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總覺得自己的老闆是個傻子?


故事還是來自於我親身經歷,我自己本身不太喜歡錶達自己,當然這種表達指的是會議中、開會的時候,看著其他領導都在邀功請賞,我自己卻不善言辭,有時候覺得自己的確挺沒用的。

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公司的互聯網宣傳,主要包括好幾個千人大群的維護,解答學員問題,負責公司微信平台的建設等等,這些本身看似非常光鮮的工作,我都是通過文字和學員交流溝通,每天除了上班下班時間我也在默默的關注的群里的一切動態,學員的問題我總能第一時間解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我感到自己非常幸福。

當下是互聯網時代,口碑建設對於任何一家企業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我默默的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維護著公司的形象和口碑,我發現了一個問題,自己寫作的時候滔滔不絕,但是當著人面說話卻半天一個字吐不出來,這種尷尬我自己也非常想改變自己,但是很多網路人我發現都有類似的問題。

有一次在會議上,老闆發現了一個問題,群里學員問問題,大家沒人回答,老闆直接把矛頭指向諮詢老師們,說招生是你們的職責,不服務好學員你們還怎麼招生,但是很多諮詢老師卻說網路是李老師負責的,等等我聽得很明白意思就是我沒有及時去回答問題。

老闆這個時候非常氣憤,李老師上班的時候,下班的時候一直在關注維護著咱們的網路平台,他有時候沒有看到信息很正常,你們諮詢一共八個人,平台就是你們的陣地,陣地都不要了,你們還怎麼打仗?李老師僅僅是一些基礎性的維護工作,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你們諮詢,而諮詢老師們你們不在群里和學員互動交流,學員怎麼信任你,憑什麼來咱們這裡學習。

我仍然是一語不發,我發現關鍵的時候老闆把責任分的很清楚,是誰的錯誰就應該承擔,在公司干自己把心盡到了,老闆不是傻子,老闆不是瞎子,如果老闆好壞不分,那麼,真正用心的人誰還會全心全意的效忠於企業呢?企業也不會迅速的發展壯大,你說是嗎?這一刻,我瞬間覺得老闆心中這桿秤明晃晃的。


在職場裡面,老闆整體上要比員工聰明得多,但是由於他們會在合適的時候不說,不做,甚至假裝看不到一些,從而讓人覺得老闆傻,實際上不然。

老闆掌握的信息,往往比員工的多,特別是同行老闆間的溝通很多,一些自以為聰明的員工想表現,想出好的業績,就會提出一些工作方案和思路,老闆會否定他,但是就是不說原因,這是不想底下的人看懂行業內情。

老闆往往更全面了解每個員工的特點和才能,當同時有好幾個員工對工作都抱怨時,正常就得找員工談話關心和交流,但是老闆不做,是希望看到他期待的結果,看好的人會更好,而庸者劣者會自動出局。

水至清則無魚,一些中層領導也有以公家資源為個人找好處,或財務報假帳的時候,別以為老闆看不到,實際上他是在衡量一個人的功過,考察一個人是否最終會主動認錯,老闆並不是傻到看不見。


世上沒有傻子老闆,無論大老闆還是小老闆,如果他傻他也坐不了老闆,你做錯了事情他不說你,那是他能忍,也只能說對他的損失不大。你搞小動作他裝看不見,不是他傻,那是你對他還有利用價值,你討好他拍他的馬屁他心裡明明白白,總會把你放在一個合適你的位置。你在老闆手下做事,別認為自己太精明,別忘了聰明反被聰明誤,你若比老闆精明你也不會在他手下打工了,世上沒有傻老闆。把老闆看做傻子的才是最大的傻子。


經濟學是建立在一個假設上的,那就是人都是自私的。

自私的本質決定了,老闆大多數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

他不會去考慮你的工作,你的付出,你的回報,你的晉陞,你的職業生涯。

同樣你也不會去考慮他的煩惱,他的事業,他的辛苦。

這個矛盾基本上是不可調和的。畢竟你是打工的,他是老闆。

你倆想的也不一樣。

如果你跟他想的一樣了,那你也是老闆了。

你覺得老闆是個傻子,老闆也同樣看你像個傻子。

這裡有一個故事。

宋代大文豪蘇軾非常喜歡談佛論道,和佛印禪師關係很好。有一天他登門拜訪佛印, 問道:「你看我是什麼。」佛印說:「我看你是一尊佛。」蘇軾聞之飄飄然,佛印又問蘇軾 :「你看我是什麼?」

蘇軾想難為一下佛印,就說道:「我看你是一坨屎。」

佛印聽後默然 不語(也許是氣的說不出話)。於是蘇軾很得意的跑回家見到蘇小妹,向她吹噓自己今天如何 一句話噎住了佛印禪師。蘇小妹聽了直搖頭,說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 看萬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別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當你能看到老闆的精明的時候,說明你也精明了。


謝邀請,哪個老闆都不是傻子,員工有時候自己辦了不知人的事,老闆當時沒說,不見得老闆就不知道,你要這樣認為的話,你就是傻子了,老不是傻子,有時候企業肯定有管理不到的地方有漏洞,有的人利用這漏洞,損壞公司利益,這是不道德的,我們要譴責這種行為,維護公司利益,讓公司和企業發展的更好,大家要行動起來,和不利於企業公司發展的事作鬥爭。


推薦閱讀:

美國有哪些世界第一?
男財女貌是當今社會男歡女愛的前提
網秦創始人林宇稱被董事長史文勇綁架九死一生?
作為軍事迷,有哪些知識平台值得我們關注?

TAG:社會 | 職場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