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育兒的根源在哪裡?


生活的壓力!我有個朋友,全職媽媽,有建造師證,掛靠公司一年五萬,她老公一年8萬,工資一年十五六萬,但是長期分居,她老公一個月或兩個月回來一次,沒有買房子,沒有買車,男的不想回來,想多賺點錢,買了房子再回來!

平時就朋友自己看孩子,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接送孩子,現在找了份工作,讓她媽媽來接孩子!夫妻兩個還是長期分居,雖說經常視頻,但是還是比不上父親在身邊好!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夫妻在一個地方工作,即使是全職媽媽也最好跟老公一起,夫妻感情好,對孩子成長也好!父愛的缺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遺憾,跟父親在一起孩子會更堅強,長時間跟媽媽在一起會比較柔弱,男孩也會缺少陽剛之氣!


作為一個努力要往育兒領域創作者方向發展的我,非常想要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我目前在紐西蘭,家有兩個閨女,是一名全職媽媽。

在紐西蘭有很多跟我一樣的全職媽媽,平時我們跟國內的全職媽媽一樣負責一家飲食起居,娃的吃喝拉撒。

但是等到娃爸下班,或者周末的時候,紐西蘭這邊的全職媽媽會一起出去聚餐聊天放鬆,娃爸負責帶娃。

如果是周末要帶娃一起出門玩,也大多是一家人一起出門,或者跟另外一家人約著一起聚餐,總之就是以家為單位。

我覺得可以從這裡窺見喪偶式育兒的根源:爸爸在育兒路上的缺失。

為什麼孩子是大家的,但養孩子的重擔卻大部分由女性承擔?

1:爸爸主觀上想要當甩手掌柜。有些爸爸大男人主義,覺得男主外,女主內,管孩子陪孩子就應該是當媽的責任, 所以主觀意願上並沒有參與養娃。

2:爸爸」被迫「成為隱形的爸爸。有些爸爸雖然很想參與育兒,但迫於經濟壓力,早出晚歸,應酬不斷,久而久之孩子跟他不親,他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與孩子溝通交流,待孩子慢慢長大,與爸爸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3:媽媽一手包辦。是滴!很多媽媽總覺得爸爸粗心大意,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到最後乾脆自己一手包辦,不給爸爸學習鍛煉的機會。時間一久,雙方都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了。

習慣是一種很可怕的力量!

等到有一天發現自己過剩了喪偶式育兒生活,再安慰自己: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所以媽媽們要記住了:媽媽越懶,爸爸越勤快!


中國有很多喪偶式育兒,大多是父親在育兒過程中缺失。有以下幾個根源。

1、帶孩子人過多。很多家庭是一個孩子三個人帶,全職媽媽,在加外公外婆。老人買菜做飯搞衛生,全職媽媽專帶孩子。爸爸下班回到家後,發現無事可干,不知道能幹啥。這種父親其實最無辜!

2、父親工作性質沒法參與。比如邊防官兵及特殊外派性質的工作人員。我家大兒三歲前爸爸外派在海外常駐,我和婆婆一起帶到三歲,孩子一歲時我去學校進修了兩年。白天上課,下午四點後回家帶孩子。父親不知道孩子怎麼長大了。懷老二生老二我堅持帶著孩子和爸爸一起在海外常駐。這樣,父親參與了二寶的各種成長重要時刻。雖然工作依舊忙,長期出差加班,但是至少他知道我長期熬夜睡眠不足,孩子出牙了,會爬了,會叫爸爸了,他都在身邊。偶爾回來的早,帶孩子下樓散步,在家幫孩子洗澡,講個故事,還是有的。這種父親最無奈!

3、父親無意識要參與孩子的成長。很多父親覺得,我賺錢養家,帶孩子本就是女人的事。回家了,葛優躺,刷手機,孩子的一切都不在眼裡,覺得凡事去找媽媽吧。媽媽不上班,怎麼帶個孩子都帶不了呢?這種父親最無知!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共同的關愛。無辜的,無奈的,還有無知的父親們,都應當要找到一些平衡的方法,不再讓喪偶式育兒延續。


以我家十一小長假期間的一場飯局,也許你能看到,男人們都在育兒期間幹嘛去了。

話說十一小長假的一天下午,我家老公被單位一個電話召回去了,留我一人在家與我家兩個兒子鬥智斗勇(當然這已經是常態了)。隨後給我打電話說和幾個同事在外面吃個飯,就在我掐著點算著這兩個寶快睡了,我的幸福時光馬上就要來到時,老公又打電話來了,說幾個同事要來我家坐坐,我忙把小寶塞學步車裡,把大寶招過來看弟弟,就在我慌忙的,剛把屋子收拾乾淨時,敲門聲響了。只見他們四人臉色紅潤,神情疲懶(一看就喝的差不多了)在看手上手裡提著鴨脖店的各色小吃,外加一箱啤酒。這陣仗是打算,繼續推杯換盞的節奏。

