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唐玄奘西行取經途中經歷了哪些磨難?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功德圓滿,普度眾生。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唐玄奘是怎樣的一個人?在取經途中,他究竟經歷了哪些磨難呢?

一,真實的唐玄奘其人。

唐玄奘原名陳禕,出生官宦世家。曾祖父陳欽,官至後魏上黨太守;祖父陳康,曾任國子博士;父親陳惠,為一方縣官。

(唐玄奘劇照)

玄奘幼時「備通經典,愛古尚賢」。10歲時以居士的身份,隨二哥陳素在洛陽凈土寺旁聽佛經講解;11歲時參加僧人考試,主考官大理寺卿鄭善問他「為什麼出家」,玄奘不假思索的說:「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鄭善很是賞識,破格錄取他為凈土寺僧人。

二,玄奘為何前往天竺取經?

唐玄奘如願成為僧人後,如饑似渴地學習經書。但逐漸發現,很多經書翻譯不善,無法理解其中的真諦,甚至個別經書的註譯還自相矛盾。

正當玄奘苦悶迷茫之際,天竺僧人波頗雲遊到了長安,玄奘立即前去討教。波頗在向玄奘進行了一番耐心的講解之後,對他指點迷津:「天竺的那爛陀寺可以解答你所有的疑惑。」

那爛陀寺是《西遊記》中大雷音寺的原型,是所有僧人心中的聖殿。玄奘暗下決心,一定要前往那爛陀寺,求取真經。

(玄奘西行劇照)

三,玄奘歷經苦難,終得真經。

偷渡出關,命懸一線。

玄奘決定只身前往天竺後,上書唐玄宗,未得到批准。兩年後,貞觀二年,27歲的玄奘「冒越憲章,私往天竺」,混在逃難的人群里偷出長安,途經涼州,被勒令返回。玄奘只好取道玉門關,經瓜州時,朝廷的通緝文書已傳遍邊關。玄奘不幸被戍邊士兵發現,城上亂箭齊發,玄奘險些喪命。好在瓜州官員李昌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不但對通緝令置若罔聞,還派遣一個名叫石磐陀的胡人(孫悟空的原型),護送玄奘出關。

石磐陀是強盜出身,途中曾想殺掉玄奘,返回邊關。玄奘發現後,變賣了衣物,給了石磐陀一些錢物,一人一馬,隻身上路。

獨闖沙漠,九死一生。

石磐陀離開後,玄奘一人進入了天上無飛鳥,地上無走獸的茫茫大沙漠里。饑渴、高溫伴隨孤獨,吞噬著玄奘孱弱的軀體,摧毀著玄奘的意志。更要命的是,玄奘發現自己迷路了。他想取下裝水的皮囊喝口水,略作休整,繼續前進,不料一失手將囊中的水全部灑掉。玄奘萬念俱灰,心生退意,勒轉馬頭,往回取水。艱難行走十幾里後,忽然想起自己臨行前的誓言:「我寧可西行一步死,不可東歸一步生。」於是,玄奘又毅然決然地返回了茫茫沙海中。

(沙漠中的玄奘)

數天之後,玄奘終於饑渴難當,昏倒在沙漠里。到了夜裡,沙漠里急劇下降的氣溫讓玄奘醒了過來,他強打精神,任由老馬帶著,漫無目的地在沙漠中前行。最後,玄奘奇蹟般地發現了一處水源,脫離了困境,終於走出了沙漠,到了高昌。

拒絕誘惑,決意西行。

高昌國王敬仰玄奘的壯舉,想留下玄奘,承諾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但玄奘向佛之心堅如磐石,以絕食相抗。高昌王被他的誠意打動,不再強留,派出20名隨從,保護玄奘西去。

翻越高山,缺氧遇險。

《大唐西域記》里記載了玄奘一行在翻越雪山時,遭遇「小頭痛」、「大頭痛」,數日後才走出大雪山,「凍死痛死者十之三四」。後人考證,這是玄奘翻越帕米爾高原和興都庫什山達坂時,產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

潛心修行,譽滿天竺。

經過數年的艱苦跋涉,玄奘行程13800餘里,終於抵達天竺國那爛陀寺,拜在高僧戒賢法師門下。經過5年的學習,玄奘成為了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相傳,僧人順世外道不服玄奘的佛學成就,曾送給他50條疑難經義,揚言「只要玄奘能翻譯出其中任意一條,他就提頭來見」。

三天後,玄奘譯出了全部50條經義,併當場講解。順世外道很是佩服,欲舉刀自刎,玄奘制止了他。於是,順世外道心服口服的拜玄奘為師。

由此,玄奘名滿天竺。

(《大唐玄奘》劇照)

