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一些瞬間,你懷疑過自己的父母自私嗎?


沒有,人都是自私的,但父母對子女的愛永遠都是偉大的。父母從你出生嗷嗷待哺到牙牙學語,從你開始上學到步出社會工作,從你結婚生子到經營家庭,無一不為你操心。擔心自己的孩子吃飽穿暖沒有,過得好不好,是否有人如他們一樣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有操不完的心。

記得我生病時媽媽心焦而留下的淚水,記得爸爸為了我的生活費每天天不亮就出去工作,天黑了才回來;現在媽媽每隔一個星期就打電話過來問長問短,而我有時總是沒有耐心,經常敷衍了事。受委屈了、遇到困難了、遇到讓自己很生氣的事情了,就下意識的尋找父母,卻沒想到關心父母是不是過得開心,是否有吃好睡好,有沒有又失眠,身體如何。

所以真的真的不要覺得父母自私,哪怕家裡有好幾個兄弟姐妹,可能對自己沒有那麼好,也不要責怪父母,十指也有長短之分。把你養大成人是責任,當你成人了回報父母更是應當。烏鴉有反哺之意,羔羊有跪乳之恩,不要做一個只懂得索取不懂回報的人。


這個問題很多人回答都覺得父母是無私奉獻的,這個我不能給出中肯的答案,我覺得這世界父母之愛雖然偉大,但不自私這似乎有問題的,這世界上沒有一種愛,是義無反顧的,當你為孩子付出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養兒防老,你有沒有想過望子成龍,光耀門楣。你或許會說,我只是希望孩子過的好,孩子希望的生活並非如此那?這就是自私的一種體現。你希望有所回報。不是所有的親情可以溫暖人心的,有些也會看盡滿目瘡痍。看過武志紅的巨嬰國,感覺這就是對國人親情最好的揭示。父母之愛,固然傾其所有的對你好,但是愛過度就是一種按自己的想法操控孩子,用愛綁架孩子,我做為父母,只希望孩子們能好好安穩的生活。不需要她們對我有多少感恩之心,我生了必然力所能及負責,做不到的我也無能為力,因為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軌跡,我們在浩瀚宇宙瞬間璀璨有自己演繹,別人不能改寫。父母與孩子的這種緣分,此事好好珍惜。父母自私與否於給你的愛都不要去衡量,珍惜,明白。


父母對孩子是無私奉獻的,這一點無需懷疑!從生物進化的觀點看,一個不對弱小後代儘力關愛物種,即使有,也滅絕了!

如果地球人和外星球人發生戰爭,我幫地球人,因為我是地球人;如果我國和外國發生戰爭,我當然幫我國,因為這是我的祖國;如果我家族和外族有矛盾,我幫我家族說話,因為這是我的根本所在;如果我的孩子被別人欺負了,我會全力幫助,因為這是我的孩子,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人都是這樣以我為中心劃圓,在圓內都是我的利益所在,我要誓死捍衛我的利益。從這一點上看人都是自私的!現在所謂雙贏就是至少不損害我的利益基礎上,讓對方獲利!

世界之大,最是中國的父母,被稱為「中國牛」,真是把畢生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願意為孩奉獻一切!在病危通知書上簽字放棄治療這件事上看到的是:父母簽放棄的比例遠小於兒女簽放棄的比例!父母自己無論怎樣的成功,他自己都不認為成功,只有他的孩子成功才被認為是自己最大的成功!

父母在以自己利益劃圓時,是把兒女放在圓心上。兒女給自己利益劃圓時,就有可能地父母劃在最小的圓外面,當然在更大圓內。這時就會感覺父母對自己奉獻不及時、奉獻得不夠快、質和量上橫向比較不夠!就會家產生父母自私的感覺!


