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多是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


仗義多是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雖然是句古話,但現實的確如此。

說件真實的事。公司新來兩個同事,領導讓我帶一帶。也就是說跟我學習,算是我的兩個徒弟吧。

同事甲文化程度不高,初中畢業的樣子。

跑跑腿,協調個事,還馬馬虎虎。一旦牽涉到搞統計,做表格,寫文章,他就懵了逼。只要我不在,他很難獨當一面。工作能力差,是領導同事對他的普遍評價。但同事甲有個優點,為人仗義,從不抱怨。不管是公事還是私事,只要你請他幫忙,他都不遺餘力的去幫你辦成。

同事乙研究生畢業,算是高學歷人才。

腦袋瓜子聰明,辦文辦會辦事,很快就能上手。處理關係也很在行。即使我不在,他也能把工作幹得很漂亮。工作能力強,是領導同事對他的一致評價。但這個人聰明過頭了,像關門關窗關水關電這樣的小事,不屑於做。交代給他的事情,看人下菜碟。

後來兩個人都可以獨立工作了,但同事乙更受領導器重。

我呢,因為其他原因調離了這個公司,到另外一個城市去發展。但有些私人的事還沒有處理妥當。要辦妥這些事情,工作能力強的同事乙肯定是最佳選擇。

我打電話請同事乙幫忙。他話說的很漂亮,答應的也很痛快。但一件簡簡單單的小事,辦了好幾個星期。而且效果很一般,明顯是在敷衍。你打電話過去催問,他有時接,有時又不接。給我的答覆,也沒個准。

只好再請同事甲幫忙。當天同事甲就去給我跑腿,一件一件事情敲定,不懂的地方不停的給我打電話,還幫我墊了不少錢。事情很快辦妥,我要把花的錢給同事甲。他說什麼也不要。「你是我師傅,我怎麼能要你的錢?」

聽到這句話,我非常感動。

我同樣也是同事乙的師傅。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這麼大呢?

過了很多年,同事甲仍然是我的好朋友,同事乙基本上不怎麼聯繫了。至於他們目前的工作狀況,幾乎旗鼓相當。並沒有當初那麼大的差距。

我想同事甲的仗義,為他加了分。而同事乙的算計,為他減了分。日久見人心。同事乙並沒有佔到多大便宜。相反的同事甲卻贏得了更多的好朋友。

通過這個事情,我想告訴大家:部分讀書多的人,智商夠高,懂的也多,但可能聰明反被聰明誤,成了人人討厭的負心之輩。而那些看上去傻乎乎,沒什麼文化的人,恰恰是心地善良、古道熱腸,值得你去一輩子結交的人。


這句話的原話是這樣的: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作者是明代詩人曹學佺,這是他寫的一副非常著名的對聯!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仗義執言的,講義氣的人很多都是從事卑賤崗位的,例如屠夫等普通民眾,而有知識的,讀過書的人往往會做出違背良心的,背信棄義的事情!

關於這則對聯的由來是有一個故事的:

作者曹學佺當官的時候,他所在的地方,有一皇親宗室,他家的家奴特別的驕橫無理,養了一隻惡犬,到處欺壓百姓,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

話說這天,這個家奴又帶著惡犬上街,見人就咬,結果一個秀才沒躲開,被惡犬撲倒在地,眼看這個秀才就要命喪犬口,這時候路旁邊的一個屠夫持刀過來,手起刀落,砍下了狗頭,這下家奴傻眼了……

但是曹學佺剛正不阿,要狠狠的處罰那個家奴,還要家奴賠秀才醫藥費。家奴就回去告知了皇親,於是皇親賄賂了秀才,讓他翻供,說是跟家奴是好朋友,那天是逗狗玩,要治屠夫的罪!

再審的時候曹學佺勃然大怒,痛打秀才,最後秀才招了自己被收買的事,於是真相大白!

後來曹學佺怒寫對聯: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個對聯就是這樣由來的,後來在傳播中,形成了一句俗語。

當然所蘊含的意思也變得更加廣了一些,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如果從這個角度考慮,還是有些道理的,只不過比較片面而已!

