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識字糊塗始」這是誰說的?它表達了什麼意思?


「人生識字糊塗始」是魯迅先生說的,最早見著於魯迅先生髮表於1935年5月《文學》月刊上的一篇文章《人生識字糊塗始》,他的原意是譴責那些讓青年人在讀書和識字時,學一些似懂非懂的書是「糊塗」的根源。這裡,分享一期萃辰天心書院印竹、印安老師《如是我說》中有關這一話題的探討:

印安說: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人生識字糊塗始。」告誡人不要讀死書。如果只是尋章摘句,卻不能領悟書中智慧,就會越學越「糊塗」。聯想到佛家所說的「不立文字」,感覺太深刻了!

印竹說:

佛家的「不立文字,以心會心」之法即是禪門,禪攝受的是具大根器者,如果根器不夠還不識字,那就只剩下糊塗了!

印安老師所說到的是我們識字而不能拘泥於文字,讀書而不能死讀書。如果識字而拘泥於文字,讀書而把書讀死,那麼又何必去識字和讀書呢?那會讓我們更加的糊塗啊。如果是那樣,也許我們一開始就錯了,也許從識字開始,便是糊塗的開始了。所以,禪宗提倡「不立文字」,但它是佛家的教外別傳,在佛法的三藏十二部中,更多的還是要讓我們反覆的去訓練、去識、去讀。這兩者之間看似矛盾,實際是統一的。

當我們還不具備領悟力的時候,當我們對某種知識、某個法門還很陌生的時候,我們需要從識字開始不斷的去習——不僅學,還要反覆練習,即孔子所說「學而時習」,這非常的重要。就像我們練習書法,如果沒有臨帖的過程,沒有反覆練習的過程,我們就不能從所習之帖中突破出來,形成自己的體。「人生識字糊塗始」、「不立文字」只是告訴我們要能夠從原有的模式中突破出來,這跟從沒有建立過模式是兩碼事。

有些人聽到一些名言,只追求其結果,而忽略了其過程。比如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也是禪宗的一句經典的話,但這話也是有前提的。很多大修行者,因為他們有能力使酒肉穿腸過,所以,當遇到強大的偽緣逼迫,而這種偽緣和逼迫會影響到整個佛法的傳播時,他們不會執著於不能吃肉。即使吃了肉,也不會影響佛祖、佛法在他們心中堅定的信念,就如鳩摩羅什。

為了爭奪他,一個國家覆滅了,被另一個國家打敗。兩代的國王都想爭得鳩摩羅什。後來,有位皇帝一定要將自己的妹妹嫁給鳩摩羅什,並且威脅鳩摩羅什說:「如果你不迎娶我的妹妹,我便不再允許你弘揚佛法,甚至我會滅佛。」鳩摩羅什為了避免對佛法的浩劫,也為了真正度化被我慢之心、被皇權的慾望充滿了內心,但是心中對佛法還有那麼一絲嚮往的這份善念,勉強同意了皇帝的請求。但弟子們對此議論紛紛,有些弟子甚至說,師傅都可以娶妻,那我們也可以娶妻。鳩摩羅什生怕此事影響了弟子們心中的信念,於是把弟子們都召到身邊,他抓起一把鋼釘吞到嘴裡咽了下去,然後對弟子們說:「如果還有哪位要娶妻的,如果你可以吞下一把鋼釘而腸不爛,我就同意你娶妻。」這一舉動把弟子們震撼住了。這個故事也說明:當你要具備一定的修行、一定的能力時,才有可能去打破、去突破原有的模式。我們決不能在沒有任何修行的時候,就學會某幾句口頭禪,這是對禪大大的誤解。

所以,「不立文字」不是沒有文字,而是建立文字之後的對文字打破的勇氣,這是對原有固定思維模式、思維慣性打破的勇氣。禪,就是一種破法,打破我們原有的思維慣性,這才是不立文字的根本目的,也是魯迅所說「人生識字糊塗始」的根本目的。其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打破而不陷入其中,被其禁錮。如果我們的心被禁錮了,再好的東西都會變成不好的。但這絕不等於說我們還不曾建立時,就想著去打破,就像我們從未提起時就想著放下,從沒有體會過豐富就想著簡單是一樣的道理,那我們真的就只剩下糊塗了,我們就失去了了解宇宙人生、了解生命本質的機會了。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如是我說》是萃辰天心書院兩位極具智慧的老師的對談,從中能讓我們學習更多人生智慧,豐富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馬拉雅關注「印竹」老師,收聽音頻,也可以關注萃辰天心書院官方訂閱號「萃辰天心國學傳播」(cctxgxcb),收聽完整圖文、音頻哦~


「人生識字糊塗始」最早見著於魯迅先生髮表於1935年5月《文學》月刊。

它改自成語「人生識字憂患始」,魯迅先生是說有的人雖然讀了很多古文書籍,一股腦往腦子裡塞,沒有經過反思和梳理,沒有掌握透,腦海里如同被一群亂馬踏過,僅僅憑著一點點殘留的知識「馬蹄印」著書立說,顯然是糊塗筆寫糊塗文,還是一塌糊塗。

通俗來說,就是讀書不求甚解,貪多嚼不爛,反而讀傻了,失去了正常人的思維和邏輯,有句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如何破解這種迷局呢,就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在實踐中學習總結,效果最好,古代學知識都是師傅直接帶徒弟,沒學好就直接幹了,邊干邊學,現在的學習是「格物致知」,學習了十來年才有實踐的機會,一出校門感覺自己就是個傻子,需要花很長時間去適應社會。

