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裡並不窮卻去申請助學金的人是什麼心理?


謝邀。

這樣的事情很過分。我在大學時候曾當過班長,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

在大學做過班級工作的人都知道,評定貧困生、分配助學金是最棘手的難題之一。其難度在於:其一、獲助學金者名額有限;其二、評定難度大,對評定流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有較高要求,若不能妥善處理,容易產生「貓兒膩」。

更重要的是,在以往的評定流程里,申請助學金者的公開自我陳述是關鍵環節,有的同學礙於面子,寧可委屈自己也不想公開貧困身份。而公開陳述個人情況的同學,把一些痛苦、不幸的隱私暴露,無異於「二次傷害」,甚至有人利用評定者的同情心,過度渲染、誇張窮困,把評定會搞成了「比慘大會」「哭窮大會」。

因此,在維護評定公正和透明的同時,還要保護貧困生的個人隱私和尊嚴,這就需要一些具體的、靈活的操作辦法。以我在大學擔任班長時的實際操作經驗,評定貧困生可採用一種「匿名陳述法」。

當輔導員、班主任確認申請助學金人數後,由班長組織黨員、班委和各宿舍代表組成評定小組,申請助學金的同學不用上台陳述,只須將個人情況寫下來,交給評定小組的成員集體討論。為保護隱私,這些陳述文字上不署真名,只標記一個數字,陳述者真實身份只由這次評定的總負責人掌握。等小組熟悉申請者的貧困情況後,須進行投票,依據困難程度確定等級(一般是三個等級)。最後,由負責人落實評定結果並審核申請者陳述的真實性,比如,有官方開的貧困證明、家庭收入證明的,必須向負責人出示。

這樣的流程雖然繁瑣,但最大程度上保護了貧困同學的隱私,也讓參評者心服口服,不會出現因助學金分配不公而引發的矛盾。當然,這種方法最適用於大學初期的評定。等同學們互相熟悉了,誰真貧困、誰假貧困、誰不貧困,大家心裡自有答案,便可以採用更直接的方案進行評定了。

對貧困生的經濟資助,早就有國家政策層面的確認和支持。只是在政策的落實中,容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是「好心辦壞事」,有的是有意侵吞國家福利。對於前者,應以合適的評定流程加以引導;對於後者,必須及時遏制,若有情節嚴重者,還應訴諸法律。更科學、公平的方法、流程,是遏制評定中「貓兒膩」的最好辦法。

助學金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看似不是個大數目。但此事不可小視,保護貧困生的隱私和利益不受侵害,是彰顯大學教育理念的途徑之一。通過校園裡的點滴關懷,尤其是細節上的人性化操作,會讓貧困生感到未來生活的希望。畢竟,愛的教育比其他冗長的說教更有價值。


來說說我吧,我是今年才畢業的大專生,其實家裡也不算是很窮,但是我平時生活很節約,記得第一年去大學的時候我就沒評助學金,心想著我這不算很窮留給那些真正窮的人用吧。

但是第一學年評下來的時候我就傻眼了,全是富有的或者是班上的班幹部,還有一些就是經常被老師叫去幫忙的。反正就是真正窮的基本上沒評上。第二年的時候我想著與其讓他們拿了還不如自己也去爭取一下,後面因為和班級里同學的關係不錯,經常也被老師叫去幫忙,就是別人休息的時候老師一個電話我們就得到位的那種,最後評到了3000,我就用這錢出去旅遊了一圈,看了看其他地方的風俗人情,漲了一些見識。

我和我的幾個好朋友想法都差不多,與其讓那些富的流油的人爭取到了助學金還不如讓自己拿,畢竟經常班級里的很多事都是我們費心費力,還經常被老師叫去,有時候賣力了還不討好。就當是我們的報酬吧。

最後第三年的時候我本想著算了,但是在給老師幫忙的空閑時間聊起來助學金的事,我說今年有半年的時候沒在學校了,我就不申請了,最後老師說你不試試怎麼知道。我的好朋友也給我這樣說後來果然又有一個3000。

