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朝有什麼冷知識?
關於清朝的冷知識很多,我這邊就說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如有不盡意的地方,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一、大清帝國的第五代領導人,入主中原的第三位皇帝-愛新覺羅.胤禛,不是死於呂四娘之手,也不是突染惡疾暴斃,而是自殺,因為 他做了一件令其抱憾終生的事。
在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受康熙之命到河南視察民間疾苦,因為是微服出巡,在民間偶然遇到了妙齡少女,正值青春年少的胤禛未能把握住自己,與這位花季少女纏綿了,可當太陽出來之後,胤禛後悔了,因為此時的他雖然貴為皇子,但康熙嚴格的家訓,使得他不敢對該女孩做出任何承諾,他的衝動,可害苦了這位花季少女,未婚先孕,在那個時代是被視為奇恥大辱的,當家族中的長者得知該少女未婚先孕,且又不說出那個男人是誰的時候,族長毫不猶豫的對其施行了火刑,胤禛為了個人的前程,他不敢挺身而出,只好看著該少女被大火吞噬。
胤禛帶著極大的痛苦返京了,本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可造化弄人,那天被大火吞噬的並不是與胤禛狂歡的女孩,而是該女孩的孿生妹妹,身懷胤禛骨血的她,被父母連夜送到了外地,並且嫁給了當地老實巴交的農民,數月之後,該女孩成功的誕下了女嬰,大家都以為日後的生活就這樣走下去了,可未來的一切並未按平凡的路走下去,長大的女嬰陰差陽錯的結識了十四阿哥胤禵,並且兩人一見鍾情,本是親叔侄的關係,卻在雙方都不知情的情況下,反生了不該反生的關係,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已經座上皇位的胤禛見到了該女嬰,當時雍正愣住了,因為該女嬰太像他曾經的女神了,於是他不顧十四弟的心情,強行的把該女孩帶回了皇宮,並在一次心煩意亂,且酒後把該女孩給寵幸了。
該女孩在被胤禛寵幸之後,地位隨之不斷上升,這位女孩在地位穩固之後,向雍正提出要從鄉下把目前接到皇宮來享幾天清福,雍正馬上就同意了,當該女孩的母親來到皇宮之後,這位中年婦人無論也沒有想到,當年與他想好的少年,竟是當今聖上,且造孽的是,其與當今聖上的女兒,竟又鬼使神差的成了聖上的寵妃,這不是造孽么,於是該婦人毫不猶豫的自縊了,對於該婦人突然的自縊,雍正也是很迷惑,咋會這樣啊,於是其親自到現場想看個究竟,當他看到該婦人的真容後,他像是被雷擊了一般,渾身都在顫抖,因為他做了一件天底下最愚蠢的事,為了讓醜聞不宣揚出去,他親手殺了自己的女兒(也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寵妃),然後揮劍自縊,大清帝國最勤勉的皇帝,就以這樣的方式結束生命。
二、大清帝國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僅有一位漢族官員,在死後得以配享太廟,那就是張廷玉,他是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進入權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飭吏治。