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皇帝也不例外,歷史上真有這樣的例子嗎?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皇帝也不例外,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

在中國歷史上,國家對皇帝來說就是皇帝的家,國事也是皇帝的家事。處理家事和國事是有區別的,處理國事有標準有國法,而處理家事尼,清官難斷家務事,家裡的事是沒有是非對錯的,也就是說沒有標準的。

法律是為國家服務的。在歷史上皇權專制社會中,國家就是皇帝的家,那法律就是為皇帝服務的。既然法律是為皇帝服務的,那又怎麼能懲罰到皇帝呢。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本身就只是一個漂亮的說辭,是說給天下臣民聽的。在歷史上因為各種各樣的罪名殺掉的臣民多了,哪看到以法律的名義殺死皇帝的。

中國歷史上的法律和現代法律是不同的,過去是法治國家而不是法制國家。

其核心是人治,具體一點說就是皇帝治。過去講的是什麼呢?君臣如父子。父親如果犯罪了,兒子怎麼辦?唐朝的政治家文學家韓愈說:我們中華文明是以孝治天下,如果舜的父親犯罪了,作為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舜一定會把他父親從監獄中搶出來,然後逃跑。

我們接著分析,按照上邊的邏輯推理,如果皇帝犯罪了呢,大臣們就只能把責任擔起來,才算是一個好臣子,君臣如父子嘛,這也是應該的。也就是說,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皇帝是不會犯錯的,又怎麼會受懲罰呢。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皇帝最多能做到知錯改錯但不認錯的原因。

歷史犯錯的皇帝多的象鳥一樣多,但除了改朝換代時處死過皇帝外,沒有見過哪個朝代因為皇帝犯錯而被處死的。

當然也有皇帝裝逼,下過罪已詔的,但都不是裝逼罷了,證明天子聖明而已。

更多的是皇帝錯了,臣子來背黑鍋,然後被處死,甚至沒錯也要被殺。

比如于謙,明明再造明朝的大功臣,卻在奪門之變時被處死,理由是他不死,老皇帝歸位就沒有正當理由,只能為讓他死找個理由,然後讓他死掉。不知道在這時候,法律的公正性到哪去了?

曹操自稱是法家的弟子,尊重法律,自己規定的哪個人的馬踐踏麥田就處死,當自己的馬驚了踐踏麥田卻變成了割發代首。

大概以上這些才是歷史上的所謂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吧。


你覺得,在古代人冶社會的里,會出現「律法平等,皇帝也不例外」這種情況么?

「劍雄品評」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也許歷史出現了,許多「罪已詔」、「割發代首」等象徵性的司法救濟方法來遣責於已,但這畢竟是通過做秀的方式,來平定自然災害、社會災難所造成的影響。即便在歷史上出現,以真的「罪已詔」來試圖挽回,被權臣外賊逼位的頹敗的局勢時。但這種皇權即將旁落的局勢,已大都處於無可挽回的境地了。

以崇禎帝於崇禎八年、十七年兩個「罪已詔(崇禎帝一生,總共發了6個「罪已詔)來對比,八年之昭就是做秀多於實責,十七年之昭雖實責多於做秀,但已然是在闖王已攻擊京城宮闕、百官做壁上觀之時,終致皇位轉授、懸樑煤山、無可挽回了。

「劍雄品評」認為:之所以會出現、大家不認可的古代中國存在「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狀況。原因在於「罪已詔或類似對皇帝的懲罰,皆屬於名譽刑即刑罰中資格刑,而非生命刑、自由刑、等其他刑罰。其實,在皇權凌駕於相權、司法權之上、皇權是政冶中樞的古代中國。讓皇帝不再局囿於名譽刑,受實刑去坐牢、去死。那草民們可真是想多了。

皇帝去受實刑之後,國家怎麼運轉?空出來的皇位給誰坐?給你坐?!你都不用以命相搏、亟需才能的謀反,憑藉「律法之平等去篡皇位」。你昨不上天呢?從這個側面也可管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願望是與中國二千二百多年的政冶運轉系統的設計是相左的。說的更直觀點,是與其核心子系統的皇位傳承更替觸發條件是相剋的。

