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有什麼故事和道理?
」樂不思蜀」這句成語的原話是」此間樂,不思蜀」!說的是後主劉禪在回答司馬昭的問話時說的一句話。意思是說,我在這裡過的很快樂,不想我的蜀國了!
後來,有學者針對這句話作了不同版本的解讀:有的說,劉禪昏庸,只知享樂,不思復仇!而有的則說這是劉禪的智慧所在,因為,這樣可以麻痹晉王,讓他們放鬆警惕,從而掩蓋劉禪的復國心愿!劉禪這是大智若愚!
「此間樂,不思蜀」。劉禪保命之語。司馬昭就是要他這句話來打消蜀國軍民反抗的心思,國主都沒認命了,你們就消停了吧!我覺得劉禪沒錯,如果他說想,那就是本人一死了之,但是蜀國不缺忠臣義士必然後患不斷,來個魚死網破誰都不好。既然敗了就要認,死纏爛打說好是堅貞不屈,說難聽就是損人不利己,別人都說劉禪傻,這事兒做的比自詡聰明的漂亮一千倍
樂不思蜀的故事在很多人看來是後主劉禪不思進取,胸無大志,得過且過,忘記了家仇國恨的例子。其實在今天看來,後主劉禪固然有點傻,但在當時卻是保存自己最好的方法。想當年,他父親劉備何其英雄,又有諸葛亮關羽趙雲一干人相助,也不過是三分天下,諸葛亮雄才大略,六出祁山,想統一中原,終究是鬱鬱而終。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你叫劉禪怎麼能守住祖宗基業,被俘後,如果是每天痛哭流涕,他能存活嗎?說不定人家大智若愚,知其不可而不為,這才是處世的大智慧!
蜀國滅亡後,後主劉禪投降了司馬昭。司馬昭宴請劉禪,故意安排蜀國的節目,劉禪看得津津有味,司馬昭問劉禪感受如何,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由此,可見劉禪昏庸無能、麻木不仁到了何種程度,令後世譏笑。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歷史典故,反映了老百姓對個人享樂主義的痛恨,在當前反「四風」活動中,值得各地官員深思。
追歡作樂笑顏開,不念危亡半點哀。快樂異鄉忘故國,方知後主是庸才。劉褝荒淫無道,廢賢失政,寵信奸臣黃皓,作為亡國之君,被司與昭封為安樂公,不以為恥,反在洛陽花天酒地,樂不思蜀。連司馬昭都說劉褝:「人之無情,乃至於此,孔明在,也不能輔之久,何況姜維乎」。樂不恩蜀沒什麼故事,就是指劉禪昏庸無德,貪圖個人享受,胸無大志。
推薦閱讀:
※如果你沒有工作了,你會去撿廢品賣嗎?
※大家有沒有自己感觸很深的一句話?然後明白的人很少?
※血壓低應注意什麼?
※一周歲的小朋友,晚上睡覺會哭鬧好幾次怎麼辦?
※翼支付專業的話費卡轉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