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到底該不該出去工作?
北斗七星發觀,所有抑鬱症與各種精神病患者難醫治好,與一樣東西有著莫大的關係,那就是錢!錢!錢!三個字。
我的一位鄰居,精神病患者,人們稱她為"桃花顛",每年春天發作一次,每次著實嚇人,那時候我才十幾歲,經常在父親店鋪幫忙,我可被她嚇死了,可是,我無意中發現一秘密,她每次發病來我父親店鋪里鬧,大話西遊,過不了十天半月,我父親送她一些日常用品,不收她錢,她病馬上就好了,奇怪不。
還有我的一位表弟,20歲患上抑鬱症,家中為他尋醫問葯,給本來不寬裕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十年了,父親外去打工,母親在家種田,他每天關著房門吃現成的,還要天天服藥,30歲了,不知不覺過了結婚年齡,可惜了吧。
看到他家庭那種情況,我與他父母親商量,帶他外出賺錢,跟我看倉庫,當保安,別人工資兩千多,他發三千塊一個月,包吃包住,守了兩個月,工作非常認真負責,我就加他一千元個月的工資,年工資四萬八,外獎金2個月工資8千,年薪五萬二,到了過年回家,喜出望外,又是給父母親買新衣,新鞋,又是買過年年貨回家,與以前判若兩人,鄉親們都感覺到奇怪了。
過年時我去他家,我再次承諾,今年月工資又加一千,五千塊一月,問他去不去,他簡直欣喜若狂,連忙答應,中,中,中,還是哥哥對我好,過年上班後,他更加勤奮了,倉庫保安,整理,收發貨物他全包了,數目清楚,從不出錯,後來我找他談話,要他慢慢地停服藥物,晚上與員工們一起出去散步,開展其它活動,開始時一天服三次葯,減為日服一次,兩個月乾脆後全面停服,效果很好,看不去他並不象一個抑鬱症患者,完全變成了好人一個,後來過年回家,經媒婆介紹,還給他娶了一個二婚女人,生下一子,一家人其樂融融,日子過的挺快樂!
所以,北斗七星認為,抑鬱症患者可以一邊治療服藥,一邊尋找一些輕鬆的工作去做,更有利於自己病情的康復,望患有抑鬱症疾病的網友去試試看吧,希望你們早日康復。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北斗七星回答,不勝感謝!]
本不想寫這個問題,但看了那麼多「心理學家」的文章後覺得作者大多沒有深入研究和接觸抑鬱症患者,從理論上打空炮非但無實效反會貽誤治療。說說我的觀點吧供抑鬱症患者參考:
1.抑鬱症的產生與遺傳相關的性格和自已個人能力無法擺脫的不愉快社會心理因素有關。
2.抑鬱症患者沒有大腦神經元的器質性病變,而是與大腦神經元突觸間隙傳遞情緒信息的三種神經遞質: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的回吸收過快,分泌跟不上導致水平跌得太低引起的。
就像人體缺乏維生素B12,葉酸產生自幼紅細胞性貧血、缺乏維生素C患壞血病、青少年時缺鈣和曬陽光(皮膚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和向骨運轉)中老年後容易產生骨質疏鬆、精神分裂症缺乏多巴胺D2(目前對該病的認識)等等一樣。
我認為只要先用小劑量奧氮平0.125-0.25mg抑制多巴胺和五羥色胺A3回吸收,次日加上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回吸收抑製劑SSRI: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西泰普蘭(或左旋)、也可以用SNRI:長效萬拉法新、度洛西汀(均可1-2片)3-5天內抑鬱癥狀和軀體癥狀尤其是失眠絕大部分可達臨床治癒,因為抑制回吸收回到正常人的水平只需要3-5天。
附:廣東省醫學會公布了經2015年4月25日FDA批准的49種超適應症用藥中之一「小劑量奧氮平聯合氟西汀快速控制抑鬱和焦慮」發表在2002年中國醫學導刊第六期。此外上海十二家三甲醫院2006年12期發表在中華心血管雜誌「徑冠脈造影排除冠心病心絞痛仍有胸痛並伴有抑鬱焦慮患者抗抑鬱治療效果的觀察」是一個隨機雙盲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對照了聯合治療組、SSRI組和安慰劑量,聯合治療組基本五天內癥狀消失。十八年的臨床經驗證實了這是突破性的治療方式,也同時提出責疑:抑鬱症只是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兩種神經介質缺乏引起的?應該說是多種神經介質引起的,包括多巴胺的某些亞型,歷史會證明當時我的觀點。
