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對聯需平仄,怎麼對下聯?
現如今的對聯要求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嚴格、苛刻與死板了,必須要求平仄對仗完全工整無誤!作為一項大眾化的群眾文化娛樂活動,已經走出了小眾化自娛自樂,孤芳自賞,閉門造車,固步自封,抱殘守缺的小圈子。不再是某些皓首窮經的學究和腐儒們的專利。如果那樣就是在畫地為牢,與世隔絕,太局限了!
在頭條問答欄目里,對對聯就是要與時俱進,重在參與,大家集思廣益,相互交流,發揮所長,寫出一些能夠與上聯(或者是下聯)的意思意境基本對應的下聯(或者是上聯)來即可。當然了,對聯都是一些高度概括、凝練、濃縮的,修辭華美,言簡意賅,對稱性很強的,精美絕倫的精言妙語。表達的內涵也很有意義,很有深度,很有廣度,很有代表性。生動形象,有言外之意,有弦外之音。如果太淺薄,也流於形式,就顯得十分浮躁,缺乏內涵修養,文化底蘊不足,古典文學基礎不紮實,古典詩詞的積澱不夠豐富,國學的功底不深厚。總之,出對聯和對對聯是檢驗一個人的傳統文化的功底和素養的即興遊戲!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點滴積累,學無止境,厚積而薄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表述的就是這個道理。人們樂此不疲,就如同在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從中獲得精神享受,得到知識的濡養、形象的塑造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對於營造濃厚的精神文化氛圍,促進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光大是大有裨益的!
敘事講抑揚。哈哈 把它當上聯對了。
對聯需平仄;做人宜實誠。
「鐵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此為一聯,且是名聯。從詞性上看,「馬」與「花」都是名詞,「鐵」與「杏」也都是名詞,「鐵」與「杏」都是說明「馬」與「花」這兩個名詞的,它們一剛一柔,組合成漢語詞性特有的美感。從平仄上看,「鐵」與「杏」都是仄聲,但在寬對里「一三五不論」,即單數位的平仄可以根據意境的需要而放寬要求,因此,此處為合格。再看「馬」與「花」這兩個字的平仄,「馬」是仄聲,「花」是平聲,因它們都在偶數位,便只可平仄相對,於是,便組成了漢字特有的音律上的美感。從此聯中的季節上來看,一為「秋」,一為「春」,詞性相同,但季節不同,就出現了春秋兩季景色的不同,內容於是就豐富多彩了,這就組成了對聯以及律詩的藝術的美感,同樣,從平仄上來看,「春」和「秋」都是平聲,但它們同樣是在單數位,於是,也「不論」。再從方位上看,上聯是「江南」,下聯是「塞北」,詞性相同,平仄相反,這就構成了由於中華地域之大而來的遼闊的美。一副對聯,短短的兩句話里包括了的中華傳統文化在對詞、對律中所包的幾乎全部的美的要素,即音律之美,景色之美,意境之美等等,依靠的是什麼?就是它從傳統的詩詞歌賦中所吸收歸納並得到了文化界以及大眾所接受認可的文化審美中的幾個要素而已。
再看北宋王安石所撰的姜女廟的那副對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聯中「秦皇」對「姜女」,「安在「對「未亡」 ,「萬里」對「千秋」(數詞對數詞,量詞對量詞。)「長城」對「片石「,「築怨」對「銘貞」。其中的「哉」對「也」,則是語氣詞對語氣詞。就此聯來說,正是由於它的格式的完備,才有了更好的體現它的意境的保障。可以想一下,如果不講格律,沒有樂感,豈不是與唱歌跑調和亂拍一般的索然無味了?再看一副不知出自何人的傳統的屬於工對的酒店的楹聯:「沽酒客來風亦醉,賣花人去路還香。」如有性趣,不妨觀之,不妨誦之,然後品味之。
