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三國》中最牛最有氣勢的一句話是什麼?


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雄雄雄!

(後面是我配的迴音)

怎麼樣這句話配上迴音效果,是不是氣勢如虹!

天下第一上將:無雙潘鳳!

太祖潘無雙,青州泰安人也,無雙乃其字,諱鳳。

鳳姿貌魁偉,力拔山河之勇

鳳年少,遊學四方。閑步於市井,忽遇三惡霸橫行鄉中,欺鄰霸舍,問鄉中人曰:「此三子何人也?」其人曰:「此三子乃桃園兄弟劉關張,大耳者劉備,皇室後裔綽號草鞋賊;紅面者,關羽,號綠帽賊;黑面者張飛,號環眼賊!此三子無惡不作,鄉鄰甚惡之,因畏其三人勇力,故不敢與之相鬥!」

鳳大怒,即上前斥三人,教以道理。三人怒,裸衣挽袖,皆欲打鳳。鳳大喝一聲,早擊三人於地。三人大驚,皆伏之於地,久抱鳳足!

東漢末,天下亂;鳳為平天下而應募;逢戰,鳳必單騎出戰。身不被甲,雙手攜斧,徑沖敵陣。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

眾將皆嘆:得無雙者何愁天下?

後有詩云:氣宇軒昂九尺郎,風流倜儻勝潘安。千軍萬馬一將在,無雙潘鳳百代傳。


城中有妓女否?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一日操醉,退入寢所,私問左右曰:「此城中有妓女否?」操之兄子曹安民,知操意,乃密對曰:「昨晚小侄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人,生得十分美麗,問之,即綉叔張濟之妻也。」操聞言,便令安民領五十甲兵往取之。須臾,取到軍中。操見之,果然美麗。問其姓,婦答曰:「妾乃張濟之妻鄒氏也。」操曰:「夫人識吾否?」鄒氏曰:「久聞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操曰:「吾為夫人故,特納張綉之降;不然滅族矣。」鄒氏拜曰:「實感再生之恩。」操:「今日得見夫人,乃天幸也。今宵願同枕席,隨吾還都,安享富貴,何如?」鄒氏拜謝。是夜,共宿於帳中。鄒氏曰:「久住城中,綉必生疑,亦恐外人議論。」操曰:「明日同夫人去寨中住。」次日,移於城外安歇,喚典韋就中軍帳房外宿衛。

曹操正妻及後宮可考者有十六位:

武宣卞皇后,就是卞氏。生有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

丁夫人,曹操原配正室夫人,因曹昂之死而與曹操反目,曹操曾欲迎回而不可得。

劉夫人,丁氏的侍女,隨丁氏陪嫁至曹家,後亦為曹操之愛妾,不久病亡,生有曹昂、曹鑠二子。

環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沖、曹據、曹宇三子。

杜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林、曹袞二子。

秦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琁、曹峻二子。

尹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矩一子。

王昭儀,曹操之妾,生有曹干一子。

孫姬,曹操之妾,生有曹上、曹彪、曹勤三子。

李姬,曹操之妾,生有曹乘、曹整、曹京三子。

周姬,曹操之妾,生有曹均一子。

劉姬,曹操之妾,生有曹棘一子。

宋姬,曹操之妾,生有曹徽一子。

趙姬,曹操之妾,生有曹茂一子。

陳妾,曹操之妾,生有曹格一子

來鶯兒,東漢洛陽之名妓,後與曹操的侍衛王圖私通而被殺。

他一到宛城就問曹昂:「此處有妓女否?」曹操好色的確是事實,不過說他愛慕小喬?這是莫須有. 曹操可能連小喬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古代可不像現在,消息那麼發達. 另外,曹操是個江山重於美人之人.不會為美人放棄江山滴,在他心中,美人不過是消遣,娛樂,而不是目的。


其他答主說的都已經很好了,我也來說一句我認為演義中最有氣勢的一句話吧。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寫道:

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業。家住本縣樓桑村。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余,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云:「此家必出貴人。」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

說劉備家門口有一棵大桑樹,樹冠就像車蓋一樣。有個風水大師說了,這家肯定能出貴人。結果劉備小時候,看著這棵樹就說了:「我要是當皇帝,車蓋就要像這棵樹一樣大!」

人劉備小時候就立下了如此遠大的志願,再想想我們小的時候在做啥?所以說英雄跟普通人真的是有差別啊。

從《三國演義》第一回的名字,以及劉備的人設來看,妥妥的第一男主設定啊有沒有!想想海賊王里的路飛,第一集就說了「我是要當海賊王的男人」;火影忍者里的鳴人,第一集就說了「我要當火影」,再看劉備也是在第一回就說了「我要當皇帝」!

