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首先孩子一出生全家高興的那個勁就向吃了糖和蜂蜜是的,家長想我今後好好愛我的孩子,我要為孩子好,用我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所以掌控、嚴歷、溺愛等這些行為控制孩子,誰孩子慢慢長大形成了懦弱的心格。
我是一個父母可以說是一個不稱職的父母,記得我家孩子可能三歲吧,看見別人家孩穿了雨鞋,孩子以為是皮鞋,孩子說媽媽我要穿皮鞋,後來我馬上給孩子買了皮鞋,孩子的一切吃什麼飯穿什麼衣服都有父母來決定。不徵求孩子意見,不和孩子商量不聽孩子呼聲,孩子在不願意我會說聽媽媽的話,這個東西好吃,這個衣服好看,比經孩子抗衡不了父母,誰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心裡想聽父母的話,父母也是為我好使孩子形成了懦弱的心格。
當孩子走向社會需要自己拿主意的時候,父母還是不放手,怕吃虧、怕上當,記有一次孩子放暑假了孩子出去打零工,老闆可能給孩子說,你必需上夠一個月才能拿到工資,要是半路不幹是沒有工資的,但孩子上了一個多月不幹了,找老闆要工資老闆沒給,後來我領上孩子找到老闆,老闆怕影響不好就把工資給結了等等。以上在回到主題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孩子懦弱的性格家長起這關見作用。
提要: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有一些孩子從小就很自卑膽小,不僅敏感而且脆弱,長大後不會開朗和自信地處理事情,對人唯唯諾諾,形成一種懦弱的性格。
其實,每一個自卑孩子的背後,都有著不稱職的家長。那麼下面幾件事就別再做了!
1、擔心孩子受到挫折而為孩子做主
從小溺愛孩子,讓孩子不用為任何事情做主。父母由於擔心孩子受到挫折,不讓孩子去體驗做主獨立的機會。凡是都是已經為孩子安排好。
隨著孩子長大後,如果孩子想自己做主,父母採取一些極端的方式,從感情上要挾孩子遵從自己的意思。導致孩子失去自我決定和做主的能力。這樣非常容易形成懦弱的性格。
2、父母的控制欲特彆強
有些父母的控制欲特彆強,往往對孩子各種不放心,把孩子管控得特別嚴格。比如喜歡看孩子的日記,看孩子的小秘密,翻看孩子的書包等。這些行為,導致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
父母的這種行為,容易造成兩種極端,一種是孩子特別叛逆,希望離開父母,早日脫離樊籠。而另一種就是孩子性格特別懦弱,已經習慣了被父母所控制。
3、父母對孩子亂髮脾氣
有些父母,把孩子當做自己附屬品,或者父母的脾氣特別暴躁,稍有不順眼的情況,立馬對孩子大發雷霆。甚至父母自己做錯事,卻把怒氣遷怒到孩子的身上。讓孩子不敢去試錯,也不敢犯錯,最後導致孩子不敢去嘗試。容易造成懦弱的性格。
4、家長很少讚揚孩子
有些父母,從來不知道讚美和鼓勵孩子,以為批評和打擊能讓孩子不斷地進步。實際上,如果孩子得不到肯定,容易造成極度自卑。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很容易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哪怕孩子的學習很好,也會在內心上不自信,不敢挑戰一些有難度的事情,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總而言之,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需要做的是,在給孩子基本規矩教育下,給孩子以鼓勵,讓孩子自由地發展。這樣才能培養出自信陽光的孩子。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註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之前看過或聽過一些文章,講的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管是在孩子的性格上,還是在孩子的處事方式上,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仔細想來,也挺有道理的。
父母性格開朗,處事圓滑,孩子一般也會活潑開朗好動;父母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孩子一般也會大大咧咧;父母小心謹慎,孩子一般也會小心翼翼。什麼樣的父母,什麼樣的家庭,會造就同樣的孩子,或許也有例外,但當孩子長大後,或多或少也能看到其父母的影子。
孩子天生就是模仿的高手,每天與父母朝夕相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滲透到孩子的言行之中。有的孩子愛搶別人的東西,有的孩子不喜交流,有的孩子膽小怕事,孩子的這些行為和表現都與父母有關,或者說與孩子的照顧者有關,因為有的孩子是父母自己養育的,而有的孩子是祖父母養育的。
