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濕氣嚴重,怎樣做才能去除濕氣?


濕邪,可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10個人里有八九個人有濕邪潛伏。

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悶熱的夏季,濕氣最容易侵入人體,再加上人們夏季「貪涼」,使得體內濕氣越積越多,到了寒冷的秋冬時節,如果不將「濕毒」排除內外,身體就會變差,甚至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濕毒」的四大危害

1、傷害關節

濕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濕,是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2、帶下病

體內濕氣過重,容易導致脾虛,使得濕氣下注,使得女性出現白帶多,白帶有異味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炎症。

3、肥胖+浮腫

濕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濕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4、影響排泄

濕氣過重,會造成「濕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幹凈的感覺。中醫說,「濕氣如裹」,濕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濕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採的感覺。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光彩照人,榮光煥發,皮膚白皙,身材勻稱,滿頭秀髮,看起來精氣神十足,健康滿滿。

但是,還有些人,卻身材走樣,頭髮油膩,皮膚暗黃粗糙,大腹便便,人沒有精神,萎靡不振......看起來滿身都是毛病。

這些小毛病,便是「濕毒」惹得禍。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毒」呢?

1.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

2.睡覺留口水、口臭、身體有異味

3.渾身無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4.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

5.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衝掉)

6.感到累,連說話都懶得說,沒勁兒

7.眼袋下垂

8.臉色蒼白,原本紅潤的臉頰不見了

9.小肚子大(常有脹氣),身體浮腫

10.耳內濕(耳禪濕)毛髮粗糙,易脫落

11.舌頭邊緣有鋸齒,俗稱「裙邊舌」

如有以上3種以上,就要引起注意了,如果超過5種,則說明體內有「濕毒」很重了!。

教你四招,祛濕排毒

第一招:自製祛濕排毒茶

自製:蒲公英馬齒莧茶,祛濕熱

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蒲公英馬齒莧茶包,每天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可健脾祛濕。

功效:健脾又祛濕,適合體內濕熱重者。

此方由經典祛濕方紅豆薏仁改良而成,加入其它幾味中草藥,既健脾,又祛濕,效果升級加倍!

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可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淡竹葉能清心、利尿、祛煩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對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

赤小豆有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薏苡仁,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槐米具有較強的涼血止血功效。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之效。

自製:花椒姜棗茶,祛寒濕

材料:花椒9克,生薑24克,大棗10枚,紅糖少量

做法:將花椒,生薑,大棗放入鍋中煮10分鐘後,放紅糖即可。

姜棗茶想必大家都知道,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最適合冬季手腳冰冷人群夏季排寒補陽,在這姜棗茶基礎上加上幾粒花椒一起煮,就是花椒姜棗茶,祛濕效果更顯著,還能起到活血散瘀、健脾養血的作用。

此茶,尤其適合寒濕重的人來喝,還有腸胃虛寒、慢性腹瀉的人,可以常喝;受涼腹痛,特別是女性經期沾涼水以後腹痛,喝花椒姜棗茶就能緩解。

第二招:泡腳水加點「料」

①白醋泡腳

水中放入適量的白醋,可以治腳臭,祛除腳臭、治腳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風濕。水中放些生薑、陳皮、薄荷,可以治脾胃虛,暖脾胃,祛濕邪。

②生薑泡腳

生薑泡腳是可以幫助我們祛除濕氣的,生活當中如果想要祛濕的話,那麼可以用生薑泡腳哦!