事實上,劉備這句話並不是他的首創,他的老祖宗劉邦早就說過類似的話。當時,劉邦看到秦始皇的車隊出行,那陣勢,紅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劉邦看著看著就說了:大丈夫當如是也!

好巧不巧,劉邦的宿敵項羽,也看到了秦始皇的車隊,幾乎很有默契地也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

瞧瞧這三位吧,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千古留名,他們能成功也絕對不是巧合,或許真是天縱英才吧,他們從小就有大志,並且一生都在為此奮鬥。

想想我們自己,如果看到秦始皇出巡,大概就是會悄悄啐一口,然後暗罵一聲:我c,真nb!

PS: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路,侵立刪,謝謝合作!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希望給在下點一個贊,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山居不記年」,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曹操敗走華容道。

——「單笑周瑜無謀,諸葛少智。」

一個著名的立flag的梗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

放箭!!!

  曹丞相休走

  壯哉我曹丞相

  在風中凌亂的曹丞相吾不笑別人,單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吾笑諸葛亮、周瑜畢竟智謀不足豈不聞兵書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諸葛亮多謀,故使人于山僻燒煙,使我軍不敢從這條山路走,他卻伏兵於大路等著。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計人皆言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以吾觀之,到底是無能之輩


孫權和曹操鬥毆,相持不下,後來孫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勸彼退兵:「孤與丞相彼此皆漢朝臣宰。丞相不思報國安民,乃妄動干戈,殘虐生靈,豈仁人之所為哉?即日春水方生,公當速去。如其不然,復有赤壁之禍矣。公宜自思焉」

信的背後,孫權又批了八個字:

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這封退兵之信寫得好,它畫了一個叫「三個度」的同心圓。

最外一層叫作「政治上有高度」。

高舉「仁」這面儒家意識形態大旗,意思是我勸你退兵,是為社稷計,為天下蒼生計,為了讓你回去「報國安民」,而非為我孫仲謀一已之目的,大義凜然,契合大政治家(大流氓)的層次和身份。

在中國想說話做事想要有檔次,一定要披上一襲華麗的外衣,比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別人一聽,哇,這個人好有高度呀!真是「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會覺得你很牛逼,脫離了低級趣味,超越了我等爬行螻蟻,而上升到了聖賢的層面。

千萬不要說學那些傻大黑粗們,赤裸裸地就說「革命就是為了搶錢搶女人」,先不說這是不是真相,至少你不上檔次啊,政治上沒高度!算了,我覺得自己沒說明白,直接上乾貨吧

——————(兩人進房) 陳近南:小寶,你是聰明人,我可以用聰明人的方法,跟你說話,外面的人就不行。

韋小寶:不解。

陳近南:讀過書明事理的人,大都在清廷里當官啦,所以如果我們要對付清廷,就要用一些蠢一點的人,對付那些蠢人就決不能跟他們說真話,必須用宗教的形式催眠他們,使他們覺得所做的事情是對的,所以反清復明只不過是個口號,跟阿彌托佛其實是一樣的。清朝一直欺壓我們漢人,搶走我們的銀兩和女人,所以我們要反清。

韋小寶:要反清搶回我們的錢和女人,是不是?復繼不復明根本就是脫了褲子放屁,關人鳥事?行,大家聰明人,了解,繼續。

陳近南:總之,如果成功的話,就有無數的銀兩跟女人,你願不願意去...

中間一層叫作「軍事上有力度」。

傳統政治一向是「外儒內法」,講究「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檯面上,要飾以「道義」「仁」「大道為公」這些長者之風的東西,里子里真正運行的,還是法家那套雷霆鎮壓的霹靂手段,以吏為師,以「法、術、勢」為刀具,宰割天下,威嚇眾生。

曹阿瞞你到底退兵不退?不退的話,咱們就再玩一次火燒赤壁?你看現在「春水方生」,你有沒有想到上次被燒開了的長江水?有沒有興趣再次「強虜灰飛煙滅」? 鋒芒所指,曹操能不栗乎?