作為孩子的家長,不管是父母,還是祖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責任感,獨立有擔當,那麼,我們就都應當清楚,自己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甚至懦弱。家長過多干涉孩子的言行。當我們在小區里逛一逛,都能看到或者聽到很多家長對孩子這樣說,「快下來,危險」,「不能去,萬一摔倒了怎麼辦?」,「是你的娃碰到了我的孩子」......聽上去是不是很耳熟?也許在我們自己帶孩子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就說出類似這樣的話,這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干涉。當孩子本高高興興的做一件事或者玩的時候,突然聽到了這樣的命令式的話,孩子就會退縮,或許有的孩子會反抗,但是經不住大人的一再強調,最後還是屈服了。久而久之,即使孩子想去玩某種東西的時候,就會想起大人說的話,於是就放棄了,從此,孩子離膽小就不遠了。
- 家長對孩子的控制、包辦和不信任。「都叫你不要這樣做了」,「你不行,我來」,「你能行不?」......當孩子每天聽到父母這樣的嘮叨,會漸漸失去對自己的信心,認為自己真的不能做任何事,最終孩子就會淪為事事要他人代辦,事事依賴他人的性格。
家長對孩子的打擊。當孩子做了一件自己認為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急著想要在家長面前表現,希望得到家長的表揚和鼓勵,卻冷不丁聽到了這樣的話,「這個沒做好啊,不應該這樣做啊」......,一盆冷水澆滅了孩子的熱情,不管孩子怎麼做,都得不到家長的一句鼓勵,長期這樣,孩子會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甚至從此一蹶不振,也從此不再與家長溝通交流。
- 作為孩子的照顧者,你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為孩子最信任的人,我們要做的是:
放手讓孩子處理遇到的事情。當孩子真的需要家長的幫忙時,孩子會主動開口的。
- 經常鼓勵孩子。鼓勵和表揚孩子也需要方法,不是簡單的一句「真棒」就可以的,當孩子做好了一件事,誇誇孩子的努力,鼓勵孩子繼續保持,這樣對孩子更好。
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不是一片坦途,雖然布滿荊棘,但只要掌握了孩子的心理,走進孩子的心,相信孩子也會變得更加開朗活潑,也會更願意與父母交流分享。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我認為孩子性格懦弱不是關鍵。
關鍵在於孩子遇到事情後,是否能坦誠和我們說出來。——這才是重點。
最近新聞報出的問題,無論是被欺負還是被性侵犯,都是孩子沒有對父母講,不敢對父母講。這挺可悲的。
孩子連對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敢說實話,造成這種現象,責任絕不在孩子。
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時刻反省自己,有哪些行為會讓孩子的心門對我們關閉?
只要讓孩子關閉心門的行為,我都不認為是好行為,即使這個行為能給你帶來暫時益處。但長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我兒子淏仔有兩面性,他在外面是一個很懂事和守規矩的孩子,有情緒不外露,一直都比較溫和。但是回到家裡,他卻是個性格特別急躁的孩子,很容易發脾氣。
我經常對老公說:咱兒子把最好的一面都給了別人,把最真實的一面留給了我們。
我很慶幸,家裡是他可以完全放鬆的地方,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喊就喊,想鬧就鬧。在家裡,我會引導他如何調整情緒,但我不打壓他讓他壓抑情緒,因為這樣會影響他正常情緒的釋放。
他在外面那麼沉穩,在外面不能自如釋放情緒,在家裡若再不讓他釋放,那麼對他的成長是不利的。
要麼他會憋得很難受,把情緒轉化為不良行為;
要麼他就把情緒藏起來,做一個在外在家都看起來很懂事的孩子。
這兩種情況,都是我不希望發生的。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和孩子們之間保持友好暢通的溝通。
我覺得很少有與孩子零矛盾的家長。
與孩子有矛盾很正常,因為我們是不同的兩個個體。尤其孩子越大,自己的想法越多,矛盾有可能會更多些。但這些都不應該影響我們之間的親情,不應該影響我們彼此的愛。
反正我和我兒子會在家裡會就事論事的爭吵,但幾分鐘後我們就會和好如初。
當我們有一方情緒不好時,我們都會為對方做一些可以改善情緒的事情。這也是我學了正面管教之後,和孩子一起分享的一部分,對我們很有幫助。
至於什麼家長會培養懦弱的孩子?
