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百家爭鳴都產生了哪些思想?


春秋戰國時候的百家爭鳴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璀璨的時期,比較重要的有儒家、法家、墨家和道家,他們的很多思想在今天仍然大放異彩。

1、儒家思想

春秋時期的孔子開創了儒家學派,戰國時期,孟子和荀子繼承和發展了儒家學說。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禮」,主張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對鬼神敬而遠之。據魯史而寫《春秋》,開創私學,弟子三千,成名弟子七十二人。教育對象上主張「有教無類」,教學方法上主張「因材施教」,學習方法上主張「溫故知新」,被尊稱為「萬世師表」,孔子的這些教育思想都在今天仍然被老師和學生廣泛繼承和借鑒並發揚光大。

他的很多主張仍然被現代人所傳頌,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包括孔子的治國思想「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其中「以德治國」的主張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被傳承採納。

在孔子之後,孟子的「仁政」思想和荀子的「學習最高目標是把握禮」,知書達禮,這些都是古人先賢留下來的智慧。

2、道家思想

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他們的核心思想是「道」,道是世界的本源,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

老子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提出事物都有對立的兩個方面,並且這兩個方面在一定的條件下是相互轉化的,比如有和無,生和死,長和短等等。但是老子沒有看到事物之間轉化的條件,想回到「小國寡民」的社會之中。老子的辯證法思想對於今天哲學體系的內容建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莊子在繼承老子的思想之後,提出了「齊物」和「逍遙」的思想。「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成為詩化哲學的代表。

3、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大多數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改革家,他們代表了新興的地主階級,提出「以吏為教、以法為師」,主張中央集權,其中的「依法治國」的理念在當今有很大的借鑒作用。但不同的是,古代的法制是為了專制皇權服務的,今天的法治是為了人民大眾服務的。

4、墨家思想

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代表了當時的平民階層。墨家的核心主張是「兼相愛,交相利」,同時提出「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主張。

我們今天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主張提倡節儉,反對鋪張浪費,以和為貴,這些都是古代先賢留下的寶貴財富。


作者:夢歸秦淮(多平台簽約作者,歷史碩士,知識管理達人 公眾號:史覺一夢)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鏈接有趣的人,相約在字裡行間,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瓦解封建制交替,生產力發展,社會大動蕩大變革,於是出現了百家爭鳴。顧名思義,就是各個階層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發展出來的思想。

那麼歷史上百家爭鳴都產生過哪些思想呢?

法家思想:是戰國時期較流行的思想,重農抑商,獎勵耕戰,嚴刑峻法等等,這都是法家的思想。代表人物有韓非、李斯、商鞅等。之所以說法家思想是戰國時期比較流行的思想,因為它主張建立君主專制,迎合了建立大一統專制國家的歷史發展趨勢。恩,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封建王朝,可以說與法家思想有很大的關係,還有「焚書坑儒」。

儒家思想:主張克己復禮、有教無類、中庸等。代表人物有孔子、荀子、孟子。儒家思想因為有孟子荀子等人的補充,在戰國後期發展成了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墨家思想:主張兼愛、非攻。代表人物有墨子。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的願望,在戰國後期逐漸不受重視。

道家思想:主張無為而治,即入世(儒家講究出世)。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恩,莊子的蝴蝶是比較著名的。老子的哲學思想里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他在戰國時期就指出了「矛盾」的存在,非常了不得。

其他還有縱橫家、陰陽家、農家、雜家等等,不過思想沒順應發展而改進,逐漸沒落。

今天還有哪些保留下來的呢?