可嘆的是,孫權這句軍事上威脅曹操的「春水方生」太過文採風流,後世文痞馮唐居然將之化作了色情用語:「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

——春水者,潤澤狀也;春林者,勃然狀也;春風十里者,雲雨之事也! 有人說任何一首唐詩都可以被解釋成三流的色情小說,唉,文人無行,世風日下,令人痛心疾首!(馮唐你附耳過來,其實我為你點贊,呵呵呵!)

最裡面一層叫作「格局上有態度」。

體現為「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政治上的義正辭嚴,所謂國家社稷、天下蒼生云云,都是虛飾之辭,用來騙老百姓的,而軍事上的赤裸威逼,也只是一種策略,是說給下級官員與謀士聽的,上次可以火燒,就意味著這次也能火燒?「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些正文中的高大上之辭統統都不是說給曹操聽的,並不是元首心靈深處真正的想法。而正文背後這八個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才是孫權靈魂深處的呼聲,是說給曹操聽的:你我雖隔江為敵,但俱為一世之梟雄,噸位相當,智商匹配,上面那些套話可以騙天下芸芸之眾生,卻根本騙不了你我這樣的頭腦,偉大的朋友固然要尊敬,偉大的敵人更不能虛與委蛇,而要坦誠相告:這一切的背後只有一個真相——你曹操不死,老孫俺睡不著啊!直言相告,這才是對一個偉大對手應有的態度,擺脫了遮遮掩掩的小家子氣,顯示了天下三分有其一的雄渾格局。

2011年,劉德華在《新少林寺》抄襲了孫權的話,原文就叫「你不死,我睡不著啊!」當年風行網上,大家都覺得劉天王這句話好霸氣啊,卻不知早被孫仲謀提前說了兩千年!

「足下不死,孤不得安」,這句格局上有態度的話,我認為是三國里最有氣勢的話!


答 | 江隱龍

作為描寫人物有奇招的《三國演義》,可以「吼」出來的豪言壯語並不在少數,尤其是那些快意恩仇的武將。直白一點的有張飛的「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和趙雲的「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文雅一些的如呂布的「大丈夫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和太史慈的「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改劍立不世之功。」當然也有奸詐一些的,如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就這一句話,氣走了陳宮,卻也成就了大魏的偉業。

當然,在演義中貢獻最多「金句」的要數關羽,說到動情處,能讓整個三國的王侯將相們靜靜地看著他……的豪氣衝天,嗯。比如殺華雄之前的「酒且斟下,某去便來」;比如華佗這邊剛做完手術,關羽就叫嚷著「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比如嘲諷孫權提親時的「虎女安肯嫁犬女乎」,還有「吾殺汝,猶殺狗彘耳,空污刀斧」、「吾視其如草芥」、「此等小輩,如同土雞瓦狗,插標賣首爾」這樣的臨場Diss多重奏。要說論口才,文臣中數諸葛亮,武將中必須是關羽。

但是這些豪言壯語只能當做提聲壯氣之辭,內里並無任何實際內蘊。如潘鳳、邢道榮等人也能說得出來,說不定還能順帶送一段貫口。縱觀《三國演義》,最豪氣且精闢的話,早在盧植Diss董卓的時候就已經說出口了:「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當時董卓想廢少帝,盧植這一句話說於朝堂之上,明裡在指責董卓,暗裡卻是有伊尹之志的話皇帝就隨你廢立好了。董卓自是無能,但世間總有能人,盧植這句話看似平淡,其實字裡行間已經全然不把漢朝放在眼裡了,這樣的話,才是真有氣勢。

不過,悍夫董卓也有過Diss「名言」。董卓嘗對袁紹云:「汝視我之劍不利乎?」,不過袁紹當場懟了回去:「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然後,袁紹就逃跑了……


1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操與宮坐久,忽聞庄後有磨刀之聲。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二人潛步入草堂後,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急出莊上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見伯奢驢鞍前鞽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操不顧,策馬便行。行不數步,忽拔劍復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於驢下。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2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似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01