比如殺狗殺豬的人大都沒有讀過書,也是窮人,窮人最能理解窮人,也是真正要幫助和同情窮人的人,因為深有體會,所以發自內心!

而讀書人,思想就比較複雜,想得多歪門邪道就多,往往就變得不再那麼單純,一些利益賬算的比較清楚,也就變得為了利益而背信棄義!

但是實際上,這句話放在現在就毫無道理了……

這句話非常容易誤導大家,讓大家以為有文化的人就是負心的,沒有文化的人反而是仗義的,這是多麼的可笑!

不管有沒有文化,最基本的教養是要培養的,如果屠狗輩從小被灌輸的是錯誤的價值觀,那麼他們的行為就會變得不可控,從而失去了仗義的範疇。甚至會出現愚忠的情況,他們以為這是「義」,其實這是助紂為虐,歷史上這類人有很多的。

而讀書人堅守信仰的人更多,比如文天祥,曾國藩、諸葛亮、于謙等等,這就是文人的骨氣,也沒有見過他們負心!

說到底,仗義不仗義,負心不負心,關鍵還得看對誰,對於一個奸臣或者昏君,你仗義就是愚忠!而如果你選擇的是負他,反而是正確的道路。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如果大家都能正確的站好隊,我想也不會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了……

真正出現問題的是,你有沒有找到正確的價值觀,有沒有找到正確的人!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仗義多是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讓我們來看一看歷史及現實的情況吧。

這句話中明顯地表現出了偏好,有貶損讀書人,讚賞屠狗輩的嫌疑,觀點自然有失偏頗。

1、誰在為民族、為國家而奮不顧身

評價中一方面,對讀書人明顯有成見的同時,另一方面,所說屠狗輩中講義氣的,是不是應該確定一下:他們的義氣是為個人的利益,還是為國家、民族的利益?

動不動就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文明程度越來越高的社會裡,真的需要這樣的哥們義氣?還是需要講求法制?

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讀書人因為有文化、有思想,不容易衝動,不會為一點義氣小事而衝動,但會為國家、民族利益而奮不顧身。

像蘇武、范仲淹、文天祥、于謙這樣的人,不僅功名遠傳,人品也成為後人的楷模。歷史上像他們這樣的讀書人不在少數,以他們為榜樣的讀書人古往今來不計其數。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為了推翻舊政府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多少仁人志士中,不乏讀書人。

是他們喚醒了人們心底嚮往美好生活的希望,才創建起了新的世界。他們是社會的精神力量。難道你沒有被為人民而奮鬥的讀書人感動過嗎?

正是有了這些為理想、為信念獻出自己生命的——讀書人,才有了國家和民族的脊樑。

2、讀書人自有觀點,比屠狗輩有理智

「義氣事小,失節事大」。若是為了全民族的利益,讀書人可以為民請命。只是為少數人的利益,讀書人寧可承擔不被理解的後果,也不可能跟著他人一起去做攔臂擋車的事,以至於就算不被理解也不可能去從眾鬧事。

正因為讀書人有文化、有思想,不容易衝動,才不會為哥們義氣的小事而衝動,但會為國家、民族利益而奮不顧身。

自古為民請命的人有之,為民造福的人有之。國家領導人不是在為民造福嗎?他是不是讀書人?

3、不在同一平台上沒有可比性,價值觀有不同

讀書人的價值觀和屠狗輩的價值觀也有不同。讀書人需要為社會奉獻的精神更強烈,會覺得不值得為個人小事而獻身,這是有些屠狗輩可能無法理解的。

屠狗輩願意為朋友義氣犧牲自己。讀書人則需要慎重考慮,會追求精神品質更高的生活,為民族大義,「不成功便成仁」,值得,才會去做。他們才是那些為理想信念獻出生命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確實看到社會上有些讀書人,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而畏首畏尾,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不顧別人感受,為了自己的前途欺騙他人的存在,這就是考慮自己個人得失太多的人。

4、這種觀點是怎樣形成的呢?

