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腸套疊有什麼表現?


  腸套疊是指近端腸段及其腸系膜套入遠端腸腔導致腸梗阻的急腹症,多見於肥胖健壯的2歲以內嬰幼兒,在我國發病率比較高,是導致嬰兒腸梗阻的最常見病因。那寶寶腸套疊有什麼表現呢?

  腸套疊一般是突然發病,表現為原先安靜的患兒突然出現明顯煩躁不適,哭鬧情緒明顯,患兒雙腿向腹部屈曲,表情痛苦,癥狀突發突止;無法表達的小嬰兒總是陣發性哭吵,間歇期表現正常或安靜入睡。隨著病情發展,孩子會嘔吐,排暗紅色血塊或果醬樣大便,嘔吐後全身扭動,屏氣。

  寶爸寶媽一定要留心觀察,如果2歲內的寶寶出現以下癥狀,考慮可能是腸套疊,儘快去醫院急診科進行處理,防止引起腸壞死。

  1.寶寶腹痛、哭鬧,肚子痛是腸套疊發生時的最初表現癥狀,大部分寶寶會陣發性地哭鬧,有的寶寶會縮住雙腿,或者用手抓腹部位置,臉色發白。

  2.嘔吐和便秘,寶寶在哭鬧時伴有嘔吐;腸套疊會引起不完全性腸梗阻,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所以,肚子痛並且沒有大便的寶寶,父母應提高警惕。

  3.自行檢查發現腹部包塊。如果家長讓寶寶平躺或者坐著,在寶寶的右肋緣下面或肋上摸到包塊,考慮是腸套疊。

  4.寶寶有果醬樣的血便提示腸套疊發生時間已經超過8小時,可能已經導致腸管受壓壞死了,要及時送往醫院急診科進行處理。醫院處理,通常是即刻行空氣或者鋇餐灌腸診斷和複位,複位成功後需口服炭片,觀察其排出情況;病情很危重的寶寶需要採取手術治療。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小兒腸套疊是小兒外科常見急腹症之一,在我國發病率較高,占嬰兒腸梗阻首位。腸套疊多見於小於2歲嬰兒,以6~12月齡最多見;嬰幼兒腸套疊多為原發性,其發病原因目前仍不明確。

腸套疊典型的臨床表現是腹痛、嘔吐、血便、腹部腫物,個別較小嬰兒臨床表現為無痛型腸套疊,首發癥狀為面色蒼白、精神萎靡、嗜睡,很快進入休克狀態或以大量血便及休克就診。在病情晚期,腹脹,右下腹空虛,腹部包塊也不易查出。有報道:腸套疊腹痛、嘔吐、血便、腹部腫物4項癥狀同時存在的患兒僅為60%~70%,約有10%一15%的病例就診時缺乏典型臨床表現。一些病例在發病早期僅見腹痛或嘔吐,不見血便、腹部包塊,很容易被誤診為腸炎。因此,4項癥狀之中有1~2項者,或伴有面色蒼白、精神萎靡、嗜睡的病例,要高度懷疑腸套疊的可能並及早進行腹部B超或x線檢查,以明確診斷。


寶寶因為肚子痛而哭鬧是常有的事,但腸套疊和腸絞痛還是有本質區別,處理方式也完全不同。

一、什麼是腸套疊,有什麼表現?

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相鄰的另一段腸管里,從而造成腸道梗阻不通暢。這是3-6月嬰幼兒發生腸梗阻的最常見原因。

腸套疊的主要癥狀為間歇性絞痛,表現為寶寶一陣一陣的哭鬧,臉色蒼白,雙拳緊握,同時不吃東西。不過過了一段時間又恢復正常,可以繼續玩耍。但如果腸套疊未得到及時解決,可表現為孩子活動減弱,嗜睡,多數寶寶在6-12小時內還會排出草莓果醬樣大便。輕輕撫摸寶寶的肚皮是還能感覺到臘腸樣包塊。

雖然個別腸套疊可以自行緩解,但大部分情況,需要及時去醫院處理。特別是4-10個月的孩子。48小時去醫院確診並處理,能使腸管及時恢復。

二、什麼是腸絞痛?與腸套疊有什麼不同?