東漢末年,青州府和下屬的東萊郡對一樁案子發生分歧,雙方各自堅持自己的觀點,是非曲直無法判定,於是爭相上報案件情況請求中央政府的裁決。

當然先上報的奏章就會佔據優勢。

當時青州府的奏章已經寄出,東萊郡守怕自己落後,於是趕緊選拔使者前往洛陽。

奏曹史太史慈年僅二十一歲,身高七尺,眉清目秀,擅長彈射,是個遠近聞名的神射手。

郡守相中了太史慈,於是命令他前往洛陽。

太史慈受命之後騎馬星夜兼程,抵達洛陽後也不歇息直接來到公車署門口等候。

等日上三竿,才見青州官吏到公車署上傳奏章。

太史慈假意上前打招呼:「大人是要上報奏章嗎?」

對方說:「是。」

「你的奏章在哪?」

「車上。」

太史慈說道:「你的奏章沒有錯誤吧?!拿出來我看看。」

青州官員不知道太史慈是東萊郡官員,以為其是公車署官員,於是上呈奏章。

太史慈拿出懷中藏著的短刀,一下便將其切碎。

對方徹底驚呆了,大喊:「有人毀壞我的奏章了!」

太史慈將其拉到馬車邊上,說道:「你不要喊了!如果不是你取出奏章給我,我也不會將奏章毀了,我們兩個吉凶禍福都是一樣的,不見得是我一個人有罪。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我們一同逃走,至少可以保全性命,也不用受到無謂的刑罰。」

州吏好奇地問道:「你為本郡毀壞我的奏章已經成功,為何也要逃跑?」

太史慈說道:「我受命來勘察州奏章是否已經上報,如今卻行為過激毀壞奏章,即使回去復命也會受到懲罰,所以希望一起逃跑。」

州吏相信了太史慈的話,跟隨太史慈出城逃跑。後來太史慈託人向郡中復命:使命完成。

州里後來知道此事,重新上報奏章,卻因為郡中奏章先到,所以未被採納。

州里得知是太史慈所為,從此嫉恨上太史慈。

而太史慈早已避難遼東。

《三國志》記載:「吏然慈言,即日俱去。慈既與出城,因遁還通郡章。州家聞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復見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為州家所疾,恐受其禍,乃避之遼東。」

孔融

02

此事被大文豪孔融得知,孔融敬佩太史慈敢作敢為,於是派人給太史慈母親送去了財物禮品,並安排專人贍養其母。

不久黃巾起義爆發,孔融受命討伐許昌的黃巾軍,反而被黃巾軍圍困。正逢天下大赦,太史慈回家探望母親,母親對他說道:「你與孔北海雖未蒙面,但是他對我贍恤殷勤,如今他被困,你應該前去相助。」於是太史慈安頓好母親,獨自前往許昌,趁夜突入重圍見到孔融,勸說孔融出兵討賊。孔融不聽,一心等待外援,數日下來外援不到,反而黃巾軍圍困日益嚴密。孔融這才想到找平原相劉備求援,可是幾次派人突圍都沒有成功。

雖然太史慈對孔融非常失望,但是仍主動請纓。

孔融失落地說道:「這麼多次都失敗了,你雖有壯志,但是這件事實在太難了。」太史慈答道:「我來是應家母之命,為了報效您對家母照顧之情,我願意為您試一試。」孔融這才同意。

第二天太史慈吃飽飯騎馬背弓箭出城,黃巾軍立即繃緊神經全力戒備,可是太史慈只是安好箭靶練習射箭,隨後便回城了。明日也是如此,後天也是如此。

終於有一天,太史慈出城,黃巾軍已經司空見慣乾脆躺著不動,而太史慈竟然騎馬馳騁而去。黃巾軍慌忙追趕,太史慈早已突過黃巾軍陣營,轉身用弓箭射倒數人,再無人敢去追趕。

太史慈最終成功引劉備前來解圍,事後孔融越發重視太史慈,感激地對太史慈說道:「你真是我的少友啊!」一再挽留太史慈,但是太史慈不覺得孔融是個好主公,於是婉言拒絕。

太史慈回到家回稟母親,母親高興地說道:「我很慶幸你報答了孔北海。」

《三國志》記載:「賊聞兵至,解圍散走。融既得濟,益奇貴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事畢,還啟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報孔北海也。』」