③花椒泡腳

花椒抓一把,放進鍋里稍微煮一下,兌到洗腳水泡。

④艾葉泡腳

在南方地區,有些人勞動量過高了,或者長年在水裡幹活,導致濕氣過重。一般都是拿艾草泡腳、泡澡的。

第三招:三拍一抓

①拍手

體內濕氣重的人,在雙手的大魚際靠近手腕的地方,會呈現青色或紫色。經常拍拍手,尤其是大魚際處,就能將滯留在體內的濕氣給拍出去。最開始拍手時,會覺得渾身不舒服,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住,不要放棄。

②拍肘窩

拍打肘窩能去除心肺上的毒素,連續拍打5~10分鐘,就會出現青、紅、紫、黑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

③拍腘窩

在腘窩(也就是膝蓋後的凹陷)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委中穴,走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濕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一個重要排污口。每10天拍一次,把這個排污口調理通暢,體內的濕氣就能順利排出來了。

④抓腋窩

腋窩的頂點是極泉穴,它是心經的重要穴位,也是腋下淋巴最密集的地方,經常按摩、抓揉此處,能幫助心臟排毒。

第四招:運動主動排汗

濕氣重可以增加運動量,多做一些揮汗如雨的運動,比如打球等,讓汗出透,這樣有利於氣機的通暢。

人體排汗是一種很重要的調節內濕的功能,發汗可以通過運動來實現,也可以通過飲食比如麻辣味食品來實現,從養生防病的角度講,更推薦加強運動鍛煉,既可以直接排汗,又可以間接加強肺脾腎等臟腑的功能來加速濕的運化代謝。

結束語:

你體內「濕毒」重嗎?

你有什麼好的祛濕方法嗎?


感謝邀請,我是國際芳療師泉妤,點頭像關注我噢~更多健康知識分享

濕氣嚴重,怎樣做才能去除濕氣?體內有濕氣十個人中最少有九個人都會出現體內有濕氣,只是會有嚴重和輕微的區分。

濕氣嚴重,這樣來調理呢,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方法和可以使用的方法:

首先濕氣是因為喜吃冷飲,吃生冷瓜果等寒涼食物,損傷了我們人體的陽氣導致的,正常情況下我們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是有自然調節的能力的,但是有些人因為體質、疾病或者是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引起的。

1.我個人建議是用中醫調理,中草藥可以在體內很好的作用,口服中藥幫助身體代謝和排泄,可以選擇先去看中醫調理,最好是去有知名度的老中醫看,是可以幫助去除體內濕氣的,特別是濕氣很嚴重的時候,選擇中醫是最好的

2.點燃艾草在關元穴熏烤也是很好的方法,簡單有效。

3.很多人是選擇拔火罐的方法來祛除濕氣,這個方法是可以用的呢,但是一般年輕的不建議用這個方法,年紀輕可以通過運動來幫助預防和調理的,如果用拔火罐的方法會有一定的依賴性,就是每次有濕氣都必須要去拔火罐,只有身體代謝不是很好的才建議選擇用這個方法

4.就是食療啦

  • 清熱祛濕粥: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茨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凈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溫熱服食,可以消毒祛濕,大便乾結者不宜服用

  • 消暑健脾祛濕湯:將蜜棗、赤小豆、生薑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陳皮,一起與瘦肉6兩飛水後放入煲內,煲約兩個小時,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

  • 飲食清淡適量,少鹽,幫助腎排水

  • 多吃含有燕麥、瓊脂、低聚木糖的營養品

  • 適當午睡,戒煙戒酒

5.運動排汗是祛濕最好的啦,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可以舒緩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動,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以上這些都是可以快速去除濕氣的方法,如果有不清楚的歡迎關注私信我哦~


「濕氣」的壞處

中醫認為,濕氣會引發或是惡化多種疾病,比如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過敏性鼻炎、咽炎或是惡性腫瘤等。

據不完全統計,約有40種疾病都與濕邪有關!

「濕氣」是怎樣形成的?

現代社會,大家的生活習慣越來越不好了。

嗜辣、嗜甜、熬夜、不愛運動... ...這些習慣會導致我們體內濕氣毒素無法及時排出,積聚起來,嚴重影響脾胃運化功能。

如此一來,那些沒有被完全轉化、吸收的物質留在了體內,形成了「濕氣」。

如何「祛濕」?

