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為什麼會有心理鬥爭?


人的很多麻煩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在很多悲觀者者的眼裡,未來就是眼下不好狀態的加強版,而自己是這個未來麻煩的製造者和被奴役者。

想到未來可能不會更美好而心慌,想到現狀不如意會著急,想到昨天也是虛度的一天非常懊惱。

我們為什麼控制不住自己的焦慮?

因為我們其實沒想控制它,而且潛意識裡,想用這種焦慮對沖內心的不安。

直面不安的應該是做點什麼來改變,但相對於行動起來的難度,只是腦袋裡胡亂想想,製造一點焦慮,逃避當下的問題,相對更簡單一些啊。對的,人性就是這樣懶惰。

所以,我們不停地想啊想,煩啊煩,累啊累。

楊絳早就說了,年輕人啊,不要想的多而做得少。

想太多而做得少,不僅不能讓你改變現狀,還會從精神上摧毀你。光是內心焦慮的對抗,就夠人受的了。

不甘心維持現狀,又找不到改變的途徑。所以我著急,我等待著一個機會,可能讓我改變命運。機會在哪裡?當然誰都知道,不能只靠等,可是,我根本沒有方向,能怎麼做呢?

那麼,如何放下內心焦慮的對抗?

人本身也存在資源的分配,當你分配了時間、精力成本在某件事情上的時候,如果沒有得到相應的物質資源或者安全資源等的回饋,會容易感到泄氣和失落。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一邊工作一邊抱怨,就是因為自己為工作付出了時間精力等成本,卻沒有收穫預期。覺得工作配不上自己,所以覺得不值不甘心。

怎樣才能讓這種焦慮和不甘停止?那就是放下內心的對抗,提高單位時間成本的回報率。也就是把在工作里混日子、工作外不甘心又不知道做什麼,用來焦慮的時間,拿來解決具體問題。

解決不了?那是能力不夠。沒有捷徑,只有兩條路:要麼降低自己的預期,繼續混每一天,但不要再不甘心;要麼提高能力,改變狀態。

需要強調的是,改變,要從行動開始,而不是從自我施壓開始。

我們都是著急的大多數:再不努力就晚了,再不……就來不及了……。可是,我們往往只是這樣想,而手上呢,繼續拿著手機刷朋友圈。

著急歸著急,但畢竟不付諸行動更輕鬆。所以,自我施壓,從意志入手改變行動,是不可行的。用毅力管束自己那麼累,那麼違背人性,試問有幾個人能堅持?

李笑來在《我們重新認識了「堅持」》中說到,一個腦子裡滿是「堅持」和「毅力」的人,為什麼卻不能堅持做好一件事情?因為,他永遠在糾結如何擺脫堅持的痛苦。」

所以,放下內心意念和惰性對抗的辦法是,動起來,有時候並不需要做宏大的職業規劃,大目標太虛空,或者根本做不到,人容易放棄。而只需要自己不斷嘗試,做點小事來改變每一天的活法,每天完成一個小目標,讓生活充實一點,不給焦慮太多時間,才能真正減少焦慮和疲憊感。

把一些小目標落實到行動中,然後養成習慣。這才是用行動改變思維模式。


這個問題是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心理諮詢師或者心理健康醫生來回答。我不是這方面的磚家,但是我以一普通人的觀點來說說我對這一問題的理解,也可以做為回答。

人人都是有思慮的時候,我們看問題事物時,我們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時,我們要說什麼話面對一個人時,等等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切事,這些事和問題都需要我們去選擇。所以,在我們人的腦海中就產生了,正反兩面的問題。如:做或者不做,干或者不幹,管或者不管,出或者不出,來或者不來,去或者不去,等或者不等……。人的思想是一個無限發展的空間,它可以放大縮小,內容極其豐富千變萬化,速度可以用瞬間來說。但是我們人有時是極端的,極端的原因是問題走到了盡頭,就是我常說的的「鑽牛角尖」。「鑽牛角尖」是問題反轉不過來,所以就產生了精神上問題。其原因是,認何問題都是兩面的,如果只看一面那是不正確的。問題那一面重要,要正確對待,但有的時候要尊重現實,死板硬套,可能回發生的極端東西越大,雖然你的想法是正確的。有人思想上總是在自己小圈子裡轉,原因是他(她)沒有站在圈外面去看;這個圈子往往發生在底層,底層裡面有最多的東西是瘴氣,例如:瘴氣出現發生的地方是在山間旮旯,有許多複雜的毒氣。當然了,如果站在高處看世界那是一種別樣心情,可是不要站的太高,因為,那裡是極寒寂寞。人的思想就這些問題在發作,精神分裂症就是鑽牛角尖,不把現實考慮到裡面。說白了,精神分裂症就是想「不開」。