03

太史慈安頓好母親再次尋求明主。

這次太史慈目標是揚州刺史劉繇,因為劉繇與太史慈是同郡,自從太史慈避難遼東之後多年未見了,所以太史慈對其報有很大希望。

太史慈渡江來到曲阿拜見劉繇,此時江東小霸王孫策正在攻打曲阿。有人向劉繇提議太史慈驍勇善戰,可以任命為大將,用來對抗孫策。劉繇卻說:「我若用太史慈,我的謀臣許劭會笑話我沒有識人之明的。」於是只任命太史慈偵查軍情。

有一次,太史慈帶一名小兵出外偵查,碰巧遭遇孫策帶領十三個部下出城視察,太史慈毫不畏懼上前與孫策對戰。

兩人殺的天昏地暗,孫策刺傷了太史慈的坐騎,太史慈則挑落了孫策的頭盔,雙方不分勝負。

這時候雙方軍隊趕來,二人才戰罷回城。

後來孫策強攻曲阿,劉繇兵敗逃跑。

太史慈忠心追隨劉繇左右,保護劉繇逃到豫章。然而劉繇毫無進取之心,太史慈大失所望。

太史慈逃到蕪湖山中自稱丹楊太守,此時孫策已經攻取宣城以東,而太史慈進駐涇縣並收取西部六縣,開府主事建立政權。

孫策聽聞太史慈做大,對太史慈武功和能力非常欽佩,有意收服為自己所用。所以孫策親自帶兵討伐太史慈,憑藉強大兵力攻克涇縣並將其活捉。

孫策見到太史慈,親自為太史慈解開繩索,握著太史慈的手說道:「還記得神亭一戰嗎?當時如果你活捉我,你會怎麼處置?」太史慈意氣不改:「不好說。」孫策笑著說道:「今後的道路,還需要你我兄弟共同開創。」隨即任命太史慈為折衝中郎將,並授予軍隊。

《吳歷》記載:「慈於神亭戰敗,為策所執。策素聞其名,即解縛請見,咨問進取之術。」

04

這時候劉繇在豫章病逝的消息傳來,部下數萬軍隊沒有人統帥。

太史慈跪著說道:「之前劉繇連連敗退,士卒離散,如今他死了,如果他的部隊分散就太可惜了。我請求前去宣布您的恩德讓他們歸附,不知是否符合您的心意?」孫策激動地說道:「這就是我的本意,我盼望你早點回來。」

孫策手下們紛紛勸阻道:「太史慈此去一定不會回來的。」只有孫策說道:「太史慈是青州名士,信義卓著,不會離我而去的。」等到約定的日期,孫策大擺宴席等著太史慈到來,果不其然,太史慈帶著劉繇的部隊前來投奔。

自此,所有背後議論太史慈的人徹底信服了。

《三國志》記載:「後劉繇亡於豫章,士眾萬餘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撫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還。」策曰:「子義舍我,當復與誰?」餞送昌門,把腕別曰:「何時能還?」答曰:「不過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05

由於太史慈的貢獻,孫策不費吹灰之力平定豫章郡,領土範圍大增。

太史慈隨後跟隨孫策討伐麻保的賊寇,有一個在城樓上向孫策的軍隊叫罵,雙手挽著城樓上的柱子躲在柱子後面。

太史慈彎弓而起,弓箭正好射中對方的手腕,牢牢地釘在了柱子上,在場的人無不叫好。

劉表的侄子劉磐作戰驍勇,經常為禍艾、西安諸縣,孫策於是分這六個縣交給太史慈鎮守,劉磐屢戰屢敗最終絕跡。

後來孫權繼位,因為只有太史慈能剋制劉磐,所以乾脆將南方的事情都委託給太史慈,對其更加信任。

曹操早就聽聞太史慈的威名,加上二人都曾經是齊魯人士,親自給太史慈去信,信中沒有隻言片語,只有少量的當歸,暗示太史慈應該向其投誠回到北方。

但太史慈絲毫不為所動。

《三國志》記載:「曹公聞其名,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

建安十一年,太史慈得病去世,年僅四十一歲。

臨死前太史慈大呼:「大丈夫生於世上,應該佩戴七尺長劍,登上天子的殿堂。如今壯志未酬,怎麼就要死了!」

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

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

老王:且不說三國亂世,能有太史慈這樣信義卓著的英雄。

我們今天很多年輕人不到20歲就開始老氣橫秋,抱怨自己「老了」,絲毫沒有大丈夫該有的雄心壯志。

願更多年輕人能看到太史慈的故事,而不是沉溺於「農藥」和「吃雞」。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讓無數男人熱血沸騰,也讓無數少女為三國裡面的男人傾心。三國影響了我的童年,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三國演義》電視劇影響了一代人。