最可悲的教育莫過於,父母一輩子無私奉獻,為孩子做出諸多犧牲,最後卻將孩子培養成了「白眼狼」……

認識一位長輩朋友,每次有關於他們家的消息傳來,總是和她兒子有關,而且,還十有八九是壞消息。

最近的一次,是聽說她的兒子吸毒被抓,朋友傷心欲絕,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朋友雖然是工薪階層,但為了不虧待兒子,一直是竭盡所能用富養的方式在培養他,一家人的收入幾乎全部花在了兒子身上,從小把他當做家中小少爺,好吃好喝伺候,一身名牌傍身,他因為逃課打遊戲學習成績不好,朋友還花高價請家教上門輔導。

但她兒子高考時只勉強考上了一個專科,功課沒學好,還結交了一幫遊手好閒的朋友。

畢業後她四處求人拖關係為兒子找到了一份工作,誰知他上了幾個月的班,就嫌累辭職不幹了。

這幾年,他一直在家啃老,和一群酒肉朋友瞎混,臉皮也越來越厚,不僅毫無羞愧地讓父母供養著,還責怪他們沒錢沒能力,不能讓自己過上富二代的富足生活。

朋友和丈夫的收入並不高,為了維持兒子的高消費,夫妻倆省吃儉用,節衣縮食,一年到頭連件新衣服都捨不得給自己添置。

「我沒幾年就要退休了,沒想到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好吃懶做,一點責任心都沒有,真不知道以後該怎麼過活!」朋友現在追悔莫及。

在當今中國,有多少家長傾盡所有,傾其一生,卻培養出寄生蟲一樣的子女。

這背後的一切,是因為父母不夠「自私」,毫無節制的無私奉獻,卻適得其反,養出了不懂感恩、只會索取的孩子。

最可怕的是,你竭盡全力想把「最好的東西」往孩子手裡塞,但當有一天你給不起他要的「最好」的時候,孩子還會嫌棄你,覺得你無能。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年的留學生機場刺母案。

2011年,24歲的留日學生汪佳晶,在日本留學五年,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人民幣的收入來交付。

他母親四處舉債,後來實在拿不出錢來了,他無法接受,惱羞成怒,竟然在浦東機場掏出刀子,直接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

在日期間,汪佳晶花錢一向大手大腳,每年的學費和日常開銷需要三四十萬,經常呼朋喚友去高消費,還曾幾次與人衝突打架,被關進日本的拘留所。

在本該自食其力的年齡,他不但心安理得享受著母親無私奉獻提供的物質生活,當母親拿不出錢,竟然用刀子發泄不滿。

記者後來去採訪他,問他動機所在,他淡淡地說,「我就是覺得母親是在騙我,不是沒有錢。我很氣憤,就一下子爆發出來了......」

很多家長一直奉行對孩子要無私的付出,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需求,去無條件支持孩子的成長,但是這種超量的餵養,卻很容易將孩子養成了成人世界裡的巨嬰。

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愛,但卻不能溺愛。我們要去支持孩子的夢想,但我們更要培養他們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有擔當、負責任的成年人。

知名人生導師劉墉的一雙兒女劉軒和劉倚帆,現在都是功成名就的人生贏家,在培養方式上,劉墉承認,最初他也曾經走過彎路。

他說:「以前我也對兒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後來我發現這其實培養了他做事不負責任的習慣。而且父母的過度包辦,也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不懂得珍惜。」

美國心理學教授大衛·希伯里提出過「高尚的自私」的概念,提倡人們在處理與家人的關係時,要更強調自我存在的價值,回歸到關注自我、納悅自己的狀態中,這樣才能建立一種平等穩定的成熟關係。

燕姐是我認識的長輩中育兒有方的典範。她的90後兒子,畢業於美國名校,在矽谷工作了數年,最近攜妻帶女回到了北京總部工作。

我問她:是不是覺得你和老伴兒都退休了,想要兒子多點時間陪在你們身邊?