儒家:保留的「仁愛」「中庸」就非常好,在人際關係與生活中就非常重要了。

法家:比如現在的依法治國,強調法治的重要性,這就是法家思想的體現,也非常有用。

墨家:「兼愛」「非攻」「人人平等」,我們現在追求平等的民主權利,這就是墨家思想的體現。

道家:現代人在下班之後疲憊的時候,養生養性應該就是道家的體現吧。

其他家的思想也應該保留了下來,就不一一列舉了,畢竟相互融合創新才能長遠發展么。


諸子百家是個概稱,主要有儒、墨、法、道、陰陽、縱橫,此外兵、名、雜、農等也是。

可以說,每一家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流傳到了今天,但要說比較完整保留到今天的,很遺憾,在我看來,一個都沒有。

即使是占統治地位兩千多年的儒家也和最初的儒家思想似是而非、相去甚遠了。

若說思想學說本來是該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化,但大部分思想卻是退化了。比如,儒家最初的主體思想是仁,孔子也提倡有教無類,希望教育所有人成為君子而使社會大治,不管是王侯還是平民。雖有點太理想化,但依然有其偉大之處。後期的儒家口中喊仁,卻不過以此為謀生或賺取富貴之道,儒家文化逐漸演變成帝王心術、爭權之道,少數儒生一度心懷家國社稷,甚至不畏犧牲,但最後卻大多還是淹沒在儒家的人情禮往中,成了同流之輩。范進中舉這樣的故事不是胡扯,而是一點都不誇張的真實事例(因為現今社會就有)。這樣的儒家還能治國、興國、強國嗎?

道家,我一度比較忽視,但後來卻覺得其理論確實有先進而不可替代之處。之所以如此,因為小時學南轅北轍、拔苗助長和刻舟求劍等典故時,覺得世上怎麼可能有如此愚蠢之人?然而工作多年,卻發現此種荒唐現象比比皆是。喜歡胡亂折騰而越折騰越亂,人力、物力浪費不說,離我們的理想目標卻越來越遠才是最可怕的。我對道家的理解簡短說來就是自然,而自然的根髓是輪迴,也可說是循環。任何舉措均需遵循輪迴之理,否則難以持續,最終必然失敗。

對於法家,我有過較多研究,以前也評論過多次,法家存在剛極易脆的問題,但它的強大是儒家、道家無法代替的。它應該是中華文明的骨架,撐起中華民族的堅強與驕傲。再用道家引導,用儒家輔助,以解決其剛脆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給予兵、農、縱橫等文化的發展土壤,形成一個良性競爭和循環的文化生態環境,如此則中華民族必強。


春秋戰國是社會大動蕩的時期,也是學術思想非常活躍的時期,各種學說蓬勃興起,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學派。

儒家: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孟子主張「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戰爭。荀子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維護社會秩序,還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要按規律去辦事。

道家: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他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規律,人們應該順應自然;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雙方都可以相互轉化,要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老子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發展老子思想,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莊子認為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

墨家:墨子是墨家創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要求人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攻伐兼并,殘害生命,他還批評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

法家: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

兵家:兵家創始人是孫武,《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提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思想。孫臏發展了孫武的軍事思想。

還有其他學派等思想,就沒列舉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昂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古國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是後世很多思想文化的主要來源。

現在很多學派的思想都保留下來了。例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德治國,,重民思想等。道家治理國家要順應自然和民心等。墨家的互愛互利,反對戰爭等。法家的以法治國,加強中央集權等。


個人觀點

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陰陽家名家……其實都是希望自己的學說能夠影響世界,但一來二去,他們都被統治者利用了,上位者全都採用了他們學說中對統治有利的地方,排除掉對統治不利的地方,而學者們也陷入了怪圈,為了影響世界-必先影響君主-為了影響君主-必先迎合君主-為了迎合君主-必先修改自己學說,加入對君主有利的東西。


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湧現出一批做出了開創性貢獻的學術大師,從而形成了思想領域中百家爭鳴的局面。

當時主要的學派有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


推薦閱讀:

歷史深處的民國,了解中國近代100年。
愚公移山——一次成功的炒作
《三國演義》里哪些情節是虛構的(二)
上古傳說中的五帝,原來他們都是親戚
大明朝的哈密——鬧劇or悲劇

TAG: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