大部分原因其他答題的人都已經回答了。不外乎就是:
強勢的家長、控制欲強的家長、不給孩子話語權的家長;
動不動就指責打罵的家長;
家長本身就很懦弱,遇事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敢反抗。沒有內在力量的家長,自然很難教出有自信的孩子。
還是那句話:
不管家長性格如何,不管孩子性格如何,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親子之間的溝通暢通。
讓孩子有事第一時間就想和我們分享,無論是開心的還是傷心的。如果這樣,應該會大大降低孩子的受傷害程度吧。
一起加油吧!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懦弱」的性格是什麼?我們普遍認為,性格懦弱的孩子外在的表現是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容易附和別人;遇到困難和挑戰不願意嘗試、通常會選擇逃避或放棄;在團隊中處於跟隨別人的位置,總是受欺負。
孩子的性格受到兩方面即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的影響。孩子剛出生的前三年是最關鍵的,因為孩子的生活環境基本上就是家裡,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間比其他任何年齡段都多,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言行影響非常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的重要發展期,TA們從大人的反應學會認識自己是誰、判斷自己好不好、值不值得被愛……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言行,如果不符合這些孩子的心理發展需要,孩子內心就會埋下懦弱的種子。比如,大人總是說一些破壞孩子安全感的話,例如「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這孩子真討厭,煩死人了!」……或者大人過於限制和干預孩子的探索行為,比如:「寶寶不能這麼吃飯、不能這麼喝水、不能這麼戴帽子……」 、「你自己系不好,讓媽媽給你系鞋帶吧!」這些語言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不夠好,什麼都不會做,自己不應該、也不必有自己的想法,一切照著大人說的做才對。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願意嘗試,習慣退縮、逃避問題,性格變得懦弱。
從上幼兒園開始,孩子從家庭走向了社會,生活的環境變得複雜,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更多。父母在態度和言行上更要注意,避免在無意中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最重要的原則應該是像對待成人那樣尊重和接納孩子的感受、想法、決定,當然,不是說完全聽孩子的,而是要在充分傾聽的基礎上加以引導。父母絕對不能做的是,簡單粗暴地打罵,或者跟別的孩子做橫向比較等,這些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性格變得懦弱。
身教重於言教,要培養一個自信、擔當、勇敢、獨立的孩子,父母要為孩子做好的示範。當遇到困難時,父母是積極應對還是逃避退縮?當被人欺負時,是敢於說「不」還是苦撐著隱忍?父母的行為影響孩子的行為,父母的性格決定孩子的性格。
感謝頭條邀請。
我個人認為家長有這幾點行為,孩子容易形成懦弱性格。
第一、家長很強勢,對孩子管理很嚴苛。孩子在家從小做了任何錯事,家長就會不斷地指責,總是習慣性的要求孩子必須這樣,或者必須那樣,不會跟孩子商量。這樣,隨著孩子的年齡不斷增長,孩子不但自己的事情不敢決定,還會很懦弱,不敢拿主意,也不敢承擔責任。
第二、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溺愛。家長從小給孩子的事情都包辦了,不讓孩子做什麼。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好似「太陽」,其他人都圍著「太陽」轉,對孩子百依百順。另外對孩子的安全、健康過於擔心、害怕。怕餓了、冷了、吃苦了、受累了,生活上百般照顧。惟恐孩子有一點不順心的事,生怕孩子受委屈、不愉快。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讓步、順從、遷就。孩子在家被寵愛慣了,到了幼兒園、上學、甚至工作就沒有人會這樣順從,於是孩子就會不適應,以「哭」「躲避」來應對,表現出懦弱的性格。