雍正帝即位後,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只是在乾隆帝即位後,其君臣漸生嫌疑,晚景凄涼,因為此時的張廷玉年齡太大了,但乾隆皇帝又不允許其退休回家鄉養老,所以張廷玉只要一見到皇帝,不是說退休的事,就是索要其死後的榮耀,不斷的向皇帝要死後的謚號,這就惹的乾隆非常的反感,後來乾隆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連下數道口諭申飭張廷玉,使得張廷玉整日惶恐不安,結果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於家中,終年八十四,雖然乾隆後期很不喜歡張廷玉,但為了顧及群臣的顏面,也為了激勵後來者都對朝廷衷心,所以還是給張廷玉上了謚號,其謚號為「文和」,並配享太廟,其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三、周培公勸降陝西叛軍首領王輔臣,當年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同時造反,戰火蔓延了大半個中國,打的滿洲八旗一敗塗地,為了更快的推翻滿清,吳三桂對據守在陝西的悍將王輔臣許是重利,希望他能在康熙的後方燃起一把大火,本就是漢人的王輔臣經不住吳三桂的誘惑,也起兵響應吳三桂了,可當反叛的大旗舉起來的時候,他又有點後悔了,因為康熙立馬就調集精兵向其靠攏了,在接下來若得到吳三桂的支持,他王輔臣必敗,所以他動搖了,又想重新投靠康熙,可又不能立馬投降,他需要一個台階,否則也無法向屬下交代,對於他的這個想法被身邊的幕僚知道了,該幕僚就是周培公奶媽的兒子,他把王輔臣此時的想法準確無誤的傳遞給了周培公,於是周培公就向康熙提出自己想去勸降王輔臣,對於周培公的這個想法,康熙開始是反對的,因為他覺得王輔臣是不可能這麼快就又投降朝廷的,只是他不知道王輔臣的想法吧了,在周培公的一再堅持之下,康熙應允了,周培公作為康熙的全權代表來到了王輔臣的大本營,經過周培公的一番厲害剖析,王輔臣表現的百般無奈下投降了朝廷,正是因為此功勛,周培公從此便被康熙視為心腹智囊。
慈禧太后這個老妖婆雖然誤國,但是他卻是一個發明家。同時作為一個最尊貴的女人,最喜歡的發明還是在女性用品上面。當然這種事情如果被外人知道,慈禧太后難免會受到一些詬病。她的這項發明,是在西逃的路上被偶然發現的,簡直是奇技巧淫。
雖然當年慈禧是西逃,但是對外宣稱是外出狩獵。一路上帶著大小的車輛,叮叮噹噹的往前跑。其中有輛車很顯眼,周圍都是用黃布包著,旁邊還跟著很多侍衛。原來這輛車不是別的,正是慈禧的私人用品。
當時慈禧的年齡也大了,很多東西如果換了根本用不慣。所以乾脆在逃跑的時候,連塊芝麻大小的東西都要帶著。所有的侍衛一路上都是小心翼翼的呵護,但是根據墨菲定理,越害怕的東西越容易發生。
他們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一條小溪,慈禧作為太后當然是先行過去。她剛剛前腳一走,後面就亂成了一鍋粥。如果按照順序一個一個過,還沒什麼問題。但是偏偏在前幾天有人傳出說八國聯軍的部隊跟了過來,他們已經提心弔膽好幾天了。
走著走著突然人開始擁擠起來,隊伍也出現了混亂。看守這輛馬車的侍衛,擔心馬車在水裡面不好走都是石頭。 於是頭領就讓人把東西每兩個人一組抬著,從上面還搬下來一個用黃布包著的梳妝台。具體的不知道裡面什麼東西,但是看起來很重要,就用了四個人抬。
可是這些人剛走到溪水的中間,不知道是誰腳下一滑,梳妝台突然歪了。不過抬桌子的一名侍衛眼疾手快,用手一扒拉。雖然是拉住了沒有全掉子去,但是裡面有兩個抽屜突然漏了。旁邊的侍衛統領一看嚇壞了,趕緊到水裡面去撈,最後撈到是兩個空的抽屜。
這一下子後面的人嚇壞了,丟了什麼東西是要掉腦袋的。八旗子弟的貝勒薩博哈聽到有騷動,就騎著馬過來看看情況。情況一了解之後,他也是嚇得不輕。趕緊跑到前面的管事太監那裡詢問情況,小心翼翼的問道梳妝台裡面有沒有什麼重要的東西?
