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是一個故事:山上有座破廟沒有水源,一個矮小的和尚為了生存,每天千辛萬苦到山下挑水。不久,廟裡又來了個胖和尚,兩人為了公平,在挑水的扁擔中間畫一線,一起抬水喝。最後,又來了一個瘦高的和尚,三人都怕吃虧,誰也不願去挑水,廟裡缺水風乾物躁,老鼠打倒油燈,引發大火,三人不得不通力合作去打水滅火。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辦一件事如果沒制度作保證,責任不落實,人多反而辦不成事,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喝?因為三個和尚同屬一種心態,同一種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賴別人,在取水的問題上相互推諉,結果誰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沒水喝,還釀成災難。
我們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都應團結協作,勇於吃苦。
三個和尚沒水喝?
{!-- PGC_VIDEO:{"thumb_height":360,"vname":"三個和尚.mp4","neardup_id":13670502375051003406,"thumb_width":480,"sp":"toutiao","vposter":"http://p0.pstatp.com/origin/f3c0006958a108234d0","vid":"f14cfab3154446dabdef7e687b835746","video_size":{"high":{"h":480,"subjective_score":1,"w":640,"file_size":53122780},"normal":{"h":360,"subjective_score":3,"w":480,"file_size":25340747}},"duration":543,"hash_id":13670502375051003406,"thumb_url":"f3c0006958a108234d0","md5":"94b2371889afe50d880f609af5ce60e3","vu":"f14cfab3154446dabdef7e687b835746"} --}
機制的問題,好的機制讓人變神,不好的機制讓人變鬼,沒有機制則萬萬不能。
在建立機制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人性,《自私的基因》、《國富論》已經幫我們回答了人性的本質,利他則需要通過教育以及機制等方式去引導。亞當.斯密說,每個人最大限度的追求個人財富本質上是一種利他的過程。因為本質上他要自己利益最大,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精益求精滿足不同人的需求,這樣利益才能長久。
在對人性了解完之後,熟悉了人性,才能讓我們建出合理的機制,又能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同樣的問題比如寺廟和尚的分粥問題。
除了機制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解決喝水的問題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要有創新頭腦。比如考慮如何把山下的水引入寺廟,讓水自動起來,這樣就會一勞永逸的解決喝水問題,畢竟我們要面對人有衰老的結果,老了就挑不動了。
結論是:
1.機制是站在高度解決問題;
2.機制要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才能適應新需要,新發展;
3.要有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思路,創新會讓問題不是問題,讓現有機製成為多餘;
4.本質上是建立如何引導創新以及徹底解決問題的機制。
這都要歸結到,人性的問題上。人性都是自私的。一個人,不得不去喝水。所以只能自己去談自己去挑水。兩個人。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你也不願意去挑水,我也不願意去挑水。那麼,水,誰來敲呢?都要喝水。只好兩個人商量。一起去抬水。於是他們決定。他們決定一起去抬水喝。來了第三個人的時候。不得已。兩個人去抬水,有一個人閑著。這兩個人去挑水呢,另一個人閑著。商量來商量去。只好。誰也不去挑水。從這件事情當中,也揭露了人性醜陋的一面。現在社會,可以,分工明確。然後排值日,去挑水。就會,避免這個問題的出現。像三個和尚的問題。他們其實在,揭露。人性,醜陋。的社會現象。如果我回答的問題,你們還滿意。請點擊關注哦。
三個和尚沒水喝是中國經典的一個故事,只要是上過學的人基本都會看過,本故事也是經過真實的生活情況所演化出來,故事的經典就在於和尚多了沒有水喝,和尚多了本應該是更具龐大力量,但是出於私心誰也不願意多付出,這個故事成功的在於作者巧妙的運用和尚來充當角色,和尚在中國本身就給人一種無私善良仁慈不求回報的形象。作者運用這個形象間接的諷刺的普通人,很有說服力,三個和尚都沒有水喝,更何況是平凡的老百姓呢?所以說作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起到教育作用,所以我們現代人就更應該從中學到團結協助的道理,現在講究的是團隊的力量!
嗨嘍!你好!在這個故事中講到,當只有一個和尚的時候,他可以挑水喝,因為就他一個人,他不會有其他的想法,想要水喝就必須自己去挑,沒得選!
當有兩個和尚的時候,不會有這麼好的和尚一個人去挑水,然後回來給另一個喝,現實中也是這樣!有時候可能你和你朋友都要買一樣東西,比如兩個人是室友,都要去買桶泡麵來當宵夜。這時該誰去買呢?誰都不想去!可能最後大部分會變成兩個人一起去!