第三、家長一些不良暗示行為。例如:看到了什麼小飛蟲,家長驚慌失措的樣子。聽到什麼聲音就害怕的樣子,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受影響。
第四、家長總是誇孩子老實、聽話。如一位女孩受到男孩侮辱而不敢反抗,她自己分析原因說:"媽媽從小就常誇我老實、聽話,而且常常是當著親戚朋友的面這樣說。從此,我就慢慢失去了在陌生人面前抗爭的能力,不會在眾人面前哭喊,好像命里註定要逆來順受。」這個例子說明,不適當的表揚可使孩於向不良的性格方面發展,變得懦弱。
誰也不想自己的孩子是個懦弱的性格,尤其是男孩,長大後,本來是個大男人,活的小心翼翼,他娘親恨不得把他塞回肚子再來一次,其實,不管男孩女孩,如果性格懦弱,這孩子長大了基本啥也不敢去做,家人會跟著操一輩子心,那麼怎麼教養孩子,才會遠離懦弱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性格懦弱的孩子一般在小時候,家長很少教他該怎麼處理事情,懦弱的本質,是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事,而被迫逃避。一般有兩種類型的家長會養育出這樣的孩子。
第一種,保護欲過強,而又沒有耐心教育孩子,沒有教給孩子如何融入同齡人的群體,或者沒有帶領孩子練習如何獨立處理問題,這類家長的做法一般是這樣的:孩子有什麼事情,家長就先衝出去了,而不是,給孩子講清楚道理和原則,幫助孩子去獨立面對,家長只需站在遠處觀察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第一次處理不好,再找機會幫孩子練習第二次,第三次......
還有一類家長,是打擊抱怨型的,這類家長對孩子基本沒有任何耐心,沒有耐心觀察孩子,也沒有耐心教導孩子,只是等孩子做錯了事情,教訓打罵,「你怎麼總這樣,你不會......「;」你這孩子真是沒救了,說了多少次了,你不能......」;「你想氣死我啊?就沒見過你這麼笨的。」...... 這類家長認為無論什麼事情只需跟孩子一說,孩子馬上就能靈活運用,他不知道,孩子掌握一項技能,是需要反覆練習的,就像小孩子用正確的姿勢使用筷子,沒有耐心陪他練習十次二十次,孩子是不可能掌握的,生活中如何面對事情,如何去處理,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導,鼓勵他去勇敢的面對,當他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給他些鼓勵和溫暖,孩子才能輕鬆的練就各項技能,夾雜著情緒的抱怨,只會讓孩子不知所錯。尤其是,天性稍微愚鈍的孩子,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耐心,只有這樣,等孩子長大了,才不會讓你更費心,不然,真的是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結論:要想孩子不懦弱,只是需要家長耐心的教給他如何一件一件的處理問題,而不是包辦,也不是打擊埋怨,僅此而已,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導致孩子形成懦弱性格不外乎內因加外因。所謂外因,指外部環境,主要指家庭,學校,家庭要考慮到父母性格及教育方式;內因,孩子天生的性格。
外因的影響由於日積月累,對孩子的影響會大一些。一般來說,父母的性格比較強勢,常常使用命令、責罵的方式會壓制孩子性格的發展,形成軟弱的表現,易哭,膽小等;還有一種情況,父母本身比較軟弱,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自然而然也變得懦弱,沒有主見,比較順從。
對應措施:讓孩子敢于思考,面對不同的問題,教會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向讓人求救;平時積極鼓勵孩子,「我會一直支持你的」,「你真棒」,「你真勇敢」這樣的話常掛嘴邊,給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性格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和成功非常關鍵,越來越多的家長在關注孩子的性格養成,而問題中懦弱的性格就是一大性格缺陷,那麼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樣的家庭會形成這樣的性格呢?