腸絞痛是一種嬰幼兒常見的腹痛,常發生於3個月以下的兒童。

發生原因有餵養不當,比如過度餵養、頻繁打嗝、吞咽空氣等;牛奶蛋白或乳糖不耐受;寶寶消化道功能不成熟,不能有效吸收碳水化合物,導致腸道產氣增加等。

所以,跟腸套疊不同,孩子出現腸絞痛一般突然發作突然停止,沒有先兆,發作時間可能幾分鐘到幾小時。但發作期間孩子精神狀態、吃奶、睡眠等正常,生長發育也正常。一般也不需要特別的處理,隨著孩子排氣和排便,這種絞痛癥狀就會消除。


急性腸套疊是嬰幼兒最危險也是最常見的急腹症。所謂腸套疊,是指腸管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內,形成腸梗阻。舉個例子,就像是鋼筆筆桿插進筆帽里的樣子。腸套疊多發於嬰幼兒,為啥捏?因為嬰幼兒的消化道發育還不成熟,消化功能較差,如果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腸道負荷更重,誘發腸蠕動紊亂,就會導致腸套疊。腸套疊往往來勢洶洶,必須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不過,導致急性腹痛的原因有多種,比如寄生蟲病,胃炎,腸炎等都有可能,所以是不是急性腸套疊,要看孩子是不是有這樣四個癥狀。

1、陣發性哭鬧:陣發性較有規律的哭鬧是腸套疊的重要特點,大多數患兒突然出現大聲哭鬧,有時伴有面色蒼白、額部出冷汗,持續10-20分鐘後恢復安靜,但隔不久後又哭鬧不安。

2、嘔吐:哭鬧開始不久即出現嘔吐,嘔吐物為乳汁或食物殘渣等,以後嘔吐物中可帶有膽汁。如果嘔吐出糞臭的液體,說明腸管阻塞嚴重。

3、果醬樣血便:病後6-12小時,患兒常會排出暗紅色果醬樣血便,有時為深紅色血水,輕者只有少許血絲。

4、腹部腫塊:在腸套疊的早期,當孩子停止哭鬧時,可以仔細檢查他的腹部,能發現腹部有腫塊,呈向肚臍部輕度彎曲形狀。如果用手摸,可以在他的右上腹或右中腹摸到一個有彈性、略可活動的膜腸樣腫塊。

患兒也不一定所有的癥狀都表現出來。個別孩子可能沒有嘔吐或便血等癥狀,但絕大多數患兒都有陣發性哭鬧。為了不耽誤治療,家長對陣發性哭鬧超過3小時以上的嬰兒,尤其是有腹瀉、感冒或飲食改變等情況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在送醫過程中需注意:立即禁食禁水,以減輕胃腸內的壓力;不能用止痛藥,避免掩蓋癥狀,影響診斷;在途中,家長應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如嘔吐物、大便的次數、量等,使自己在向醫生講述病情的時候做到儘可能詳細。


腸套疊是一段腸道套入另一端腸道導致的,寶寶發生腸套疊時會感到劇烈的疼痛並劇烈的哭鬧,身體呈蜷縮狀。媽媽給寶寶按摩腹部只會加劇疼痛,並不能緩解。隨後可能會出現果凍狀血便。兒外科醫生通過腹部觸診可對腸套疊做出初步判斷,B超能夠協助確診。腸套疊可通過氣灌腸或手術糾正。腸套疊屬於嬰幼兒階段的特有疾病,且大多不會伴隨發熱,發病率並不高,發生腸套疊時媽媽要帶寶寶及時就醫。

一般寶寶出生後3周開始就可能出現腸絞痛的癥狀,如突然大哭或頻繁哭鬧、睡眠不安、脹氣排氣多、吐奶、排便費勁或大便偏稀等,還有些寶寶在媽媽幫他按摩腹部的時候表現出抗拒甚至哭鬧加劇,或喜歡翹腿、放屁……嬰兒腸絞痛是常見的發育問題,一般在寶寶4-6個月後會逐漸改善。


