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些媽媽說會給寶寶做個基因檢測,真的有必要嗎?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基因檢測」這個高科技。基因檢測是指「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類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達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種方法,從而使人們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明確病因或預知身體患某種疾病的風險」。
是否需要做基因檢測,這個具體要看做基因檢測的目的。這裡就從一個醫生的角度,來普及一下,什麼情況下需要做基因檢測。
一、科學研究發現很多疾病可能與遺傳基因相關,比如各種腫瘤、心臟病、糖尿病等。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發現是否攜帶相關基因,或者是否出現基因變異,判斷發病的概率。如果有發病的傾向,可以進行一定的預防,比如改變生活方式等,來減少患病的概率。這也是目前健康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高度懷疑患有某些疾病的時候,可用於明確診斷。
三、已經明確疾病診斷,通過基因檢測,可明確對藥物的敏感度,從而指導治療用藥,避免藥物的濫用和不必要的藥物損害。最常見的有腫瘤患者的病理基因檢測,來判斷選擇化療藥物或者靶向治療。
基因檢測是神奇的,但不是萬能的,它存在特異性及敏感性的問題。基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基因也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組成。對於基因的研究還在進一步進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相關科技的發展。
意義不大。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如果寶寶已經出生且平安成長,說明寶寶並沒有較大的遺傳疾病。孕期(產前)的基因檢測有時候很重要,因為這樣可以查出很多已經明確的遺傳疾病,比如唐氏綜合征等等,如果基因檢測發現寶寶有重大遺傳缺陷,父母可選擇立即終止妊娠,避免缺陷兒童出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而寶寶出生以後再做基因檢測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孩子已經出生了,好與不好無法再做出人為選擇。
2.很多疾病與基因的關係尚未探明。基因檢測報告會根據目前的科研結果,告訴你「你XX病的風險很高,需要注意」,但是就目前的生物學而言,太多的疾病與遺傳之間的關係還是未知的,比如哮喘易感基因多達幾十上百個,且每年都有新的易感基因發現,所以當前的基因檢測報告很難說明問題(可能是僅供參考)。
3.家長關心的項目可能沒有結論。很多媽媽希望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孩子的特長,比如擅長繪畫、音樂、理化生或者運動等等,這也是目前的水平很難做到的。雖然精準醫療或者其他高大上的概念已經喊了好幾年了,但是科學是無法大躍進的,得一點一點來做才行。
4.檢測出來也無法治療。遺傳病或者基因突變造成的很多疾病,目前看來無法根治,所以就算基因檢測能夠測出來也於事無補,還憑空給家長和孩子增添了許多煩惱。
反正,還是看家長自己的選擇——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那麼做做也無妨。zj
我是愛思考樂分享的藍藍湖,歡迎關注、點贊和留言,期待和你交流更多的育兒知識!
和這位媽媽一樣,我身邊也有很多媽媽說到基因檢測,非常神乎其神,有哪些潛在風險,有什麼特長,建議如何培養。但是我在想,如果是這樣,就把孩子當成了一個原料,就和一根木頭差不多,根據本來的特性,被加工成椅子或者桌面,這樣的人生一開始就被固化了,生活還有意思嗎?
「生活就像一顆巧克力,你不知道會拿到哪一顆」,阿甘正傳中媽媽的話讓很多人動容,而人生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不確定性。很多人在因為生活中的意外事件,而選擇了與最初完全相反的發展方向。用基因檢測的結果來看,是不是這樣都不對了呢?
基因檢測還可以檢測一些疾病風險,這對於科學養育孩子是有指導意義的。但是就怕有的家長因此而過於重視,過於擔憂,反而導致了新的問題。
所以我是不建議做基因檢測的,讓大人和孩子都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狀態。
我近來也聽說有些地方可以通過唾液做很多項的基因檢測,大人孩子都可以測。
測一些生理方面的疾病這些之前就了解,但現在宣傳的特別神,說可以做天賦基因」檢測,通過一口唾液就能獲取孩子的基因,並分析出有哪方面的「特長」,甚至適合做什麼工作,然後重點培養,有不少家長紛紛花高價為孩子做了這種檢測。
我自己是學習心理學的,對於基因也有一定了解。這個說法不能說完全虛假,也是有一定的科學基礎。因為人的智商、情商以及性格傾向這些會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我本人對這種檢測其實是保守的態度。我並不覺得存在什麼「天賦基因」。這樣就給孩子貼上標籤對於孩子的發展不一定有好處。
孩子的潛能是無窮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但並不意味著特點A就只能去做A,這樣就是人為限制了我們的孩子。
當然如果家長特別想測,但就測一下,但一定只是個參考,別太當真,不能說測出孩子平衡感差,就怎麼看怎麼覺得自己的孩子平衡感差。慢慢的也會影響孩子的自信。
科技是好事,但不要成為科技的奴隸。
推薦閱讀:
※吃柿子餅會便秘嗎?
※晚餐影響壽命?養生專家:長壽的人,吃晚飯時不會犯這3個錯誤
※豆汁兒是豆漿嗎?
※AB9已登陸『萬寧』!「優越的產品」配合「優越的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