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的英雄為什麼最後失敗了?


梁山好漢是不得已走到一起的,目的各自不相同,有宋江盧俊義和不少降將組成的招安派,有林沖魯智深武松阮氏三兄弟這種反對派,還有曖昧派(比如魯莽的李逵,有各自打算的李俊,童威童猛,燕青等人),還有隨波逐流派。

梁山勢力招安是是大勢所趨。但走上招安之路征討方臘也註定了梁山的悲劇。書中開始就說他們108人是魔星,暗示了結局。

先說說為什麼招安。

宋江本是小吏,「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他的道德。他只為了圖一個「封妻蔭子」也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為了自己的名聲最後設法毒死李逵,正提現他愚忠自私的醜惡嘴臉。宋江的上山也是迫不得已,當上首領後更是把梁山作為進身的工具,招降朝廷大員也是為了增加梁山名氣,為招安事件的成功增添砝碼。效忠皇帝是宋江的畢生追求,為了這他甘願犧牲掉性命。宋江當頭領也註定梁山的命運,梁山曖昧派,招安派還有隨波逐流派比反對派多的多,梁山順利招安。

宋江守成有餘,進取困難,即使依靠地理優勢獲得幾場勝利。宋朝「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當時心向朝廷的大有人在,宋江在社會輿論上不能佔便宜。常年忠君的他要是造反可謂是砸了自己的招牌。以彈丸之地對抗舉國之力,結果不言而喻,無異於以卵擊石。

再說歷史上最佳的造反機會是天下大亂之時,過早的造反只能當後繼者的炮灰。

再說攻打方臘

對於四大奸臣來說這可真是個「萬全之策」,梁山集團不得不跳這個火坑。

我們都知道當時宋江龍盤于山東而方臘虎踞於華東,兩地氣候對比明顯,山東干而冷,華東濕而熱。宋軍攻打方臘勞師遠征,方臘以逸待勞。再加上水土不服,這仗打的是相當難受。

梁山泊軍也就是宋軍輸了還有退路,方臘沒有退路,起義軍同仇敵愾,特別頑強。梁山雖然108將不過出徵人數不足,傷者沒有有效的醫治,也沒有公孫法師的支持。

108將中並非人人都是萬人敵。方臘也不是吃素的。魯智深對抗方臘手下大和尚的鄧元覺時平分秋色,可見一斑。方臘佔地利,宋軍吃了大虧,在一城一池的攻打中,宋軍慘勝。

征討方臘損失十之七八,在之後毒死宋江盧俊義。梁山勢力悲慘收尾。也有些人有好的結局,比如李俊,燕青他們明智的離開,再比如朱仝,呼延灼他們在官場順風順水,這同時也說明梁山勢力人員夠成複雜,心不齊的實質。


水滸中的108好漢最後失敗在剛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梁山好漢能被眾人所知,其原因不外乎是「劫富濟貧」,打著替天行道的招牌出道。梁山中的好漢也大都是因為惹了不該惹的人,或者沒法生存下去了,又或者是殺人犯,總之,都是被逼上梁山的。那不是主角的人為數也不少,因為當時的土地兼并嚴重,所以很多做了佃農又無法生存的人,也會選擇來到梁山。

在樑上人口上增的情況下,首先這就是一個問題。要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呀。而當時的頭目又是宋江,作為梁山的一大股主力--佃農,卻沒有發表任何意見的機會。做為這個獨立王國的國王-宋江,基本上是一人獨斷哪。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當時的梁山還在不斷壯大之中,但是要真正的和宋朝打仗,無論兵力,財力,軍隊的指揮能力都遠遠不及宋朝。另外,當時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宋江也沒能逃過去,在他的內心,一直還是稱當時的皇帝為「聖上」的。所以宋江最終也為了多數人的性命著想,選擇了招安。

這個決定就註定了梁山好漢的失敗。


第一、論實力。梁山的實力雖然不小,但是和國家沒法比,就是和方臘比也略遜一籌,雖然打了不少勝仗,也掌握了一些城市,但是守不住。

第二、論個人武功。可以參照《水滸外傳》就知道了,裡面梁山就是名頭大,但是梁山好漢的武功基本上誰也打不過。

第三、論思想。梁山的領導集團,特別是宋江的,他的主旨思想就是歸順。就沒有想過打江山。

第四、論計謀。吳用這個軍師在戰術上還好,但是在戰略上是完全錯誤的。說白了,他沒有長遠的眼光,長久打算就是聽宋江的。

第五、論政治形勢。按照當時的情況,如果大宋想收復梁山不是什麼難事,只是不想收復而已。

最重要的就是分裂,在中後期,梁山開始分派,開始內鬥,已經不團結了,大家已經有了個人的打算,比如燕青,比如公孫勝。


原先大家上山聚義的目的都幾乎是被迫上山落草為寇,被當時的統治階級迫害後的無奈之舉。都無非就是找個安身立命之處,心中的仇恨引起共鳴,致力於替天行道。宋江的招安想法其實只有少數人贊成,但兄弟們都重義氣,都聽大哥的話,又一次被迫招安,以至於眾人面和心不和。歸根結底,還是領導班子的問題,沒有正確的指導方針。


失敗原因   

梁山起義的失敗,充分暴露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出於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及對自身出路的絕望,眾好漢聚義梁山。然而他們的「革命目的」並不明確。他們的起義宗旨也只不過是「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等最初級的反抗思想。由於農民階級小生產者的意識和自身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他們不能夠形成一種「合力」。他們既不知道「跟誰走」,也不知道「怎樣走」,這就使得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地主階級能夠「趁虛而入」,佔據起義軍的領導地位,並將他們一步步地帶向了「招安」的不歸路。 梁山起義的失敗,正是以上各種主客觀因素結合在一起造成的。其中,起義領導者的投降主義思想是導致起義失敗的主要因素。而起義陣營內部成員中大量擁護「招安」者的存在,以及廣大成員的盲從及從眾心理,使得「招安」從「理想」最終變成現實,從而造成了起義的徹底失敗和他們個人命運的悲劇。  


主要是因為宋江等人受招安之後很多人都不滿意了,因為只有宋江極少數人同意詔安,受招安後替朝廷辦事有些武將會有抵觸情緒,舉個例子,林沖,高俅不死,他幾乎沒什麼動力,而招安之後要與高俅同朝為官怎麼可能為朝廷盡全力。


推薦閱讀:

上聯 :林海雪原留下猛虎足跡,怎麼對下聯?
下聯:愛無聲心相從,相戀共享夢,上聯怎麼對?
老子所說的道是指的什麼呢?
求下聯,上聯:岩骨花香迎八方茶客?
客家人是如何從中原南遷的?

TAG:英雄 | 水滸傳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