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覺得「冬至大如年」?


文物小奇談: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發明,「大如年」是為了養生健康

冬至,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節氣,山西的堯帝發明

這一天,通常寓意陰氣漸長,陽氣漸弱,是陰陽交替的關鍵期,為防寒保暖,需要吃餃子來抵禦寒氣,是普通人開始冬季保養的最關鍵的一個開始,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南宋《東京夢華錄》中也講,京師最重這天,即使是貧寒之家,借錢也一定會大吃大喝,祭祀祖先,這個習俗是從唐代就有,皇家還要舉辦祭天大典。

「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最初出現於《清嘉錄》中,而冬至吃餃子來自唐代名醫張仲景,他在這一天將羊肉和驅寒藥材包在一起熬煮,布施百姓,古稱「嬌耳」,習俗流傳到南方就成了湯圓,更有團團圓圓的吉祥寓意。

喜歡就留言、關注、轉發,有不同意見也歡迎留言給我一起探討

亦文亦物,行程數萬,撰文百萬,一分鐘簡單幹脆,解讀古建築的精彩


大家別忘了吃餃子和湯圓哦。

冬至到了!中國人素來有〝冬至大如年〞,〝冬至賽小年〞的說法,慶賀冬至,傳統習俗上,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等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冬至是太陽抵達南回歸線的一天,這天的晝最短、夜最長。冬至後,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再經過一段時間的酷寒,天氣就漸漸轉暖了。因此,自夏代開始,人們即將冬至視為節氣的起點。

  最晚在商代,中國人便已通過「圭表日中測影」的方法測定冬至的日期,但會有兩至三天的誤差,歷史上何承天曾「立八尺之表,連測十餘年」,祖沖之也曾「考影彌年,窮查毫微」。  

重視冬至,因為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曆法準確,測可證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順天應人的資格,所以特別受到重視。在周代,以每年冬至為一年的元旦。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也記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古人在冬至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活動是拜冬,自魏晉以下,一直存在著按慶元旦的禮俗來過冬至節的慣制。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說:「是夕冬至除夜,乃知唐人冬至前一日亦謂之除夜。」周密的《武林舊事》中測說:「朝廷大朝會,慶祝排當,並如元正儀,而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於九街。婦人小兒服飾華炫,往來如雲,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謂之像過年。」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此習延續至清末。  

從冬至開始白晝漸長。漢唐以來,宮女冬至後的女紅,每天要多用一根線。這也就是民間說的「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就「入九」了,人們往往在這天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塗一瓣,塗盡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稱「數九」。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至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 

 清代冬至也是非常重要的節日,每年的元旦、冬至和皇帝的誕辰又稱為「三大節」賀朝,順治時期,朝鮮向清朝派出的使節,定期的有冬至使,專門在冬至這一天朝見清帝。

  清代北京城的冬至節也很隆重,旗人會於冬至日五更時分,邀請本家嫡親姑表及摯友齊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碼兒」或牌位,祭天並祭「祖宗杆子」。祭罷,親朋圍坐吃「白肉」,這種白肉謂之「神余」。所以《清嘉錄》(清代道光間蘇州文士顧所追著)中稱:「冬至大如年。」


冬至大如年知道的人很多,為什麼冬至大如年了?這就很少有人來說了,這裡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興揚是個道士,在很多人眼中道士代表封建迷信,其實大家了解了冬至為什麼大如年也許會覺得封建迷信很科學了!

冬至不僅是中國古代的大節日,在西方也是大節日!其實聖誕節並不是耶穌生日,常識是公曆是以耶穌出生的日期為元年,但在西方一直有爭論,有很多學者認為是公元前四年耶穌才出生,耶穌的生日也是有爭論的!而聖誕節的來源爭論就少多了,在西方不信教者多認為來源於羅馬的農神節,在古羅馬時期多在每年的12月17日到12月23日這七日祭祀農神,也就是在冬至日前後。

