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管孩子是最好的教育」,你認同嗎?


教育是我的主業,我來聊聊這個問題。

不管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我不敢苟同。

現代的教育理念五花八門,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什麼「窮養富養」,什麼「虎爸狼媽」,什麼「賞識教育」,甚至還有「不管教育」。

我認為,不管是什麼教育方式,都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其他的教育方式,我不展開論述。但是,不管孩子,絕對是最糟糕的教育。

不管孩子意味著什麼呢?就是讓孩子自由生長,毫無約束,放任自流。

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有先天遺傳的因素,還有教育及環境影響。

王安石所寫《傷仲永》,5歲的方仲永就可「指物作詩立就」,但是父親貪財,天天曬娃炫娃,不讓他上學。結果這個小天才「泯然眾人矣」。

這就說明,父母不管孩子,即使孩子天賦異稟,不接受教育,也會變成「普娃」。

那麼,為什麼父母不能不管孩子呢?

1、孩子的「三觀」需要父母引導。

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離不開父母的指引。

孩子的「三觀」必須從小培養,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孩子沒有辨別是非能力,如果父母不管,孩子如何分辨「真善美」和「假惡丑」?

孩子沒有扣好「是非對錯」的第一個扣子,以後人生就會走偏,越走越遠。

2、孩子的言行需要父母規範。

孩子的言行舉止,也要父母從小教育。

現在很多孩子言行粗魯,沒有教養,就是父母不管的惡果。

有家長認為,孩子小,不懂事,長大就會變好的。這樣想法大錯特錯。

熊孩子的言行修養沒有養成,長大了只會變成「熊大人」。

3、孩子的學習需要父母監督。

懶散是人的天性,而孩子的學習並不是快樂的。

能夠自覺選擇學習,而不貪玩的孩子,絕對少之又少。

父母並不是把孩子送入學校,就萬事大吉了。

提醒和督促孩子學習,也是父母的責任。

很多學霸的養成,都是父母從小學就開始嚴厲管束的。

4、孩子的心理需要父母關注。

現在的孩子敏感而脆弱。

孩子的學習壓力大,人際交往不成熟。

校園欺凌和早戀的現象日趨嚴重。

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父母的密切關注。

因此,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心理的最好慰藉。

總之,孩子的成長和成才,都需要父母管。

只不過,管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科學的管,藝術的管。

不管孩子,就是拿孩子去賭,輸掉的是孩子的一生。

說白了,不管孩子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您的關注,點評,轉發!


對於所謂不管的教育,我想沒有比這更文藝的說法。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

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急,也許你家的花是在夏天開。

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你也不要著急,說不定你家的這棵是臘梅,到冬天開得會更動人。

如果你的花到冬天還沒開放,你也不要生氣,沒準你的花就是一棵鐵樹,鐵樹不開花,開花驚艷四方,且炫麗無比。

真正的園丁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只會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而我們許多人對此的理解都停留在不同的花有著不同的花期上,於是有了不管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言論。但是他們沒有看到嬌貴的花更需要園丁細心的呵護,默默地耕耘,才能靜待花開。

要說放養,七八十年代的家長,對孩子才是真正的不管,不是不想管,是顧不上。那個時代農村的孩子,每家的孩子衣服從老大穿到老小,飯也吃不飽,年齡稍大點學習之餘還得隨父母下地勞作。小時候,六歲的我在「雙搶」(農村的暑假時節,搶著收割早稻,搶著種下晚稻,俗稱「雙搶」)時墊著小板凳做飯的情景現在還記憶猶新,九歲第一次下田割稻,小拇指被鐮刀割傷的傷疤現在還很醒目。那時的我們,不用家長說,自己就明白讀書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即使是這樣,仍然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通過讀書或者在社會上拼搏改變了命運,靠的就是一份從小就潛移默化的吃苦耐勞的精神。但更多的還是留在了農村這片貧瘠的土地上。

在大自然中,除了奼紫嫣紅的名貴花木,更多的是滿山遍野的野花和小草,甚至於叢林中隨處可見的枯枝敗葉,才構成真正豐富多彩的世界。

而今,我們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盛開的花,不願做那渺小的草,致於溫室,放任能開放?


很多育兒當時都很極端,如你所說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不管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我都不認同,不管孩子?是完全不管自生自滅?養一盆花還要給它澆水,修剪枝葉,難道養個孩子就可以「不管」?