1、補水

有些主子可能會覺得奇怪,不是要祛濕嗎,為啥還要補水呢?

其實啊,我們的身體只有在不缺水的狀態下,才能有正常的代謝,體內的垃圾才會被順利排泄出去。

2、運動

在運動、出汗的過程中,體內的各種代謝產物也會隨著濕氣一同排出體外。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進體內水分的代謝。

主子們平時不要總是在家裡宅著啦!有事沒事多出去散步、跑步或是郊遊。待身體適應了這樣的強度,再進行長跑、健走、游泳之類的運動。

3、飲食習慣

保護脾胃不受濕邪侵襲的最好方式,就是均衡飲食。少吃肥厚、油膩、重口味、生冷的食物,多吃蔬菜和五穀雜糧。

生活中,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像是薏米、紅豆、淮山藥等。

此外,姜、蔥、蒜之類的調味料,也有讓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的作用,能將體內的濕氣、寒氣一同帶出。

4、「祛濕」妙方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這樣一款食療藥方——

將紅豆、薏米、燕麥、山藥、小麥胚芽、茯苓、小米、蓮子、芡實、枸杞細火炒制,再用紗布包起來,放入水中熬煮,每天服用兩次。

長期堅持服用,就可以祛除濕氣了!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不規律、壓力大、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造成了人們的亞健康狀態,也造成了體內水分調控系統的失衡,形成濕氣。

怎麼樣判斷自己是否有濕氣?最方便的就是看大便。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說明濕氣重。如果大便成形,但在沖水時總有粘在馬桶上的現象,也說明體內有濕氣。另外早上睡醒後總覺得懶得動,沒睡醒也是濕氣在作怪。那到底該怎麼去除濕氣呢?濕氣是鬱結於體內的,因此,加速血液循環可以加速濕氣的排出。也就是說適當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有助於血氣循環。其次,就是盡量避免接觸濕度重的環境,不直接睡地板,不穿潮濕的衣服,洗澡後擦乾身體,吹乾頭髮,房間多開窗,保持空氣流通乾燥。最後就要從飲食上進行管理了。腸道系統關乎各種營養素和水分的代謝,因此均衡、清淡飲食很重要。油膩生冷食物會使消化功能停滯,因此應避免這樣的飲食。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利尿除濕。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党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一些蔬菜如生菜 、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日勃口人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身體一旦有了濕氣就像穿著一件潮濕的衣服,渾身的不自在。當濕氣加重時,會導致身體睏倦、食慾減退等諸多不適癥狀,如不及時祛濕,會引發疾病,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祛濕就是要肌體的排出系統要通暢。

脾胃要好,泌尿系統無障礙

調理脾胃,重點還是在飲食。飲食的要求一要清淡適量,避免傷及脾胃的食譜和飲食方式,油膩、過甜和過鹹的食物盡量少吃了,多吃些易消化的五穀類食物,在量的方面,拒絕暴飲暴食。二要避開生冷、冰凍食物,譬如涼性的蔬果、冰鎮的飲料、生冷的食品,他們會嚴重影響腸胃的消化吸收。對一些寒性的蔬菜,在烹調時多加些蔥姜蒜以中和其寒性。

還有一種有祛濕功能的煲湯,薏仁赤豆湯,祛濕效果不錯,兩者都可以利尿、除濕。當然攝取適量的水分也是必要的。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1>運動排汗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2>利用電器 好好利用身邊的電器,比如電吹風,空調的除濕功能等,讓自己周圍的環境盡量乾燥<3>汗蒸去濕 遠紅外線可以跟細胞產生共振,促使深層細胞運動,讓微循環加快,從而排出體內的濕氣、寒氣<4>避環境的濕氣 <5>我們體內會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6>撥火罐 通過拔火罐,可以將身體里的濕氣、寒氣,通過皮膚組織滲透出來,從而排除邪氣,讓人精神百倍。這個我有親身體驗,我就是養身的專業,拔完火罐三個小時後才能洗澡,不能洗冷水<7