3.沒有患過抑鬱症的患者根本無法理解那種可以摧毀你意志、毅力、認知、行為的可怕負面情緒,甚至重至對未來極度消極、悲觀。在這種狀態下逼著他去工作能撐幾天?你所講的道理患者心中都懂,但實在做不到,這就是缺少三種神經介質的對精神、情緒上足以摧毀你的原因。
可惜精神和心理疾病與大腦有關卻又是全身器官中唯一不能做活撿的部位,死了神經元和遞質無法檢測出病理的變化,這也就是精神、心理醫學在全球都遠遠滯後於其他學科。精神和心理又與第二信號系統戚戚相關,這也是難以用常規模式能判斷、量化的一個難題。其次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發病時前者喪失自知力不認為自己有病、不要看病更不要吃藥,而心理障礙患者都具有自知力、感到深切的痛苦和軀體不適,希望找到好醫生邦自己擺脫困境。但是至今仍認為抑鬱、焦慮僅和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有關,而對多巴胺在抑鬱、焦慮中的重要性根本認識不足。前者非但治療抑鬱時間要1-2個月,20%-30%的人服藥後嚴重的消化道付作用和難以忍受的軀體不適反應嚴重影響了患者堅持服藥的可能性。
4.我的結論是必須用三種神經介質回吸引抑製劑快速臨床治癒,前題是充分與患者溝通、解釋說明發病和性格和不愉快社會心理因素疊加後引起三種神經介質回吸收過快而引起的,是完全可以快速治癒的,但仍要堅持半到一年以上的治療:缺啥補啥。只要患者主動性、正面情緒恢復後應該儘早去工作即進入社會生活環境,多與人接觸,這時心理治療應跟上,因為此時他可以做到了。任何人性格是無法改變的,因此遇到他認為不愉快的事(缺乏神經介質時會放大負性認知)神經介質的回吸收仍舊會加快,所以多數人斷葯後容易複發,因此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提高他的心理抗挫折能力,不要把不愉快的小事情無限放大。所謂抗抑鬱藥物只是「補充」每一個人大腦維持情緒中都有的三種「維生素」。
2018.8.8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有一個「絕對」該或者不該的答案。
臨床心理學家們發現,繼續工作對於抑鬱症患者的影響究竟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其實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個人信息,患者工作的類型,患者工作的環境(令人崩潰還是其 樂融融的工作環境),患者本身對於「工作」、「人際交往」的看法,他的同事老闆對此的看法,以及家人朋友的支持程度等等。
除此之外,患者抑鬱的程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抑鬱的程度不同,對人的影響也截然不同。事實上,當一個人被嚴重的抑鬱症所困擾時,就連起床或者去洗澡都變成很難完成的事情,更不要提去工作了。當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心理生理功能都被影響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討論的就不是該不該出去工作,而是能不能出去工作。
當然,如果一個人的抑鬱程度是在可控制範圍內,適當的藥物和專業心理諮詢師的介入可能可以支持其維持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針對具體個人案例看一看工作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綜上所述,我們很難絕對地說抑鬱症患者該或者不該去工作。既然如此,我們就簡單談談工作對抑鬱症患者來說,可能有的好處與壞處。
圖自:pexels
工作的好處1. 工作不僅可以降低我們的空虛感,而且可以給我們一種存在感並幫我們實現自我價值。
相信大家都有相似的經歷,雖然當你上班的時候你會抱怨著有多忙有多累有多想休假,但是當你真正閑下來有大把的時間休息的時候,你沒開心幾天就會感到空虛,並且很有可能會開始胡思亂想一些你平時忙碌的時候並不會想的事情。當你和自己鑽牛角尖的時候,你很容易會走進一個「抑鬱」的怪圈。對於已經患有抑鬱的人來說,這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是被需要的,被別人認可和接納的。這不但會提高我們的自尊心,而且讓我們覺得自己原本微不足道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有了意義。當你在工作中得到認可,找到熱情,有奮鬥目標,你會充滿幹勁地去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變得更加優秀。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抑鬱症的一個癥狀是感覺內疚或懊悔,並伴隨著自我貶低。所以在工作中得到別人的認可對他們來說是有一定幫助的。