簡單來說其實年輕人喜歡過的聖誕節,只是外國的冬至節日變成了基督教節日後再進入中國的改版。

由上述介紹我們可知冬至日和農業息息相關,在我們中國也是如此,二十四節氣就是仰天觀地後為農業制定的。

我們祖先發明二十四節氣有多偉大?想想中國以前是個農業國家就知道了,二十四節氣可以指導中國大部分地方的農事,還能指導朝鮮和日本地區的農業,可以說是種田神器。

而制定二十四節氣的人就是古代的陰陽家和道家門徒,關於這點可以在二十四節氣對玄學的影響中看到繼承,也可在史書中找到例證。

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有論《六家要旨》,談論了先秦六大學派的特點,其中對陰陽家的評語是:「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這也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來源,陰陽家制定發現的這些規律,其中就有二十四節氣。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子既鄒衍)

大家對我們道教有一個誤解,要麼認為道教是封建迷信,要麼認為道教就繼承了道家思想,在朝廷獨尊儒術後,其餘諸家思想在民間合流,而我們道教繼承了這些,在《道藏》中有可不止道家一個流派的學說了。

二十四節氣的指定原理來源於太陽曆,說白我們的傳統曆法是陰陽曆,結合太陽和月亮雙重指定的,在冬至這日日頭最短,在夏至那日日頭最長,所以二十四節氣中冬至和夏至比別的節氣更重要。

在中國古代冬至日皇帝要祭天,按記載來看早在漢武帝元鼎五年便有冬至祭天習俗,一直到清朝結束,袁世凱想當皇帝,就曾在1914年的冬至主持了祭天。古話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代祭祀之重莫過於天,在冬至日祭天可見冬至日有多特殊。

上有行,下有效,在北宋時期冬至日又稱亞歲,也就是說就比年小。據《歲時廣記》記載,在冬至日的時候最窮的貧民哪怕是借錢也要過節,要買新衣服,要吃好的,要走動慶賀,要祭祀祖先,可見此日有多重要!

(袁世凱冬至日祭天照片)

為什麼冬至日這麼重要了?除了上文所說的冬至日對農業的特殊意義外,冬至在古代就是新年。 司馬遷在《封禪書》記載:「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 也就是說早在黃帝時便以冬至為元旦,也就是說那時冬至日過年了。

後來元旦換了,所以冬至日也就不是年了,後來我們日子越來越好了,不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了,冬至日這個本是以農業為目的標註的日子成了吃什麼,怎養生的節日,冬至日的重要性也就越來越低,但這並不是值得感傷的事情,我們不是農業國家多好!這是我們的幸運。


我的回答可能比較簡單。

比如,我們射箭的時候,其實最重要的不是箭飛離弓弦的時候,恰恰是往後拉弦的時候。

一直有「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說法,冬至這個時候對應著冬藏,就好像射箭往後拉弦,為的是來年做好準備。

除夕大年作為一個重要的辭舊迎新時間點,有承前啟後團圓美滿的儀式性和繼往開來的祭奠意義。

所以,在中國這個實用性民族裡「冬至大如年」。


冬至,一陽生。陽意味著什麼呢?當然大如年了。年只是一種粗略的春之到來,一種民俗氣質,已經是表象了。根本的,是因為冬至的陽氣始生,萬物才開始走入復甦階段,這是本質層面的運作。這表明了,古人對於事物的普遍認知,都比現代人要接近本質。現代人很多都關注現象了。


第一種說法:周朝的時侯一年十二個月是用天干地支來代表的,子月就相當於現在的十一月,也就是冬至,也就是說冬至相當於過年了,所以說以後的古人說冬至大如年了。

第二種說法:冬至始於漢朝盛於唐宋,民間稱之為冬節,長至節,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南方還有冬至吃湯圓,北方冬至吃水餃的風俗。

(也是聽老人從前講的,如有差錯請諒解)


推薦閱讀:

上聯:一曲二胡,梅花三弄,嘆四五更殘月,憐六七枝瘦竹清影,訴八九十日相思;下聯怎麼對?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文學上有哪些重大成就?
如果曹雪芹能寫完紅樓夢,他會給出什麼結局?
上聯:月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求下聯?
《紅樓夢》究竟是幾個人編寫的?

TAG:文化 | 民俗 | 生活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