四,功成回國,弘揚佛法。

貞觀十九,44歲的玄奘回到了長安。唐太宗在洛陽親自召見了他,許以高官厚祿,勸其還俗,「帝又察法師堪公輔之寄,因勸罷道,助秉俗務」。但玄奘初心不改,立志以身事佛,弘揚佛法,上書玄宗「守戒緇門,闡揚遺法,此其願也」。

後來,玄奘用了近10年的時間,在長安的譯經院里,和弟子一道翻譯了《般若經》、《瑜伽論》等佛經,撰寫了《大唐西域記》等著作。

玄奘為追求理想,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激勵著無數後人。明朝作家吳承恩將他的故事改編成《西遊記》,使得玄奘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


在《西遊記》里

大家對唐僧的印象是

可是

歷史上真實的玄奘同學

是單挑八十一難

一人徒步5萬里扛回真經的真 · 硬漢

今天朕就來為你們八一下真實的唐僧

到底有多叼!

玄奘原名陳禕

是隋末唐初的一個落魄官二代

雖然世道兵荒馬亂

他還是憑藉顏值才華

找到了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好工作

——和尚

果深嘉其志,又賢其器貌,故特而取之

——《唐京師大慈恩寺釋玄奘傳》

可玄奘為什麼要

拋下這安穩生活去取經?

要知道真實的取經之路長達5萬里

包括沙漠戈壁以及各種危險的西域國家

張騫帶足了人馬糧食花了13年才走到終點

只剩下2人

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是為了對答案

佛經由印度傳入中國

可是由於翻譯的不同

導致佛教在中國很多版本

於是為了尋找真正的答案

玄奘踏上了他的取經之路

西遊記其實是一部

窮遊記

和西遊記里唐僧出發有皇帝大佬給錢贊助不同

真實的玄奘其實就是個窮游er

還是偷渡客的那種

大唐實行禁邊政策,嚴禁出國

玄奘這個偷渡客只能混在難民里

一個背包一匹馬

靠才華蹭吃蹭喝睡沙發走到玉門關

不過

順利偷渡出國境

之後的旅程

才是真正的地獄模式

貝爾的荒野求生

簡直弱爆了好么!

一個人穿越無人區的沙漠戈壁

換現在GPS全副武裝都未必能成功穿越

長八百里,古曰沙河

目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

玄奘不是西遊記里有神仙幫助的唐僧

他是在沙漠里四五天缺水差點沒命的凡人

四夜五日無一滴(水)沾喉,口腹干焦,幾將殞絕

而且,玄奘有股死不回頭的勁兒

「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

除此之外

這條路上簡直就是恐怖組織的老窩

沒點本事根本無法走過去

不僅拒絕了女兒國國王

男兒國國王也拒絕了

在西遊記里

唐僧迷倒了一眾女國王女妖精

可其實

真實的玄奘本人是真正的少男殺手

高昌國王本來就是中國的腦殘粉

一看大唐來的美男聖僧

立刻抱住大腿

「我不管,我不管,就要你留下」

得知法師大名,身心歡喜,手舞足蹈,就請法師留在此地

受弟子供養法師的一生,並就請法師理解我的心意,不要以西行為念

無奈之下

玄奘只能絕食抗議!

玄奘前來只為求得大法,如今遇到障礙

大王只能留下我的骸骨,卻留不住我的神識

沒辦法,只能放玄奘走了

據說高昌國王在城牆上流的眼淚

可不少於女兒國國王

經過四年的跋涉

玄奘終於到了佛教聖地

——那爛陀

拜在聖僧戒賢法師門下

這相當於

作為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國留學生

來到了佛教的最高學府

直接拜在博士生導師門下

而且,玄奘花了10年時間就成為了

印度排名第一的高僧

並且在印度佛教最高學府開講

甚至於印度的國王都對其刮目相看

以至於印度對大唐充滿嚮往

開始派遣使者出使大唐

而後來玄奘窮盡一生

翻譯了75部經書超過了總計100萬字數

對中國的佛教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記》

對印度以及西域各國的歷史有重要貢獻

人們尊稱他為三藏

唐三藏原指

對佛家經、律、論三藏經典的法師尊稱

而現在,唐三藏指的就是他!

可惜的是後來印度被伊斯蘭教入侵

曾經的佛國早就不在

而佛教的正統可以說只剩下

玄奘留下來的漢傳佛教

所以

唐玄奘才不是西遊記里那個慫逼

他比任何人都要硬氣!

