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冷血壓最愛「鬧情緒」,血壓患者如何過秋冬?


季節變化對於人體血壓也有影響,一般規律是夏天有所下降、秋冬有所升高。因為夏天氣溫升高,為保持體溫平衡,人體的散熱機能加強,交感神經活性下降,微小血管舒張,血壓就會下降。相反,秋冬季節晝夜溫差大,氣溫低時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特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秋冬季節要注意血壓變化。因為,這類人群多伴有心腦血管疾病,氣溫突然變化較大的時候,極易誘發。所以,如果發現血壓偏高,要及時就醫,在大夫指導下增加降壓藥的劑量或調整降壓藥的品種,使血壓恢復正常。高血壓病人如果經常出現頭昏、胸悶、眩暈,面部有麻木感等現象,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心內科或者是神經科就診。另外,不要在秋季停服預防心腦血管病的藥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等藥物。因為較低的溫度會促使血壓升高,又容易導致血黏度升高而造成腦卒中。

秋冬季節最好做到每天測量血壓。一般來講,清晨時血壓偏高,在上午6-10 點左右達到高峰,以後逐漸下降;下午4-6點有短暫的升高,但不會高於上午的血壓水平;子夜時分血壓最低。所以,高血壓患者在秋冬季節最好一天測量兩次血壓,從而掌握自己的血壓變化規律,以便使自己的血壓調整到正常而且穩定的狀態。

秋冬季節高血壓患者要注意以下幾項

第一:注意保暖。尤其是寒流襲來、大幅降溫時,高血壓患者要注意及時添加衣服保暖,同時預防感冒。

第二:合理飲食。注意不要高鹽、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否則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

第三:適度運動。老年人早晨起來血壓偏高,這個時間也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時間段。因此,老年人在寒冷的冬季應避免早晨起床後突然做劇烈運動。可以先飲水,然後慢慢增加運動量,可以考慮把運動健身放在上午10 點以後或者下午。

更多健康信息,請關注張之瀛大夫。


感謝邀請!確實,冬天是全年血壓最高的季節。

高血壓是有季節性的,這一點國內外研究都有發現。一般的規律就是血壓春降秋升,夏低冬高,冬季是血壓最高的季節。能升高多少呢?我國一些地區調查的結果顯示,冬季收縮壓平均升高5~10mmHg,舒張壓平均升高3~5mmHg。不要小看這平均5~10mmHg的血壓升高,對亞洲人群的研究發現,收縮壓每升高10mmHg,腦卒中與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風險分別增加53%和31%。而對於原本血壓就控制不佳的患者來說,血壓升高的幅度可能更大,血壓升高的水平可能更高,那發生心血管病的風險也就更大了。

冬季血壓為什麼會升高?最主要的原因,冷!寒冷!!

寒冷可以刺激、興奮交感神經,使得全身代謝加強(為了抵禦寒冷,需要產熱,需要增加循環供應全身),這樣就使得心跳(率)增快,心肌收縮加強,血管收縮加強,這些都會導致血壓升高。早先在一篇文章中介紹過,一個很有名的試驗叫做「冷加壓試驗」,就是把實驗者的手放到4℃冰水裡,1到3分鐘後就可以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增快。正常人由於心臟、血管結構正常,血管彈性也好,可以自我調節。而高血壓病人本身動脈硬化,血管彈性差,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進一步收縮,使得血壓升高。因此,當高血壓患者從溫暖的環境陡然進入寒冷環境時,就會出現血壓的明顯升高,過高的血壓就會帶來極大的心腦血管病風險。當然,引起血壓升高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有研究發現,天冷時人體血液中血管緊張素Ⅱ(一種可以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的神經內分泌激素)的含量明顯升高;另外,冬季乾燥,血液粘稠度增高也有影響;冬季氣象條件中還有相對濕度、氣壓變化的影響等。

那麼,高血壓患者(問題少了一個「高」字哦)如何過秋冬?

首先,從入秋開始,就要更加關注血壓的變化,監測血壓,適時調整降壓藥物。因為血壓升高是逐漸地,一些患者也沒有癥狀,不監測容易遺漏、忽視。不少患者因夏天血壓降低而減少了降壓藥物,秋冬季血壓高了就要逐漸恢復或加強降壓治療。患者朋友們不要過多顧忌降壓藥的副作用,首先要把血壓控制到正常。因為如果因為血壓高控制不住發生了腦血管病,那是得不償失的。

第二,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

既然冬季血壓升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寒冷,那就格外要注意保暖。

1.北方地區室內供暖,室內外溫差比較大,高血壓患者從溫暖環境進入寒冷環境時容易發病,一定要注意保暖,做好防護,特別是手腳、頭頸部、呼吸道等,外出戴好手套、帽子(圍巾)、口罩等,避免受寒冷刺激。

南方地區冬季室內溫度較低,也要注意保暖。

2.不要早晚鍛煉。很多人喜歡早晚出來鍛煉,尤其一些老年人,早上起得很早,但冬季鍛煉時間要做調整。冬季早晚寒冷、溫差大,不適合鍛煉。最好在上午十點之後到下午三、四點鐘之前的時間進行鍛煉。如果發生了寒流、強降溫天氣,那就暫停鍛煉。還有,冬季霧霾天多,對血壓也有影響。早晚是霧霾重的時候,也不適合鍛煉。總之,不要勉強鍛煉,不要為了鍛煉而鍛煉。

3.高血壓患者、冠心病患者不要在冬季到寒區旅遊。

第三,不要吸煙!吸煙(缺氧)會引起血管痙攣(強烈收縮),引起血壓升高。冬季吸煙,會更加重血管收縮。吸二手煙也有影響。冬季北方室內取暖,空氣不流通,二手煙吸入也會增加。因此,不要吸煙!!