各自坐定後,局面就拉開了,可能是幾個人逗我家兩個寶寶的原因,也可能是都是當了爸爸有了共同之處的原因,這四個男人,竟在酒桌上談起了育兒話題,在他們四個中我們一直覺得A是超級爸爸,完美老公,他在我們印象中特別顧家,而且工作也很出色,他家寶寶學習成績也好,所以大家半開玩笑的向他取經。

可能是喝了酒的緣故,我覺得A說的挺實在的,挺中肯的,他說,在以前就是覺得發自內心的喜歡孩子,所以經常陪著他玩,倒沒刻意學習育兒知識。有這個概念是受他媳婦的影響。平常自己工作特別忙,也沒有時間去學習育兒知識。都是他媳婦平時學到看到,總結了和他說一說,他就慢慢知道了,後來孩子上小學了。他媳婦也會主動向他說一下孩子學習情況,並且把老師教的方法給他簡單說一下,便於他有時間時輔導孩子。在他們兩個人的共育的環境下孩子挺開心,快活的。今年他家迎來了小寶,看著大寶對小寶那疼愛的模樣,覺得媳婦做的特別好,自己也會多多陪伴孩子。(女人是一所學校)

聽著A說完B開始羨慕了,還是嫂子善解人意,就說我家吧,我也想插手弄弄孩子,但是事情做起來不是這樣的,有次我媳婦有事,我輔導孩子寫作業吧,媳婦回家問,作業檢查了嗎,我說查了,全寫完了,結果我媳婦一檢查,不得了了,這題少一個步驟,那題不是按老師說的寫的,把我說了一頓,我只得聽著,不然非得吵起來,後面我就沒插上手了,只要我一有這想法,我媳婦就說平時又不看他的書,又不知道老師怎麼講的,你說錯了,還得改半天,好吧,我退出了,後面又說我,你也不管孩子,什麼事都是她的。現在我還沒到家就聽見我媳婦輔導我家孩子做作業的聲音。(不信任,驅逐型)

C可能是感覺到了話題的沉重,對B說你是想管,不知怎麼管,我是我家那一個小寶,我媽,我媳婦,我爸,偶爾我丈母娘也來,幾個人看他一個,我回家想幹個啥吧,還沒等我出手,就已經結束了。(人手太多,無奈型)

我家老公說了,好了,都像A多多學習,回頭對我說了句,沒事去嫂子那取取經,大家附和對對對,別的都是假的,操心好孩子是真的,大家都要好好學習,互相學習啊,我也附和著,希望他們在這半醉半醒的情況下,說話算話。加入到育兒大軍中來。

第二天,我問老公,對於昨晚的話題有什麼想法,老公說:什麼話題,我都喝斷片了,說啥了(喚不醒型)


作為一個育兒領域的創作者,我非常樂意分享一下我對此事的看法,如今很多女性會抱怨自己經歷"喪偶式婚姻",同時也在經歷"喪偶式育兒",就是自己本來有丈夫,孩子本來有父親,但是男性卻從未參與過育兒的過程。

比如從我的朋友就在經歷著喪偶式的育兒,她和丈夫結婚5年,孩子3歲,從出生到孩子入幼兒園她幾乎就是"喪偶式育兒",丈夫一直有一種心態,我是一家之主,我只管掙錢養家,孩子,家庭里的所有事情都交給你。

我認為一個家庭中出現這樣的現象,其實並不利於家庭幸福,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從家庭本身來說,男性和女性組建家庭,只有彼此齊心協力家庭才會幸福,如果一味的一個人付出,我認為長此以往,夫妻間的矛盾就會爆發,女性也可能出現負面情緒。

二,從孩子來說,其實父親和母親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父親如果能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給予孩子的積極的教育,孩子不管是心理還是身體都會更健康成長。


在探討根源之前,我想先替我家那位和身邊的爸爸們正個名。

在我住院生產的一周中,豆爸跑前跑後,既要聽候醫生吩咐,準備各種東西;又要向護士學習如何餵奶,換尿不濕,記出入量。出院後,月子期間,豆爸下班後,買菜做飯,給孩子洗澡,沖奶粉,哄孩子。老人在幹嘛呢?豆爸覺得自己做飯最好吃,也不想太累著老人。

豆豆是個高需求寶寶,上幼兒園之前,晚上整整哭鬧了三年。每天必須抱著才能睡著,半夜又哭醒好幾次,風雨365天,基本都是豆爸先起來抱著孩子。

而且,也是豆爸引領豆媽走上親密育兒,豆媽進門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由育兒走向自我成長。

我身邊的幾個同事,也都是稱職的好爸爸。家務,育兒,陪伴,與媽媽旗鼓相當。這些媽媽包括我有什麼特徵呢,工作不自由,照顧孩子沒有那麼精細,而且充分信任爸爸。

在我的朋友圈裡,也會有些媽媽控訴爸爸只顧打遊戲,不洗一碗一筷,對孩子粗暴,孩子跟爸爸也不親。好不容易爸爸跟孩子在一起,總會鬧出一些波折。

不排除一些爸爸本身有很大的問題,但事情真的是單方面原因么?媽媽在之中起了什麼作用呢?我發現這些媽媽們有些特點,譬如說不信任爸爸,對爸爸頗有怨言,甚至覺得自己是全能媽媽,有無爸爸都行。在人際關係里,夫妻一方的評價有催眠的效果,譬如媽媽覺得爸爸不好,只顧打遊戲,或怨言,或就以這樣的標準看待,那爸爸真的會那樣去發展。