自古以來,人們對讀書人都寄以厚望。希望讀書人一旦飛黃騰達,就要夫妻共享榮華富貴。

自"包公——鍘美案"以來,凡是讀書人功成名就之後婚姻破裂,讀過書的男人就被罵是"陳世美",民間就有了"負心多是讀書人"的說法。

而屠狗輩是不是打罵老婆、離婚,人們對他們的如此行為是沒有更高要求的。也許是覺得他們就是這樣的,沒有必要指責吧?也有可能人們只想要屠狗輩講義氣,想要讀書人不負心而已。

顯然,這也屬於正常情況,畢竟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是壯士,正如不是所有屠狗輩都講義氣是一樣的道理,所以這種說法也自有它一定的道理。

時至今日,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知道"負情郎"與原來的她已經不在一個精神追求的層面上了,無法理解對方、沒有感情的婚姻是相互折磨、也是不道德的。

以其沒有了感情做什麼事都是錯的,雙方勉強在一起互相折磨,不如冷暖自知,各歸所屬,找到各自欣賞自己的婚姻來得各得其所。

依上所述,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你,對"仗義多是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說法,是不是有了自己不同於以往時代的理解了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複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


這句話要表達的是對一部分讀書人的極度失望,這句話原出自明代詩人曹學佺,原文對聯為「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寫出這句對聯的背景是作者親臨的一樁離奇案件,案件的大致過程是一個屠夫為了救下一名被狂犬撕咬的秀才而殺死了一隻皇親奴才豢養的斗狗,而秀才在被威逼利誘下居然誣陷救他的屠夫。作者當時是審理本案的父母官,一氣之下寫下了這幅著名的對聯。

其實作者本人也是一名讀書人,能說出這句話本身就是對讀書人一個極大的諷刺,也表達了作者不屑於與這一類讀書人為伍的堅決態度。縱觀我國歷史,歌頌文人骨氣氣節的頗多,文人雖然常被稱作為文弱書生,但是氣節往往是古代文人最為看重的一點。「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一個真實的文人寫照。

現實生活中有沒有讀書人不仗義呢,當然有,但是這種不仗義的讀書人畢竟是少數,現實生活中大部分接受過教育的人還都是明事理的,不能因為個別人、個別事就妄下定論。就像我們總說的另一句話:自古真心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也表達了對一部分人的失望,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主旋律,人與人之間還是應該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心。

我們在讀古人詩書的時候接受到的不僅僅是優美的詩句,更是一種對仁義禮智信的傳統文化的學習。弘揚我們的優良傳統文化,繼承我們優良的傳統文化是每個讀書人必須要擔任的使命。也許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不仗義的人,但是不能因為一個不仗義的人而否定大多數人,我始終相信另一句話:人間自有真情在!


感謝邀請。

「仗義多是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其實是在感嘆「千古人性一是觀」。這人性呀,古今一貫,大體是相似相通的,本質內涵不易,形態表象變易,能懂之者,可以談史論事。今就這屠狗輩與讀書人所折射的人性對比,講敘一旦公案,以解人心之惑,蒙啟人性之善。各位看官,請聽我道來:

為何屠狗輩會顯得仗義呢?這要結合這個職業性向特徵及其職業塑造來談。能夠做屠狗職業的人,往往出身比較卑賤,篤實勤勞,能夠深入體嘗民間疾苦,性格氣質上比較豪爽忠厚,本真直率,乾脆利落,原初的樸素男兒天性沒有被複雜的人情世故所污染,待人接物相對一般世俗人就顯得很仗義。某些屠狗輩的豪傑之士,一旦遇到歷史機遇,跟對了領導,就容易變成帝王的左膀右臂,成為一代英傑。最有代表的是漢初人物樊噲。當然,並不是屠狗輩都是這樣的,比如水滸中的鎮關西就是一個大惡霸。

為何讀書人會顯得負心呢?這就需要深入地了解一下科舉制以來的讀書人所存在的問題。古往今來,讀書人的成長模式,受困於科考官場社會的進階模式,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金鐘粟「所影響,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除了讀書作文之外,其他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並沒有獲得立體的開發。即使是讀聖賢書,也大多搞成了」科考取仕「的功利實用追求,並沒有真正地學做聖賢君子,很多讀書人的氣節體力等都沒有獲得良好的打磨,顯得道德虛偽與體力虛弱,在面對生存利害與危難誘惑的時候,有些人的品格甚至不如俗人妓女。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宋朝的陳世美。當然,並不是讀書人都是如此,也有非常有氣節的讀書人,比如文天祥就是一個正氣浩然的讀書人。