> 刮痧 刮痧去濕是經常檢驗的,效果非常好。


可以通過理療的方式去除,比如刮痧,拔罐我個人覺得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不過時間比較長,拔罐的同時容易損傷元氣,不注意的話,也容易讓寒邪和濕邪進入體內,拔罐一個星期只能拔罐一次,不能多拔罐,人會受不了的,拔罐之後,拔罐的痕迹上會有小水珠,說明體內的濕氣被拔出來了,堅持每周都拔罐,每次進行對比,你會發現一次比一次濕氣輕,當然拔罐之後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的東西,不要立刻洗澡,不注意的話,濕邪也會再次悄悄進去,家裡比較乾燥的話,最好了,不要住在陰濕的房間,這也是好發濕氣的途徑,比如說重慶人就是濕氣太重了,他們喜歡吃火鍋,就是這個原理,把濕氣通過辛溫的方法散出去,人就沒有困重了,飲食上也可以吃一些除濕的食物,如薏苡仁,冬瓜之類的,原理就是通過利尿除濕,達到去除濕氣的目的,多晒晒太陽,少游泳,堅持除濕,應該去好快能去除濕氣,如果發現大便粘馬桶的話,個人覺得脾可能不好,可以吃健脾的食物和藥物,脾主通調水道,脾不好,水濕內停,濕氣也大,希望能幫助到你。


除濕氣的方法多種多樣,這裡就分外因和內因來說明

外因:環境影響,潮濕的環境例如南方,特別廣東,冷熱交替的時候俗稱「回南天」。到處都會感覺是濕了的,包括睡覺的被窩,這樣容易引起關節炎,風濕,渾身無力感。

建議:室內放除濕劑,或者生石灰類的

內因:通過環境和飲食導致體內濕氣形成,特別是喝酒的朋友,體內濕氣是非常重的。

建議:保持身體的鍛煉,出汗是排出濕氣最科學的方法,若是喝完酒之後可以隔天適量的運動出汗,會感覺身體少了一層枷鎖;拔火罐,從古代傳下來的老方法,非常實用,但是最多一個月一到兩次,過多有害


現正值春季,天氣很濕潤,全身都感覺濕漉漉的,人也感覺很沉重,全身無力。上網一查發現自己是濕氣很重,得排濕了。排濕方法很多,首先食療排濕,每天弄些紅豆,薏米,綠豆煮粥,不要放米,另多吃些利濕的食物。其次,運動排濕,每天堅持跑步,爬山等,讓自己出汗排濕。另外每晚可以泡腳,在水裡加點艾葉,花椒也有利於排濕。平常注意避免淋雨,洗完澡擦乾,頭髮沒幹不要上床,衣服要干透,春季衣服,被子經常拿出去曬。最後保持良好的心情,濕氣一排,全身上下舒服多了。


衣服濕了用火烤,這個地球人都知道。那人體裡面濕了呢,架著烤??。哈哈開個玩笑,肯定不行的。烤不行可以灸呀。從老祖宗造的這個灸字就可以看出來,灸不就是長時間的火烤嗎。那除濕用灸是最好不過了。人體除濕就用艾灸了。

那需要怎麼灸呢?不急,人體自帶藥房,除濕也有相應的開關。經常艾灸四大除濕開關,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第一,豐隆穴——通調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第二,足三里——除了能調理脾胃,疏風化濕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利於增強人體免於力。

第三,中脘穴——有和胃健脾,降利逆水之作用,使用於濕滯,胃脘飽脹者。

第四,曲池穴——可泄大腸濕熱,用於大便排不盡者。


推薦閱讀:

【專家說】孕酮、HCG、黃體酮與保胎的關係
早上起床黃金9分鐘,做對了多活10年
女人絕經後,身體這3個部位最容易出問題!你必須要知道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