撒手不管,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就是我們所說的「放羊」式的養育方式,羊被散放在草地里,吃沒吃飽只有羊自己知道,至於它吃到了什麼程度,有沒有吃飯到了農藥的草或者農民的莊稼,你不清楚,只有等羊生病死了,你才恍然大悟。

給予孩子愛和自由沒錯,但是自由過度,像放羊似的,等於沒有了自由。

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度,要適度,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育兒方式。所以,我不認同「不管孩子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還是多學習,多了解各種育兒方式,將適合孩子的方式揉和為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多實踐!

我是七歲男孩的媽媽,我用親身經歷記錄孩子的點點滴滴。我的頭條號:宇軒媽育兒,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你評論,點贊,轉發。


雖說讓孩子解放天性不要去管孩子,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冷漠了孩子,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點擊視頻馬上了解。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a673000933cae2cf560a", "vname": "", "vid": "v02019d70000be7iin4pg6212re99v9g",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b56f00026959d6934b0c",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a673000933cae2cf560a",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99.08,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3258225}, "ultra": {"duration": 99.08,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6095033}, "normal": {"duration": 99.08,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2464391}}, "md5": "a0e4566c32eac7b131b5d5344d10d2d0", "duration": 99.08, "file_sign": "a0e4566c32eac7b131b5d5344d10d2d0", "thumb_uri": "a673000933cae2cf560a", "vu": "v02019d70000be7iin4pg6212re99v9g"} --}

以上視頻由「知我心理學」和「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與諮詢中心」聯合出品。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不管孩子是最好的教育,這個觀點,萌媽表示不認同。

養育孩子的首要基礎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見識過各門各派的育兒觀點,讀過很多育兒書籍,學習過許多育兒方法,一直秉持科學育兒的萌媽,在育兒路上一邊學習育兒知識,提升自我,一邊在真實的育兒生活中總結育兒經驗。

目前正在學習正面管教課程,我學到了一個正面管教的工具:放手五步曲。但是放手絕對不等於放棄,自然也不是簡單的不管孩子。

我的寶貝2周歲多,在平時生活中處處都非常積極地想給我幫忙,但是很多時候我總覺得他還小,還不會做,很多時候我都會說媽媽來做。

其實是我自己在孩子做家務這一方面一直不肯放手,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剝奪了孩子很多次可以嘗試的機會。

放手五步曲讓我嘗試著在某些事情上主動去放手,給孩子多一些的鍛煉機會。分享這個正面管教的工具給有有興趣嘗試放手的媽媽們:

1、想想自己在哪方面很難對孩子放手?

2、導致自己難以放手的問題是什麼?

3、我真的願意放手嗎?遵從自己內心的答案。

4、如果決定放手,我可以做的最小的一步是什麼?

5、什麼時候開始走出這一小步?如何繼續下去?

沒有一種育兒方法適合每一個孩子,我們需要在每一天帶娃的真實生活中去觀察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摸索出一套最適合自家寶貝的育兒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萌媽百寶箱,80後全職媽媽,頭條號原創作者,親子閱讀推廣人,養育孩子我是用心的,寫育兒心得我是認真的,更多養育難題的解決方法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免費訂閱。


不認同。

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當周圍環境給孩子傾倒五顏六色的事與物時,孩子當然會染上炫麗的顏色。這時候你會發現,孩子不管不行啊。要是不管孩子,孩子也不知道變成啥樣了。

其實,父母每時每刻都影響著孩子,這就是隱藏著的「管」。難道不是嗎?我們會因為有孩子在場而停止說粗言爛語;我們會因為孩子在場,時刻讓自己不把腳放在桌子上;我們也會因為孩子在場注意不躺著看書……這所有的事情,其實就是在管。管束自己的同時也是在無形約束了孩子。

所以我覺得,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不管不顧,而是正面引導。

我是秋moon暖心媽媽,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我。


首先,現在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教育理念,都說自己是正統的,權威的,也都能拿出一些實際案例來,但可以說沒有一種是普遍適用的。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產生特定的效果,發揮特定的作用。「富養」、「窮養」等都有成功的典型案例,同樣,相信「不管孩子是最好的教育」也一定能找到同樣成功的案例,但我相信這一定是個例,絕不適用大多數人。