綜上所述,其實這些說法,都只是一種對人性兩態對比的文學之嘆,尤其是對缺乏氣節的讀書人進行嘲諷,並不一定是客觀準確地在表達現實生活的真實狀態。實際上,現實生活中,屠狗輩大多都是庸俗粗魯功利之徒,讀書人大多都是所謂的精緻利己主義者。選取他們的某些特點相較而言,前者或許有某些人存留著人性的樸素初心,後者可能有不少人被文字概念引發的人心詐巧弄得良心泯滅。對於屠狗輩,我們不必多加苛責,若能有一二豪傑,那是一世佳話;對於讀書人,他們大多佔據社會公器資源,如果不能砥礪氣節,堅持公義,如果只是陷入個人的精緻私利中,那他們其實是竊國之公賊。他們雖然讀過書,但是把他們稱作讀書人,實在是侮辱真正的讀書人這個稱號,而他們實則不過是一個有過讀書訓練的讀書匠人或讀書技工而已。可嘆的是,自古以來,因為斑斑歷史的一撮小人,因為他們竊取公器高位而持身不正,添加了歷史文化的一股暗流,造成了世道人心的相互欺偽,對此,真正的讀書人要引以為戒。當然,處今日之世,我們也不必對一般的讀書人要求那麼高,在完善法律監督體制的同時,對那些佔據公器身處高位的讀書人,我們還是要多一些氣節德操的要求的,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否則世道人心不會好起來。

有人說:天下風氣之變,只在一二在位君子。如能真有一二君子在上表率,社會的風氣都將變得誠信美善起來。今日之世,我們的社會也到了這樣一個需要修誠好禮的新時代了,大家一起向上努力吧!


一個人,是善還是惡,與他所從事的職業,個人文化素養的多少有關係,但非是絕對。因為這涉及個人的生長環境,家庭教育,父母親朋,成長軌跡,以及本性。

只不過在中國人的思維慣式里,讀聖賢書者就應該是聖賢,有知識的人就一定要有道德素質,似乎讀書人就和君子是對等的,而沒怎麼讀過書的屠狗輩就和小人是對等的。但是事實自然不可能是如此,所以當一個讀書人做了好事,那麼大家的看法就是,理所應當,因為這是聖賢書所寫的。當一個屠狗輩做了好事,大家的看法就是,太難得了,這真的是個平民英雄啊。反之,亦然。這和好人做一件壞事,壞人做一件好事,有相同的震撼力。

另外,知識其實是一種武器,是可以把個人的力量放大化的工具,但武器不一定決定得了使用武器的人本身,就像武功高手有大俠和大惡人之分,超能力者也有超級英雄和超級反派的區別。

飽讀詩書的讀書人,入朝為官,如果心善身正,那將造福一方百姓,甚至興國安邦,流芳百世。如果惡毒自私,那就會讓一方百姓陷入水深火熱的境地,甚至誤國賣國,遺臭萬年。一個屠狗輩,心善無非就是賣的肉質量好,口碑好,街坊稱讚,順便做一些好事,年年拿個縣級道德模範。心惡那就是賣些注水肉,害人甚至毒死人,運氣好的腳底抹油跑了,運氣不好的就進去了。所以影響力也大不相同。

所以這一句話,其實側面反應出我國古代社會一直以來對知識的重視和崇拜,但在現實生活中,僅憑職業看人好壞是不可取的。


作者:金滿樓

仗義多事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其實很難一概而論。

仗義和負心,屠狗和讀書,兩組詞都接近於反義詞,但組合起來其實有四種,未必只有一種。很可能,屠狗輩也照樣負心,而讀書人同樣有氣節。這個也要因人而異的。

如果論群體,屠狗輩往往被認為是那種文化層次比較低的底層人員,而讀書人通常說那種文化程度較高,社會地位也相對較高的一類人。

那麼,如以群體以概率論,是不是文化層次較低的屠狗之輩就是一定仗義,而文化程度較高的讀書人就一定負心多呢?

