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有趣的細節可以從側面反映1949年後中國社會的變遷?


謝邀!

說到有趣的細節,不由想起一個關於影視劇的梗。

是的,就是這個。你懂的。


關於影視劇在新中國成立後為什麼沒有神仙鬼怪的問題,這裡只淺聊其反映的社會變遷。

中國古代不乏形形色色的鬼神志怪小說。

最為知名的應該是清人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郭沫若評價這本書「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贊稱:「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從「刺貪刺虐」和「笑罵成文章」可知,這部小說是借妖怪之名反映社會上形形色色之人,而借鬼魅之事反映很多現實社會的問題。《聊齋》中不少鬼狐形象深入人心,也是因為蒲松齡用擬人的手法,把各角色的性格等描寫的十分生動。

《聊齋志異》文段節選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還有很多志怪小說,如《封神演義》,《濟公傳》,《鏡花緣》等,志怪小說在中國古代屬於重要的一個小說流派。這些經典的描寫各種神怪的小說,現在讀來依然是饒有趣味。

隨著近現代西方科學思想的傳入,人們對身邊的各種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也漸漸有了科學的認知,鬼神妖怪等觀念漸漸不似古代那麼流行,這是現代關於神怪之文學創作減少的一個根本原因。況且如今的文學創作種類多樣,這一類的創作,多劃歸為異幻類小說類目,大多數作品都是設定在古代為時間背景,設計故事發生區域也是天神諸界無所不包,貌似這類作品還是很受歡迎的。如果將故事時段設定在現當代,則多少有些彆扭。文學創作如此,影視劇則更是如此,不僅在現代史時段上如此,其實這個現象在近代史這個時段上亦是如此。

這個現象的原因還是很複雜的,科學知識進步當是重要的因素。此外,當代人對近現代歷史的熟悉,也是志怪類小說在這一段沒有創作空間的一個重要因素。俗話說,少見多怪。就是因為見的少,才有怪。近現代歷史,就這一百餘年,並不遙遠,因此見的也多,也就不怪了。

從這個現象,也可以反映出近現代社會的進步,特別是科學知識的傳播和人類認識水平的提升。


最為經典的運動:

小時候把課本撕下來,折成這個東西,我們方言稱為「藩」

還有這個

有個魂斗羅

老人都會叫這個洋火,意思就是洋人的火柴

有很多很火的日本動畫片(不是動作片),比如四驅兄弟,七龍珠,

打火機拆下來的

電視會出現:


推薦閱讀:

曹操最想得到而又沒有得到的人是誰?
以「千萬孤獨」四字,如何改成一首藏頭詩?
扶窗望瑤台,君從何處來?請對下聯?
上聯:爭錢爭權爭職位,如何對下聯?

TAG:文化 | 社會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