大太監一聽情況,狠狠的颳了他一眼:「你在這裡等著,我去前面問問太后的貼身侍女。」沒過一會兒一個小太監氣喘吁吁的跑過來:「因為這幾天情況比較特殊,裡面很多化妝品都是侍女貼身保管。但是抽屜裡面兩個核桃還在不在?」
這次輪到了薩博哈有點害怕:「核桃,什麼核桃?裡面全部都是空的」。這時小太監也不喘了,像看死人一樣看著他:「趕緊一點點去撈吧,要是找不到,你們這些人的命都不夠抵的」。薩博哈一開始還氣不過:「我們這都跑到太行山了,要是真的想吃核桃,我去附近給她找也行。」
小太監一聽可是樂壞了:「那可是慈禧太后的寶貝,就算是一千一萬個核桃,都不一定出來一個。還想著用別的核桃來代替,乾脆把你們腦袋都砍下來做核桃吧。」說完頭也不回的就走了。但是薩博哈心想不行還得找。
就趕緊回去張羅著附近的侍衛,十個人排成一排,從頭到尾一點點的去摸。從當時晌午的太陽正南,一直到了下午天剛稍黑。終於在兩處淤泥裡面,找到了兩個小核桃。薩博哈像是捧著炸彈一樣,小心翼翼的找到管事太監。
管事太監一看說道:「這東西我只是聽說很寶貝,我也沒見過,等我拿著去問問那邊的宮女。」在太監走後的十幾分鐘裡面,薩博哈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生怕有什麼不對。過了一會還是那個小太監過來:「是那兩個核桃沒錯,慈禧老佛爺很開心,估計還要賞你一些東西。」
薩博哈心想:「東西我也不要,只要能保住我脖子上面這個腦袋就行。」幾個月後這隊人馬陸陸續續的來到了西安,慈禧太后把一切安頓好之後,就開始按照路上大家的表現論功行賞。由於薩博哈找到核桃有功,就決定賞他一個自己的貼身侍女。
在結婚的當天晚上,一番雲里霧裡之後,薩博哈開始有點納悶:「你做了這麼多年老佛爺的貼身侍女,你說那兩個核桃究竟是什麼東西,她竟然如此的寶貝?」當時那名侍女本來不想告訴她的,畢竟弄不好很有可能掉腦袋。但是都已經嫁給他了,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那兩個東西不是簡單的核桃,是老佛爺平時用來化妝用的粉楦。因為老佛爺的年紀比較大了,兩邊的腮都開始往下陷。平時化妝的時候很容易塗不勻,就把這兩個核桃含在嘴巴裡面。當年我們為了讓她更好的咬住,我們這些貼身的宮女,從十幾歲進宮開始,就輪流的用自己胸給他磨平,最後才是你看到的樣子。」
薩博哈這才嘆了一口氣,這老女人真是誤國啊。含個啥不好,非得用核桃。大清不亡,真是天理難容。
說幾個清朝的有趣的冷知識!
1、清朝對大臣的懲罰,除了下獄、撤職、罰俸等之外,還有一個有趣的方式,叫奉旨申飭。就是對於犯錯誤的大 臣,皇帝下一個聖旨,要罵你一頓。但是皇帝沒有功夫當面罵,沒工夫扯這蛋,他派太監來罵。所以,這也叫奉旨 罵街。
太監一般是文盲,又陰陽怪氣,就滿嘴毒辣! 於是,太監就指鼻子罵、跳腳罵、拍屁股大胯罵、一直罵到祖宗十八代!罵的太難聽,很多大臣就受不了。於是大臣就賄賂太監,讓他少罵幾句!黃金四十兩,太監可以不罵,可以閉嘴走走過場;可有的大臣窮,給不起四十兩,就給二十兩。那麼好,太監就有二十兩的罵法。「來來來!我罵你二十兩的!」
2、清朝名醫朱方旦認為,人是用大腦思考的。他說「中道在山根之上,兩眉之間」。這種「怪論」一經拋出,天下蒙圈,因為亞聖孟子曾說:心之官則思。當時大學士「專家」們大罵朱方旦滿嘴胡說,失心瘋了。一致判定朱方旦 「誣罔君上、悖逆聖道、搖惑人心」 ,康熙大帝一揮手,要了朱方旦的小命。
朱方旦應該被稱為「東方的伽利略」,因為他們的死,是異曲同「死」。
3、慈禧太后是咸豐皇帝的小老婆,大老婆是慈安太后。咸豐皇帝臨死前,怕慈安被慈禧欺負,給慈安一個密令:如果慈禧不像話,隨時弄死她。咸豐死後,慈禧知道這要命的密令,很是鬧心,不得不對慈安非常尊敬。有一天慈安病了,慈禧下了血本,竟在自己胳膊上割下一塊肉來熬藥,給慈安吃。這「感天動地」的一舉,感動得慈安稀里嘩啦,把慈禧認作親姊妹。對於親姊妹,還要密令何用?燒掉!
慈安把命令一燒,慈禧開始無法無天了,開始「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了。不久,慈禧下毒,慈安暴斃。
4、清朝同治年間,有個叫王國鈞的考生,考試成績優秀,初定一甲。等到要封個官做做的時候,出事了,因為慈禧太后看到了他的名字,不看到不要緊,一看就來氣。慈禧太后認為:王國鈞,諧音正好是「亡國君」,這種人,起這種晦氣名字,還能做官?於是,王國鈞被降三甲,斷送了大好前程。
王國鈞估計很鬱悶:我應該怪自己的爹媽沒給起個好名?還是該怪遇到個神經質的老太婆?
