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事死如事生」,事實也是如此么?


「事死如事生」是中國古代的重要禮制。這種制度有著悠久的思想根源,早在原始社會,先民就逐漸產生了「靈魂不死」的觀念。

進入文明社會之後,這種觀念依然廣為流傳。

《中庸》:「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荀子 禮論》稱:「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在春秋戰國時期,「事死如事生」 這種觀念和 「孝」、「禮」 聯繫在一起,成為傳統社會的重要思想。

關於這個觀念的實例很多,興起於原始社會末期的 「人殉人祭」 是其典型代表之一。夏、商、周三代是人殉、人祭多發時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反映出的人祭數量可達一萬三千人之多。

除此之外,修築建制齊全的陵墓也是這種思想的重要體現,最為典型的就是秦始皇陵。

《史記》中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秦始皇繼位不久就開始準備其寢陵,耗費大量民力,修造了一座豪華的墓葬。這還沒完,安葬完秦始皇后,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故 「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2016年,考古工作者對秦始皇陵進行的最新考古鑽探工作中,新發現不少陪葬坑,有的坑面積可達幾千平方米,而之前發現的陪葬坑更是已經多達400餘座。由此可見秦始皇陵的規模。

就在這些陪葬坑中,發現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館展廳——筆者拍攝於2016年6月

銅車馬——筆者拍攝於2016年6月

高級軍吏佣——筆者拍攝於2016年6月

秦始皇陵文物保護碑及後面的未經發掘的秦始皇陵(正後方的隆起即為陵墓封土堆)——筆者拍攝於2016年6月

一個個真人大小,神態各異的陶俑,組成整齊的戰陣,面向東方,陪伴著長眠於此的秦始皇,讓後人得以在兩千多年後,一覽大秦帝國的雄姿。


事實也是如此的。古人的喪葬觀念主要源於對祖先的崇拜、和人死後靈魂繼續生活的觀念。周代就有《周頌》曰: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念茲皇祖,陟降庭止。……於乎皇王,繼序思不忘;假哉皇考,綏予孝子。。。

先秦時期儒家和墨家都有過關於喪葬的理論。《墨子》是主張節葬的,認為厚葬耗費巨大,對民眾對貴族對國家都是很大的負擔。他主張:「棺三寸,足以枯骨;衣三領,足以朽肉。挖地之深,下無菹漏,氣無發泄之上,壟足以期其所,則止矣」。墨家後來逐漸成為絕學。儒學當道,儒家繼承了周代的喪葬觀念,主張厚葬。

比如大名鼎鼎的秦始皇的陵。按《史記》記載,地宮頂上畫滿日月星辰,底下是用水銀匯成的江河湖海。這就是為了模仿出活著的世界。漢代統治者也非常注重事死如事生,漢陽陵的不同的陪葬坑就出土的很多官印如「宗正之印」「內府官印」「永巷廚印」「車騎將軍」等等,這就是完整的模仿宮內服務機構和三公九卿的政治機構,彷彿在他死後也需要這些人和機構來為他服務。也正是因為古人的「事死如事生」,才有了漢代的墓葬十室九空,西漢末年赤眉軍發掘漢帝諸陵。東漢末年董卓又於洛陽焚燒宮室民居,發掘帝陵及貴族冢墓,劫取寶物。來維持軍隊開支。

步入了現代社會,也並不是就完全擺脫了這種思想,殯葬店裡依然有紙紮的別墅、IPHONE、筆記本、紙錢的品種也是越來越豐富了。這又何嘗不是「事死如事生」的影子。


這是儒家的教化。千年以來,中國人大約一直奉行。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意謂人之事親,當自始至終,一於禮而不苟。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參,指出了:「事死如事生」的道德價值:「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論語·學而》)慎終:喪盡其禮。追遠:祭盡其禮。因為「終、「遠」之事,人容易忽視、淡忘,而能「慎」能「追」,可謂厚德。而且上君以此作為,下民化之,其德亦歸於厚。因此,儒家重視葬禮、祭禮,如在《儀禮》書中,有關於葬、祭儀式細節的詳細敘述。

儒家不信鬼神,卻重視葬、祭,而且,這些禮儀在社會普遍流行時,還摻雜了不少迷信和神話的色彩。對此,儒家大師荀子是這樣解釋的:雖然從理智上說,人死不能復生,似乎也沒有證據表明靈魂永生不滅,按純粹理性講,「事死如事生」、為死者舉行葬禮、祭禮,並無必要。但是,人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人除了理智,還有感情。當親人離開人世,人們在感情上希望他再生,希望他的靈魂在另一個世界中繼續活下去。理智雖然重要,但人不能光靠理智活著。在對待死者的態度上,我們需要同時顧及感情的需要。

看來,吾國的「事死如事生」,並沒有多少宗教的因素,而是一種詩意。當人們如此行事時,大約確實是在欺騙自己,卻又沒有被真正欺騙,因為人們得到了感情的滿足。

「禮者,謹於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荀子·禮論》)


推薦閱讀:

讀物:「秋官大夫」坊額
Nature | 中國學者發現16萬年前青藏高原最早的佔據者—夏河丹尼索瓦人
[考古日報Vol.199]唐長安城西南郊高陽原墓地發現唐代高等級墓葬
幾近失傳的古埃及醫學文稿中都記錄了什麼?
一枚古幣改變一生命運

TAG:文化 | 歷史 | 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