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如何解決續航不足問題?


兩個方法:電池技術革命和充電技術革命。

電池技術:電池續航能力,關鍵的參數是電池能量密度。通俗的講就是,1 kg的電池能存多少度電。目前實驗室已經研發出全固態鋰電池,能量密度是目前市場上鋰電池的2~3倍,按現在裝的電池質量算,至少能跑600公里以上,完全滿足需求的。但是這種電池從實驗室到實際工業生產還有幾年的路要走,希望這項技術能儘早突破吧。

充電技術:除了電池技術外,也可以對充電技術進行改革。試想,即使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只有兩三百公里,但是路邊到處都有充電樁,而且三兩分鐘充滿,那也一樣不存在續航焦慮的問題。充電樁的規劃建設容易,只要花錢就能搞定。充電效率的提高不容易,因為電池有最高充電電流限制。如果能有一種全新的充電技術,繞開充電電流的限制,那麼也就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只是這方面研究沒有聽說過,希望各路大神朝這方面努力,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退而求其次的方法:無限增加電池容量,帶來的問題是增大車身重量和延長充電時間,可行性不高。再有就是油電混合的折衷方法了。


新能源車續航能力未來肯定會提高,而且很快會實現,比如特斯拉的號稱續航600公里、1000公里的將要出來。

一輛電動汽車的電量是固定的,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行駛方式來提高實際續航能力,比如盡量避免頻繁的加減速;盡量保持在60~80公里的時速下勻速行駛,特別是不要跑電動車的最高速度,這是最耗電量的;最低速度龜速行駛也不可取。這樣都能提高實際運行里程,發揮出電池的最大潛力。

有人說,把電池加多,續航里程就增加了,實際上,這是不可取的。當增加電池時,也增加了整車的重量,這樣行駛時用的能量更多,也就是說增加的電池與增加的行駛里程不是等比例增加的,現在的續航里程都是經過優化計算出來的最佳選擇,在電池重量、行駛距離、價格,日常用車習慣等方面進行優化配比的。單純的增加電池確實能增加里程,但在能效、性價比等方面都不一定是最佳選擇。

從技術發展來看,提高充電效率是近幾年應該能實現的事情,比如浙大研製新型鋁-石墨烯超級電池充電5秒可通話2小時,當這些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時,以後十多分鐘充好電將成為現實,這時300的續航里程足夠全球旅行了。

提高電池能量密度也可以提升里程,現在在實驗室的固態鋰電池能量密度是現有電池的2倍以上,也就是說300的行駛里程將變為600多公里,只是由於固態電池的材料和工藝,成本太高,還沒實用。

而且太陽能電池的實際能效轉換效率要能提升一倍,這樣裝上太陽能電池板的電動汽車每天能充10多度電,足夠行駛50公里以上的距離了,日常通勤都不需要充電了。

總之,電池科技的發展讓續航不在是問題,而且這一天會很快實現。


謝謝誠邀!

關於新能源汽車事宜,其實咱也沒有,也不太了解其真正性能。我想呀,上市不久的新鮮事物總會有一個過程讓大家去熟知它、了解它、認識它。

關於續航不足以及有些保養、維修問題將會陸續登場。當然,這個跟蓄電池的使用、保養以及維護關係重大。它從目前來講肯定不如汽油車方便,或許用不了多久續航問題就會解決,因為社會在發展,人民的思想在隨著社會經濟而變化,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都不是問題。


要想解決新能源汽車續航問題必須加大充電樁建設工程,加大電池技術升級工作,開發氫燃料電池。2018年工信部已經發布了好幾款工況下可以過400的新能源汽車,如騰勢可以達到450.比亞迪E6可以過400、2018年上市的使用了三元鋰電的比亞迪E5、秦都可以達到工況下續航400。2018年的江淮也可以到400,還有蔚來、威瑪、國金Gm3,在工況下都能到400公里了,隨著工信部雙積分政策的發布,車企對新能源的投入越來越大,電池密度也越來越高續航就越來越長了。

想了解更多資訊請在下方評論或關注北漂勵志族!


一是技術研發,提高單位電池的功率。

二是電池與車輛分開,實行電池標準化統一認證,汽車廠家不再承擔電池生產,由電池企業生產並保障。每個加油站同時也是電池更換點,把電池更換等同於加油,也就解決了續航問題。

三是讓胡說八道的專家們閉嘴,請他們到企業車間工作,取消司機和專車,讓他們自己開私家車出門,體會一下普通用車群眾的感受。


實際上提高續航除電池有突破外,方便充電才是目前最靠譜的方式,高速服務區多裝快充樁只要30分鐘充80%可實際300公里就行,誰開300不休息上廁所抽支煙?市內推廣遍裝充電插座,只要隨便停車場街邊停車帶都有充電插座可插卡充電利用碎-片時間就可保持車滿電,400實際續航就不存在里程焦慮。


個人感覺解決續航問題只要多加電池就行,但是這跟整車的設計、成本有矛盾。實際上目前看來長遠的未來是電動車,可眼前的趨勢實際上是混和動力車,從國六標準看,大多數廠家都是不得不加入弱混系統才能達標。這樣一來,汽車的發展恐怕是電氣系統和內燃機系統的比例此消彼長的過程。

也就是說,解決新能源續航問題離不開內燃機,問題的解決最關鍵的因素其實是――時間。


推薦閱讀:

石油究竟是可以再生還是不可再生?有人知道真相嗎?
不加油不充電!幾分鐘滿血復活!這種新能源車來了
【交能年報】快看,這裡有份2018年電力市場成績單!
新能源乾熱岩:來自地球母親的關懷已進了井槽,好好感受下溫暖
核能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TAG:新能源汽車 | 能源 | 汽車 |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