第四,其他。如冬季天氣乾燥注意適度飲水,防止血液粘稠;注意起居有序、生活規律,避免引起血壓驟升的誘因,如保持心態平和,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等。

回答有些遲了,見諒!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為什麼天冷血壓容易「鬧情緒」?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與大自然的其他物質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密不可分。血壓與季節、氣候變化有密切關係,秋冬季節氣溫逐漸降低,人體為了適應大自然的變化,會作出一系列的適應性反應,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秋冬季節的氣溫變化導致血壓波動性增大,比夏季更難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帶來的心腦血管事件風險也大大增加,尤其是每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是一年中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所以必須高度重視。

二、如何平安度過隆冬季節? 雖然血壓容易受到氣溫影響,上躥下跳,但高血壓患者也不必提心弔膽,過分憂慮、緊張。

1. 注意血壓變化,做好血壓的定期、定時監測。冬季建議每周至少測量2~3天血壓,早、晚各一次,並進行記錄,內容包括測量時間、血壓和心率數值。如果出現血壓波動較大,或者頭暈、頭疼等異常情況,應隨時監測血壓,及時就醫。

2. 作息規律,注意防寒保暖。高血壓患者在冬季更要注意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睡眠,不要熬夜,謹防疲勞過度。多關注氣候變化,及時添加衣服,預防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在強冷空氣來襲的大風雨雪天應減少戶外活動。出門應採取可行的防護措施,戴好帽子、圍巾、手套、口罩等,特別要做好頭、頸、足的防寒保暖。

3. 注意健康飲食。膳食應選擇低鹽、低脂、低膽固醇的清淡飲食結構,多吃水果和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堅持每天飲適量白開水或淡茶水,合理補充水分。戒煙限酒。

4. 堅持適度運動。有利於血壓控制和減少併發症,提高耐寒能力。在冬季,高血壓患者可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血壓高低來掌握運動量,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鍛煉,如散步,太極拳等。需要提醒的是,有晨練習慣的高血壓患者,戶外活動最好等到太陽升起來後,出門前要做好熱身準備活動,運動量也要比夏天減少。

5. 控制情緒,保持心理平衡。良好的心境,積極的心態,對健康有積極作用,能使身體處於最佳狀態,讓您遠離疾病。因此,高血壓病患者要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

6. 堅持藥物治療。高血壓患者應遵從醫囑規律用藥。當冬季血壓波動較大,原有降壓方案控制不佳時,應及時諮詢醫生,並根據醫囑調整治療方案,切勿擅自調整藥物用量和種類。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秋冬交接之際,是腦中風的高發季節。腦卒中包括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和缺血性腦卒中(腦梗塞、腦血栓),其發病原因都與血壓的驟然波動有關。因此,時值秋季,高血壓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壓,規範服藥,防患於未然。

大量調查表明,氣溫下降時,人的血壓往往會升高。究其原因是:

①機體為了保持體溫恆定,減少散熱,毛細血管會收縮,這會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②氣溫低,出汗少,使血容量增加;

③秋冷之後,食慾增強,人們往往進食過量碳水化合物、脂肪,這些食物會同時增加水分的攝入及保留,致血容量增加;

④天氣寒冷,散熱快,為了保持體溫,人體交感神經興奮,使血壓升高。如果再有緊張、焦虛、急躁等應激情緒的存在,就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因此,秋冬之季,有高血壓病史者,保持血壓平穩,防止波動至關重要。這時候保持血壓平穩的關鍵是規範服藥,避免情緒大起大落。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

1.關注大便。

注意通便,多喝水,吃粗纖維食物,預防便秘發生。

2.注意體位變化。

輕蹲慢起,避免由於體位性低血壓導致的暈厥和摔跌。

3.鍛煉要適度。

正常人在鍛煉的時候心律提高以不超過30%為度,他們的心律和血壓一般10分鐘內就能恢復正常;但有老年高血壓的患者最好心律不要超過10%~15%,尤其是跑步、爬樓梯等相對劇烈的活動。比如一個患者,每次來看病的時候都自己爬樓梯上來,一測血壓,180/110mmhg,這個病人往往需要30分鐘後再測血壓才是真實的。他們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所以造成危險的可能性也就大了很多。

對於50歲以下的高血壓患者,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降壓效果會更為明顯——每周運動超過五天,每天至少30分鐘,可降低收縮壓3到7個毫米汞柱。

4.限鹽,每天3~5克,對預防高血壓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亞洲人群對鹽敏感的高血壓佔到了50%~70%,因此更要嚴格限鹽。

5、多吃魚類

魚類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含量也較低,可以降低血脂水平,達到預防心腦血管病的作用。

6.保暖。

冷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所以秋冬季保暖對高血壓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強調頭部和四肢保暖,外出的時候一定要戴帽子。


推薦閱讀:

癌症術後,怎麼樂觀面對?
你便出的黑,是什麼黑
素食真的健康嗎?看看你的想法和觀點是否跟他們一樣

TAG:高血壓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