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人為什麼對於清朝的態度不像明末清初的漢人一樣厭惡?
所謂的明末清初中國人厭惡清朝,多半是後人的想像,在當時,漢人對清朝遠未達到厭惡的程度,甚至很多人對清朝是傾心的。之所以很多人覺得明末清初的人厭惡清朝,多半源於小說家的描述,並非歷史事實。
首先要搞明白,清政權並非野蠻的落後政權,而是模仿明朝建立起來的封建政權,不論是清朝的八旗,還是清朝的行政體系,都帶有明朝的特徵,比如八旗就有很多明朝衛所軍戶制度的特徵。另外,清朝的奠定者努爾哈赤,也不是外國人,而是明朝的邊鎮將領,即建州衛指揮使,建州衛是明朝在邊疆設立的軍事指揮機構,努爾哈赤是正經的明朝官員,只不過努爾哈赤造反了。
後來,清朝趁李自成攻佔北京入關,打著的旗號是「滅流寇而安天下」,意思是不要爭奪明朝的天下,而是要消滅李自成,為明朝報仇,重造天下太平。為此,清朝規定「搶漢人一物者,即行處斬」,投降的人者「官仍其職,民復其業」。再加上崇禎自殺,當時明朝北方的政府官員和地主都望風而降清朝。
只不過清軍過江後,政策開始出現變化,推行「留頭不留髮」的政策,激化了江南的民族矛盾,在一定範圍內出現了反清行動,但從歷史大勢看,這終究沒能造成多大影響。實際上,就像電影《鹿鼎記》描述的那樣,稍微讀書明事理的人都去當官了,願意造反都是一些文盲粗人。
到了現代,人們就更沒有理由那麼厭惡清朝了,畢竟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是一個既定的歷史事實,並且中國今天的疆域國土,大部分都是在清朝奠定的,承認清朝的合理存在,是我們今天主張領土的必然前提。
何況,清朝滅亡時,民國政府承諾優待皇室,而彼時的滿清八旗已經與漢人無異,很多人過得也不怎麼樣,淪為貧民的大有人在,民眾也沒有理由去厭惡清朝。
最後說一句,中國向來是以文明為認同依據,只要你認同儒家文明,不論你是什麼民族,都可以是華夏族裔,我們從來不以民族、宗教區分人群。
1.努爾哈赤是明朝人,拿明朝戶口本,當明朝的官,領明朝的俸祿,後金政權屬於地方軍閥叛亂。
2.清軍入關打的是剿匪復明旗號。對吳三桂來說,無論在公在私,消滅李自成都是頭號任務。
3.清入關後,北方明朝官員、地主、百姓並沒有激烈抵抗,而是好像理所當然的一般歡迎清軍的先鋒部隊即原來的關寧鐵騎前來收編。如此和平氣派並非北方人骨頭軟,我猜測是兩個原因,第一鼠疫爆發,人員驟減,北方地區聚集不出力量反擊。第二,清軍名正言順,又有多名前明朝重臣前來招降,北方地主階級在現實面前妥協了。
4.長江以北清軍是比較順利就拿下來了,為什麼一過江就慘遭全民激烈抵抗呢。無他,因為,剃髮。在東林黨和南明政府的宣傳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剃髮剪的不是頭髮,剪的是文明的根,摧毀的是榮譽感幸福感使命感等價值體系,簡稱毀三觀。這宣傳就有很強烈的迷惑性了,沒人敢去深究上古中古時期的中國人是不是真的不剃髮,也沒人敢站出來反駁這條邏輯,而是全民被官方宣傳活動帶歪了方向,滿眼裡只剩下種族歧視和種族仇恨。
5.清朝在付出慘痛的代價攻下某眾志成城的一個小城之後,屠城泄憤了,這一下更給了奮戰在輿論宣傳和監督一線的文人騷客以口實,添油加醋之下,簡直十惡不赦。這時,同樣沒有人敢出來告訴大家,屠城泄憤在中國歷史里很常見,項羽、曹操、冉閔都是屠城高手。
6.胡服騎射,割捨的是華夏文明核心價值觀----文明人要穿著華麗的服裝。趙武靈王的創舉彰顯中國人自古不是迂腐守舊的民族。
7.結論,這是一場規模空前浩大的輿論戰。南明和清朝雙方都是把無辜人民推向深淵和絕地的陰謀家和劊子手。後人當以為鑒。
明末清初哪來的多厭惡滿洲人啊。
對底層人來說,他們大多不在乎上層變動,只在乎自己能不能過上吃飽飯的安生日子。北方早就被朱家搞的沒活路了,要麼跟著李自成張獻忠去吃福祿肉,要麼就被流民吃。來一個更強力的上層,把這些都鎮壓了恢復秩序,巴不得。
對中上層來說,他們的效忠對象大明已經完蛋了,皇帝都吊樹了,新的效忠沒有建立起來。來個能把他們從李自成張獻忠手裡解救出來的強權,還不跪地喜迎王師?只要開科舉,讓他們能繼續有做官的路徑,那就能收服他們,真心實意的磕頭。
所謂反清復明,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人的堅持,不然中國這麼大,滿洲進關時候旗丁才幾十萬,哪裡可能鎮的住?晚清革命黨為了創造排滿敘事,把反清勢力誇大了。
至於當代人,當代中國就是繼承自滿清,你要是搞漢族本位,那好,麻煩你把滿洲、西藏、蒙古、新疆先放棄。因為人家是大清是大清的地盤,認的是滿族大清的皇帝,跟你漢族有什麼關係?