腸套疊兩種表現的癥狀(腹痛、嘔吐)及體征(腹部包塊、直腸出血)有助於診斷嬰兒或兒童腸套疊,但診斷所需的是腹部絞痛史,對於嬰兒來說,這點不容易確認。其他癥狀或體征通常有助於確診。

腸套疊發生後,腸道阻塞,腸道蠕動會變的很強,出現陣發性腹部絞痛,常常合併嘔吐。

稍大的寶寶可表達自己肚子痛,較小寶寶一般無法準確表達自己感受,通常出現躁動不安、陣發性啼哭,雙腿屈曲、不讓碰肚子。

當陣發性哭鬧(疼痛)過後,寶寶顯得「安靜些」時,可能會表現出精神差、面色蒼白或出冷汗。父母千萬別以為寶寶安靜了就沒事,若套疊不解除,下一陣腸痙攣不久還會出現。

陣發性腹痛出現 8 小時後,寶寶可解出果醬般的血便。這是因腸管套牢後,腸壁出血混著腸粘液所造成的血便,此時若再不及時送醫,很容易造成腸壞死,甚至腹膜炎。

當然這些癥狀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例如腸胃炎、便秘等。因此,當寶寶出現陣發性哭鬧及嘔吐時,父母即應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腸套疊相對於腸絞痛來說,疼痛比較厲害,腸絞痛多見於小月齡寶寶,疼痛過後精神狀態可以,不影響吃奶。


腸套疊是指腸管及其腸系膜套入鄰近腸腔所致的一種絞窄性腸梗阻,為嬰幼兒時期最為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多見於2歲內的寶寶(不過新生兒寶寶較為罕見),男寶寶發病率高於女寶寶,發病具有季節性,春秋季多見。該病常伴發於中耳炎、胃腸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寶寶出現腸套疊,主要有以下表現:

腹痛:腹痛的特點為突然發作劇烈的陣發性腸絞痛,寶寶煩躁、哭鬧不安、面色蒼白,拒絕進食、出汗,腹痛時寶寶身體呈屈膝縮腹狀態。腹痛持續數分鐘或更長時間後,會有所緩解,不再哭鬧不止、煩躁不安,轉入安靜或睡眠狀態,時隔10-20分鐘後再次發作。

嘔吐:哺乳階段的寶寶一開始嘔吐物為奶水、奶塊,已過哺乳階段的寶寶一開始嘔吐物為食物殘渣,之後嘔吐物中可含有膽汁,晚期嘔吐物可為糞便樣液體,此時說明腸管已經出現梗阻了。

血便:血便為腸套疊重要的癥狀。一開始寶寶大便可能正常,之後大便變少,甚至表現為無便。絕大數寶寶在發病後6-12小時排出的大便為果醬樣粘液血便,或者直腸指檢時發現血便。

腹部包塊:多數患兒在右上腹季肋下可觸及輕微觸痛的套疊腫塊,呈臘腸樣,光滑不太軟,稍微可以移動;晚期患兒發生腸壞死或是腹膜炎時,會有腹脹、腹水、腹肌緊張和壓痛的表現,不太容易摸到腫塊。

全身情況:患兒在早期一般情況還好,體溫也正常,沒有全身中毒癥狀。隨著病程的發展,病情逐漸加重,並發腸壞死或者是腹膜炎時,全身癥狀惡化,常有嚴重脫水、高熱、嗜睡,甚至昏迷以及休克等中毒癥狀。

急性腸套疊是一種危及生命的小兒急症,因此如果寶寶突然出現陣發性腹痛或者是陣發性哭鬧、嘔吐、便血和腹部觸摸到臘腸樣腫塊時,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診治,以免延誤寶寶的病情。


腸套疊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嬰兒為高發人群,其中以4到10個月的寶寶居多,就診不及時可能會造成缺血性壞死或穿孔,甚至危及生病。那麼,小兒腸套疊的常見癥狀有哪些?小如何預防小兒腸套疊?急救措施怎麼做?大家來了解一下吧。