當有三個和尚的時候,誰去抬水呢!是一個人去挑水,其他兩人等水喝?還是兩個人去抬水,另一個人等水喝?最後沒有和尚願意去挑水,抬水。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一點點點點的幫助,那我這麼多字就沒有白打!最後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熱心腸一些,別人幫你小忙的時候,你也不要有依賴的心理,最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
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做「社會懈怠」(social loafing)。它是指在團體中由於個體的成績沒有被單獨加以評價,而是被看作一個總體時所引發的個體努力水平下降的現象。
這個現象不僅在生活中經常出現,也已經被研究者證實。他們發現,6個人一起盡全力叫喊或者鼓掌所發出的喧鬧聲還沒有1個人單獨所發出喧鬧聲的3倍響。這就好比,當一個和尚去挑水的時候,責任全部是落在這一個和尚身上,所以就要花很大力氣去做,而當由兩個和尚來挑水的時候,責任分散到兩個人身上,那麼每個和尚花的功夫就不及一個人花的功夫大,而當有三個或者更多個和尚負責挑水的時候,每個人在這個群體中的責任就更小了,社會懈怠現象就更明顯了。
有趣的是,儘管上述實驗已經從事實上證明了社會懈怠的存在,但是,參與實驗的人並不認為自己懈怠,他們認為自己在兩種情況下的努力程度是一樣的。
類似的反饋並不是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那些在一起共同完成某個項目的同學都不承認自己在團隊項目中有所懈怠,但研究數據卻和他們的反饋並不一致。
為了增強團體協作,促進小組成員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力量,可以將小組成員的成績具體、可視化。也就是說,在提交成果的時候規定明確標註小組中每個成員在本團隊中做的工作,當每個成員為某個具體的工作負責時,等於說把該成員當作了焦點,由於個體的評價顧及在這種情況下會有所增強,所以對工作的責任感和投入程度也會更高。
因為大和尚端架子,二和尚偷懶,三和尚沒幫手。三個和尚各懷心思,方丈又沒考核指標,管理不到位,獎罰不分明,寺院文化又缺乏凝聚力,哪裡會有三個人抬來的水呢?!
三個和尚沒水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應該是人的惰性。三個人,大家互相推卸責任,你推我,我推他,最後,大家都不願意出自己的力,便宜了其他人。於是,寧願不喝水,也不願自己去抬水。
畢竟科技的發展不就是為了讓人們出行,娛樂,生活更為方便嗎?不管是最開始的蒸汽機的發明,還是後來的電報的出現,亦或是現在手機電腦的更新換代,不都是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嗎?
回到和尚問題上面,我們說,科技的發展,就是為了讓人們更方便,其實也可以說是為了人們的惰性。方便過後,我們又做了什麼呢?
是生存還是死亡,往往取決於現在。現在人們躺在床上玩手機跟以前的人在床上吸食鴉片的姿勢,有著驚人的相似。不得不說一句,造化弄人。我們在享受先輩奮鬥來的安逸生活之時,精神上卻又在不知不覺之中被腐蝕著。
最後, 一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送給大家
共勉
我是鹿鹿,關注我一下 你有好運哦!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這句話來源於一個民間故事。說的是三個和尚在打水這件事情上,互相推諉,不願分擔的故事。
一個和尚沒辦法,只能依靠自己打水,才能活下去 。
兩個和尚就產生了相互分擔的條件,不偏不倚,看不出誰吃虧誰沾光,還可以相安無事抬水吃。
三個和尚了,本來可以生活得更輕鬆一些,但是多了一個人,要挑滿一缸水,每個人的勞作就有了多與少的分別。如果挑水,誰先去挑?如果抬水,誰跟誰去抬?三人互相指責,誰都不想多付出,誰都不想承擔責任。
三個和尚的故事淋漓盡致地揭露了人自私懶惰的本性。
其實這一類的話,還有不少。
雞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亂。
一個人是條龍,兩個人是條蟲,三個人什麼都不是。
這些話告訴我們,一個集體要生存下去,向心力、凝聚力,是最重要的東西。一個集體,如果缺少了對人性的正確認知,沒有嚴格的管理機制,責任意識淡薄,這就不是一個有活力的集體,這樣的集體最終只會解體。
這些話還告訴我們,作為集體的一分子,每個人都勇於承擔責任,每個人都積極進取,才能給大家創造一個好的環境,自己也才能從中受益。
去除「三個和尚沒水吃」的自私、懶惰與冷漠,不僅是一個小集體的需要,更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欣欣向榮的必要條件。
推薦閱讀:
※孩子已經承認錯誤而家長依然又打又罵,這樣好嗎?
※自閉症是不交流不說話,為什麼有的是精神失控?
※為什麼我讓女朋友查化妝品成分她會生氣?是否說明她不尊重科學?
※哪個瞬間讓你覺得對父母有些失望?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