本人一直以為,字有四聲,這個難懂嗎?詞有詞性,這個難學嗎?小學的功課吧?魯迅小時上私塾的時候,有一天先生出了個三個字的上聯讓他們對下聯,先生的上聯是「獨角獸」。有的學生對的是「雙尾蠍」,有的學生對的是「兩頭蛇」,魯迅對的是「比目魚」。先生評判說,那兩個對句不佳,不佳的原因是,「雙」與「兩」這兩個字都是數詞,而上聯中的「獨」字,隨然指的是一個,但卻不是數詞,而是副詞。魯迅所對的「比目魚」的「比」字恰恰是指的並排的兩隻眼睛,又不是數詞,而是是副詞。僅此一例,關於對句中的詞性的理解就明了無疑了。當然,此時先生並沒有說到平仄(如果說到平仄,「兩頭蛇」的「頭」字倒是最佳,因為正和和「角」字的仄聲相對。)因為要逐步的來。
古人少時就能對句,何以今人卻不能了?非不能也,乃不為也!許多人一開始就把對句當作造句對待,怎麼能「為」呢?韓非子在〈說難〉里指出,「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亦不難……。」當然,不能一下子就掌握對聯的規律,但只要理清它的脈絡,分清幾個要點,壓根就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更別談什麼絕竅了。不錯,頭條里的出上聯征下聯或出下聯征上聯的時候,從共同參與的宗旨出發,並沒有強行要求一定要如何如何,這個自有頭條的道理,即那些參與者要有一個從不熟悉到熟悉,並能從對句之中的搜索詞句,尋求對仗的過程中開啟智慧,領悟哲理,陶冶情操,何樂而不為?
頭條不要求(也有的在出句征對時列出了出句的平仄,這就是要求對句也要有平仄,且按格律相對。但多數沒有。),但不等於社會上的文化組織,比如全國和地區的楹聯協會,等機構就認可了所謂的「自由對」。國內的,報刊,電視台的征聯也都是嚴格地以對聯的標準格律來評判,哪裡有什麼「自由對」?那些以為對聯是大眾參與的項目,就認為對聯的格律是排斥了大眾,而成為了小圈子的說法,實際上是不知道家家戶戶的老百姓都能判斷出一副對聯的優劣來。他們的這個觀點,究竟是在抬舉大眾,還是在貶低大眾?既然是把對聯當作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並且還要傳承之,發揚之;卻又把它的基本要素看作是一種束縛,然後再來打破這種束縛,不是自相矛盾了嗎?
對聯需平仄,
詩句有律格。
對聯始於桃符,是脫胎於詩詞文化的一種大眾化表現形式!即象補充又有縮影。 入門不難:只要分清了平仄(漢語拼音1/2聲為平,3/4聲為仄),上聯仄聲字收尾,下聯為平聲字收尾,上下聯字數相等,同聯節(語節)位置詞性相同但字不能相同,平仄對仗上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即可,就可以欣賞和撰聯,體會聯趣!至於撰聯的優劣就涉及個人的文化底蘊,知識面的寬廣和傳統文化素養程度!
對聯按說「對法"有"工對,寬對,言對,雙聲對,鄰近對……"但不管諸多對法,按照聯律對偶照(寫作格照),都可歸納為:正對,反對,串對三大類。 工對和寬對是指對仗的嚴與寬的程度而言! 工對:狹義說法是指詞類對仗之寬工,這是有失偏頗的,應是聯對整體的節奏,平仄,詞類,結構的嚴謹對仗,缺一非工! 寬對是與工對相對而言,但也不是不須對仗而只是相對條件放寬,但也是有限度的。一般是應用於針對性場合或巧趣方面,實用類聯對不誼提倡而應向"工對"方向努力,宜忌當忌之!例如:獨角獸,比目魚。按正常對聯上聯"角「仄聲,下聯"目"仄聲,診斷為對仗不工!但作為趣對其趣味性又是可行的!但不管怎樣如果把一幅對子仄收之聯定為下聯而平收之聯定為上聯(即上下聯都分不清)那肯定是對聯基本常識的欠缺!