這個卻很是未必了。

說白了,仗義也好,負心也罷,終究擺脫不了一個利字,能拋棄利益而勇敢站出來仗義而行的屠狗輩有沒有,那當然也是有的。不過,應該為數不多,甚至罕見。

道理很簡單,底層民眾掌握的資源更少,生存更艱難,你讓他們放棄利益二字去行俠仗義,這個未免要求高了一點。

但也正因為如此,屠狗之輩能有此仗義之行,也容易被人記住而頌揚。大意如此吧!

反觀讀書人,按說文化層次高的人應該明事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如果有個別負心的玩意,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那這壞的榜樣作用也是很明顯的。

但從整體而言,讀書人還是明事理的多,敗類雖然也有,總體要少一些。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說「負心多是讀書人」,也未免有些不符合事實。

事實上,很多時候人們也不要抱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因為農民就一定很淳樸啊,其實,多數農民也很狡黠呢。

換言之,一廂情願的以為屠狗之輩、底層民眾就怎麼怎麼樣,很多時候也是想多了。正如那句古話,「倉廩足而知禮節」,總是沒有錯的。

總而言之,多讀書總是好事,讀書的人越多,社會也就越文明,可千萬不要寄托在某些個例身上。


這兩句話是人們常說的一句俗語,其流傳程度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了,大意是說來源於社會底層的人大都比較講義氣,反倒是那些讀書人最容易變心,背叛感情,不講情義。很多人因為這句話就對讀書人產生了不好的刻板印象,覺得讀書人很多都是負心漢,薄情郎,那麼現實生活里這種現象是否就是事實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句話來源於哪裡,這句話是明代學者曹學佺的名句,據說來源於他有一次審理一個案件,當地有一個鄉紳,好養惡犬,一次一個書生路過被惡犬咬傷,幸好被一個屠戶所救,沒想到屠戶打死惡犬反而被鄉紳誣告,曹學佺本想判屠戶無罪,沒想到書生卻因為被鄉紳收買而做了偽證,曹學佺因此大怒,命屬下打了書生二十大板,書生才吐露實情。

曹學佺事後想起此事,每每感慨於是寫下了這兩句千古佳句。從上面的故事裡可以看出在上面那個案子里,仗義的是屠戶,而負心的是書生。只不過這的確是一個個案,並不能代表所有,屠戶裡邊出現作姦犯科,殺人放火的也不少,相反書生裡邊能深明大義,剛正不阿的也有許多。

其實義氣不義氣不在於讀書多少,而在於一個人的人品,而人品與學識無關,很多平民百姓雖大字不識幾個,但淳樸善良,樂於助人,相反有些居高位的高官,雖然也學了一肚子的學識,但人品卻不咋滴,歷史上的大奸臣秦檜,嚴嵩雖都是飽學之士,但那也一樣幹了不少禍國殃民的壞事,可見學識真得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品行。

類似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還有一句比較有名的關於書生的俗語: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人們因此得出結論,文弱書生,迂腐之極,沒什麼用,但還有另外一句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又把書生捧到了極高的位置,所以對於我們而言,這些俗語只是對某些個別現象的概括,而不應以偏概全,把它們當成金科玉律去衡量生活中的一切。


這句話流傳甚廣,我曾經也發出過這樣的感慨,但後來卻並不認同,即便這句話並沒有過於絕對。

所謂屠狗輩, 就我理解而言,或許可以對應為沒有什麼知識文化的勞動者,或者再擴大範圍到社會下層。他們在社會等級中,比較少接受教育,絕大多數只能從事於一般人看來粗鄙的體力勞動或者小商小販這樣的職業。他們在社會上大多數都會選擇主流的生活態度和信仰,遵從的生活規則也大都是傳統和主流的內容。古代更是如此,因為能夠受教育的人少,而且是農業社會,所以在他們的思想中更多的是比較傳統的正義觀念,一個近乎於固化的社會也要求人們更加遵守儒家所教導的道德要求。這樣的時代的人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選擇是很少的,很多層面的事情也很少考慮,相對來說,思想是比較簡單,表現得也比較淳樸,難怪人們往往會有這樣的感慨。