【喜歡作者的清奇文風和腦洞漫畫,歡迎關註:朕說】


玄奘生活在1300多年前(公元600-664)。他出生於洛州緱氏縣遊仙鄉陳村(現河南省偃師縣緱氏鎮陳河村)一個官宦家庭。幼年時代,他經歷了隋王朝的崩潰和唐王朝的建立。8歲那年,父親給他講授《孝經》,當講到曾子避席一節時,他忽然整好衣服,離席肅立。父親問他幹什麼?他答:「曾子接受老師教誨時離開坐席,我現在聽父親教導,怎能安坐不動呢?」父親由此知道他將來一定會有成就。11歲時,在洛陽凈土寺成為少年行者,開始學習佛教經典,研讀《維摩經》和《法華經》。13歲時,隋煬帝下令度僧,因他年幼,未能入選。主持此事的大理寺卿鄭善果見他站在公衙門口,就問他出家是為了什麼?他答「繼承如來的業績,光大佛法。」鄭善果對他的志向極為欣賞,又見他相貌不凡,就破格錄取了他,並對旁邊的官員說:「誦經容易,這種風骨難得,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佛門大器的。」從此玄奘出家為僧。在出家後的十餘年間,玄奘研讀佛經,聽受講經,都能獨立思考,明辨微義,聲望日增。玄奘在19歲的時候,前往成都求學,研讀了佛教大小乘經論和南北地論學派、攝論學派的經典。後來他遊學數地,26歲時到長安住大覺寺,從道岳學俱舍論。 玄奘既遍謁各位大師,廣泛吸收了各家的學說,經仔細推敲,發現各有所宗,校之佛經,有合也有不合,無所適從。為搞清佛經的真實涵義,同時也為取得像《瑜伽師地論》那樣的更多的經典,尤其嚮往精通瑜伽兼諳百家的那爛陀寺的戒賢法師,玄奘決心親自到西方――印度去求法。於是他聯合志同道合者向朝廷上表請求西行,但朝廷下詔不準。其他人都斷絕了念頭,只有玄奘仍不屈服。他一方面學習梵語,一方面磨練意志,最後下決心西去求法。

公元627年秋,唐貞觀元年,28歲的玄奘法師混雜在逃難的災民中間,悄悄地離開了長安,開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歷程。 17年中,玄奘備歷艱辛,忍飢挨餓,越沙漠,度雪嶺,頂風暴,斗盜賊,九死一生,卻從未考慮過回頭。玄奘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去偽經,求真經,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 在印度期間,玄奘主要學習的地方是那爛陀寺。經過6年的學習,他學習鑽研諸部經論,所學各門,無不精通。其師戒賢法師特別器重他,命他向其他學生講授《攝大乘論》、《唯識抉擇論》。同時對《中論》、《百論》、《瑜伽論》進行了很好的闡發。玄奘的學識受到眾人的讚歎,也受到當時國王戒日王的重視,經常成為國王的座上賓。公元641年時,那爛陀寺舉行了一場大型辯論會,持續了18天,最終玄奘法師取勝,這時萬眾歡騰,爭著為玄奘法師贈送榮譽稱號,大乘送的是「摩訶耶那提婆」(大乘天),小乘送的是「木叉提婆」(解脫天)。從此,玄奘法師名震五印。

17年後,玄奘被當時通緝捉拿他的唐太宗李世民以國禮迎回長安,長安百姓人山人海,塞街滿巷,爭相一睹這位後來被神話成為「唐僧」的智者和勇士。 玄奘回長安後潛心譯經19載,手不輟筆直至圓寂,身後留下1235卷佛經譯本,這些佛經廣泛傳布到中國、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各國,為促進佛教在東方的復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玄奘留給中國人的,遠不止1235卷佛經譯本,也遠不止廣布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的大乘佛教,它更是一種胸襟開闊、海納百川的開放胸懷,一種追求真理、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 魯迅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玄奘是舉世聞名的哲學家、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大師。他西行取經、捨身求法的佛教精神,孜孜不倦、執著求知的學習精神,百折不撓、勵志奮進的進取精神,不慕榮利、心歸大唐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等,早已融進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成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處是磨難,以我有限的見識來看。一、組織不配合,唐領導太宗就不大樂意支持這事,貌似大師偷渡出去的。二、自然環境險惡,路途生疏。大師這身子板也不咋強壯,但還好抗住了。三、溝通問題,路上國家人種眾多,一邊學一邊交流,也算學霸了。四、吃喝拉撒睡幾乎都自理,也算野外達人了。即便是現代人設備齊全都未必比大師強。五、強大的自我意志與信仰,如此磨難一般人估計廢了,大師威武。大師的《大唐西域記》該去看看,也許是遊記加生存日誌。六、敵對(其它)勢力的干擾,貌似有個國家的君主(大月氏?)過於崇拜大師差點囚禁他。不說了就這些吧


推薦閱讀:

唐僧的生父到底是谁?
如果你真的能吃到唐僧肉的話你會怎祥?
孫悟空第二次被唐僧趕走,跑觀音菩薩處哭訴,結果卻掉進了圈套!

TAG:文化 | 歷史 | 玄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