5、清朝太監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邊大紅人,在大清皇宮之內,橫著走。慈禧太后派他去江南辦事,安德海很高興,終於可以在外面也橫著走了!於是,帶上自己的叔叔、妹妹、侄女外加一大票隨從,有跑腿的、保鏢的、做飯的、剃頭的、修腳的、說書的,唱曲的,還有個和尚,和尚還有廚子;坐船浩浩蕩蕩往山東去,船上掛著大龍旗,上書「奉旨欽差採辦龍袍」,一路唱著小歌、吃著火鍋,樂樂呵呵。到了山東上岸,換大車轎、騾馬數十頭,繼續耀武揚威、牛氣喧天、浩浩蕩蕩前進。山東巡撫丁寶楨一看:你一個小小六品太監,這譜擺的也忒大了!
下令:給我拿下!於是,丁寶楨不等慈禧太后同意,就把安德海給弄死了!
冷知識——建寧公主其實是康熙的姑姑
在古代平民百姓看來,貴為皇室公主,金枝玉葉,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風光無限。然而,這不過是她們光鮮生活的表面而已,其實,這些光環的背後藏匿著鮮為人知的慘淡與痛苦。
清太宗皇太極的小女兒建寧公主就是一位具代表性的可憐人,因其公公吳三桂,一生痛苦不已。
眾所周知,被封雲貴的吳三桂作為三藩之首,位高權重,連萬人之上的皇帝也畏懼他三分,坐立難安。
為了穩住吳三桂,一統海內,順治十(1653),順治帝將妹妹建寧公主許配給了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封吳應熊為十四額駙、並生得一子吳世霖。
本以為利用聯姻可以稍稍牽制吳三桂,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簡單,吳三桂的器張氣焰不降反漲,為了阻止吳三桂叛亂,免得形勢進一步惡化,吳應熊和建寧公主都試圖勸阻吳三桂安分守己,心向朝廷,以免弄得家、國都不安寧,但於事無補,吳三桂最終還是上演了「三藩之亂」。
康熙十二年(1673)春,康熙皇帝做出撤藩的決定。吳三桂首先於當年十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的口號,將矛頭指向朝廷。
吳三桂的軍隊由雲、貴開進湖南,幾乎佔據湖南全省。進而進犯四川,四川官員紛紛投降。福建、廣東、廣西、陝西、湖北、河南等地都有藩王或將領響應。
為了打擊吳三桂的氣焰,康熙於1674年四月十三日下令處死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
吳三桂在起兵反叛前,曾派人到京城去秘密接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去昆明。雖然不可能勸說自己的父親放棄起兵反叛的罪惡之念,但吳應熊也絕不會為了苟全性命而犯下叛逆之罪。
按照大清的律例謀反大逆是要株連親屬的,作為吳三桂的兒子將被處以極刑,這一點吳應熊心知肚明。即便這樣,也寧願留在京城接受懲處,到死也要做大清的子民。
「為叛寇所累」的額駙及其子吳世霖為三藩之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頃刻間建寧公主失去了丈夫和兒子,失去了屬於自己的家庭。這一年她オ33歲,其悲傷和心碎之痛可想而知。
在此後其獨自支撐的30年中,雖然康熙多次下詔安慰在三藩之亂中受到巨大傷害的姑母,然而,這又怎麼能夠治癒建寧公主心靈的創傷。
一、孫耀庭是清朝最後一個太監,他在1917年入宮當差,而當時清朝已經滅亡了。原本他可以早點入宮,只是凈身後昏迷了三天,醒來之後父親告訴他「大清亡了!」於是上崗時間推後了幾年。失去命根的孫耀庭活了94歲,1996年在北京去世。
二、雍正為解決官員貪污問題進行了公務員薪資改革,按品級為官員發放「養廉銀」,為正常工資的十倍到一百倍不等。但「高薪養廉」並沒有改變貪污情況。
