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書法家在作品裡故意寫錯一個字?
關於書法中的錯字我們要理性看待。錯字是什麼?錯字是某個字多了一筆或者少了一筆,為寫錯。錯字很多時候會出現在大字牌匾中,目的是為了讓大字更加有氣勢,所以會出現少許的錯字因素。還有小字里也偶爾會見錯字,這也是在書寫的過程中,為了契合創作感而順勢的一種做法。當然前提還是不能改變文章的大意。
但是別字就不同了,書發中出了別字是不允許的。因為別字是會改變一句話或者這篇文章的大意的。屬於基本常識性錯誤。犯了這類錯誤的書法作品就一定會失去它本身的藝術價值。讓人嗤之以鼻。
當然還有一些我們認為的錯別字是特殊的情況。比如流字,在古代的寫法就是少一點,無非是到了現代後才加入一點而已。這類字也很多。大家可以多查詢字的源流出處即可明白。
所以說,書法作品中的錯字有的時候是故意寫錯,有的時候是不在意的寫錯。這二種狀態都屬於創作中的順勢狀態。不必較真。如果創作中多了太多的刻意,則失去了藝術的即興創作意義了。也有違藝術精神。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書法家偶爾寫錯字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古帖中的有些錯字是一種藝術處理手段,不是無意寫錯的,是書法家有意寫錯的。如寫歐陽詢在《九成宮醴泉銘》中把「魏徵」的「魏」少寫了一撇,這類增減筆畫的「筆誤」在古帖中很常見,只要增一筆畫或者減一筆畫不影響識讀,不和別的字相混淆,書法家常常根據結字的需要,有意增減筆畫。筆者在20世紀八十年代讀書論,有文章把這種方法叫做「增不足減有餘」。它的理論依據有梁武帝蕭衍《觀鍾繇書法十二意》和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梁武帝蕭衍《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中說:「補,謂不足也。損,謂有餘也。」補,是補充不足的筆畫。損,是省略多餘的筆畫。
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寫道:「補謂不足,子知乎?」,「豈非謂結構點畫或有失趣者,則以別點畫旁救應之謂乎?」,曰:「然」。
「損謂有餘,子知之乎?」,曰:「豈長史所謂趣長筆短,雖點劃不足嘗使意氣有餘乎?」,曰:「然」。
由此可見,筆畫增損,是古代的書法家的一種藝術手段。
寫書法作品不是小學生寫生字,在不影響識讀的情況下,為了安排結構的方便,古代書法家常對漢字進行藝術加工,或增減筆畫;或改變筆畫的長短等等,這和知識欠缺的筆誤是兩碼事。
書法家在書法作品中寫錯字的現象確實有,有時還不僅寫錯一個字。
孔府楹聯
山東曲阜孔府的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聖府」匾額,兩側有楹聯,上聯為「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為「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上面少了一點,下聯中「章」字下面一豎貫穿「曰」字。「富」、「章」二字雖然寫錯了,但在解釋時卻多了一層含義,「富」字無頭表示富貴綿長,「章」字下面一豎貫通「曰」字,表示文章通天。江蘇揚州大明寺有個平山堂,在該堂左邊有塊「風流宛在」匾額,匾中四字出自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劉坤一之所以寫此匾,是為了追念曾在揚州主政的宋代歐陽修。「風流宛在」總共四個字,但劉坤一卻寫錯了兩個字,錯誤率高達百分之五十。這對一個曾是廩生的文化人來說,不應連續出現如此低級的錯誤。劉坤一將「流」字少寫上面一點,將「在」的「土」字上多寫一點。原來歐陽修是個風流太守,他與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弄出了不少風流韻事。劉坤一如此追念歐陽修,是說歐陽修應風流之事少一點,實在做事應多一點,那就更完美了。上述兩例所說,字確實是寫錯了,但是否就真有故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風流宛在