燕姐笑著搖搖頭,回答道:

才不是呢,兒子回來是因為自己的事業發展需要,我們可不會要求他放棄自己的事情回國陪我們,再說,我和我老伴兒現在的生活狀態,哪裡需要他陪呀。

的確,現在燕姐過著很多人理想中的退休生活狀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獨立又能幹;自己衣食無憂,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朋友圈子;養老積蓄綽綽有餘,每年都能出國旅遊兩三次。

「我兒子從小就很獨立,現在他的小家庭也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不會插手,也不需要我操心。」

燕姐一直做自己生活中的主角。

以前孩子小的時候,她也從來都不是一個無私奉獻到完全失去自我的媽媽。

燕姐常說的一句話是:

做父母的,不要太無私,有時候自私一點,他們能成長得更好。

他們全家人重視孩子的教育與成長,卻永遠不會將孩子當成唯一的生活重心。

她兒子從小就有獨立做事情的習慣,比如,幫忙做家務,自己完成家庭作業,重要的事情願意跟家人商量,但又有能力自己做抉擇。

燕姐說,很多人都會覺得孩子這麼小,好好學習就行了,其它都不用操心,她卻認為疼孩子也要講究科學的方式方法,一味的溺愛,看似是父母無私,其實是剝奪孩子的選擇權和獨立自主能力。

李開復說自己教養兩個女兒的經驗,就是要讓她們學會自主選擇,「孩子在家裡,你可以幫他做決定,但當他進入了社會後,孩子每一天面臨的都是選擇。

他需要獨立性、責任性、判斷力。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是只會背誦知識,聽話被動,等著別人幫他作決定或做事情,那他進入社會就算不被欺負,也不會被重視。」

很多父母,自從孩子出生後,就開始以孩奴的形象陪伴在孩子左右,一切的生活重心都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恨不得幫孩子代辦一切事情,以致忽略或無視自己的個人成長,精神世界一片空白。

等到孩子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們又扮演起隔代養育的角色,再次鞠躬盡瘁,付出最後的人生歲月。

這樣的父母,終其一生,所有的成就感都建立在子女身上,兒女稍有風吹草動,父母的整個世界也會隨之瓦解。

還記得前一段時間,一位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寫出心梗的新聞,引起了很多父母的集體吐槽。

但吐槽完了,更應該思考的是,作為家長,我們要不要反思一下自己為了孩子事無巨細包辦到底的教育方式?

我們都很愛孩子,中國家長也一直以「特別能為孩子忍辱負重」而著稱,但過度「無私」,有時候卻會毀了孩子。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自私」一點,多關注一下自我需求與成長,當我們變成最美的樣子,也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這才是「愛」的最好表達方式。

1、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孩子「自己想辦法」。

從小就應該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養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

從獨立吃飯、自己穿衣服,收拾自己的書包開始,慢慢讓孩子幫助家裡分擔家務,家長應該以鼓勵和指導的態度支持他,而不是代辦,甚至大包大攬。

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干,可能就是一個白眼狼養成模式的開端。

孩子只有自己去體驗、摸索,經歷失敗與挫折後,才能對別人的付出有感恩之心。

2、正確理解「富養」含義,提供與家庭收入匹配的生活條件

孩子要富養,現在幾乎成了一句教育真經,但富養不是父母吃糠咽菜,也要給孩子買名牌買學區房。

盲目富養的直接後果是孩子會形成「受之無愧」的心態,什麼好東西都應該他享受,父母就應該是吃苦的。不懂得體諒父母的孩子,等到步入社會,也很難以平常心對待生活。

真正的富養,是精神上的滋養與支持。買不起學區房,就給他一個書房,沒有書房,也可以布置出一個書架或一面書牆。

3、高情商養成,只有父母可以做到

對孩子最無私的愛,應該是慷慨地把你的時間分享給他,一心一意陪伴他。不壓抑他的情緒,每天都要告訴他,你有多麼愛他。

那些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內心是放鬆且充滿善意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就不會存在原則問題,性格也會更溫和。