三、八旗子弟不僅包括滿族人,還包括蒙古人和漢人,也就是所謂的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除此之外,還有極少數被俘的俄羅斯人也被劃為八旗之中。
四、清朝的旗人只能當兵或者做官,不能從事其他職業,他們居住在滿城之中,和漢族老百姓是彼此隔絕的。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直到清朝滅亡後,滿族才真正開始進行民族融合。
五、清朝為控制蒙古人口,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清朝規定,蒙古每戶家庭只能留一個男孩傳宗接代,其餘男孩全部去當喇嘛。通過這項政策,蒙古人口從清初的500萬減少至清末的160多萬。
暫時就這樣吧,歡迎大家補充。
關於清朝的冷知識,既然是「冷」的知識,那麼今天宋安之就給大家講講清朝那些極其冷的歷史,保證是你不知道的歷史。
下面還請諸君備好一壺上好的龍井,且聽宋安之來一一道來。
一、根據史書記載推論,康熙帝應該是一個身高中等偏低滿臉麻子說著東北口音的皇帝。大家腦補一下康熙上朝時候操著一口東北話來呵斥眾臣的嚴肅畫面其實也挺有意思的。
二、清朝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年號是崇德,並非是努爾哈赤的天命和皇太極的天聰。
在大眾的認知中清朝唯一一個擁有兩個年號的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極,他的兩個年號分別是:天聰、崇德。
但其實皇太極的第一個年號天聰並非是年號,而是本系尊稱,被人尊為天聰皇帝,壓根不是年號的意思。清朝入關以後隨著漢化的深化,後來相沿傳承下來也稱之為年號了,在天聰十年四月初十日,正式稱其年為崇德元年,並且皇太極始改大清國號,從此清朝皇帝皆一建元,並無改元者。
而且不說尊稱不尊稱的問題,清朝政權是由皇太極稱崇德元年,改大清國號後才真正建立的,所以說兩方面來說清朝並沒有擁有兩個年號的皇帝,第一個年號應該是崇德年號。
話說皇太極稱崇德年號,其中必有與明思宗朱由檢針鋒相對的原因,因為朱由檢的年號是崇禎。
而努爾哈赤的天命年號與皇太極的天聰年號一樣,剛開始都是尊稱,後來相沿傳承下來以後也被稱之為年號了。
三、清初的漢化壓根不是一句清太祖努爾哈赤喜愛讀三國演義就可以詮釋得了的。
努爾哈赤建立金國後的天命時代都不知道有謚法。所以努爾哈赤死後竟然並沒有謚號,直到兒子皇太極在位的天聰九年,在明朝叛將許世昌奏請下,才知道謚號的存在,因此努爾哈赤的謚號被上為「武」。加上廟號稱之為太祖武皇帝。並且將當時努爾哈赤先汗的稱呼改稱為先皇,至此清朝的漢化才算是進一步深化了。
四、清太祖努爾哈赤謚號先武后改為高背後的滿漢之爭,鰲拜也並非有勇無謀。在清太宗在位的天聰九年,努爾哈赤的謚號被上為「武」。
一般來說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死後的謚號裡面基本上都是帶有「高」子謚號的,那些沒有大一統的王朝或者草創王朝期間的開國皇帝一般謚號裡面會帶一個「武」字。
努爾哈赤草創了清朝,謚號為「武」很正常。
但清朝入關以後,也就是清朝從關外割據政權成為全國性政權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順治帝死後,康熙元年為順治帝上謚時候,有漢臣堅持為順治帝上「高」的謚號。
順治帝雖然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但畢竟在他手裡清朝成為了全國性政權,和當年的元世祖忽必烈情況一般,所以漢臣給他上「高」的謚號很正常。
同時漢臣的小算盤是如果順治帝是世祖高皇帝的話,說明清朝關外的兩位皇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就是割據政權的小皇帝或者說不具有正統性了。