總結:其實有時候我也在和我同學討論這個問題,為什麼窮的就拿不到助學金,後面得出結論

1.他們每天只是學習很少社交,在班上基本上不發言。有時候同學一年都搞不清楚他叫啥。

2.還有一些比較調皮經常曠課和老師頂嘴,更別說幫老師了,還和同學關係處理不怎麼好,自己反正可以窮但是不能受氣,有時候別人和他開個玩笑他都會生氣。

3.他們自信心不足,有時候他們自己都覺得自己不需要,自己少吃一噸就好了。

以前全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說實話,作為一個剛進大一的新生來說,學的軟體,學費比較高,1萬1的學費,為了減少爸媽的負擔,我還是去申請了助學金,開始的時候,輔導員說人數不夠,把我刷了,要是比我更貧困的我也沒什麼,但是看著買了一個300元滑鼠的班長拿到了,我也只能看看,畢竟我在外沒什麼關係,只能靠自己,這種事情我只能不做聲,後來,同班的同學也沒有,他的親戚是領導,打了個電話,二等到手,不過後來因為大二大三的同學掛科多餘的名額,又幫我加了三等,我是無所謂了,只是覺得我的好朋友只拿了三等感到不平,他的生活真的很簡樸,平時食堂吃飯從沒吃過葷,我問怎麼不吃,他說蔬菜挺好的,我想為他點贊。


我是申請過貧困助學金的一員,也是你口中看起來並不窮的一類人。

然而事實是我家中為了改善貧困貸了好多款,牧區的收成不好,並沒有真正的改善貧困的現狀,反而越來越貧困,家中負債纍纍。

從小因為家中貧困,性格很內向,從小學到高中,離不開那麼一個小小的旗縣。好不容易考上了一個離家遠一點的大學,擺脫了貧困家庭對我的影響,我決定做一個全新的自己。

這一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花錢,並不是沒有節制的花錢,而是改變以往什麼都不捨得買,不願意借錢給同學等等,變成想穿什麼就買什麼,想吃什麼就買什麼,同學借錢特別豪爽。這就給同學們留下了一個不困難的印象。

事實就擺在那裡,我家庭就是貧困的,我不願意讓同學知道,我不想讓同學覺得我是一個貧困生,這應該就是虛榮吧,我覺得還沒到這種程度,但是我家裡需要錢,沒有辦法,助學金可以讓媽媽少給我打一點生活費。

既不想讓同學看不起我,又得減輕家中負擔,就會變成你口中的那種人:並不窮卻領著助學金。

不窮只是你眼中的,而非事實。


感謝邀請。個人覺得吧,窮學生拿不到助學金也許是有兩個原因,第一,窮人孩子自尊心特彆強,因為窮,不想被很多同學和很多老師知道自己的家境並不殷實,怕周遭的人看不起自己。如果身邊的人老是以同情憐憫的心情態度對待這個窮人孩子的話,他(她)會覺得自己之所以被大家關注是因為自己窮,沒錢,身邊人只是在同情憐憫自己。有這種心態的人一般都是很有骨氣也很有想法的,他(她)心靈深處是很在乎別人對自身的評價,但卻期望周圍人能夠更多地是圍繞其自身的努力,比如學業,比如品行,來博取老師同學的認可;第二,窮學生不申請助學金,也許不是沒申請,申請了卻因為某種人為干預的因素而拿不到,也有可能是根本就沒有申請。舉個例子,我們知道,深圳這幾年深圳市政府有建保障房,每年都建有一定數量的。其目的是讓深圳低收入家庭以低於開發商很多的價格可以購買入住。事實卻是,這幾年都查出有部分購房者並不是低收入家庭,不但不是低收入家庭,而且是有好幾套房產的主!這些有好幾套房產的人入住保障房按理是不符合政策的,這些人使用非正常手段得以達到購買入住保障房的目的。當然,查出來後媒體曝光,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另當別論了!同理,家境好的學生申請助學金也是不符合大學相關規定的,之所以申請到並拿到助學金,這其中可能也存在著某種貓膩,或暗箱操作。除了深圳的南科大是去行政化,我國的大學都是一個模式,你應該懂的吧,我就不再啰嗦了。窮困學生也有可能是根本沒申請,為什麼不申請助學金?也許是對身邊富學生拿助學金的見得多了,窮同學卻沒幾個能拿到,受了心理打擊因此放棄這個想法;抑或是好面子,虛榮心作祟,中國人最看重面子了,找女朋友找老婆要找好看的,帶出去才有面子;沒錢也要裝有錢,穿得體體面面,人情世故隨份子,同一等級多少我也得多少,儘管我經濟方面比不上別人,就怕別人說我閑話貶低我。也許不申請助學金也是維護面子問題吧。這個也是我的臆想罷了!要說的暫時也就這麼些了。以上是我的剖析,有不同意見的可以發表在評論區,也可以各位之間互相探討。


