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貢獻最大的是哪個皇帝?
有紅雨,說歷史,品人生,悟道理。大家好我是紅雨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秦始皇當然是秦朝最偉大的皇帝。春秋戰國秦國時候的話秦穆公滅西戎成為春秋霸主。秦孝公任命商鞅變法,秦國取代魏國成為最強。秦惠王成為第一個稱王的皇帝,任用張儀破合縱,為一統奠定基礎。秦王掃六合而王天下。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杜牧一篇《阿房宮賦》開篇話天下之大同,勾勒秦朝之六合。阿房宮初顯王朝之霸勢。然而琅琊石刻的餘溫未盡,秦已二世而亡,可嘆可嘆。
一統: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以王翦父子為大將進攻趙國開始一統的腳步。
公元前230年滅韓
公元前228年俘虜趙王
公元前225年破魏都大梁
公元前222年佔領整個楚國,滅燕
公元前221年滅齊。
建立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北逐匈奴,南取百越一統天下。
治國:
法家理論沿襲韓非、商鞅的思想方法建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
「德兼三皇,功蓋五帝」自稱為始皇帝。希望秦二世、三世……傳之無窮。
自稱「朕」,制玉璽。廢分封,設郡縣。「三公九卿」朝堂立。度量衡也統一,車同軌,書同文。焚書坑儒寫小篆。用民力,建長城,驪山阿房喪此生。
二世亡:
秦始皇病死驪山,小兒子胡亥在趙高李斯的幫助下登記為秦朝二世皇帝。他登記殘殺兄弟,我想很多歷史迷,對秦二世逼死扶蘇,恨的咬牙切齒。朝政由趙高控制,統治殘暴不仁。李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被腰斬。最後,秦在起義聲討中走向覆亡。秦二世二十多歲就被宮人逼死。
子嬰:
秦三世,子嬰的身世一直不太能搞清楚,《史記》說「二世之兄子公子子嬰」,很多人說是扶蘇的兒子。子嬰是個好皇帝,他殺了趙高,也很有良見,但是無奈啊,秦朝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他當了四十來天皇帝,秦朝就被滅了。最後被項羽殺死。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點贊和留言,我們一起討論更多,期待您的關注,再次感謝。
各有所長,每個君主都出現的很及時
秦國崛起是一部激動人心,熱血沸騰的血淚史。六合天下,自獻公高呼,孝公變革,惠文王大刀闊斧,昭襄王合縱連橫,當然耳熟能詳的千古一帝。
制度建設,是一步步實現的,國運是一脈相承的,但國家的強盛是離不開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的,但長期的復興之路絕對不是一位君主就能夠實現的。也就是說中國的改革開放也不是一位主席就能夠完成的。需要一個連貫性,所以說每個時期,每位君主都是至關重要的。
他們各有功績,貢獻出他們所能的,所以他們都是強者。
謝邀。秦人從先祖秦非子開始就在秦地為周王養馬,繁衍生息,經過數代人暴霜斬棘,慘淡經營,在對抗西戎中逐漸成長起來,並因秦襄公在烽火戲諸侯中營救周室有功被賜諸侯立國。
又經數代人努力,終於秦穆公稱霸西戎,成長為春秋四大諸侯。而後幾代與晉爭雄,皆無所獲。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富國強兵,再經惠文王、武王兩代代努力,蠶食三晉,秦國再現輝煌。
秦昭王用任用范雎為相,又用白起抗韓魏,後勝強趙,最後由秦王政收官,建立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秦朝。
從秦國歷代君王的表現看,大多勵精圖治,英明有為,從對秦的貢獻看,秦孝公無疑第一,但從對華夏的貢獻看,秦始皇第一。
秦國地處邊地,在長期戰爭中養成的尚武強悍之風,最後終以虎狼之師橫掃六合統一中國。
或許這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吧,今人當為鑒。
(一起讀史,分享心得,請您關注我。)
如果說是秦國的歷代君主(大部分不是王),那貢獻最大的毫無疑問是啟用了公孫鞅並推行了變法的秦孝公。
商鞅變法與列國的變法最大的區別是顛覆性。它國變法都是改良,而商鞅是革命。「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等這些變法措施,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對顛覆了傳統,商鞅變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次變法(公元前356年)