下聯:為人要周正。
上聯:對聯需平仄
下聯:號脈講陰陽
上聯:對聯需平仄
下聯:算命看陰陽
對聯需平仄,
答句要工整。
守舊發不了財,只能稱迂夫子。全國富豪有幾個是大文人,秀才用兵一事無成,識字識字,吊事不治。夫子守平仄,能人不按規。你守平仄,你的聯存世幾何?大家不是文豪,工作之餘,娛樂為主,開心就好。講平仄,去專業區,反正我不想留一聯存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喜勿磚,我也是搬磚人。磚,好磚沒有,廢磚多的是,諒。
關於對聯,本不想多說什麼,因為秀才遇到兵,說了白搭,看了很多評論,看到還是有為數不少的行家裡手,既有同道,那就在此閑扯幾句,說錯了也好有人給我指正不是。
老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不僅說對聯,凡事皆如此,做人還要有個規範來約束自己呢,不是么?
首先說,詩聯,所表達的一定是要有積極向上的意義,如果是庸俗的,低級的,甚至是下流的,那就叫做偽詩,偽聯。所以,我們做詩聯的時候要表達正面的東西,詩也好,聯也罷,它都是源於生活,卻必須高於生活,文字上要凝鍊,意境上要升華,否則就是沒有韻味的白話句,口水句,不能稱其為詩聯, 關於對聯,通過很多人的出句和對句,不難看出,多數缺乏對聯的基礎知識,首先說音律,音律就像我們唱歌的旋律一樣,音律和諧,讀著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給人以聽覺的享受,再說詞性,名對名,動對動,有上下對稱之美,一般而言,詞義範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器物,動物,植物,動作,行為,等等要在一個相同的範圍之內選取物像,當然,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這就出現不同的對仗類型,如,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等,從內容上分,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等,有些時候會出現上下句詞性不是那麼太對稱,比如,形容詞對動詞,作為寬對,聯律通則里也是允許的,對仗也有多種,寬對為基調,工對為目標,所以,儘力做到工整,
三,片語結構,上下句的片語結構儘力一致,主謂結構的片語對主謂結構的片語,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還有偏正結構,動補等等,總之上下對應的力求一致,
四,節奏。句中音節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例如天晴/日麗,山川/水榭。
五,字數,上下句字數必須一樣,即便是多分句聯,相對應的分句的字數也必須一樣多,
六,上下句的內容要相關,對聯就像兩個人的對話,人家問你啥,你就答啥,比如人家問你吃了沒,你就可以回答,剛放下筷子,或者說,剛洗了鍋,既相關聯,又沒和問話重複,更沒衝突,簡明扼要的作了回應,再比如,對聯就是一幅畫,人家在紙上畫了一座山,一片樹,剩下的空白地方讓你來補充,那麼,你會補畫什麼?是不是可以山腳處畫上溪水,湖泊,天空處,追上點白雲,或者飛鳥?所補充的白雲,溪水,小鳥與人家的山,樹放在一起,是很和諧的?,對聯就是如此,人家說半句,剩下的空間,就等你那半句把它說完整,而且是意上要和諧的,豐滿的!
總之,對聯要做好,不是一個簡單事,當然,有興趣,有毅力,能堅持下去,總有能做好的時候,這需要一個過程,今天說的這點東西,在對聯的相關知識中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大量的東西需要學習,可別小看了了了幾個字的對聯,
夜深了,就扯這些,不對之處,望老師們指正!
補充一點,發現很多人不知怎麼區分上聯下聯,對聯上下句的最後一個字叫句腳,對聯的就叫聯腳,最後這個字是仄音收尾,就是上聯,聯腳是平音字,就是下聯,
推薦閱讀:
※「四德」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說民國後中國無大師?
※上聯:草原羊群馬頭琴,下聯?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