助學金沒有三級貧困證明怎麼領?你說有錢人花錢辦個三級貧困證明也可以領啊。那特么這有錢人腦子有病,你有錢學校的那點助學金對你有意義嗎?而且學校助學金是分等級的,按我們學校的,最高的國家助學金5000 1位,後面分別是3000 5位2000 10位1000的忘記多少人了,一個500人的學院總共能領的人不超50人,中間有各種調查取證,最後裁定你的等級,你說有錢人怎麼?好,你又說我跑題了,他們有錢人可以領結果沒到手。那好特么沒到手這個話題有意義嗎,你無非就是想說有錢人有錢還申請,不要臉什麼的么,人家都沒領到你特么有病啊,這個東西有明文規定,沒有犯法,哪條規定有錢人不能去領,如果你說有錢人有內幕,那我服,在學校里領取助學金還有內幕,只能說明你們學校真的辣雞,你們輔導員真的煞筆,我們學校輔導員被舉報說有內幕,直接停職調查。你又說你們學校沒人舉報,只能說明你們連爭取自己正當權益的勇氣都沒有,這輩子都抬不起頭!


什麼心理?我覺得是這樣的。

NO1.隨個大流,缺少大情懷。

很多人也許覺得現在早就全面小康了,覺得自己身邊肯定沒有什麼特別貧困的人。因此在道義上就會,對自己的要求放寬鬆一點。

覺得大家都申請,我也要申請。

失敗了並無損失。

成功了飛來橫財。

本著這樣的想法,很多人都會覺得擁有的錢多多益善,不太在乎它的渠道和來源。

他們並沒有仔細思考設立助學金的意義。可能是單純的隨大流,閑著沒事幹。

而人群給予了他們安全感,就好像過馬路一樣,置身於人群的時候,自己內心的所謂準則和道義,都會鬆懈。

NO 2.題主眼裡不窮困的人,可能真窮困。

這就要提到前段發生的一件事,是說一個家境貧寒的男生家長,用打工賺來的錢,給孩子買了一雙名牌球鞋,圓了那個男生的一個小夢想。

男生也因此視若珍寶,非常的愛惜。

但是有同學將這件事舉報給了學校,取消了這個男生的助學金。

當然,也許這種情況是個例。

但是也不乏有這種可能。

甚至一些生活的很精緻的同學,是靠自己的兼職等把自己活的精彩。為了不添加家庭負擔而自己私下有努力奮鬥。

這些都是未知量。


大多數真正有需要的人才會去申請。

如今信息都是公開的,如果你申請了國家助學金是要掛網公示,學校通過以後還要省教育局通過名單。

大多數學校還是可以做到公平,以學生的貧困等級來分,有一些學校會把三個等級全部分3000元。個別學校的不公平評選可能有些不合理,不能真正落實到貧困生身上,但是對於這些不公平的做法,需要有人舉報或者揭出,一旦有舉報,名額就會重新考慮。所以,不要怪公不公平,也不要讓少部分的不貧困的學子的申請成功而否定了大部分真正貧困學生去申請助學金這件事。如果你有想法,有意見,或者對某個學校的評選方式不滿意,你可以去提出意見。不要一杆子打翻整條船的人。