什麼是腸套疊

腸套疊是指原本相鄰的兩節腸管,在一些因素的影響下,其中的一節進入了另一節的腸管內,導致腸道空間狹窄,該部分的內容物難以有效地循環。嬰兒是其高發人群,尤其以4到10個月的嬰兒居多,2歲後這種疾病會伴隨著寶寶的成長慢慢消失,一般男孩的發病率高於女孩,春末夏初的患兒最多。

引起腸套疊的原因

腸套疊屬於消化道疾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最常見。該病症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飲食原因

4—6個月左右,寶寶的腸道開始接觸母乳以外的刺激物,大量的輔助食物會使得原有的腸道環境改變,引起功能紊亂,腸套疊就很容易找上寶寶。

2.迴腸和盲腸生理特性

迴腸和盲腸疊套現象會在多數寶寶身上出現。相較於成人的回盲腸直徑比例(1:2.5),新生兒僅為為1:1.43,且腸瓣肥厚,遊動性極強,可導致迴腸嵌入盲腸達1厘米之多。腸道很容易因為炎症或者食物刺激出現腫脹等情況,從而引起腸瓣移動,牽拉腸管,導致套疊的出現..

3.病毒感染

病毒會導致腸道機能失調,一旦受到如內腺病毒、輪狀病毒等侵襲,腸疊套出現的機率極高。

4.腸道痙攣

痙攣是寶寶腸道常見的現象,此時原本按照節律蠕動的腸道會失靈,可出現過快或逆蠕,很容易引起疊套。

5.神經失調

部分孩子出現腸疊套可能是由於控制腸道的神經失調引起的,這些孩子的交感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極有可能存在故障。

6.遺傳因素

一些寶寶的腸套疊,有可能來自家族的因素,父母或者近親親屬曾患病,那麼寶寶患上這種疾病的可能性較大。

腸套疊的類型

根據腸套疊的發病人群和原因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此外套疊的發生區域極為廣泛,幾乎胃腸等所有部位都有可能出現。

1.小腸型

空腸、迴腸是小腸的兩個重要段落,因此就像自由組合一樣,此處的腸疊套,會有空腸和空腸嵌入、迴腸和迴腸疊套、空腸和盲腸嵌套。

2.回盲型

急性腸疊套的一個元兇就是迴腸和盲腸的嵌入,以腸瓣為嵌入點。

3.回結型

結腸從迴腸的末端套入,但是闌尾不進入。

4.多髮型

在一段腸管的不同位置出現多個疊套現象。

腸套疊的危害

腸套疊在小兒時期是急性病,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異常癥狀,要立刻帶孩子去醫院治療,不然會給寶寶帶來以下不利影響。

1.中毒

腸套疊剛顯現的時候,孩子沒有可怕的癥狀,如果病情被忽視了,腸壁會出現壞死等癥狀,此時他們全身機能會紊亂,一些寶寶會出現高燒、脫水等,中毒現象會發生,甚至寶寶生命也受到威脅。

2.後遺症

幼兒腸道出現套疊現象,如果就診不及時,可能會給以後的生活留下隱患。疊加的腸壁血流難以流通,時間久了,可能壞死或者穿孔,進而引起腹膜炎的出現,即使寶寶日後緩解了這些癥狀,一旦病毒入侵,也有複發的可能。

小兒腸套疊的常見癥狀

1.哭鬧

寶寶哭鬧具有陣發性,哭鬧過後會恢復安靜。腸蠕動是疊套的助力,它牽動腸管的移動,會產生疼痛感。一旦腸蠕動開始,孩子就會哭鬧,此時寶寶會用拒絕進食、手腳亂動等表達痛感,當蠕動波結束後,寶寶便會停止哭鬧。

