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佛教中的不二大法?
什麼是佛教中的不二大法?
不二法門,顧名思義,就是沒有二,也就是你走的這邊或者走到那邊都是二,所以古人要求我們走中庸之道,其實就是別走兩邊兒,走兩邊兒就是太極端。孔子也說過,過猶不及。就是太過了和沒有達到那都是一個效果,我們需要的是恰到好處。
不二法門說白了就是一。所以凈空法師經常說是一不是二,這都是時時刻刻的讓我們悟入不二法門。二是相是用,一是體。所以《道德經》里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經常落入了二法,就是沒有回歸自性的一,所以孔子說過,我道一以貫之。這都說明了要想修道,首先就要悟入不二法門,尋找我們自性當中的「一」。
我們在生活當中應該怎樣去修行呢?比如說單位的同志,我喜歡這個,討厭那個。這就是還有二。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一視同仁,這才進入了不二法門。在學校做老師的也是一樣,喜歡學習好的學生,討厭學習差的學生,說明你不是個好老師,好老師應該是不二法門,一碗水端平。在家裡同樣是這樣。
這是在外面事上的處理。佛法最高的境界是在心上修行。別人在罵我的時候,我的心是生起了煩惱嗎?別人在讚揚我的時候,我的心是很高興嗎?心隨著外界的轉動而發生了不同的變化,一個心一會兒有煩惱,一會兒要高興,這就說明還是二法,沒有走中庸之道,沒有進入了「一」,進入了「一」是什麼樣子?走中庸之道是什麼樣子?這個樣子就是不管外面,是讚揚我們,還是批評我們,我們的內心保持如如不動,心如止水,保持住「一」,不要進入高興和煩惱的「二」。這樣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才能照亮別人,波濤洶湧的湖面是不能照人的
我們看一些偉大的人物,他們在遇到大事的時候都不急不慌。毛澤東在在延安被蔣介石用幾萬大軍轟炸圍攻的時候,還是非常冷靜的最後一個撤退。而我們普通的人遇到一點兒不如意的事情就暴跳如雷。
所以我們要想提高自己的境界,提高自己的素質,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去練習這個佛教中不二法門。
不二:又稱為無二、離兩邊。是指對一切現象應無分別,或超越各種區別。
根據《大乘義章》卷一中記載:一實之理妙寂離相,如如平等,亡於彼此,故稱為不二。
其實不二是佛法中真如、法性的別名。
在佛教重要的論典《中論》等。在總結般若思想時,以「不生亦不滅」等八不來表明法性的本質,並把它作為不執偏見、契合法性的佛教認識觀,這就是中道觀。
這也是中道見的體現。
要學習佛法,樹立正確的知見的必經之路,可見其重要性。
而一實之理,如如平等,而沒有彼此的差別,則稱為不二。當菩薩悟入一實平等之理時,就稱為入不二法門。
在《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中曾提及有三十三人所得不二之法,指的就是這個。
另外,
在《華嚴經》中也有相關的論述:
「若於佛法中,其心隨平等,入不二法門,彼人難思議。」
「非有亦非無,是名不二見。」「心不稱量諸二法,了達覺悟法無二,諸法非二非不二,不作虛妄是佛子。」
而在《大寶積經》中說:「若能如實知見諸法皆不二性,是則名為聖出離行」,這更是把如實知見諸法不二性,稱為聖出離行,也就是聖者才具備的出離之行。
以上,僅供參考。
「不二」法,出自《大品般若經》。《維摩經》又引用發揮。何為「二」?何為「不二」?,《大品般若經》雲:「一切相,皆是二,一切二皆是有法,適有有法,便有生死,適有生死,便不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見《大品般若經,遍學品》。所以佛的意思是世間一切法皆是二法,皆是有差別的有為法,就是菩薩二諦中的「世諦」,只有無差別的畢竟空才是第一義,才是不二,只有以不執著心,無所得心修行善法,體悟萬法緣起性空,是為「不二法門」,即六祖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請看《般若經》及《維摩經》經文:
《楞嚴經》佛講:」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諸非,一切諸即,離即離非,是即非即。「不二法門可從此悟得!即」一心三藏「可釋得!即空即有,非空非有。
萬法唯心,心現萬法。
萬法一念,一念萬法。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空有不二,性相一體。
自他不二,萬法一體。
無上無下,無左無右。
無里無外,無高無低。
絕待唯一,圓滿圓通。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生而非生,滅而非滅。
身心寂滅,平等本際。
圓滿十方,不二隨順。
於不二境,現諸凈土。
《楞嚴經》中講:「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是菩提妙明元心。「
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即是指的宇宙萬法即是相,相當下即是如來藏妙真如性,性相一體不二。
一切世間諸所有物,即指一切的時間空間萬法,皆是一念真心隨緣變現的,當下即是菩提妙明元心。
一心三藏:
」一「指絕待唯一無分別。
」心」指真心本來面目。
「三藏「:
空如來藏即無形無相之實相即性即法身。
不空如來藏即有形有相之實相即萬法即化身。
空不空如來藏即無相無不相之實相即報身。
三藏即一心,一心即三藏。
法報化三身即一身,一體不二。
」離一切相「」一切諸非「即空如來藏。
」即一切法「」一切諸即「即不空如來藏。
」離即離非「指空不空如來藏。