2. 工作對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有一定好處。
研究表明相對於正在工作的人們,失業或者不工作的人整體上有著更差的身體和精神健康水平,他們更經常去看醫生,住院頻率更高,並有更高的死亡率(由自殺或較差身體狀況導致)。
更驚人的是,有數據顯示失業12個月以上的人得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可能性是正在工作的人的4到10 倍。此外,有研究表明在生病後(包括精神方面疾病)重返工作崗位有助於病情痊癒並且預防長期的疾病。
3. 工作提供給我們社交資源,社會地位,以及金錢和物質獎勵。
對社交失去興趣是抑鬱症的一個典型特點。但是行為派心理學家提出:當你對社交失去興趣的時候才是你最應該出去社交的時候。現如今大部分的工作都會促使你去和別人打交道,不管是同事,老闆,還是客戶。雖然這種社交可能會讓抑鬱症患者一開始覺得很不舒服,但是事實上這對他們的恢復是有好處的。
俗話說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工作能提供給我們正常的物質生活保障。當一個人連溫飽都滿足不了,更不要提參加一些娛樂性的活動的時候,他很有可能過得不自信也不開心,也很有可能被別人看不起,有較低的社會地位。這一切都有可能讓抑鬱症變得更嚴重。
圖自:pexels
工作的壞處1. 注意力和決策能力的下降使工作本身變得吃力。
抑鬱症患者可能無法像以前一樣集中注意力, 有些抑鬱症患者表明連續不斷高強度的工作讓他們覺得很疲勞。他們也表示自己有注意到記憶力在變差。這種情況在面對多重任務的時候會更嚴重。他們不再知道怎麼把事情按輕重緩急的順序有條理的安排好。而疲倦又會讓他們無法集中,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
更不要提藥物影響(有些治療抑鬱症的藥物會打亂人的睡眠周期)對抑鬱症患者的困擾。在這種情況下,工作產出明顯是會降低的。更糟的是,很多患者提到他們會犧牲掉空閑時間和與朋友的社交來保證他們有足夠的精力完成工作,長期來說,這無疑對他們是有負面影響的。
2. 抑鬱症患者低下的效率不僅會給同事和公司帶來負擔,而且可能導致他們不被理解,並被同事疏遠。
前面提到的抑鬱症患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其實也會進一步影響到了他們周圍的同事,比如同事可能要幫他們完成他們完成不了的任務。長期下來,感受不到抑鬱症痛苦的同事們很有可能心裡有積怨,並慢慢和抑鬱症患者疏遠。這種不被支持和幫助的感覺有可能會加深抑鬱症患者的病情。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還是希望有抑鬱症或者有抑鬱症癥狀的朋友視個人情況而定,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Hooley, J.M., Butcher, J.N., Nock, M. K., Mineka, S. (2017). Abnormal Psychology (Seventh ed.).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N.A. (2018). Is work good for your mental health?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Ramano, E., Buys, T., & De Beer, M. (2016). Formulating a return-to-work decision for employee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experiences. African Journal of Primary Health Care & Family Medicine, 8 (2), 1-5.