但當時的四大輔臣中的鰲拜並非大家印象中的有勇無謀,他在這方面還是看的很清楚,看出來了漢臣的小心思,所以力主將努爾哈赤的「武」字謚號改為「高」字謚號,將順治帝的謚號定為「章」。至此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正統性更加穩固,後來親政的康熙帝面對鰲拜擅自決定的這個決策也是無可奈何,並沒有推翻。
五、野史上得花柳病而死的同治帝差點被稱之為祺祥帝
清穆宗同治帝是咸豐帝與慈禧太后之子,咸豐駕崩後,同治帝的年號原為擬定為「祺祥」。當時顧命八大臣並沒有異議,甚至都印製了一小批祺祥年號的銅錢。
結果慈禧和慈安兩宮皇太后聯合小叔子鬼子六恭親王奕忻發動了政變,將八大顧命咔嚓了,然後改年號為「同治」,意思有兩宮太后慈禧與慈安還有恭親王奕忻共同治理天下之意。
清穆宗因此被稱之為同治帝,之前的官方年號「祺祥」也因此早夭。
但那一小批「祺祥」銅錢可是稀有物品,比之更古老年代的銅錢更具有收藏價值,所以大家如果有機會見到這種銅錢,可千萬不要錯過了喲。
六、雍正帝篡位謎團與康熙遺詔並沒有什麼關係
現在很多網友認為康熙遺詔中的滿文中「於」和「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沒有矯飾修改的可能,所以武斷的認為雍正並沒有篡位。
其實並沒有這麼這麼簡單,十改於只是小說或者影視劇里的說法罷了,真正讓史學家懷疑雍正有篡位可能的,是其他歷史記載。
就最簡單的來說康熙遺詔是滿漢蒙三種文字一式四份,的確不能改。但問題是康熙遺詔並非是康熙帝親筆所寫,是康熙駕崩三天以後才由其他人代寫出來的,的確滿文中沒辦法改字,但三天時間可以寫出無數份不同版本的遺詔來了。
所以雍正篡位這個有爭議的謎團還是不要這麼武斷的下定義。
七、清世宗雍正帝與明世宗嘉靖帝的共同愛好嘉靖帝與雍正帝的廟號都是世宗。
但兩個人是出了名的不一樣,嘉靖帝是有名的懶政的皇帝,雍正帝是有名的勤政皇帝,但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喜好煉丹。
不過嘉靖帝喜歡大張旗鼓的練,雍正帝喜歡低調的練,嘉靖帝有可能是中丹毒而死,雍正帝的突然死去更有可能也是中丹毒而死。
乾隆帝繼位後立刻遣散宮中煉丹的道士術士一類的,似乎可以驗證這種說法。如果真的因為煉丹而死,乾隆帝處死這些人並沒有什麼用,更會使人坐實雍正中丹毒而死的醜聞,所以急匆匆的將其趕出宮似乎是一種合理解釋。
所以雍正真有可能是因為中丹毒而死的。
八、清朝的陰陽頭
清宮劇中大家有時候吐槽的不只是演技,而是清代的服裝和髮型一類的,認為清代髮型是豬尾巴式的髮型,實在是太難看了。
然而現實情況是,沒有最難看,只有更難看。
現實中清朝的髮式大概經歷了三個時期:初期鼠尾辮,中期豬尾辮,晚期蟒蛇尾辮(清宮劇中經常出現的陰陽頭)。
所謂的金錢鼠尾髮型要求留的辮子比小拇指還要細,能穿過銅錢中的方孔才能算合格,可以說幾乎是光頭了,後面再留一個小小的辮子,這種髮型有多醜可想而知。
最近反響不錯的綉春刀電影裡面那個投降金國(清政權)的明朝廠督見到金國騎兵時候露出的髮型就還原的不錯。
也就是說陰陽頭髮型對比金錢鼠尾髮型都算是帥的了。
更要命的是金錢鼠尾這種髮型在清朝差不多存在了150年,參考1793年英國訪清使團中隨行畫師的記實畫稿來看,清高宗乾隆時代依舊是金錢鼠尾髮型。
直到乾隆之後的嘉慶年間,金錢鼠尾的髮型隨著人類的愛美之心而被慢慢的留多了,最後演變成為了陰陽頭。
可見殘酷的現實中,像嘉慶之前的時期,比如說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所謂的幾位天潢貴胄的皇子並非是陰陽頭,而是每個人頭上頂著一個銅錢孔大小的小辮子來為了皇位勾心鬥角,壓根沒有什麼英俊瀟洒,沒有什麼美感可言,像是一群醜到哭的人類在自相殘殺…
這畫面太「美」,宋安之是想想都傷心…
本期清朝冷知識大課堂到此結束!