比如《水滸傳》里的鐵牛李逵,是很多人都會喜歡的角色,簡單,直來直去。

人們也都希望有更簡單、淳樸的人際關係,以此獲得心安。

但事情往往不盡然。還記得魯迅先生的文章里提到的人血饅頭嗎?那些去吃人血饅頭的都是些什麼人呢?恐怕絕大多數也都是所謂的屠狗輩吧?簡單看起來是優點,但也有另外的可能,容易被愚弄、被操控而不自知。

所謂讀書人,因為受過教育,他們看到的世界相對來說,一般要比社會下層寬廣,思考問題的層次也會更多,所以他們實際上是思考更加複雜的一個群體。思考一旦複雜,加之讀書人往往在社會中都屬於附屬階層,故而表現在大多數人身上,實際上是更加精明的計算,他們往往很難做出那種不顧一切的簡單選擇。但是這些人一旦在理性上接受了某種價值觀和思想,因為是基於理性的,所以也往往更有持久性和一慣性。

無論是在現實還是歷史中,人群之中,從來不缺少仗義的屠狗輩,也不缺少愚昧的屠狗輩,負心的讀書人不少,但屠狗輩負心的又何嘗少了?仗義的讀書人,知其不可而為之作為社會良心的讀書人,也並不鮮見。


現在的時代,你付出再多,所得的都是怨恨。古人也說「仗義每從屠狗輩」,社會上真正能夠幫助別人,同情、可憐他人的是窮人,窮人才會同情窮人,痛苦中人才會同情痛苦的人,屠狗輩就是殺豬殺狗的,沒讀過什麼書。「負心多是讀書人」,知識分子知識高,自己思想解釋就越多,不願意做的時候,他會刻意加以解釋;知識低的人不會解釋,朋友嘛!怎麼不去?為朋友沒有理由不去,因為他思想不複雜。學問越高,思想越複雜,高學問而變成單純專一的人,那是天下第一人,由高明而歸於平凡。

管仲與鮑叔牙是知識分子的交情,他們之間永遠沒有嫉妒,為什麼?管仲窮困可憐的時候,兩人合作做生意,管仲的個性素來如此,結帳時總要多拿一些。譬如賺一百萬,他要拿八十萬,鮑叔牙說拿去。這很不容易啊!到了管仲當宰相快要死了,齊桓公問他死了怎麼辦?宰相找誰呢?以我們的看法,管仲一定推薦鮑叔牙。齊桓公也問管仲,鮑叔牙可不可以接他的位子,管仲答說不可以,因為鮑叔牙個性太方,太求完美,要求太過分的好,胸襟無法包羅萬象,不能當宰相。於是阻止齊桓公找鮑叔牙當宰相,而另外推薦其他的人。

所謂知己朋友在那裡?假使是別人,一定這麼想:我跟你管仲幾十年朋友,窮的時候是我培養你,在政治上也是我協助你上去的,犯了罪也是我保你不殺頭的,現在你當了幾十年宰相,死了這個位子也該讓我坐坐,連皇帝都示意要我做,你卻反對。一般人一定會罵管仲可惡。可是鮑叔牙一聽到管仲告訴齊桓公不要讓他當宰相,卻非常感謝,「只有管仲知道我」。實際上管仲是愛護他,宰相肚裡能撐船,個性太方,心胸太窄,坐上宰相的位子,會被自己搞砸;管仲為了保全鮑叔牙而反對他當宰相,也只有鮑叔牙懂得管仲的心理是愛 護他。他們兩人之間永遠沒有嫉妒的心理,這個相當難。


推薦閱讀:

應該如何有效的預防子宮內膜癌呢?
為什麼混血人大都長得漂亮?
如何在不精緻,不便利,不適合生活的城市裡尋找有靈魂的煙火氣?

TAG:社會 | 生活 | 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