Bertilsson, M., Petersson, E., Ostlund, G., Waern, M., & Hensing, G. (2013). Capacity to work while depressed and anxious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 35 (20), 1705-1711.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正所謂幸福的人都是相同的,而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抑鬱症患者就是這種現象的典型。
抑鬱症患者的病情、家庭情況、經濟狀況、社會支持系統都不一樣,而這些因素也都在無時不刻地影響著病情。因此,關於是否應該出去工作,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考慮病情的嚴重程度抑鬱症是輕還是重、有多嚴重,醫生只能通過患者和家屬的敘述來判斷。因此,難免有些不夠精確。而最能了解自己感受,知道自己對壓力和人際的承受能力的人,就是患者本人。所以,能否出去工作,要看患者本人,覺得出去工作是否會加重病情。
如果你覺得你的感受非常糟糕,經常產生極端想法,極度焦慮,害怕見人,不想吃飯,也不想動。即使是吃飯也感覺非常困難。軀體癥狀也很明顯,焦慮不安。可能還伴有嚴重的失眠。那這種情況,其實已經比較嚴重了,身體和精神已經承受了很多壓力了,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還是暫時不出去工作,好好調養一段時間。
考慮經濟狀況如果已經負債纍纍,可能在家休息也不太實際。而且即使休息,也會很焦慮。因為總擔心沒錢花,情況會更糟糕。那這種情況下,建議抑鬱症患者找一個比較輕鬆的工作。不管是從強度、難度、還是人際壓力上,都比較容易擔當的工作。
之前認識一個病友,為了給自己掙點生活費,他就去做小時工,簡單也不累,至少還能養活自己。這樣他就不用擔心生活費了。
考慮家庭支持其實,很多抑鬱症患者都無法被家人理解。當然,不是要去譴責誰,因為沒有得過這種病的人確實很難感同身受。但是由於無法被理解,一些抑鬱症患者,被認為是矯情、懶惰、裝病……即使是家人至親,可能也會漸漸失去耐心……
一位朋友,因為車禍摔斷了一條腿,留下了殘疾,患上了抑鬱症。在家呆了兩年,無數次尋死。最後他父親實在受不了了,就逼著他出去工作,說他裝病。
每次看到這樣的事情,心裡總會五味雜陳。
如果家人能夠理解、支持你,那工作不工作,其實也都可以。但怕的是,家人也沒有能力給到我們支持。這個時候,我們要去和家人溝通。看看是否應該出去工作,找什麼樣的工作。
如果非要找,先從輕鬆的做起如果抑鬱症患者非要出去工作,強烈建議大家先從簡單的做起。尤其是初次病發,修養以後回歸社會的朋友。不要逞強,非得挑戰好高薪。高薪意味著壓力也比較大。壓力對於病情來說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很有可能導致複發。
關於抑鬱症患者該不該出去工作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點贊,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吧~
抑鬱症的生理基礎是抑鬱狀態,而抑鬱狀態則是由於身體能量過度消耗,身體所進行的自我保護。所以,從這一點出發,抑鬱症患者需要休息,休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抑鬱狀態。
但是,我們知道,在排除消耗性疾病的基礎上,身體能量的消耗,既有可能是由過量的體力勞動引起,也有可能是由過度的腦力活動引起。而腦力活動中,有一種不正常的活動,就是心理衝突。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正是長期的心理衝突,導致了抑鬱症!所以,如果不出去工作,反而會引發更嚴重的心理衝突,那麼,想通過停止工作,來獲得更多休息的初衷,就無法實現了!
所以,得了抑鬱症之後,是否出去工作要先衡量工作強度,以及停止工作後,是否會引發強烈的內心衝突,這兩個方面進行權衡!