下一期會說說其他朝代的冷知識,有喜歡某個朝代,想了解其冷知識的,可以關注宋安之私信說明…
謝謝觀看,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1.清朝乾隆時期的藩屬國圖。
整個清朝時期藩屬國很多,諸如安南(越南),南掌(寮國),暹羅(泰國),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緬甸,朝鮮,琉球,阿富汗等,如果加在一起的話,先後有大約20多個藩屬國。
藩屬國是一種向宗主國朝貢的體系,雙方互相給與財物,互相在彼此權力上給與確認。
(2)清朝有國歌和國旗。
清朝的國旗為黃龍旗。
清朝國歌《鞏金甌》,1911年頒布,由大翻譯家嚴復作詞,翻譯成現代文大概意思是:
國土如金甌鞏固,受天覆庇。民眾萬物欣悅自得。喜見同袍有幸遇著清平時世。真正興盛廣大,帝國蒙蒼穹保佑。天高高,海滔滔。
可惜的是,這「天高高海滔滔」還沒來得及「高高」和「滔滔」,帝國就沒了。
(3)清朝海軍有專門的旗幟。
下圖為清朝海軍不同時期的旗幟,乍一看還以為是現代哪個國家的國旗。(每個時期按照官職分成好幾面旗,這裡只節選1-2面)
(4)清朝官員服飾和今天電視上差不多。
下圖裡中間這位官員,個子不高,看起來滿祥和的,他是誰?
1903年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
(5)清朝發行的通草紙畫賞析。
這種畫當時在西方很流行,因為畫的很生動傳神,仔細看的話,這些髮型髮飾蠻好玩的~~~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列強見大清這麼脆弱不堪,於是掀起了瓜分中國的新高潮,紛紛在華索取各種利益和好處。
當時,連歐洲的比利時、荷蘭之類小國也跟在大國後面,索要好處。
大清國被逼的暈頭轉向,稀里糊塗地向有些歐洲中小國也出賣了主權。
此時,剛剛統一還沒多少年的義大利一看有機會,就也想來分一杯羹。
其實當時義大利對外擴張的路非常的不順,在歐洲,不僅被大國扁,還被奧地利揍得找不著北,非常狼狽。
在歐洲占不到好處,義大利就跑去非洲擴張勢力,結果又被衣索比亞打的找不著北。昔日光榮的羅馬帝國的後裔,硬生生在2000年後活成了歐洲人的笑話。
義大利人心不甘啊。
眼瞅著在遠東有機會,義大利人豈可放過。
於是,1899年,義大利公使就裝模作樣地向大清國提出了外交照會。
這照會的大概意思就是:大清國把三門灣租給義大利作為軍港,義大利修一條鐵路可以一直通往江西,浙江南部的大部分的土地成為義大利的勢力範圍,並且浙江全省都不能再成為其他列強的勢力範圍。
大清國很詫異,這義大利是哪來的半路神仙?
此時的大清國經過幾年的恢復和清醒,對國際局勢已經有所了解,清朝大臣和英法公使也打聽了義大利人的底細,知道了義大利人的「成色」,也就不以為然了,很爽快地拒絕了義大利人的要求。
義大利人覺得很沒面子:憑什麼其他國家能拿好處,你卻不給我?
於是義大利把在中國的三艘軍艦都派到了三門灣進行恐嚇示威,要求大清國屈服。
大清國怎麼可能讓,也派出軍艦進行對抗,並在浙江沿海加強戰備,一點都不讓步的態度。
義大利人沒轍了,但後退又很沒面子,就和清政府商量:地咱也不要了,你就把別的隨便什麼港口租給我們得了,其他的要求慢慢地也就不提了。
但大清國此時很強硬,寸土不讓,不行就打。
義大利人估計都要哭了:怎麼全世界都欺負我們,我就擴張一點勢力,我容易嗎我?
