有區別,倔奇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接著,倔奇接觸了頭條,有一搭沒一搭地關注別人,學習人家的見識,分享自己淺薄的見解,倔奇找到另外一個大家!

最後,小編倔奇,想由衷地說:我沒有朋友,我的朋友滿天下。


孤獨是一種境界,感覺到孤獨是對周圍事物的超脫。

孤獨是一種深刻,不輕易對外袒露,卻時常讓自己心存渴望。

要學會不孤獨,時常放鬆一下自己,淺薄一下自己,會發現自己有著另一面,豁然豐富起來。

還要學會品味狐獨,寫下心情,就是和自己的對話,狐獨讓你變得充實。想辦法尋到一個知己,共同豐富狐獨,你就會變成一個不孤獨的人。

希望那個人在不遠處等待著你……


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要緊的感受。

理解自身的陰暗,是對付他人陰暗一面的最好方法。

往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

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思想的動搖並非正確與錯誤之間左右不定,而是一種理智與非理智之間徘徊。

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

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是因為沒到那個時間點。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

如果沒有悲傷與之平衡,「快樂」這個詞將失去意義。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全然地接受自己。

你越是聰明,你的單純就越愚笨。最聰明的也是在單純處最愚笨的。想要拯救自身免於時代精神的聰明,我們不能靠增加自己的聰明,反而要接受那竭力反對這聰明智慧的,也就是單純。

但我們也不能沉溺於單純,故意讓自己變成傻子,而是要成為聰明的傻子。……聰明徵服世界,單純卻征服靈魂。 事情都是相對的,亦是有度的。

你沒有覺察到的事情,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你生命的前半輩子或許屬於別人,活在別人的認為里。那把後半輩子還給你自己,去追隨你內在的聲音。

「只有撇開對外物的追求,才能達到靈魂的所在。 若他找不到靈魂,他將陷入空虛的恐懼,而這恐懼將揮舞長鞭,驅使他絕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他將受無盡的渴求愚弄,在心靈之路上迷失自己,再也找不著靈魂。」

在生命中,最微不足道但有意義的事物,也比最偉大但無意義的事物更有價值。

你的理由沒集中在事物的善良之上,而是集中到了虛榮上。你不受人性所僱傭,而是受到你自身的利益所支配,你不為事情的完成而奮鬥,而是去爭取普遍認可和如何保存自己的優勢。

我們拒絕承認,一切更美好的東西都是以某種更大的代價而換來。


人雖然渴望親密關係,但是孤獨是人生的常態。無論刮刮墜地還是撒手人寰,都是獨自一人,無人相伴。老人有老人的孤獨,孩子有孩子的孤獨,中年人有中年人的孤獨。每個人生命里都有一個空間,沒有人能夠進入。

有時候人是需要獨處的。獨處的時光,你可以靜靜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感受萬物的消長榮枯。你的每一個細胞都會變得很敏感,你會進入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獨自一人欣賞去留無意的白雲,庭院里的花開花落,聆聽大自然最深處的聲音,不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嗎?


是的,人生的快樂,有時常常被孤獨包圍著,每個人都有很多理想,和夢寐以求的東西,和追求完美的信念和想法。但一步步走來心中的宏偉藍圖就就肥皂泡沫一樣逐慚在消失,眼見著卻握不住,無法擁有,心靈卻會黯然神傷,體無完膚,累,糾結,無奈,無助,六神無主,不知所措,前進,後退都覺得無路。

封閉了內心世界,花一樣的年華被歲月凋零,殘醋的現實存在,使夢想變成幻想,猴子撈月一場空。


推薦閱讀:

女生最反感男生喊她的稱呼有哪些?
怎麼才能安靜的死去?
28歲患癌女孩自救:你有多少疾病,就有多少被壓抑的情緒
男孩如何養成正確的消費心理?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