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避免進入「丟斧頭的人」的思維誤區?


這個問題很有典型性,也很有代表性。它把毫無根據的認知直接當作了事實。認知大於事實,這是思維誤區的普遍類型。

它揭示了,人很難對自己的認知進行懷疑,認知不是事實,事實才是最大的。

要對認知進行檢查,其實是對自己的思維要進行思考。拷問自己的思維,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為什麼要提倡批判性思維呢。所有的認知都只能是一種假設,這個假設是需要被檢驗而不是直接就把它當作事實。【少了這一步,問題多多】。看圖

疑鄰偷斧,是這樣子思考的。

批判性思維是這樣思考的

你可以大膽猜測,但最後都要小心檢驗,要自己否定自己的認知。這就是胡適提倡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很多人缺乏了小心求證,因此思維錯誤會層出不窮。

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是破除這種不自覺假設【把認知當作事實】的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但這個解決方案還是蠻沉重的,因為思維是根植於知識層。因此相應的需要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的知識層。


謝謝邀請!"丟斧頭的人"的思維來源於一個成語——疑鄰盜斧。

這個典故說的是: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感覺那個人走路的樣子、臉色表情以及言談話語,無一不像是偷斧子的人。

不久,丟斧子的人在翻動他的谷堆時發現了斧子,第二天他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覺得他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這則寓言說明,主觀成見和先入為主的思維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一個人抱著成見和先入為主的思維去觀察世界時,必然就會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這個丟斧頭的人恰恰就是因為抱著先入為主的思維去觀察鄰居家的兒子,所以導致了錯誤的認識。

因此,我們在看人待物上,應摒棄先入為主和主觀成見的觀念,立足於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在客觀實際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判定事物的本質。


怎樣預防進入丟斧頭的人的思維邏輯,先說下這個故事: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

疑鄰盜斧

不久後,他(丟斧子的人)在翻動他的谷堆時發現了斧子,第二天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這是已經把他鄰居當賊了,怎麼看都是賊,這種先入為主的意識,導致工作只會一個方向的去發展,沒有什麼靈活性,要不得


推薦閱讀:

8歲男孩的勇敢抗「抽」路-北京天使兒童醫院抽動症案例分享
每天多晚睡才算是熬夜?
女性如何能更有效的預防子宮肌瘤的入侵?
漫畫說糖: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胰島功能?
辣木籽治什麼病?

TAG:健康 | 社會 | 心理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