助學金,有需要就去申請,無可厚非。

如果其他同學的家庭情況比你更加好卻申請得到,那你可以跟輔導員說明情況或者舉報。

總結:大部分人都是需要才去申請助學金,不要一概而論。


助學金是指國家教育部門為經濟條件相對處於劣勢的學生提供的無償補助,避免學生因為經濟因素而耽誤學業。從我小學時候開始到現在大三也有過幾次申請助學金的經歷,就我自己的經歷談談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吧!

前段時間曝出雲南某高校通過上台演講「比窮」爭取助學金的名額,此事一出,立即引發廣大人民的爭議。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居然有很大一部分網友表示支持這種現象,對此小編表示無法理解。雖說現在社會信息高度公開化,但是一個女性的身高體重都是秘密,為何一個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要在暴露大庭廣眾之下呢?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經濟條件不佳的學生,必然要更早的擔負起一個家庭的責任,這種經歷讓他們相比同齡人更加自立,自尊心更強。相比獲得助學金這種補助,他們更傾向於自己干兼職或獲得獎學金。這就減小了那些不窮的同學獲得助學金的競爭力。

大學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場所,在這裡雲集了五湖四海的學生,進入大學的他們再也不是高中時期那個整天扎在書海里學習的傻小子了,面對大學那五彩繽紛的生活以及外界環境帶來的各種誘惑,談戀愛,打遊戲買裝備等等讓他們明白了錢的重要性,但平時花在談戀愛打遊戲上的時間都不夠,哪來的時間去干兼職賺錢呢,而助學金這一筆意外的財富怎能不為他們所心動呢。

大學也是一個小社會,相比高中時期整天學習書本里的理論知識,這裡學習的更多是為人處世與人交往等做人的道理。經濟條件不佳的學生大學要麼在圖書館學習,要麼在外面干兼職,這使得他們與班上同學尤其是班委沒有太多的感情交流。而那些家裡不窮的孩子則時間相對充裕,有更多的時間去與人交往,加上家裡經濟條件不錯,平時請客吃飯啥的也不含糊。這些也使得在助學金的評選過程中造成助學金名額和等級上的差異。(完)


不窮的大學生申請助學金是什麼心理?我認為有三點:其一是相互攀比,看見別的同學申請助學金,自己心裡痒痒的,覺得自己不比其富裕,應該申請。其二是認為是國家的錢,不領白不領。其三是自己申請了助學金就可以減輕了家裡的經濟負擔,或者是自己手動更寬裕些。

對於助學金的申請問題怎樣做到公開、公平?國家要有一定的標準,什麼樣的學生該申請或不該申請。如;家裡吃低保的,父母雙方殘疾無勞動能力的,家裡或有生大病的,或是孤兒的等等。首先自己申請,其次學生進行評選,後來再進行公示。這樣確實困難學生該申請的得到保障,不困難的學生礙於面子也不會申請了。

記得我上高中時,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為我家兄弟姊妹七個,屬家大口闊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家庭,又因為我在學校是個優秀學生還擔任了班長,老師主動讓我申請領了10元的助學金,第二年因為申請的同學多了,我就主動放棄了。那時全年學雜費三、五塊錢,10元的助學金真的還幫了大忙。


推薦閱讀:

翰苑教育集團簡介
上了一年半中專,還有接著上的必要嗎?
哈佛大學的入學要求是什麼?
給孩子買個好手機,學習成績會提高,是真的嗎?
3600萬就想把孩子培養成偉人?該醒醒了

TAG:心理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