還有,抑鬱症會導致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工作效率、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都不如以往。也就是說,出去工作,極有可能引發抑鬱症患者更多的不適、心理衝突,這在選擇工作時,也要盡量予以避免!
所以,抑鬱症患者在根據其自身經濟能力、家庭支持的條件上,可以個性化的選擇是否參加工作,以及選擇什麼樣子的工作!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強調一下這裡默認的是經醫院診斷的抑鬱症,而不是自己判斷的「抑鬱症」。
抑鬱症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心情不好,一個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有壓力等而產生的情緒低落,常常會隨著事情的解決或者壓力源的消失而雨過天晴,這是抑鬱情緒而不是抑鬱症。抑鬱症是有明確診斷標準的一種情緒障礙,可能還會表現出諸多軀體癥狀如頭痛、頭暈、心悸、失眠等,需要精神科醫生進行明確診斷。
抑鬱症患者常常不願主動與人交往,有社會退縮,如果能夠獲得支持性的社會連接或社會網路,其中積極的情感關係往往會如同陽光一樣,可以溫暖患者的內心世界。如果能夠在獲得藥物治療的同時獲得專業心理治療師或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增強自我覺察,激發行為改變,那麼抑鬱症患者是有可能被療愈的。
療愈並不是說抑鬱症的癥狀就可以完全消除,而是帶著抑鬱的痛苦,也能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很多抑鬱症患者及醫生都把消除抑鬱癥狀當做目標,事實上,這很容易導致只是用藥、停止用藥、複發的惡性循環,患者每天都在與自己的癥狀做鬥爭,生活也只剩下「治病」,有的人不敢再夢想結婚生子,有的人放棄了需要迎接挑戰的事業,放棄了自己曾經的夢想,生活範圍狹窄,缺乏生活意義,但是消極的思維方式仍然頑固,整個人生受制於僵化的人生規則。
如果我們反其道而行,在身心狀況能夠支持的情況下,逐步讓自己做一些當時能夠做到的事情,比如從做家務開始,參與社區的志願服務,嘗試做自己一直以來想做的事情等等。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增加人際互動,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可能帶來更多的變化。當然,如果工作是壓力源所在,那也許需要考慮換個更適合自己的工作。
我覺得中輕度抑鬱症是可以工作的!
1、要戰勝抑鬱症,就是要放下心中的慾望,多出去和人聊天溝通啊!每天讓自己忙起來,忘記抑鬱症,病就好了!
2、很多抑鬱症患者可以工作的!中國最著名的抑鬱症患者崔老師也在工作,只是工作中如果發病就休息兩天調節情緒就可以了
3、抑鬱症不是精神病,沒有那麼可怕!其實很多人是不需要藥物治療的!只要找到精神的寄託,很多人就自愈了
4、抑鬱症患者可以做一些幫助人的工作!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釋放!
5、多運動,排毒並釋放多巴胺讓大腦放鬆並預愉悅!相信我運動能讓你很快好起來!最好是戶外運動,慢慢的就能交一群運動會好友,玩著樂著病就好了
6、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好好工作,天天運動,多和人說話!補充維生素,調節內分泌!慢慢的就好了!