其次,所謂的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掙錢多,特長多,還是其他什麼?我相信「不管孩子」這樣的散養方式,有培養出一個身體健康,頭腦靈活,事業成功孩子的可能,但我絕不相信能培養出一個人品、道德、心靈完全健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言傳身教的表率,如果完全放棄孩子的教育,將其扔到社會上,那隻能過早的讓孩子被社會上污濁不堪的東西染黑了孩子的心靈,很容易被腐蝕、被帶壞。社會上的生存之道講究的是不擇手段的存活,是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法則,而父母的教育正是用道德、規則來框住人們蠢蠢欲動的慾望,避免他們走向歧途。

所以,適當解放孩子的天性,加以正確地引導,這都是可取的,但不能完全放手不管,從大概率角度講,那不但是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害了社會。


教育方法只有適合,不可能有適合所有人的所謂的最好的教育,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現代養育孩子最大的迷信在於:存在最科學的養育孩子的方法,這是被學界批判的。養孩子肯定要基於孩子自身的特性和孩子所成長的文化社會背景。適合於我國的,不一定適合於歐洲;適合於學霸的,不一定於您的孩子。

而至於「不管孩子是最好的教育」,這個論點很容易反駁。比如拿各國皇室做例子吧,英國的喬治王子在他姨媽的婚禮上鬧脾氣,凱特王妃是立刻批評教育的。拿早期教育來講吧,孩子有些天生的習性,比如看見喜歡的就想要擁有,想要自己喜歡的人(比如爸爸媽媽)無時不刻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簡單來講就是全世界都要圍繞自己轉。這肯定是不適合的,因為社會有基本的準則,不會圍繞著孩子的意識而轉移。所以,如果孩子的行為不合適,肯定是要管的,要正確引導的。

最後,我理解的管孩子的定義是:基於愛的教育。「管」不是單純的苛責與謾罵,如果只有打罵,孩子感覺不到愛,自然不利於孩子發展;而教育是指,除了懲罰孩子的錯誤行為,還要告訴孩子哪裡做得不好,正確的做法應該怎麼做。


放手和不管是兩回事,現在很多父母育兒喜歡走極端,要麼管得密不透風,要麼撒手徹底不管,這些都是不恰當的做法。

管得過度,會演變成對孩子的控制,把父母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訴求。

徹底不管,則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界限感,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種沒有邊界的自由,並不會讓孩子真正快樂,反而還會導致很多問題。

真正好的教育,不是不管,而是基於愛和溫暖的管。給孩子設立邊界和限制,本身就是父母的責任,區別就在於,你是控制欲佔了上風,想要讓孩子一切都聽你的,還是對孩子進行理性引導,激發他的思考,鍛煉他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世上本就沒有絕對的自由,如果真有,這樣的自由也不會讓人感到安心,反而是種無序的恐懼。想想看,當你想要過馬路時,面對四面八方的來車,究竟是有紅綠燈的限制讓你更安心呢,還是沒有紅綠燈?對於孩子來說,這個道理同樣適用。


「不管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如果從字面上看好象是很荒謬,其實這裡的不管也並不是放任自流。

這裡的「不管」,是指大人對孩子少干預,如提醒,說教,吵罵,懲罰。而是讓孩子原原本本地獲得自然而然的體驗。比如,孩子不吃東西就會餓,站在雨里就會淋濕,穿的少了就會感冒等等。

有的時候大人越是想通過說教和懲罰讓孩子學好,讓孩子遠離歧途,但孩子越是叛逆,越是想嘗試犯錯誤的滋味。照此一說是不是大人對孩子什麼也不管了?當然不是。

當孩子處於危險中的時候。例如孩子在橫穿馬路闖紅燈的時候,孩子在玩火玩電的時候,孩子不知湖水深淺盲目往下跳的時候等等,後果不堪設想的時候,我們能不管嗎?但管也並不是打罵懲罰,我們要動之於情曉之於理。

不參與的教育,不意味著放任不管,而是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成長空間,體驗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對孩子的教育少責罵,多賞識;少干預,對鼓勵;少懲罰,多講理。


推薦閱讀:

新手媽媽困惑:寶寶紙尿褲多久換一次合適呢
寶寶夏季腹瀉怎麼護理
您可以縱容孩子惡意「欺負人」,但我沒這個義務!
娃聽話,是因為愛你。

TAG: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