1、制定什伍連坐制度,輕罪用重刑。
2、獎勵軍功,建立二十等軍功爵制,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各級爵位都有一定的政治經濟特權。規定斬敵甲士首級一顆賞爵一級,田一頃,宅九畝,服勞役的「庶子」一人。爵位越高,相應的政治、經濟特權越大。宗室、貴戚凡是沒有軍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屬籍,不能享受貴族特權。爵位高的還可以「稅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贖罪。
3、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規定:「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拏」(意思是儘力從事男耕女織的生產事業,生產糧食布帛多的,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凡從事工商業和因不事生產而貧困破產的人,連同妻子、兒女沒入官府為奴隸)。
4、強調「以法治國」要求國家官吏學法、明法,百姓學習法律者「以吏為師」。
5、改法為律。強調法律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歸於一」的功能。
6、輕罪重罰,強化法律意識,不赦不宥。主張凡是有罪者皆應受罰。
7、鼓勵告奸。
8、用法律手段剝奪舊貴族特權。如廢除世卿世祿制度。規定除國君外的嫡系以外的宗室,沒有軍功就取消其貴族身份。
9、強化中央對地方的全面控制,剝奪舊貴族對地方政權的壟斷權。
10、統一度量衡。
第二次變法(公元前350年):
1、「開阡陌封疆」。破除過去每一畝田的小田界一阡陌和每一頃田的大田界一封疆,把原來的「百步為畝」,開拓為240步為一畝,重新設置「阡陌」和「封疆」。國家承認地主和自耕農的土地私有權,在法律上公開允許土地買賣。
2、普遍推行縣制。把秦國劃為41個縣,在未設縣的地方,把許多鄉、邑,聚合併成縣,共新建31縣。設縣令、縣丞,由國君任免。
以上這些變革,實現了秦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是歷史的重大飛躍,也使秦國在短短23年內,從一個邊陲二流小國成功蛻變為超級大國。如果秦國沒有商鞅變法,也就不可能有140年後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
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這是一個僅僅29歲的年輕人。然而發布「求賢令」的秦孝公比他還年輕,22歲,剛剛登基為王。此時,七國爭雄,秦國只能算二流國家。23年後,當秦孝公和商鞅去世時,秦國已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歷史,會記住這對偉大的年輕人。有了他們的變法,秦昭王(昭襄王)嬴則(又名稷)才能在50年後自稱西帝(後去帝號恢復稱王)。
所以,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人,只能是秦孝公+商鞅(這是一對組合,無法分開),沒有之一。商鞅變法創設的國家體系,影響了中國二千多年,直到現在,很多基本制度依然有商鞅的影子。
如果按題目的設問,只是說秦朝,那得從秦始皇稱帝開始,如果只說皇帝,那皇帝源於秦始皇,此前沒有皇帝,那秦朝一共倆皇帝,秦始皇和秦二世,子嬰就不算了。這倆皇帝沒的比,判若雲泥。
1秦朝貢獻最大的當屬秦始皇。秦襄公護駕有功,封侯立國;秦穆公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君,變法圖強,國力日盛。這三位,對秦國發展和稱霸都有較大貢獻,但從宏觀深廣的視野看,秦始皇貢獻最大。即使歷代君主不懈努力,為始皇統一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礎,但若沒有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不可能在短短的十年里掃滅六合,一統天下。而且,秦統一中國後,始皇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專制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強力推進位度和文化整合,書同文,幣同壹,度同制,車同軌,行同倫;廢分封,立郡縣,定法令,修長城,鑿靈渠,築馳道,驅匈奴,征南越,拓疆土……正如毛澤東言『』千載猶行秦法政』』,贏政像他的名號『』皇帝『』一樣震古爍今。