患了抑鬱症其實更多的是需要讓心情得到休息和放鬆,如果因為工作給你帶來負擔,其實並不建議工作
我個人不是醫生。但是我也曾經患上過輕度抑鬱症。甚至我覺得現在還有。經常感到胸悶,心悸,通宵通宵的失眠。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但是現在癥狀有所緩解,這也是靠我自己的一系列自我調整,並沒有輔助藥物治療,當然更科學的治療聽說是要輔助藥物治療效果最好。自我調整是一個方面。
而且抑鬱症基本沒有任何先兆。也就是說理論上不可能做任何預防,記得第一次患上抑鬱症還是在高三高考半年。本來人沒有任何問題,因為要面臨高考,所以也給自己制定了一套比較好的複習計劃。但是突然一天,就感覺自己人突然不對,無法再集中精力,學習也沒有任何精神,開始失眠,胡思亂想。然後學習成績也是直線下滑,全班70多個人,從前五直接跌倒倒數前五。但是當時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當然高考也是考的一塌糊塗,後來當年暑假去看醫生。才知道得了神經衰弱,其實也算是輕度抑鬱症了。但是暑假因為人很放鬆,加上藥物治療也就好轉了。因此通過第二年的補習上了大學。
這兩年也是因為事業的不太順利,也感覺自己有點抑鬱症複發的感覺。其實我覺得抑鬱症更多的是心理是上的負擔過重。因為一旦事業有所起色,整個人也就輕鬆了許多,精神狀態也就跟著好轉。所以我到是認為抑鬱症的前提是需要然自我精神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鬆。
如果真的不想工作,也對工作沒興趣。其實沒有必要強迫自己去工作,要相信,這個世界離了誰地球都照樣運轉。同時最好給自己好好放鬆休息一下,多出去走走,抑鬱症最怕就是一個人獨處,所以一定要強迫自己走出去,旅行也好,和家人多聚會也好。總是一定不要將自己悶在家裡。
當然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於我而言,我是在堅持工作,因為我自己認為我抑鬱的根源來源於事業的沒有起色。所以我堅持每天都要工作,都要努力,然後忘記了煩悶。而且通過自己的工作不斷的取得進步,我覺得自己越來越放鬆。
所以,抑鬱症可能無法立即治好,要不就要把抑鬱症當敵人,給它多較較勁,要不就是看醫生,輔助科學的治療方法。至於工作,如果能享受工作,通過工作來讓自己放鬆那就選擇工作,如果工作反而是給自己帶來心理上的 負擔,那還工作什麼呢?調整好自己再重新上路,沒什麼可怕的。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如果題主需要調整方法也可以私信我,我們一起討論。
針對題主問題,暫且拋開當事人是否被醫生診斷為抑鬱症,我們可以先嘗試從心理學中的社會心理學視角分析,人類是社會性的群居物種,從原始人類開始為了種族的繁衍和生存便產生了分工合作的概念,進入封建社會後這種現象被生動形容為男耕女織的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直至人類進入工業經濟社會後,便開始誕生出形形色色的職業需要人們完成,既是養家糊口也是為了實現社會的繁榮和進步。而現在我們的社會生產力已然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極大的提高了人類的生產效率,甚至有些人可以從繁重的勞動中得到解放。因此,我們必須將題主所提出的問題中「出去工作」概念的外延不斷擴大化,例如自由職業者、網店經營者等等,這些職業並不需要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要求,但是從事這些職業的人群在當今社會並不佔少數,有些人其物質和精神上都獲得了極大的滿足,為社會做出應該有的貢獻,按照心理學家馬斯洛所提出的人類需求理論,他們不僅僅可以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甚至可以實現自我價值。
當然,我們也必須考慮到另一種不上班的人群,他們的確沒有自己的具體職業或經營項目,整天無所事事的宅在家,群體社會性退化,並沒有積極完成作為一個社會成年人該完成的社會角色,即職場角色、領導角色等,可能也失去了一定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創造力,整個人變得較為焦慮、自卑、煩躁,甚至會出現抑鬱情緒和抑鬱症,長期以往不利於個體身心的發展,衍生出較多的個人成長性問題或家庭困惑,也不利於家庭和諧溫馨氣氛的養成。
總而言之,不論個體是否是抑鬱症患者,個體都應該積極投入到社會群體中完成人類不同階段該充當的不同社會角色和心理發展階段任務,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意識,實現自我價值,對抑鬱症患者而言有利於其個體康復。
推薦閱讀:
※你是如何堅持長期做一件事的?
※男生一定要為女生花錢買很多禮物送給她才是愛她嗎?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好好溝通,總是一開口就是在質問?
※有哪些變快樂的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