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出淤泥而不染,下聯如何對?
上聯:出淤泥而不染,下聯:游虛空而不住
整句意境出自《華嚴經》: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淤泥象徵色法「有」,出而不染象徵「空」。日月出於虛空為「有」,不恆定一處、時刻在變為「空」。佛家的「空」是善變之意,不是沒有。人生無常,無常這二個字最接近「空」的本意,沒有一個不變的常態。永遠在變是宇宙的常態。
有人曲解佛家是遁世。實際上,佛家是以出世心,作入世事。空有不二。以出世心作世間事,其著眼點在於作事時的心態而非後果,類似平常說的「只顧耕耘莫問收穫」。
在意過程,淡化結果,人就不易為外境所轉、遇順逆境皆能處事泰然。反之,人就容易患得患失,情緒大起大落,乃至急火攻心、積鬱成疾。
修行之人和世人,從外在去看並無區別。即使大徹大悟了,也還是敦倫盡份、該做什麼還做什麼,而且比常人做事更投入、專註。不同的只是心態和精神世界。
出淤泥而不染,
雨凍雪而潔白。
謝邀。
上聯「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名作《愛蓮說》,原句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為北宋學者周敦頤所作的一篇議論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周敦頤作此文相贈,表明了他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讚美。歷來為古往今來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 因此,「蓮」又被稱為「君子花」。
《愛蓮說》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而能與「蓮」相對而喻的,也只有「梅」了。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畫梅成癖的 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畫、詩,皆遠近聞名。趙孟兆、楊維楨、謝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詩詠梅。現昆明溫泉對岸的曹溪寺內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態龍鍾,虹曲萬狀,仍年年開花、結實。
而「梅」又位列「梅蘭竹菊」之首,指:梅花,蘭花,竹,菊花。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共同特點是自強不息,清華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被人稱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
而詠梅的詩句自唐宋南北朝等歷代也是屢見不鮮。
如:
《早梅》唐代: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念奴嬌·梅》宋代:辛棄疾 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雪裡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嘗記寶篽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標格。萬里風煙,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憶。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故此,個人認為能和「蓮」對句的只有「梅」
所以,我能給出的下聯是:「迎霜雪而怒放」
上聯[出淤泥而不染]
下聯[入土蘿蔔身白]
出淤泥而不染,逢猝變而無驚。
出淤泥而不染,
我對:過萬水秀於林。
出淤泥而不染,
居高位而清廉。
出淤泥而不染,入定境亦非真。
出淤泥而不染;長山頂最耐寒。註:上聯荷花下聯松,對仗工整也仄通。
下聯;濯清漣而不妖
。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春聯才算是一副好春聯呢?
※蘇軾要是知道他去的不是真的赤壁大戰的地方,他會作何感想?
※《聊齋志異》中有哪些關於作惡的狐妖的篇目?
※張仲景王羲之等醫學家藝術家,從來沒人給他們投票發大師任命書,為何被認為是真大師?
※你認為孟子「君子遠庖廚」的說法是偽善嗎?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