明末清初的漢人是亡朝之人,大屠殺之人,留頭不留髮的打斷脊樑之人怎麼會對清不厭惡,今日之人之所以不那麼厭惡是因為我們不是受害當事人,中國現在已經富強崛起了自信了,對歷史結果不可逆再多厭惡已無益,只是要記住不要再犯被侵略錯誤就行了,如果現在還是如民國軍閥混戰沒崛起那肯定會更罵
簡單,因為現在的人沒有當時的人親身經歷的感覺。現代人看史書最多是感同身受,但感覺永遠替代不了親身經歷,而且現在好多影視作品和文藝作品對清朝是美化的。憑心而論,清朝確實沒有昏君,清後期的滿漢民族矛盾也大為緩解。所以當代中國人對清朝的態度也沒有那麼厭惡了。
為什麼現在的山西人,河南人,湖北人不像戰國末期那樣仇恨陝西人?大秦可是把他們的文字都給滅了哦。
因為民族融合了。
你現在能找出跟漢人習俗不一樣的滿人么?吳京,關曉彤,郎朗等等滿族明星數量巨大,不查戶口本你分辨的出來一個人是滿族還是漢族?在今天的中國滿族是外族么?
如果說明末的漢人厭惡清朝統治者,那麼幾百萬明軍主動剃頭易服參加清軍成為清軍的主力怎麼解釋?還有幾百萬明朝的大小官員主動剃頭易服全部跑到清朝的衙門裡上班成為清朝統治機器的主要力量又怎麼解釋?難道明朝祖輩的選擇比現代的後輩人傻嗎?還是現代人被忽悠傻了?
明末清初,那是國讎家恨,加之「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讓華夏衣冠變成了「金錢鼠尾」的「禽獸」樣,自然引起極大的反彈。
《鹿鼎記》里韋小寶一直說的「揚州十日」就是這種激烈對抗的真實寫照。
現在時代夠過去300年了,
厭惡清朝與否,除了相關從業人員,跟自己生活似乎沒半毛錢關係,
那又何必浪費這種力氣,去討厭一個早已不存在的東西呢?
至於歷史地位,錢穆大師的《歷代政治制度得失》完全是一本鄙視清朝的存在,
清朝在政治制度上沒有一點創新,滿人不把自己當中國主人,文字獄,種種倒行逆施,
質疑清朝的多了,當然現在辮子戲盛行,為它守靈的也挺多。
一樣厭惡的,因為讀書時學的歷史是簡版歷史,不知道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留辮不留人,剃髮易服的,說真的,我津津有味看鐵齒銅牙紀曉嵐時都不知道這段歷史了,還不是網路,百度才知道,才會去翻書,現在不會看清劇了。
推薦閱讀:
※差點取代光緒成為皇帝的溥儁:荒唐滿清的荒唐大阿哥
※如何看待李鴻章這個人,以及他在中國近代史中所佔據的地位?
※商辦鐵路強行沒收,清末為何會爆發保路運動?
※中國有那麼多朝代,為什麼就明朝人的復國運動(反清復明)那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