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冬至,在許多地方流行吃餃子,其中有什麼故事嗎?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不忘"醫聖"張仲景"為鄉親製作的"驅寒嬌耳湯"之恩。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三九寒天的開始。東漢時,張仲景辭官回鄉時正是冬季,回到家鄉看到鄉親們個個面黃肌瘦,饑寒交迫,很多人耳朵??都凍壞了,於是囑咐弟子在南陽東關塔搭起棚帳,支起大鍋,冬至當天舍"嬌耳"為鄉親醫治凍瘡。

他將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鍋中煮熟取出切碎,用麵包成耳朵狀的"嬌耳",分發給大家,人們吃完嬌耳喝完驅寒湯後渾身暖和,凍傷的耳朵也治好了。

自此,後人在冬至當天學著"嬌耳"樣子包食物,也叫做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驅寒嬌耳湯"之恩。

如今雖然不需擔心饑寒交迫,但同樣沒有忘記冬至這天,需格外注重自己的飲食起居。

水餃營養齊全,特別是肉菜餡或三鮮餡的。葷素搭配均衡。大家享受的同時也不要過量,一次吃大量水餃會攝入過多能量,尤其是對於有肥胖或糖尿病人群。

節氣要過,健康不能忘,祝大家吃的開心。


答主,魯西地區,冬至吃餃子這個習俗應該說各地都有吧。

餃子形狀如元寶,多吃多發財;中醫養生上講,冬至吃元寶不會凍耳朵。

其實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常識,答主所在的家鄉有個特別有趣的事情,可以一敘。

包子、餃子、餛飩在答主老家是被叫混的,你們說的包子我們這叫大包子,你們說的餃子在我們這說的是小包子,而你們說的餛飩在我們這說的是才是餃子。

如果你們要問我,你們那餃子和餛飩都一個模樣,咋區分啊?

答:在外邊買著吃花錢的叫餛飩,在家自己包的不花錢的叫餃子。

嘿嘿,要不要為我們勞動人民的智慧點個贊啊?


現在很多傳統風俗都已流入一種形式,冬至當然也不例外。至於故事嗎,大同小異,從小就聽老人說,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對於傳統文化,在歷史的更替中大概剝落得只剩下一些簡單的形式,我們雖然似乎沒有必要過於感懷顧惜,但願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要被時間沖刷成死板平面。冬至,除了吃餃子,至少我們還可以從傳統的文化中翻閱幾首古詩詞來感受生命本該有的厚重。


小時候在無錫,冬至吃湯圓,意寓團團圓圓,現在在南京,冬至吃大蔥燒豆腐,意寓紅紅火火。至於餃孑,我覺得是北方吃吧,意思嘛,天冷了,耳朵保護好,別凍掉,其次,餃子象元寶,招財進寶吧。


推薦閱讀:

上聯:花開花謝花化泥;請朋友對下聯~?
宋代的大儒是否普遍仕途不錯?
上聯:明月雖好,卻兩月一日。如何對下聯?
這個石頭是什麼石頭?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