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製造成天下大亂,為什麼項羽、劉邦直到朱元璋還是分封制?
古代中國的「天子」將土地分給親屬,功臣或先代貴族,所封之地稱為「諸侯國」、「封國」或「藩國」等等,統治封地的君主被稱為「諸侯」、「藩王」等等。
漢朝承襲了秦朝「郡縣制」,這種行政區劃管理制度,與秦行政區劃不同的是,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推行封國制,封國包括王國和侯國,這種兩種並行制又稱「郡國制」,兩漢時期雖郡國並行,但仍以「郡縣制」為主。
明朝的分封制嚴格來講應該叫藩王制。明朝的藩王制,除了北方几個邊關地區的王外其他內地藩王幾乎沒有什麼其他實際的權利。 到了洪武后期,尤其是永樂以後,朱棣鑒於自己造反成功的經驗。對藩王們指定了很多苛刻的約束條例,另外朝廷再在每個藩王駐地,都會有駐軍,一方面保護藩王宗室的安全,另一方面防止地方上有變,藩王好及時組織軍隊予以應付。藩王並不享有其他軍政、民政、和財政權。
中國歷史上自三國開始直至清朝,分封制一直在一定程度內存在著,但其性質並不完全相同。各個朝代政權穩定以後,封國與侯國實際成了行政區劃體系之一,或者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分封。
分封制之所以存在這麼久遠,原因在於,古代交通不發達,通信落後,通過分封制,能夠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統治。對敵對勢力根深蒂固的地區形成分化、監察,有利於當時的政治穩定。
劉邦、朱元璋等帝王應該是知道分封的結果的,但是大部分被分封的都是皇室,都是他們的子孫,即使後代有造反的,天下還是他們家的。在天下初定的時候,急需要穩定,而分封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說起分封制,這種制度最早始於西周時期。中學學歷史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學習過西周分封制了,咱們再來回顧一下。分封制規定: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同時,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等義務。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據統計西周時期,分封的諸侯國多達70多個,小編想想就感到頭皮發麻啊。最初西周實行分封制,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因為大部分諸侯國都是自己家族的人,這樣有利於自己的統治。但是到了西周后期,分封的諸侯國勢力日益壯大,導致大的諸侯國兼并小的諸侯國,最後導致各個諸侯國不再聽從中央的命名,各個諸侯王紛紛做起了「土皇帝」,分封制遭到破壞。
西周從周武王建立起,大約歷經了270多年,後來經歷春秋和戰國時期的戰亂,秦國統一了天下。秦朝就廢除了分封制,實行中央集權制。但是後來大家也都知道了,秦朝僅僅堅持了14年。再到後來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劉邦稱帝後採取「郡國制」,郡縣和封國並存,在中央實行與秦朝相同的郡縣制,地方實行分封制。而諸侯國只享有封地內的稅收而無軍事和行政權並且還要受郡的管轄。但是在漢景帝在位期間進行削藩,記過爆發七國之亂,這7國分別是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廢除了中書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並且設置內閣,同時設立了監察機構和特務機關,後來因為「胡惟庸案」朱元璋一氣之下廢除了宰相。朱元璋在借鑒歷代分封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藩王,是介於皇帝和地方官吏之間的統治者,藩王有自己的藩王國,他們大部分都是宗室成員、軍功大臣或已形成地方割據勢力等。藩王擁有自己的軍隊,為皇帝震守一方。明代藩封制度在前期對穩定明王朝的統治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是對地方軍政制度的有效補充。而明朝之所以滅亡不是因為藩王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雖然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了中央的軍事能力,減少了財政收入,政治上也難以實現統一,但我個人覺得這也不是造成天下大亂的主要原因。而項羽,劉邦,朱元璋等帝王他們就充分利用了分封制的優勢:如,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促進了地方的經濟發展;向周邊各國滲透了中原文化,總的來說他們將西周的分封制發揚光大,並進行了不斷的改善。
項羽劉邦還有朱元璋,算起來應該是創一代,公司終於獨霸天下,那麼有功之臣肯定要獎賞,要服眾,安民心,畢竟剛剛穩定,百廢待興需要人才,不能增加不安定因素。再就是這些被分封的都是一干軍隊的將領,不封危險太大,睡不踏實。
那麼既然功臣分封了,同樣地,為了避免他們勢力太大,皇帝也要找自己的親人分封,好培植自己的勢力。
事實上,剛建國分封是不得已而為之。到後來,他們還是運用手段或鉗制打壓或廢除加害,基本能善終的功臣並不多。
正如那句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得以保全自己的,都是悟透的人。
分封制有一定的局限,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優勢。很多東西都是有利有弊的,只有正確的使用,統籌兼顧,審時度勢,那便可以發揮最大的優勢,從而減弱它的劣勢。
推薦閱讀:
※同樣是舉鼎,為何秦武王舉鼎被砸死獲惡名,項羽舉鼎成大名
※在楚漢之爭的時候,韓信有機會獨立稱王,但是為何最後投靠了劉邦
※【資料篇】秦末楚漢大事記·西楚霸王元年(漢元年[前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