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代的技術條件能製造出可靠的自行車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而且一般人可能也不容易往對的方向思考——不是自行車難造,而是路難鋪。

人類歷史上比較公認的自行車的雛形,是1790年法國人Comte Mede de Sivrac製造的Celerifere。這個沒有踏板、沒有把手的自行車,雖然結構上像自行車,但是行動起來完全靠人的腳蹬踏地面,然後靠慣性滑翔。這個自行車從工藝上說並不難做,明代也可以。de Sivrac將「車身」做成鱷魚的樣子,從風格和實用性上都不難看出,最早的自行車並不是真正的交通工具,而更像是城裡人的玩具。

1817年,德國人製造出了名為Draisienne的自行車,在前代的基礎上加上了把手,然而仍然是靠腳力蹬地驅動的。請注意,這時候離鴉片戰爭都不遠了,自行車都還沒誕生,換句話說,自行車是一項很晚的發明,和題主所限定的明朝差得略遠。

為什麼呢?因為路難修啊。

任何發明,哪怕是發明著玩的,也得有條件有市場。行軍打仗,如果大規模地使用Celerifere這樣的自行車,速度提升極其有限不說,上坡的時候恐怕還不如徒步輕鬆,士兵反而消耗掉更多能量,需要更多食物補給,提高戰爭成本。要能回本,那得提升速度相當明顯才行,早期自行車顯然做不到。大量的木材用作什麼不好,生火取暖或者製造武器都比造「自行車」划算。這也是為什麼機械化時代之前,行軍打仗就是畜力拉車為王,老祖宗不比我們傻,這是用身體悟出來的經濟學。

再看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比較成熟的自行車,比如1870年的法國人製造的Penny Farthing,看外形你就知道,是裝B為主,短途旅行騎出去玩玩用的,座位這麼高多拉風。這樣的自行車,你能想像它行駛在不平的路面上么,摔不死你,能離開近郊就不錯啦。

1885年,英國人發明了所謂「安全自行車」,終於具備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自行車的一切結構——鏈條驅動,座位變低,帶剎車,橡膠輪胎減震。之所以有這樣的革新,是因為城市的路好走,城裡人買得起,創新有利可圖,這項發明才逐漸完善起來。

能夠勝任野外任務的山地車,一直到1977年才被美國人發明出來。這時候自行車的性質開始改變了,它不是交通工具而是運動設備了。山地車的輪胎堅固耐磨,變速設計來應對爬坡,以及鋼材本身的進步減輕了自行車的質量。這可牽涉到石油化工的內容了,同樣是自行車,這三項科技在明朝還真是不可想像的。

所以說,自行車之所以沒有那麼早發明出來,是因為路的條件一直不行(瀝青也好水泥也好都是二十世紀的發明),路不好,自行車就不可能這樣應用於戰爭。老祖宗的腦袋不可能比我們笨啦,反倒我們一些傲慢的小機智,往往是不符合歷史情境中的經濟學邏輯的。


自行車是很晚才出現的,差不多是汽車出現後才發明的,自行車對路面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想想看古人對自行車的需求是不高的,首先成本低廉才能被大眾接受。古代的技術條件是造不出價廉物美的自行車的,現在一個自行車有幾十個配件,它只能是工業化的產物。古代即使造出來也僅僅是玩具,根本不可能普及。


首先,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古代要是有自行車的話,古人會根據當時的技術做出改進適合當時生產。古人有了自行車,會減少對戰馬的依賴,行軍速度會大大加快。很多朝代的歷史會被改寫。畢竟很多戰役,因為行軍速度,遭到了慘敗。


推薦閱讀:

滴滴快車點開後顯示沒車,這是怎麼回事?
大神級別的產品經理是什麼樣的?
5G:顛覆整個世界
明辨「增程式電動汽車」
有可以養卡的手刷推薦嗎?

TAG:自行車 | 社會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