而設計這套龐大政冶系統的,卻恰恰是儒家文化。儒學經過春秋戰國近千年的篩選錘鍊淘汰,終於戰勝各種學說,堂而皇之、登堂入室、替皇上去演奏黃鐘大呂了。其他的學說撈個洞簫牧笛吹吹,也就算不錯了。

由孔孟往返於各國頻繁試錯而發軔;經「」行三公九卿、廢分封、代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修靈渠、通水系、大一統中國、建中央集權」的雄才大略的「天下首帝」的始皇帝的"焚書坑儒"(禁私學誹謗朝政)、"挾書令"(藏儒學者治罪)的殘酷卓絕地錘鍊;

儒學之車承董仲舒借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威,統一思想後,視野之前已是一馬平川、浩浩坦途的歷史之旅了。這標誌著儒學取得了在中國文化中統治地位;歷史往往是經過文化設計定鼎之後,才以時間為橫軸走出來的事件總和,那麼,儒學實際上還取得了控制中國歷史走向的決定性的地位。

好了,儒學已拿到了控制中國歷史走向的決定性的地位。那麼,儒學是怎樣讓「律法之平等」在皇帝那兒失效的呢?

儒學的「禮」中包括一個很重要的制度,那就是,國家裡的各色人等的貴賤、尊卑、長幼、親疏的社會秩序分野,是等級森嚴、不容逾越的。儒家是靠這個秩序分野的「禮」,來捍衛「皇權」居於政治核心體系的地位的;同時也是用來,維繫整個社會安定和生產的。

《論語·顏淵》有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春秋時期的社會激蕩,使等級名分受到破壞,弒君父之事屢屢發生,孔子認為這是引起國家動亂的主因。所以他如此這般告訴了齊景公,治國首在釐清等級名分。

誓若名士做畫,先有胸中溝壑,方有圖中乾坤;「治大國如烹小鮮」,做領導人要學伊尹之廚法。別告訴我,你能有君王大統之才、踐祚御極之命,還搞不懂「等而下之」的皰肆之術。

儒家在面上奪取了對中國古代政冶活動的指導權後。開始向各個方面滲透,來夯實對中國歷史活動指導權的底座。誓如在律法方面的介入,「春秋決獄」就是明證。「春秋決獄」又叫「經義決獄」,西漢董仲舒提出以孔子的思想對犯罪行為進行分析、定罪。

除用現成之法律外,可以用《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理論作為判決案件的依據(實證上大都以《春秋》為據,故曰「春秋決獄」)。以律法和儒學並駕齊驅,並適時改造律法為儒學所用。

從本質上來說,律法是在政治層面以司法方式來實現救濟、矯枉的重要的方法。擔負著為」皇權」清君側、理民亂,並最終實現天下清明的作用。「春秋決獄」有三大原則,

1.「論心定罪」,考察犯罪動機,改變了自周而秦之「重刑輕罪」的原始肉刑的傳統,給犯罪之人以重生機會。這無疑符合了歷史的期望,更塑造了「外儒內法」的「漢律」,體現了「漢律」出於「秦律」之藍、而勝於「秦律」之藍的先進性。

2.「親親得向首匿」,此為「漢律」之首創。親屬之間有罪,應當互為隱瞞,不告發、不作證,「漢律」不認為這是犯罪,而反之卻是要定罪的。這是「法律儒家化」亦即儒學改造律法的實證,源頭可追溯至孔子之,「子為父隱,父為子隱,直在其中矣」。而且, 這還說明了,「親親得向首匿」是建立在人的貴賤、尊卑、長幼、親疏的社會秩序分野基礎上的,實證上,一般都是賤為貴隱、子為父隱、幼為長隱是主流;反之為支流。而不是兩者平等互隱。否則,儒學改造律法的意義就不大了。

3.「以禮入法」,講究禮法互為表裡、呼應,但宗旨為「德主刑輔」、「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否則,儒學也不會去改造律法了。