高情商就是一個人與周圍世界相處的能力。

他只有被愛過,才知道怎麼愛別人。

家人對他的態度,就是他日後對社會的態度,也是他回報家人的態度。

4、獎罰有度,讓他從小懂得責任、感恩與合作

很多人常常感嘆中國教育的悲哀現狀:父母不捨得管,老師不敢管。

孩子犯錯了不能說,孩子稍有一些小成就,就大肆獎勵。真正的做法,應該是賞罰有度,讓他從小就要懂得犯錯是需要承擔責任的,學會面對挫折,也學會必要的妥協與合作。

教育,應該是緩慢而優雅的過程,對於父母而言,想避免養出「白眼狼」,一定要在從心態與教養方式上找到根源所在。

若方法不對,父母再多的忍辱負重,也換不來孩子的海闊天空。


從沒有,倒覺得自己沒有父母無私。


這個世界又自私的人,為什麼嗎就不能有自私的父母,只是人的自私反映在兒女身上的還真是不多見,但很不幸,我就有這樣的母親。。。基本上什麼事情也指望不上,12點下班,家裡小狗都得自己來遛,早上醒來躺床上玩手機,,不過仔細想想,也是,都成人了貌似也沒什麼必要一定要被幫助的


這個題目我看了之後,仔細思考了下,我確實一次、從來沒有覺得父母自私,父母給我的愛太多了,我還都還不上,所以希望他們能多為自己考慮,愛他們!


謝友邀答。

自私人人都有,這是人的本性。

父母的愛,雖然對兒女來說是無私的,但有候也是自私的。

這是人的天性,人的正常反應。

人無論多無私,也有自私的一方,無論對公事,私事,兒女都偏私之處的。

一碗水是很難端平的,就是父母對兒女再公平對待。

兒女也會覺得父母偏愛兒子,也會一碗水端不平,認為父母的自私。

父母挺難當,如果你當了父母,你會自私嗎?

心底無私天地寬,原兒女們多理解父母,多孝敬父母。

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要說到自己的父母自私是免不了的,要想父母不自私除非你是家裡的獨生兒女,這樣他們的一生精力都放在你的身上。我是老二上有大的下有小,我父母最不待見的是我,無論家裡有什麼好處都沒有我的份。不是給大的就是給小的。如果是父母有病是我出錢最多,不僅僅是因為出錢多,在醫院護理他們也是我的事。其實我的工作是最忙的,老大和老三是無所事事但是我的父母就不敢找他們,因為父母的事我都損失很大,不僅僅因為出錢的問題。最重要是我的業務,管理不好就虧大了早兩年因為父母有病我在醫院照顧父母公司的單子給別人簽了,自己的損失相當大自己的損失還沒處說,因為人不到不為財。損失就損失唄,只要父母平安就好,其他都不重要,錢是身外之物多錢多花少錢少花,沒錢不花,今後努力賺錢就是了。


謝邀。一種米養百種人。世上有自私自利的父母,他們為數不多,但為害不少。有的父親拋妻棄子,自圖快樂,有的母親不理家務,自圖快樂。他們不就是自私自利的人?遇上這樣的父母,是兒女的不幸。但是,世上絕大多數的父母對兒女是懷有無限的愛,甚至愛過了頭,無私奉獻。他們有的出現為兒女包打天下,包攬大小事項,從而制約了兒女的個性發展,人身自由。反而讓兒女誤認為他們很自私。有的父母有封建殘餘思想,認為自己的做法,看法都是為了兒女好,兒女都必須服從,不得反對。致使兒女認為父母很自私。在多子女家庭,有的父母沒有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有的兒女產生父母很自私的看法。因此,兒女對父母的"自私"多包容,多理解很重要。


推薦閱讀:

女孩子怎麼褪去戾氣,不自卑,敢於去跟別人交往,然後怎麼才能不哪么極端?
不合群的人是否一定要讓自己合群?
婆媳之間該如何相處?
心理諮詢是否一次就可以了?
探秘:百歲老人的長壽秘密

TAG:心理 | 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