但沒辦法啊,義大利哪有實力對大清國進行遠征,恐嚇沒用,好商好量也沒用,最後義大利人只能作罷了,不再提這事兒了。
直到1900年,庚子國變,八國聯軍侵華,義大利人才找到機會,派出85人的軍隊隨行參戰,跟著列強裝了一回,最後在天津還搞了一塊0.5平方公里的租借,總算是找回了一點點的面子,也算是慰藉了。
抗戰勝利之後,這塊租界也被我們收回。
圍觀大清國的最後幾十年,挺起脊樑的貌似也就這麼一回,也算是沒有昏庸無能到不可救藥的程度;而義大利人作為歐洲最弱的帝國主義國家,不管是對外殖民擴張,還是兩次世界大戰,義大利人的表現,大都活成了令全世界感到不可思議的笑話。
1.大清與哈佛
1636年,皇太極正式改國號為大清——順便說一下,這大清是一個詞:daicing,善戰的意思。
同年,哈佛大學正式成立了。
所以,大清和哈佛是同一年建立的。為此,哈佛大學還做了專門的紀念體恤衫,左邊:大明崇禎九年(1636)建校,是給明史的學者穿的;右邊,大清崇德元年(1636年)建校,是給清史的學者穿的。
——說來,美國幾乎所有名校都是咱大清時候建的。
2. 大清與大英1644年,清朝入關,定都北京。同一年,英國進行了著名的馬斯頓荒原戰役,議會軍對國王軍取得絕對勝利,為之後克倫威爾的政權打下了基礎。換句話說,這一年,大清和英國議會派都打贏了原先的統治者。
1680年代:康熙平定了三藩,收復了台灣,結束了內戰;1689年,英國光榮革命了,建立了一個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換句話說,這個時候,大清和英國都結束了內戰。
之後,雙方都開疆拓土。1759年大清徹底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之亂,肅清西域的同時,建立起了對中亞的霸權。與此同時,英國在七年戰爭(1754-1763)中大獲成功,不僅獲得了新大陸的大量土地,而且取得了對印度次大陸的絕對優勢。
再之後,雙方也都一度陷入困境。嘉慶朝發生大規模的川楚白蓮教起義(1796-1804)。這前後,英國也兩度與美利堅開戰(1775-1783,1812-1815);大英帝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最後還是喪城失地。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近些年,清宮劇可謂大火,我們自認為對清朝了解遠遠超越任何一個其它朝代,但你認為你了解的就是真實的歷史嗎?別搞笑了,那只是藝術而已。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些清朝的冷知識,供大家開心一刻。
一、末代皇帝溥儀成為中國歷史唯一的一個被休夫的皇帝。在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他的后妃文秀在天津提出離婚,引發了「刀妃革命」,究其離婚的原因是因為溥儀身體不行,不能讓文秀真正成為一個王的女人。並且文秀和現在的鳳姐長得很像,大家說有沒有呢?
二、清朝前期的金錢鼠尾辮,其丑無比。在清朝早期的男子,腦袋四周的頭髮都要被剃掉,只留頭頂中心的一小撮,大小也就銅錢大小,編成的辮子細的可以穿過銅錢孔,短短的像老鼠的尾巴,所以叫金錢鼠尾辮,奇醜無比,而到了清晚期才是我們在電視劇看到的陰陽頭了。
三、紀曉嵐不僅紀曉嵐喜歡吃肉類,不喜食五穀,而且極其好色,他一生妻妾成群,一日要臨幸女子數人、一日至少要行房五次,清晨、上午、中午、黃昏、睡前定各要一次。其他偶發事件,還不計算。紀曉嵐如一日無女色則「膚欲裂,筋欲抽」。編輯《四庫全書》時數日單身當值,竟然「兩睛暴赤,顴紅如火」。乾隆帝見而大驚詢問,紀曉嵐就實話實說,皇帝大笑,遂賜兩位宮女「伴宿」。並且他並非得到乾隆皇帝的寵信,在乾隆眼中他就是一個「娼妓」而已。
四、雍正皇帝很搞笑,翻閱清宮的關於雍正皇帝的奏章批文簡直驚掉了下巴。雍正皇帝的批文可沒有那麼想像中嚴肅,會出現:「朕躬甚安好,你好嗎?」「朕亦甚是想你」「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汝謂朕盲耶?」「莫非爾身果有瘋症耶!」等批文,刺不刺激,吃不吃驚呀?而乾隆皇帝是點贊狂魔,就喜歡在歷代藝術珍品上點贊蓋章,有事沒事喜歡到處題字。
五、清朝皇室額婚禮很奇葩,一是皇帝大婚前要先拿宮女來試手,這就是最最早的綵排了。二是清朝的格格在出嫁前,會有試婚格格摸底,並將男女之事回來進行詳細彙報,防止駙馬身體不行。三是同治,光緒,宣統曲皇后的時候,都剛好趕上皇后大姨媽,可謂「血光之夜」,因此都留下了不小的陰影,最後他們,他們三個也都沒有子嗣,究其原因都是近親結婚惹得禍。
六、末代皇帝溥儀,小時候很皮,上房揭瓦都是小兒科。當他得到一輛自行車的時候,他命令太監將皇宮的門檻全部鋸掉了,以方便他騎行,他成為在皇宮騎車第一人。就當年溥儀的行為,可屬於破壞文物了,但也無關緊要,誰讓當時的皇宮還是人家的私物呢!
總之,清朝的冷知識有很多,今天就簡單羅列了一點,就當拋磚引玉了。大家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清朝冷知識可以在留言分享一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