1.強勢父母。家裡有強勢父母或者一方強勢的話,都有可能導致孩子的懦弱性格,這也是中國家庭里最常見的現象之一。
受中國古代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必須完全無條件服從家長,不能違背一點,有孩子稍微調皮或者不小心幹了錯事,都少不了一頓打罵。
雖然現在打孩子的現象不常見了,但是語言暴力卻是一個新趨勢,對於孩子來說,也許冷暴力更會傷害到他幼小的心靈。
強勢父母長期壓迫孩子,孩子不敢反抗,做事唯唯諾諾,即使和別人相處時也很難改正。
2.父母溺愛。這個也比較常見,現在的孩子都被家裡人看做掌上明珠,從小就嬌生慣養,什麼事都不想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早就磨滅了動手能力。
而正是家長的這種態度,讓他進入學校和社會時,覺得落差太大,受挫感太多,什麼都不敢嘗試,自信心早就沒了,反而是自卑心理佔據了高地。
3.父母關係不和。如果父母關係不好的話,孩子在家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吵吵鬧鬧,最常見的就是孩子因為一點點小事,比如衣服沒洗,作業沒做好等,都可能引起父母的一場暴風雨。
孩子覺得父母吵架都是自己帶來的,雖然希望父母能夠恩愛如初,可自己也沒什麼辦法,只能少惹事。久而久之,就成了做事懦弱的喜歡。
由此可見,孩子懦弱的性格,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良好的家庭環境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關鍵,作為父母的可要好好經營家庭了!
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中的作用至關重要,而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又是主導者,那麼家長的哪些不當做法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懦弱性格呢?作為教師、家長、心理諮詢師的我有如下看法,希望與大家共同探討。1.體罰和辱罵。國人的傳統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等說法,不把孩子當做人格平等的個體來對待,認為打是為了強迫孩子改掉壞毛病,是為了他好。但是,毆打和辱罵會讓孩子體會到嚴重的挫折感、恐懼感,再次犯錯後他會想方設法遮掩,這樣就學會了撒謊。而撒謊的人可能會走向虛偽,虛偽的人,人所不齒。毆打和辱罵會讓孩子的人格萎縮,面對生活缺乏勇氣。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首先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管你眼中的孩子多麼不成器,不管你在生活中受了多少累、多少冤,都不要成為你在家中施暴的理由。要知道,成長需要時間,孩子只有在反覆試錯中才能逐步成長!2.捨不得放手。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像大地、海洋一樣承載和包容著孩子的一切,偉大而神聖。但是,孩子是一個不斷成長的生命體,如果父母在關鍵時期不能堅決地斷舍離,孩子的依賴性會被加強,甚至無限放大。身邊有幾個朋友就為孩子老大不小了還要和父母一起睡而苦惱不已。網曝大學生上學期間將衣服寄回家洗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媽寶男」也是個龐大的存在群體。記得有個作家的文章中提到到一家去做客,30多歲的女兒還像小時候一樣對母親充滿依戀,遇事就喊「媽咪」!所以,對成長中的孩子,要大膽「起用」,該獨自睡時就讓獨自睡,該讓做家務時就讓做家務,該獨立面對困難時就讓他去直面困難。千萬不要總覺得孩子還小,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當孩子錯過各種敏感期,成長為「巨嬰」時,悔之晚矣!3.替孩子做主。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決定孩子的一切,孩子慢慢長大,但總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決定自己的事情,更別說什麼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優質的家庭教育,孩子對家庭事務參與自己的意見,家長絕對不會以「小孩子懂什麼」,忽視孩子的存在。所以,孩子的事還是要聽聽孩子的意見,家庭事務也可以讓孩子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兼聽則明嘛。再說,經常被尊重的孩子更容易獲得自尊,也更容易自信,而自尊、自信的孩子,絕對不會懦弱!你覺得家長還有哪些行為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歡迎留言交流!
推薦閱讀:
※入黨的具體流程是什麼?
※五年級小女孩對數學不是太感興趣怎麼辦?
※讓青少年誤入歧途的,不是性教育!
※為你解答江蘇五年制五年一貫制專轉本到底難在哪裡
※驚!托福官網改版啦:務必速速激活你的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