2.嘔吐

消化系統失調,是腸道疊套帶來的惡果,嘔吐現象會在孩子身上呈現。起初嘔吐物為進食的東西,可能伴有膽汁,病情加劇時,可出現奇臭的糞便類液狀物。

3.腹部腫塊

部分腸道會因為疊套出現隆起,初期,腫塊很容易在孩子腹部被摸到,後期腫塊變得不明顯。

4.大便異常

血便是腸道感染的表現,腸道出現疊套6個小時後,絕大部分小兒會排便,此時糞便會有血,稀薄,呈現膠凍樣,如果醬的顏色,少部分患兒沒有,只是肛門處會有血漬。腸疊套導致了腸粘膜受損,因其嵌入致使供血不足,所以寶寶會出現出血、水腫等癥狀,其分泌的液體與腸液混合就造成了大便的異常。

5.全身異常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腸疊套,到了後期,寶寶的情況會異常危險。孩子的神經受到損害,會出現嗜睡、反應遲鈍、脫水等癥狀。其中腹膜炎是病變的先兆,孩子會有休克,甚至是死亡的危險。

小兒腸套疊的診斷方法

一些孩子腸疊套的癥狀不明顯,有些癥狀難以和其他疾病分開,因此為了提高確診的準確性,可採用以下診斷方法。

1.利用儀器

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在超聲波的掃描下顯現,小兒腸疊套隆起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結構,通過對腹部的掃描,其影像可以清晰地呈現。

空氣灌腸也可以檢測腸套疊的有無,醫生會先用儀器給孩子腹部做個全面的「透視」,此外還要觀察氣體在腸道內受阻形成的影像。

2.與其他疾病的區別

急性痢疾:夏季患者最多,可伴有高燒、腹瀉等出現,也會有便血,但是通過B超看不見腸疊套的影像,腹部沒有腫塊,但是嚴重者可帶動腸痙攣,引發腸套疊。

急性小腸炎:患者會上吐下瀉、腹脹,糞便為血水樣,腥臭,嚴重者呈現咖啡色,高燒不斷,病情惡化較快,可出現脫水、休克等癥狀。

腹型紫癜:患兒可出現腹痛及嘔吐,並且是陣發性的,腹瀉時排泄物有血,有時由於腸管出血腫脹,在右下腹可摸到腫塊,可伴有腸套疊。

梅克爾憩室出血:發病時便血量很大,嚴重會休克。患者感覺不到腹部疼痛或只有輕微的痛感,但可引發腸套疊。

蛔蟲性腸梗阻:幼兒腹部會有痛感,也是陣發性的。在肚臍中有腫塊,糞便中血較少,驅蟲不當是其主要誘因。

小兒腸套疊的治療方法

通常疾病的治療分為手術和非手術兩種,小兒腸疊套也不例外,這兩種方法都有自己的適用對象,各自的操作方法。

1.非手術治療

剛出現腸道疊套癥狀的小兒可採用非手術的方法,此時孩子沒有出現脫水,腹膜炎等危險情況,慣常採用的方法是空氣灌腸複位療法。

空氣灌腸複位療法主要利用特製的注氣機,從結腸處入手,通過肛門向小兒體內注入氣體,氣體不斷推壓疊套隆起處,直到其退到盲腸處消失為止,此時可聽到患兒體內水氣流動的聲音,當腹部突然隆起時,說明原有的腸道已經恢復。操作結束,當氣囊拔出後,孩子的體內會排出很多血便和臭水,孩子也沒有哭鬧等癥狀了,原有腹部腫塊也沒有了。

2.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無法治癒的患者可進行手術,術前要緩解孩子的不良反應如脫水,發燒等,治療過程時要進行麻醉。手術可以直接操作腸套疊部位,此時醫生會檢查腸壁有無壞死,如果有的話進行切除,否則就手動幫助腸道複位,期間可利用熱敷的手段,多次複位。

小兒腸套疊的預防和急救

孩子腸道出現套疊除了腸道的生理和少部分遺傳因素外,其他誘因可通過日常護理得以避免的,減少病症的顯現。

1.飲食合理

小兒攝取的食物量要合理,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否則對胃腸運轉不利。孩子進食輔助食物時,根據其腸道的吸收特點進行,以免消化紊亂,此外孩子冷暖也要注意,可減低孩子胃腸痙攣的出現。