除了上述屬於寫錯字之外,在書法作品中還有另外一種「錯」寫。比如將「功」字的「工」字寫在上面,「力」字寫在下面;如將「助」字的「且」字寫在上面,「力」字寫在下面;如將「胸」字的「月」字寫在下面,「匈」字寫在上面,等等。將左右結構,改為上下結構。也有將上下結構的寫作左右結構的,如將「房」字的「戶」字寫在左邊,將「方」字寫在右邊,等等。此種寫法是在玩文字遊戲,多少有些炫誇之嫌。
這不是錯字,也不是故意的。
漢字的發展是逐漸積累演變的一個過程,孔乙己不是已經說過茴香豆有四種寫法嗎。在書寫的過程中,有的字的寫法是來源於甲骨文,有的來自大篆,有的是小篆,更多的來自隸書。秦始皇統一漢字,是指的小篆作為官方文字,民間的韓趙楚國寫的那些字他也管不了這麼細。
到鐘王時代,漢字的規範才逐漸成型,形成今天這個樣子。王羲之的楷書還有很多筆法沿用隸書的寫法,有很多字和今天相比,多一橫少一點很正常,有一些字和今天簡化字是一樣的。隨著後來的文字發展,有些替代字,通假字被新造字取代,漢語文字也越來越豐富,康熙字典收錄的漢字有十多萬,現行學生版的新華字典有二萬多字,已經基本不用使用通假字了。
現在老有人說一些古迹上的文字是錯別字,還附會出一些典故,延伸出一些特指的意義,實在可笑之極,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主要依託的就是不斷演變,不斷發展。這些人死抱著一本新華字典,拿著小學語文老師教的那幾個漢字自我解釋,還在那振振有詞,卻不知自古流傳的各種碑帖,手跡那些字都就是那樣寫的,新華字典錯謬也不一定。
還有的搬出文字法,好像拿到了大道理。文字發是規範當代文字作為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減少誤導,同時也針對之前國民文盲教眾普及掃盲為主要目的。而以此說那些舊時牌匾錯字的,其實是不讀古書,不識舊文罷了。
題目是故意寫錯一個字,肯定不包括錯別字先生的字。一、有的不是錯字。過去的古體,異體,和通假,在當時不錯,現在的孩子以為錯了。比如領和嶺。二、因避諱,少一筆,或錯筆劃。比如聖人、父母、帝王的名諱。三、喻意、講究和說道。比如章字的一豎穿過中間的日字,喻意文章出人頭地。四、救字。感覺字型不正,最後一筆移了位或補上一筆,讓字好看。五、救行補篇。因章法需要,對整篇作品進行微修正。六、臨古代碑帖上的殘字錯字,或仿大師作品中的錯字別字,以證明自己有水平。七、酒多了,或者吃錯藥了。反正不能把書法家怎麼滴。暫時想到以上七種情況。再次申明,不包括無意中的錯別字,還有筆誤。打字,排字,也會有誤的。我就把堅強打成了豎強。慚愧了四分零九秒。差一秒就是250。
不懂
故意寫錯,究其原因:1?古今異體字,遵從習慣;2?真錯了,但該作品自己較滿意;3?他模仿古人,塗改,另有味道。
有時候是真錯,有時候是異體字,有時候是為了整體布局或者說是章法(
畢竟書法是藝術,不能簡單地按照寫字的標準去要求)
寫錯字難免作為書法因注重形態飄亮大家說好就是好書法。
我們單位一青年行為辦事,總不淘人喜歡,也引不起大家注意,於是,很懊惱,一位心理醫生告訴他,可以轉換一種多樣行為和辦事方式,他競然裝成了《結巴》,和他交談中,他故意拖長一個字的音節或重複幾個字的發音,結果還很奏效,他從此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欣賞。莫不是這位書法家學《結巴》?以引起大家注意。(一),中書協是不允許的,書展作品出現一個簡化字都會槍屍。(二)經典作品是不允許的。(三),社交作品五花八門,隨意性很大,這位書法家的作品故意都寫錯,也是有可能的。
推薦閱讀:
※你們買的第一雙球鞋是什麼,有什麼故事和情感嗎?
※有哪一刻你會認清所謂的朋友關係呢?
※給別人買東西不心疼,給自己買東西卻心疼這是什麼心態?
※為什麼在問答中有些高質量的回答閱讀量遠遠不及低質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