這個問題問的會讓人挑毛病的,如果問的是哪個君主的話,我想回答一下。秦孝公商鞅變法無疑是開了個好頭,雖然短時間內看不出什麼效果但是堅持下來了,不像其他國家變法非常不徹底。秦惠文王承上啟下打下堅實基礎,任用張儀連橫策略遠交近攻,擊敗魏國,抵抗五國聯軍,擊退義渠,攻佔四川,糧食提供了保障,讓秦國有了穩定發展的條件。秦昭襄王興修都江堰,任用范睢,趕走外戚,滅亡義渠,水淹楚國,長平擊敗趙國,五國攻齊,又攻魏韓聯軍,擊退六國聯軍,滅亡周國,在位56年,讓秦國非常穩定,我認為如果再多活十年時間不用等到嬴政也能拿下六國。因為之後四年秦國兩王更替沒有太大作為,曾孫嬴政上台繼續法家思想,看中李斯韓非子,剷除呂不韋,率領王翦父子蒙武父子李信章邯等10年滅六國,速度驚人,這都是秦昭襄王56年讓秦國從一般強國走向超級大國的功勞。我認為秦昭襄王是除了嬴政功勞最大的。
秦朝只有兩個皇帝,秦始皇和秦二世。這題題主應該問得是秦國統一全國貢獻最大的君主是哪個。個人認為應該是秦惠文王,很多人認為是秦孝公,確實,商鞅變法是秦國崛起的根基,是這個西垂小國能夠強大的基礎,但秦孝公和商鞅變法僅僅是讓秦國強大了,還完全沒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別說統一天下,就是東出也還要很長的路要走。秦惠文王所處的秦國已經是一個法制建設出具完善的秦國了,但還不是一流強國,雖然能打敗魏國,東出沒多大問題,也架不住東方六國的群毆。正是這位秦惠文王,東出魏國,收巴蜀,敗楚國,重用張儀的連橫策略才讓之後的秦國能抗的住三晉甚至山東六國的合圍。試問,其他六國如魏國齊國趙國都有過改革變法強大的時候,都因為缺乏後續強大的君主未能使霸業持續下去,只有秦國明君一個又一個的蹦出來才讓秦國越來越強大。當然,除惠文王外還有昭襄王秦始皇等雄才大略的君主,但真正讓秦國的戰略目標猶東出發展為統一天下的時期,還是秦惠文王。
謝邀,如果說秦朝貢獻最大的皇帝是哪個,那麼肯定是嬴政啊,因為秦國統一其餘六國後才建立的秦朝,秦經歷三世就滅亡了,基本是毀在了秦二世手上,秦始皇完成統一後,還統一了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雖然也做過焚書坑儒等壞事,但不影響他始皇帝的豐功偉業。
我估計題主是想問秦國貢獻最大的皇帝這個值得探討,我覺得秦孝公嬴渠梁對秦國的貢獻並不比嬴政低,甚至說超過始皇。他求賢若渴從魏國請回商鞅,任用商鞅,一排老氏族的反對,舉國進行變法,獎勵軍功,打破氏族壟斷資源,提出井田制,農民種地積極性提高了,士兵走上戰場奮勇殺敵,統一度量衡,也是始皇統一度量衡的前身。在此之前秦國還很弱小,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時時刻刻都有亡國的危險,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是他這位賢德的明君讓國家走上了崛起之路。當時還不是家裡老大當國君,是他老爹看出來他比他大哥公子虔更能勝任這個位置,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多麼英明,商鞅變法提出嚴明的法律,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當太子犯罪殺人,即使是至親孝公也沒有縱容,割去了太師也就是他親大哥的鼻子代為懲罰。在過去冷兵器時代,平民百姓命值幾個錢,能如此大義滅親,怎能不讓舉國百姓人心所向。
秦國的強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孝公是這個發端的開創者,改變舉國體制,發展人口,綜合國力就此大幅提升,成為能與東方各個大國相抗衡的強國,為後世統一奠定堅實基礎。相對於嬴政是運用好了戰術,統一天下而言,我覺得孝公這個文韜武略,將秦國從水深火熱中解放出來並一躍成為強國的奠基人更為偉大。
個人覺得對統一中國之前貢獻最大的君王莫屬於嬴渠梁和贏稷,嬴稷在位時間用白起在軍事上打得六國無人可戰之人,在外交上用范雎的遠交近攻政策,只是後來長平戰後范雎怕白起功勞大過他自己而和趙國和談錯失戰機,不然白起就乘勝追擊滅趙邯鄲肯定不是問題的可能天下還會提前一統。
秦獻公的上位,是秦國歷史上的一次大轉折,秦穆公後秦國四代亂政,秦國國力衰弱,國土面積急劇縮減,已有亡國之威,而當時的國君還小,其母專政,導致朝野怨聲載道,在此時逃亡30多年的秦國太子,也就是秦獻公在魏國時刻關注秦國,他後來聯合秦國文臣武將回國奪權,進行一系列改革,又與魏國大戰20餘年,差點收復河西之地,而此時他卻意外死亡,他是大轉折,卻老是被忽略,不公
推薦閱讀:
※第十三戰:揭竿大澤鄉(6)大有大的難處
※秦朝開國名將,手握30萬重兵守衛長城,卻因一道假遺詔服毒自殺
※秦始皇陵墓里除了兵馬俑,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神秘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