2.不要盲目用藥

一些媽媽擔心孩子體內會有蛔蟲或者寄生蟲等,就給孩子吃藥物,如果用藥不當,擾亂腸道的蠕動功能,因此給孩子做過檢查,聽取醫生的建議後,在用藥,以免帶來危險。

3.發現苗頭立即就診

腸套疊如果遇到誘發因素,可能再次出現,家長要注意了。當以往的癥狀重現時,要立即到醫院就診。

不定時發作是急性病的特點,家長要了解這些疾病在小兒身上的反應,即使寶寶很健康,一旦有腸疊套的危險信號,一定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免貽誤了病情,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後果。


一直以來健康的嬰兒突然開始大聲哭鬧,看起來肚子痛得很厲害(雙腿向腹部屈曲),3~4分鐘後安靜下來,過一會兒又開始哭叫。腸套疊往往以這種特有的方式發病。

如果發現這種現象,就可以斷定是腸套疊。這種癥狀持續12小時後,嬰兒的臉色變得蒼白,昏昏沉沉,筋疲力盡,上面特有的哭鬧方式也沒有了。

如果開始出現這種靈癥狀,媽媽能馬上懷疑是腸套疊,儘早就醫,寶寶甚至不需要手術就能痊癒。


腸套疊發病早期和晚期的癥狀

早期癥狀

陣發性腹痛發作不久便發生嘔吐,開始吐乳汁、乳塊和食物殘渣,後可吐黃綠色膽汁;約85%的寶寶在發病後6~12小時排出果醬樣、黏液樣的血便;腹部摸到臘腸樣腫塊。、

提醒:

在發病30分鐘以內,第一目擊人必須想到腸套疊的可能性。實際上,媽媽和最初看病的醫生往往沒注意到是腸套疊,等病情惡化後出現腸破裂,引起腹膜炎後才將嬰兒送到外科。

晚期癥狀

吐糞便樣液體;並發腸壞死和腹膜炎,常有嚴重脫水、高熱、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癥狀。



腸絞痛是指3到4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出現突然性大叫,可持續幾小時,也可能是陣發性的發作,哭的時候,嬰兒面部漸紅,口周蒼白,腹部脹而緊張,雙腿向上蜷起,雙足發涼,雙手緊握,抱哄喝奶都不能緩解,而最終以哭得力竭,排氣或者排便停止,這種現象統稱為腸絞痛,由於嬰兒,腸壁平滑肌陣陣強烈收縮,或腸脹氣引起的疼痛,是小兒急性腹痛之中最常見的,常常發生在夜間多半發生在三個月以內的嬰兒,多見於易激動興奮,煩躁不安的嬰兒。

不同於腸絞痛兒童,腸套疊的孩子會出現嘔吐便血,便秘等現象。

從兩個月到兩歲的寶寶都可能,發生急性腸套疊,特別是胖嘟嘟的寶寶感受腸套疊的青睞。

懷疑寶寶是腸套疊,就及時直接去外科掛急診,不要去消化科或普通外科挂號,因為,腸套疊是激戰,掛外科急診,能夠爭取時間儘快處理,減少寶寶痛苦負責,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腸套疊的苦惱不同於長腳痛,孩子會,坐著雙腿,雙手抓腹部,臉色發白,額頭出冷汗。還會在喝完奶以後嘔吐,在寶寶右邊的腹部可以摸到包塊,腸套疊發生的8到12小時以後,寶寶會出現便血的情況,大便多少暗紅色想過將呀,這種情況說明腸管的黏膜已經處於坏死的邊緣了,腸套疊還有可能將把我的腸子吐出去,從而發生便秘,所以寶寶肚子疼,有沒有大便,就要提高警惕。


推薦閱讀:

有什麼推薦的摩旅車子?
如果知道世界將在十天內毀滅,人類會變得怎樣?
2017年,你最感動的事是什麼?

TAG:育兒 | 科普一下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