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更不是我們的目的。媽媽們試著去放手,試著去信任爸爸,給爸爸們機會,甚至可以引導一下,讓爸爸們參與家庭生活中來。


喪偶式的育兒根源,我覺得在於一些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整體的大環境所至比如我家裡那些爸爸們,他們都是甩手掌柜,而且不僅他們自己連很多女主人都認同男主外,女主內的方式,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他們是家裡的頂樑柱,所以在外工作之餘沒辦法照顧到家裡,這是很普遍的形象。

另外一個方面,年輕的一代媽媽,尤其是80,90後父母面臨生活壓力過大,不得不為了房子車子家庭而工作,經濟條件不具備,所以很多農村爸爸不得不為了養家糊口去大城市工作,留守婦女和兒童,這種現實情況造成了喪偶式育兒,第一個方面是主管的,還能修正,第二個是客觀經濟決定的,不容易。


喪偶式育兒的根源在哪裡?

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喪偶式育兒的根源在哪裡?我覺得目前中國喪偶式育兒的根源就是:男人沒有產假或者說男士的產假太短了,都知道現在女士生孩子有一個最基本的98天產假,而男士只有15天的陪產假,感覺這個時間太短了,只是陪老婆生個孩子,連月子都沒有滿,就要急急忙忙的上班,錯過了孩子半歲之內的陪伴期,也錯過了陪老婆的關鍵期。

所以我覺得趕緊實現男士產假,而且現在是國家政策鼓勵生二胎,鼓勵生二胎,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鼓勵男人陪孩子陪老婆,生孩子男人都是靠邊站,那麼哪個女人還願意生孩子,本來在經濟基礎上已經覺得很累了,如果給不了經濟,那就給他時間陪著她。

我認為沒有產假是喪偶式育兒的第1個根源,

那麼第2個根源所在就是:中國很多男人都是大男子主義,而且男士們都有一個很喜歡帶孩子的媽媽,所以很多爸爸要做的事情直接就交給了奶奶,總而言之,男人們又變成了甩手掌柜。

以上是我認為喪育式兒的根源所在,希望大家暢所欲言,謝謝。


謝謝邀請!

喪偶式育兒是個社會性的問題。

喪偶式育兒的根源在哪?在於喪偶那方的育兒意識缺失!

優質的育兒應該是怎麼樣的?

家庭和諧,父母恩愛,父母雙方對於孩子的成長關注,對於孩子的育兒問題高度重視,科學、積極的正面引導和示範。

而喪偶式育兒是什麼樣的?

明明夫妻雙方都在,卻單方面的只見一方付出,另外一方堂而皇之的以工作忙,帶孩子是對方的事等等理由拒絕育兒參與。

我時常和身邊的小夥伴舉例:奧馬巴比普通人的工作更忙吧?奧巴馬每天晚上還會固定時間和孩子們一起共進晚餐呢。

越是成功的人,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越重視。

而固定時間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是對孩子最好的禮物。

所以,喪偶式育兒的根本還是觀念的更新。


在中國,很普遍的一個現象是越來越多的媽媽全職帶孩子,而爸爸相對參與少得多。我見過很多媽媽,都是一手把孩子帶大,孩子長期缺乏父親的陪伴。

一方面是很多爸爸在外工作,媽媽在家裡帶孩子。另一方面是很多媽媽一手操辦,事事親力親為,嫌爸爸這個做不好那個做不好,久而久之爸爸乾脆退而遠之了,似乎養育孩子與自己無關,只需要掙錢養家就可以了。造成有爸爸在家的喪偶式育兒。

對於第一種情況,如果可以和爸爸在一起,媽媽還是盡量帶著孩子和爸爸一起生活吧,畢竟,爸爸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中有不可或缺的影響。如果是實在沒辦法,爸爸也要多和孩子溝通,打電話視頻,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爸爸的存在和關愛。我先生一個月只有9天在家裡,其他時間都在外地,但是從孩子出生開始,每天只要不在家都會早中晚跟孩子視頻三次,所以孩子一歲半了每次見到爸爸都很熟悉很親昵,完全沒有陌生感。

第二種情況就是喪偶式育兒的根源了,媽媽不讓爸爸參與進來。不僅爸爸得不到陪伴孩子親密接觸的機會,也缺乏學習帶好孩子的機會,以至於媽媽越嫌棄爸爸,爸爸越覺得自己不會。

其實,對於爸爸,媽媽大可以放手,平時在帶孩子時多讓爸爸參與,不僅可以增進爸爸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自己也可以更輕鬆些。試一試哪天你出門了,把孩子留給爸爸,他一樣可以帶得好好的。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育兒 | 育兒錦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