我們不要壓抑自我,雖然不幸的事一時發生在身上,那是一個人生的瞬間經歷,黑暗的背後就是黎明,光亮與陰寞是成正比的。


感謝邀請,如果你認為自己大腦中傳出了某種聲音,並且,在你看來這個聲音是真實的,那麼,有可能是精神分裂;但是,如果你說的這個「聲音」只是你的一種比喻,那麼,請放心,這種聲音每個人在起床的時候都會經歷。

心理衝突的來源

我想將你所說的心理鬥爭改為心理衝突更為合適一些,這是每個人都會存在的,並且,可能是我們隨時隨地都在經歷的一種日常心理反應。所以會產生心理衝突,我想大部分時候都是兩種動機不同時產生的矛盾而引發的心理反應,內外在不統一時,這種心理衝突也會發生。

就像你說的起床事件,繼續睡覺與起床上班是兩種恰好相反且對立的動機,睡覺意味著滿足了精神與身體上的休息,起床上班則是一種現實動機,所以,早晨起來很掙扎,並且情緒波動較大。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較為單純的生活事件的心理衝突是日常發生的,基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我解決,並不會影響心理健康,和精神分裂更沒有任何的關聯。但如果心理衝突上升到了一定的程度,這種心理衝突則會產生較為強烈的情緒波動,從而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

例如:我們人格上的心理衝突,就是自我認知的不協調;道德上的強烈衝突,可能會引發強烈的焦慮、恐懼等等。所以,為了讓我們的人格更加完善,也更加穩定,我們需要在平時做一些心理上的鍛煉。

給你一些關鍵詞:把握輕重原則(遲到與睡覺之間)、急緩原則(分清主次順序)、順其自然等等,這些都能夠幫助我們去選擇,以避免心理衝突帶來的情緒損傷。


有兩個聲音很正常,不是精神分裂,如果無法控制兩個聲音,經常停不下來,則可能是強迫思維或者強迫思辨,屬於強迫症,精神分裂比這個嚴重的多,會有幻聽,還有妄想,以虛幻的不真實的感覺做主導,表現是自知力不完整,分辨不出現實和虛幻,主客觀世界不統一。兩種聲音有時候說成是主人格和子人格,這是兩種心理策略在起作用,兩種策略主導不同的解決方案,產生不同的主意,然後大腦會在兩種方案中權衡利弊選擇,但是會感覺很傷神,糾結。形成原因主要是家庭矛盾比較多,幾種意見互相衝突,同時自己的想法也被壓制所造成的,比如選擇恐懼症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父母經常吵架,自己的選擇同時要考慮多方面的意見,而且還要照顧到自己的意見,從而無法統一,造成選擇困難。


心理鬥爭和精神分裂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況。精神分裂是一種病,是神經糸統發生病變引起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動作都異於常人,不會受患者支配。常有自殺、攻擊和傷害他人的行為。也不會對他/她的行為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心理鬥爭是一個正常人的理性行為。是內心兩種正反心理的漖烈鬥爭。


迷失了真我,無明!自性與習性之鬥爭!道理很深很深!道之存!理之因!正與邪!黑與白!陰與陽!真與假!善與惡!真我與假我!大我與小我!有與無!有我與無我!一切的一切!矛與盾之中的無明,爭鬥!?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有些人寧願養寵物,卻不願贍養老人?
女生從大學到社會的三觀會哪些變化?

TAG:心理 | 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