小時候第一次看《三國演義》時,不懂其中況味,只知道裡面的人物都很厲害,戰鬥場面也很精彩,個別畫面容易造成童年陰影。稍微長大些,看見身邊的男孩子結義為兄弟,女孩子紛紛誇自己是貂蟬,小夥伴之間做的遊戲也都是與三國有關,大家都爭著要當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和英俊勇猛的趙雲,只有我傻乎乎的說想當張飛,因為張飛的鬍子看起來很有特色。直到後來,電視上經常播四大名著電視劇,偶爾回想起童年的二三事時,才慢慢感覺到原來三國的魅力如此之大。

印象中完整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應該是在初三畢業時,以前都只是看電視劇,沒有去閱讀圖書,直到讀了書後才發現,書籍同樣能夠看得人渾身燃燒沸騰,讓人很有力量與激情。

《三國演義》中霸氣外露的句子很多,一些句子也的確適合男人用,對於我來說,我個人認為三國中很有氣勢很有戰鬥力的句子是太史慈說的「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這句話不僅適合當時三國特定的年代,換一個角度再來看看這句話,也同樣適合激勵現在的男人。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的意思清晰明了,一個男人,無論是生在亂世還是太平盛世,都應該有一番作為,不應該碌碌無為。所以,我始終認為好的句子應該帶有激勵性,給一個處於孤獨難過狀態下的人,帶去溫暖的鼓勵和剛剛好的安慰。

三國中有氣勢有力量有激情的句子很多,但我還是喜歡這句話,畢竟,每當我在生活面前感到勞累或者對生活感到心累無望時,孤獨迷茫時,我都會想到太史慈說的這句話,想到三國里那些頂天立地的男人們都在為自己心中熱血沸騰的信仰奮鬥著,年紀輕輕的我,不應該被片刻的迷茫打敗,應該努力且勇敢的去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國演義,武有關雲長,文有諸葛亮,論裝逼誰與爭鋒?

1)關羽: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溫酒斬華雄,這是三國第一次出現裝逼能手,而且裝成了。袁紹看不起還是個刀弓手的關二爺,曹操圓場斟酒要送關羽一程,二爺留下一句霸氣話,稍後提了華雄人頭來。

2)關羽: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爾

曹操與袁紹對陣,大將顏良殺的曹營個個膽寒,徐晃、于禁這些都當了縮頭烏龜,曹操問關羽,二爺說了這句牛逼哄哄的話,然後驅赤兔馬手起刀落剁了顏良。

3)關羽: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困於麥城之時,關二爺已知末路,最後坦然面對,死前仍大義凜然怒斥孫權碧眼小兒。

——-///該丞相登場了///- ——

4)諸葛亮: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司徒鎮樓。丞相不愧才高八斗,巧舌如簧,罵的司徒王朗一口老血噴薄而出,唐國強演的更絕,一副神態自若、娓娓道來,逐漸加重語調,最後一句罵出來實在痛快。

5)諸葛亮:吾視曹操百萬之眾,如群蟻耳!

和關二爺插標賣首爾異曲同工,丞相更霸氣,直接藐視曹操整個大軍,讓東吳投降派那幫凡夫俗子瞠目結舌。

6)諸葛亮:亮有一計...

你知道的,聽到這句話,劉備就安心了。


推薦閱讀:

歷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剛繼位即和敵人同歸於盡,以死報國
粉彩瓷器收藏價值和拍賣行情
舊影瑣憶·你所不知道的貝蒂娃娃原型
論袁大頭的珍惜度和價值
「文革」中冒死保存下來的大北照相館的老照片

TAG:三國 | 太史慈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