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的距離是用秒差距來算的,可是恆星的視差這麼小,天文學家是怎麼看出來的?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尊重科學!
天文學家也有誤差,並不絕對。至於他們是怎麼看出來的呢!
不是天文學家的都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不能說了,謝謝這個問題。
應邀。觀察天體需要藉助議器、工具,要有愛好,要有恆心信心,需要懂的天文知識,在古人的基礎上不斷摸索、總結、發現、前進。古時張衡就發明地動儀!
恆星的距離都是用光年來做單位的,它距我們地球太遙遠!得出這個距離,我們不得不提到前100餘年的英國科學家牛頓,是他發現了物體萬有引力定律,經後人天體觀察驗證,某天體出現的時間(比如日全食、白晝變黑)與理論數據驚人的相似!
科學家就是科學家,名不虛傳!比如測定地球半徑6370公里,月亮距地球38萬公里,(土星距地球可能是500萬公里?記不清了)。
前幾年,我國在貴州建立了世界特大天文望遠鏡,使我國天文研究又走在了世界前列。藉助天文望遠鏡,量得秒差、視差,就能推測出它們距地球的不同距離!我對天文也是外行,僅知皮毛,抱歉!
謝謝邀請,秒差距只是一種最古老也最標準的測量恆星距離的方法,這也是三角視差測距的一種,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適用於幾百光年以內的恆星,由於很多恆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所以對於太遠的恆星就有不同的測量方法,例如分光視差法,譜線紅移測距法等等。
謝邀,科學家是根據以下方法判斷出來的,三角視差法,造父變星法,光譜光度法,I型超新星法,哈勃定律法.光譜光度法。
至於這些方法如何運用,需要專業人士為你解答,我知道的就這麼多,謝謝。天文學家大多數的距離測量是經由紅移的計算方法。即視差通常是由地球在不同的軌道位置觀察近距離的恆星相對於遙遠天體移動到不同位置獲得。測量角度利用三角學,可以測量不同物體在空間的距離。一個天體的距離(以秒差測量)是視差值(以角秒測量)的倒數。丨秒差距離(3,26光年)的定義是周年視差丨角秒的距離。周年視差是地球在軌道上一年不同時間裡移動測到的恆星位置。
天文曆法速算是極其有用的,如貴州平塘的天文射電望遠境,是我國對世界的一大貢獻。可離正常人(如我等)是十分遙遠的,由頂極科學家去完成好了。我們不要研究什麼「秒差距」了,請問有幾人懂?有幾個人看?意義何在?這離悟空問答的宗旨恐怕十萬八千里。
真的不懂。藉此反映一下想法。
謝謝誠邀,我對這個不太了解。沒能幫你
推薦閱讀:
※兒童抗阻訓練的科學
※津教學會 | 陶西平:走科學化的中國幼兒教育道路 ———陳鶴琴先生幼兒教育思想的時代意義
※數學是不是科學?
※且把奇技淫巧傳
※"衛龍辣條"被曝抽檢不合格?辣條還能吃嗎?科學的解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