浩評如潮,一個愛學習、愛考證、愛文藝的學霸,公眾號:浩評如潮


「人生識字糊塗始」一句名言,最早見著於魯迅先生髮表於1935年5月《文學》月刊。他的原意是譴責那些讓青年人在讀書和識字時,學一些似懂非懂的書是「糊塗」的根源。

其實在蘇東坡的《石蒼舒醉墨堂》中也有相同的詩句,「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

這句話常被文人們用來自我解嘲,感嘆在悖謬的時代里知識的期許和知識分子的宿命之間巨大的落差:人的煩惱和坎坷是從識文斷字開始的,做人其實只需知道自己的姓名就足夠了。

想起了李敖那句著名的讀書論:

千萬別對讀書指望太多。終日讀書而放棄了真實生活才是悲劇的開始。你並不會更聰明,因為你的經驗全部是別人的二手經驗;你也不會更博學,因為書上讀來的東西你並沒有真正去驗證;你會因終日耽於幻想而神思飄忽,因脫離生活而愈加沉默。

其實有句更通俗的說法:痛苦的人,快樂的豬!

有時候懂得太多,並不能讓你快樂起來,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或者都可以成為大師、聖人,最痛苦就是半懂不懂之間,無法放下,也無法超脫,最後只能是一團糟,所以,古人才說「難得糊塗」。做個快樂的豬就好了,因為有時候真相總是讓人不爽的,就好像王朔說的「孔雀開屏的後面是屁眼」,你真的要看嗎?


謝悟空邀答!「人生識字糊塗始」好象是魯迅先生說,又好似「糊塗始」改自「憂患至」。魯迅的偉大自不必說,老妖非常崇敬。但先生此語適用性很少,除了「一知半解」,恐怕在其它語境中很難適用。先生自己也識字呀,而且特會在語句中造詞、遣詞,用之生動、精準,可見先生識字不糊塗呀。因此,魯迅八十多年前雜談中的此語放在今天看並無多大意義,現在社會文盲只剩少量遺老了呀。

其實老妖認為還是原句「人生識字憂患至」更能反映識字人或稱文人的處境及心態。


「人生識字糊塗始」的原句應該為「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

1、字面意思:一個人一但識了字,一生的坎坷就開始了,人只要能認識自己的姓名就足夠了 。

2、深層含義:人學會了認字,有了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就要面臨對社會現實的進行種種反思,這是人類探索未知事物的本能所致。然而現實往往並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思想而左右,這樣,人的思考和現實之間就有了沒完沒了的矛盾,矛盾使人痛苦。

3、強者善於直面、排解痛苦,弱者則一味沉溺,甚至逃避。人的每一次直面或逃避都會對其人生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性格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有的人順勢而為,有的人因禍得福。往往那些思考過度的人反而遭遇更多坎坷,所以,憂患不盡。

4、如果一個人只認識自己姓名就可以免遭思考過度帶來的後果嗎?非也。

在當今時代,一個人必須掌握足夠的知識才能活得下去,且不說出個門處處都是標示,就連簽字也必須看清合同條款,甚至要花錢請專業的人幫忙把關,否則後果難當。

5、馬雲說,20年後很多人都會失業,人工智慧碾壓人類智商的時代也許馬上要到來,想要在更強大的時代活下去,那麼一個人只認識自己的姓名,沒有足夠多的知識,肯定是不行的。

6、總而言之,「人生識字糊塗始」是一種悲觀而逃避的人生態度,它所解釋的,正是因為對憂患無能為力,而選擇糊塗。但這個糊塗又不是真糊塗,是假糊塗,是無法解除煩惱的。解煩惱的唯一辦法是解決問題。


人生識字糊塗始。誰說的?我說的。比我先說的人那是跟我學的。嘿,你個臭不要臉的。前人還能跟你學?不是現在都說幾世輪迴嗎?這回您明白了吧。我還說了一句呢,希望你能記住。人生輝煌糊塗終。這句比上一句還重要阿。


人生識字糊塗始,這句話很難確定誰說的,它說明了人從小識字的時候什麼都不懂,糊糊塗塗,白紙一張,而啟蒙識字就是從不明白糊塗開始,一步一步開始知識的積累,從糊塗開始,走向文明,走向無窮無盡的知識海洋。


謝邀!

「人生識字糊途始〞這句話大慨是魯迅先生說的一句名言,這也可能不是他的原話,記不很清楚了。

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人的一生從天幼無知開始到求學識字再到功名成就等,一步一步堅辛如苦的過來的。


人生識字糊塗始,是魯迅大文豪說的,毛爺爺也說過,表達的是我們不要讓識字學習條框而把我們禁錮,不要讓知識是我們糊塗,我已本質為出發點,要以社會大眾導向為基礎做出,這是根本,所以事件太框架就容易人生識字糊塗始。


推薦閱讀:

用紅花陳醋泡腳腳庠是怎麼回事?
林沖為什麼一轉身就把魯智深給賣?
上聯:直線調就棟樑材,如何對下聯呢?
下聯:美景美事美人美不勝收,上聯怎麼對?
古代文人為什麼詩詞歌賦這麼厲害?

TAG:人生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