」是即非即「指不空空如來藏。
什麼不二大法?提問者對佛家應該不太了解,佛家雖然說有八萬四千的法門,實際就像不同的病用不同的葯,簡單來說是針對不同根器的人,用不同的法門,法門又像度過苦海的舟船,或者到達彼岸的道路,修行到最後還是要捨棄舟船上岸的,所以金剛經中說法上應舍,何況非法,所以不要迷信什麼無上大法,適合自己修行的就是最好的,最後不要執著於法,修行的最終目的是達到彼岸超越輪迴,修行的法門只是過程,終究要捨棄的,沒有下了船,還背著船繼續前進的道理。
不二法門也叫做大乘甚深若波羅蜜法門,佛陀說我們是凡夫,顛倒夢想,執著眼前的一切為實有,所以凡夫對一切法產生分別。因此佛陀說我們凡夫二。但是聖者所證悟法的真實性就是一切法無生,不生不滅,實際也就是因不生故不滅,所以我凡夫境界的一切都不存在。為了對治凡夫的虛妄分別,對治二的分別,安立各種相對立的名言來對治凡夫的二的分別,比如:生與滅,長與短,來與去,垢與凈,等等一系列的法與法相待的二,和法與法性相待的二。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三十二位大乘菩薩分別大乘入不二法門進行闡述。總之我們凡夫有分別就有煩惱,要離諸二邊,斷除二邊見,時刻關照一切法無生,是為大乘佛法修行。
所謂不二,就是唯一的,沒有其他的,佛教自產生以來,各種理論就一直在發展,可以說佛教已經是一個非常複雜龐大的體系了,幾乎沒有任何一部佛經可以代表真好整個佛教。各種佛教都說自己是根本大法,都說自己是究竟法,說別家是方便法,你說我外道我說你外道,結果大家辯來辯去,理論也就越來越多,各家學說也層出不窮。佛教在辯論中不斷發展進步,不斷完善著自己的理論。如果說佛教有根本不二大法的話,那就只能是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個才是各家各派都共同認可的共同標準,除此之外,很難有一部佛教能稱得上不二大法。
三法印也有人加上有漏皆苦說是四法印,這是佛教的根本教義,佛陀當年拋棄榮華富貴,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最終悟出了緣起性空這個根本道理,其他一切理論都是在緣起性空這個前提下發展出來的。
佛教並不是讓我們只重視理論,而是更重視實修的,佛教講求正法正信,要不斷地修行才能領悟到佛法的真諦。戒定慧三學是佛教子弟應當遵循的步驟,有戒生定,由定生慧。
不必糾結於那個法門是不二大法,佛說八萬四千法門,就是針對不同慧根的人,只要按照適合自己的路徑,最終都能證得佛陀無上大法,從而脫離苦海,離苦得樂。
佛陀曾說過十四無記,有些問題是擱置不論的,因為討論太多於脫離苦海並無益處,按照佛說的修行方法一直修行下去,就能涅槃成佛。
因「不二法門」,故「萬法歸一」,然一歸何處?說「一歸於心」,心在哪裡?拿來看看?金剛經雲「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法性本空,萬法歸於「空」。「緣起性空,性空緣起」,萬法皆空,唯「我」不空。佛陀初生指天指地,道「唯我獨尊」,之中的「我」有何指?四大皆空,五蘊非有,無常是「我」。故「我」是一念,故「我」是執著,故「我」是六道輪迴、生生死死的根本。故知:不二,不是真假。不二,不是對錯。不二,不是分別。不二,不是唯一。不二是「無我」。
《壇經》
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慧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
能曰:「為是二法(禪法、解脫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問曰:「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慧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
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當斷善根、佛性否?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時時善),二者無常(時善時不善)。佛性非常『非』(常常為『非』作歹)、無常(時善時不善)。故名不斷(時時善不間斷),是名不二。
一者善(時時善不間斷),二者不善(時善時不善)。佛性非善『非』(善於為『非』作歹)、不善(時善時不善)。是名不二。
蘊(內含)之與界(字面):凡夫見二(非常非無常、非善非不善),智者了達(非常『非』、無常。非善『非』、不善。),其性無二(時時善不間斷)。
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首先不二大法來源於金剛經中,壇宗六祖廣泛運用,由於世人善於把所有一切一分為而,而六祖慧能把三十二對治而列舉而出,充分講解什麼是佛法,而六祖從三十二對治中始終貫穿了不二大法的運用,脫離文字相,單一的執著認為,都片面,而佛,六祖的認識講解,二者極端都偏執都不對,只有脫離不走二者兩端,如陰陽,生死,在佛與大德所觀陰與陽無異,生與死也無異,而世人卻認為這二者不同,而爭辨,所以觀自在菩薩在心經中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也是不二大法之論,其實大德們都不想明講,只想讓後人用心悟,才有心心想印之言,而留下不二大法船,悟者上船達彼岸,不悟之人爭論端兩般,煩惱不會斷,智慧不會現!!!!!!!
推薦閱讀:
※古代彈琵琶的時候會有唱詞嗎?
※硯生煙霞筆出山!求對?
※上聯;好語三句嚴冬暖;求下聯?
※曹操為何不殺掉司馬懿,留下如此心腹大患?
※上聯: 雨打芭蕉默無語,怎麼對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