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厲公在位期間沒有嚴重的惡行並且有勤王之舉,為何在死後得到了「厲」這樣的惡謚?


厲,確實是一個惡謚。

春秋時期的謚號,有的是純粹的美謚,比如「文」,其釋義有多種,「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都是好話。有的謚號是譽中有毀,比如「庄」,其釋義也有多種,「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勝敵志強曰庄,死於原野曰庄,屢征殺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有的則是純粹的惡謚,比如「靈」,比如「厲」。

「厲」的解釋只有一個:殺戮無辜曰厲。

史上最有名的「厲」,當屬西周的周厲王。這位老兄當政期間,好大喜功,與民爭利,被百姓視為老饕,坊間批評頗多。周厲王的危機公關,是派了大量便衣,混跡於市井之間,聽到誰說他的壞話,便抓起來砍頭。這一招還真有效!不久之後,不但批評的聲音消失了,整個鎬京城都變得安靜了。市民們為了不被抓去砍頭,見面都不打招呼,只用眼睛過一下電,便匆匆走開,這叫「道路以目」。周厲王自以為得計,沒想到民怨有如洪水,越是阻塞,破壞力越大。百姓們當了三年啞巴,互相打著暗號,居然也策划了一場叛亂,將周厲王趕出了鎬京,史稱「國人暴動」。由此可知,周厲王之所以為「厲」,是有原因的。

但是,鄭厲公得這個謚號,確實是有點委屈。

如果把春秋時期的君主按能力和成就排名,他至少可以排進前十名。

他的父親鄭莊公縱橫河雒,武功赫赫,無論打天子、打諸侯還是打外族,都能屢戰屢勝,鮮有敗績。其中一大半的功勞,要歸於當時還是公子突的鄭厲公。在鄭莊公的麾下,公子突不僅僅是衝鋒陷陣的悍將,也是運籌帷幄的軍師。據《左傳》記載,鄭國的幾次大戰,都是公子突在戰前分析敵情,定下策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北戎一戰——由於北戎兵驍勇善戰,當時中原各國都有恐戎症,連齊國都不敢觸其鋒芒,公子突卻分析:「戎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先者見獲必務進,進而遇覆必速奔,後者不救,則無繼矣。」於是設下「三覆之陣」,誘敵深入,予以伏擊,結果大敗北戎,威震天下。

鄭厲公的為人,可能有些冷峻,卻絕非殘暴之人。鄭昭公即位後,鄭厲公在祭足的幫助下政變成功,也僅僅是趕走了鄭昭公,並沒有斬草除根。後來祭足專權,引起鄭厲公的不滿,想利用雍糾刺殺祭足。結果事敗,雍糾被殺,鄭厲公被迫逃亡。在逃亡之前的緊要關頭,鄭厲公所做的一件事卻是跑到雍糾被殺的地方,從容不迫地將雍糾的屍體抱上車,載走。單從這一點來看,鄭厲公其實還是蠻有人情味的,至少對自己的手下,生前死後都有個交代,這一點很不容易做到。

後來鄭國的局勢變化,鄭厲公復闢為君。對於鄭莊公時代的老臣原繁,他有過這樣的話:「納我而無二心者,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吾願與伯父圖之。且寡人出,伯父無里言,入,又不念寡人,寡人憾焉。」話里的意思,當然有埋怨原繁不曾為他的復辟出力之意。而且,鄭厲公已經回來了,原繁還是抱著不合作的態度,所以鄭厲公才會「憾焉」。原繁卻是個硬骨頭,不肯向鄭厲公低頭,自己找根繩子上吊了。這件事,在後人看來也許再正常不過。如果相比朱棣對待方孝孺的手段,鄭厲公簡直稱得上是仁厚。但是,在春秋時期,這件事便是鄭厲公的污點了。再加上,後來鄭厲公追究當年雍糾之死的責任,「殺公子閼,刖強鉏」,懲罰了幾個人,「殺戮無辜」的惡名,由此而來。

如果謚號是對先君的蓋棺定論的話,對於鄭厲公的定論,無疑是太過嚴厲了。事實上,如果鄭厲公不是死得太早,齊桓公能不能成功地當上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還很難說。


張守節《史記正義》引《謚法》云:「暴慢無親曰厲。」所以,評判鄭厲公是否應當得到「厲」這個謚號,就需得根據其生平事迹來進行評判。

那麼鄭厲公到底是做了些什麼事情才讓他得了一個「厲」的謚號呢?

其實鄭厲公的行政能力還是不錯的,比如他在還是公子的時候,就以計策擊敗了入侵的戎人。 同時,在他當政的期間,和周、魯、齊、宋、衛等國的關係處理上,都顯示出了比較強的政治能力。

那麼為什麼謚號為「厲」呢,其實可以從其生平中看出來,鄭厲公這個人對權力的野心與進取心都極大,而且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也展示出了暴慢無親的冷血一面。

鄭厲公本來並非嫡長子,輪不到他繼承君位,但是在宋人的幫助下,方才坐上了君主的位置。公元前697年,鄭國的大臣祭仲專政,鄭厲公意圖謀殺祭仲,《左傳》記載了這件事:

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於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殺雍糾,屍諸周氏之汪。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 夏,厲公出奔蔡。

即鄭厲公與祭仲的女婿雍糾合謀刺殺祭仲,但被雍糾的夫人知道了,結果被她告訴了自己的父親,於是祭仲殺死了雍糾,鄭厲公也不得不出逃到蔡國。(祭仲)

在這件事發生以後,諸侯從曾經聯合攻打鄭國,想要將鄭厲公送回去,但是未能成功。宋國為了拉攏鄭國,派兵給鄭厲公,讓他能固守在櫟這個地方。到了公元前680年,長期出居在櫟的鄭厲公為了重新奪回君位,又發動了對鄭的戰爭,在此次戰爭中,鄭厲公俘虜了傅瑕,並強迫傅瑕和他結盟,讓傅瑕回國後擁立自己為君,傅瑕履行了盟約,回國後就殺掉了鄭子和他的兩個兒子,而擁立鄭厲公回國。但是不曾想,鄭厲公回國後,非但沒有領傅瑕的情,反而認為他一時效忠鄭子,一時效忠自己,是有二心,因而將傅瑕殺死。隨後又以同樣的理由殺掉了言行正直的原繁。可見鄭厲公這個人,不但猜忌心甚重,而且對在自己出居他地而沒有積極迎立自己回國的大臣非常殘暴。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將其謚號取為「厲」了。


推薦閱讀:

日本是如何向北擴張,並與俄羅斯鬧僵的?
楊修乃三國奇才,為何死在曹操的刀下?
菊花台版中國歷史朝代歌,太有才了!
東方歷史沙龍(150)找尋真實的蔣介石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世界觀系列3:自然之理】

TAG:春秋 | 中國古代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