「劍雄品評」認為:綜上所述,在儒家奪得了對中國古代政冶活動的指導權後;作為」皇權」,之所以於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之中,獨獨澤被臨幸於儒學。放手讓其改造社會各個層面的規則,是與儒家在當時的諸子百家學說之中,卓而不群的先進性大有瓜葛的。孔孟文化在禁錮並強調階層分野的不可逾越的同時,藝術性地用「仁禮」在治國總政策之下,在包括「律法」等各方面上開了許多個口子。以使民馴於冶,自然是極大的符合古代中國的統冶階級的價值取向的。

至於出於《禮記·曲禮上》之「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成為律法之典,也是自然而然的。研究過中國古代官制的人明白,州牧本就是,代天子牧民於野。州牧按官制屬大夫層面,算封疆大吏了。即便如此,大夫也只是受「皇權」之託,屬行使冶域的層面,但卻也有刑法豁免權。然,「君權神授、受命於天」之皇帝,豈可有與萬民平坐平起之可能?所以,說律法平等,皇帝也不例外。是不符合數千年、悠悠青史之規律的。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劍雄品評文史經濟」的頭條號,可以閱讀系列古典詩詞、現代詩歌、對聯、經濟、美文、軍事、歷史等品評鑒賞文章。原創不易(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期待關注,但謝絕盜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皇帝也不例外。翻譯成古文應該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但是這句話歷史上並沒有出處,類似的說法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意思是那個意思,級別已經降下來了。

這句話的出處是有的,《史記·商君列傳》記載:令行於民朞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出處找到了,究竟有沒有實例,不好意思,關於皇帝的好像沒有,近似的倒是有幾個:

(1)作秀大王曹操

曹操率軍隊出征,看到風吹麥浪,心裡一激動,說了幾句浪話:誰要是糟蹋了老百姓的糧食,就斬首。話音未落,一隻鳥十分不識抬舉的飛了出來,無巧不巧的嚇到了曹操的馬,馬被鳥給嚇到了,這匹馬夠膽小,結果踩壞了老百姓的糧食,曹操牛吹出去了,沒有找到台階下,只能來一出自殺謝罪的橋段,手下也十分配合的苦苦相勸,大家合演了一出「魏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話劇以後,曹操便象徵性的割下一段鬍子認錯。原文如下:

給《三國演義》註解的毛綸和毛宗崗父子看到這裡大罵曹操真是「奸雄」:好你個曹操,死刑你就這樣給免了!

當然:這事來自三國演義,是不是真的有待進一步查證。

(2《呂氏春秋》《說苑》記:「楚文王積年不朝,葆申曰:『王罪當笞』,束荊加王背者再。」,楚文王因為長期曠班,被葆申懲罰,在背上捆了一把荊條。

聽起來有點意思,不過形式大於內容,就是給大家看看態度。

(2)李後主李煜繼位後,比較愛作秀,赦免了不少重刑犯不說,還親自跑到監獄去釋放囚犯,一個皇帝不想著勵精圖治,做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搞的藝術家韓熙載都看不下去了,上奏說道:「獄訟有司之事,囚圄非車駕所宜臨幸,請罰內庫錢三百萬以資國用」

皇帝做的不對,應該罰款!

這個懲罰方式好,天下的錢都是皇帝家的,取之於皇帝,用之於皇帝,左手換右手,還能落個好名聲。

除此以外,還真找不到皇帝犯法受處理的事情,而且以上三位都算不上皇帝,只能說是一把手准皇帝。

大家也可以想一想,有沒有哪個皇帝做過犯法被抓到派出所的?


推薦閱讀:

昨夜,巴西遭遇了一場人類文明的浩劫!
歷史上有沒有權傾朝野,但是忠心耿耿,還不讓皇帝猜忌的人?
明朝,太監的黃金年代
那些為抗戰作出奉獻的娃娃們,這些稚嫩的面孔,看的讓人心疼
歷史深處的民國,了解中國近代100年。

TAG: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