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幼兒園孩子之間的攀比現象?


孩子是單純的,但是生活是現實的,幼兒園的孩子同樣會攀比。曾與朋友聊起過這個話題,她跟我講了一個發生在她同事兒子身上的事,其表現,聽了令人詫異。

小男孩挺小,才五歲,剛上幼兒園中班。這學期,父母花了不少力氣,剛剛把他換到了目前被大家公認的高星級幼兒園。頭幾天,孩子上學還挺開心的,沒多久,媽媽卻發現孩子開始跟她談條件:想要一雙「毛毛蟲鞋」,才願意去上幼兒園!理由是班裡好多小朋友都穿著,他也想要一雙。

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環境,這位媽媽覺得也沒什麼,於是在網上淘了一雙,幾天後,孩子穿著鞋子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去了。可是這種高興勁還沒有持續兩天,孩子再也不肯穿上這雙鞋,怎麼哄都沒有用,最後在媽媽的不斷啟發詢問下,事情漸漸還原出一個輪廓:原來在孩子班級里也有小圈子,有毛毛蟲鞋的孩子平時都會湊一塊。這個小男孩正興沖沖穿著新鞋子想找朋友玩時,第二天就被眼尖的小朋友發現「新大陸」:你穿得不是正宗名牌,你穿的是冒牌的鞋子!

孩子的自尊心一下子受了打擊,怎麼也不肯穿這雙仿牌的毛毛蟲鞋了。

且不說孩子之間的攀比風氣,說說孩子的消費觀吧。孩子的消費觀,好比經濟學現象中的「棘輪效應」,不斷膨脹,不斷往上走。這個小男孩,如果當他擁有了人生第一雙正牌的「毛毛蟲」鞋之後,在他穿鞋的問題上,他只會往正牌看齊,往大牌看齊,再讓他心甘情願去接受普通的鞋子,會成為一個讓他難以接受的現實。而小男孩那些穿著正牌「毛毛蟲」鞋的幼兒園小夥伴們呢?毫無疑問,他們已經接受了生活中的名牌標籤,在他們的字典里,只會去比較「這個名牌」與「那個名牌」誰更好?

可能有些人會疑問:我都分不清正牌還是冒牌,孩子那麼小,哪知道那麼多?事實卻是:還真有孩子善於認標籤,對各種品牌如數家珍,其原因是他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耳濡目染。

一個孩子的消費觀,很大原因來自於父母的影響。所以父母的價值觀很重要。父母要做到在生活中「去標籤,重內容」,不強化名牌帶來的效應,衣服夠穿就好,玩具有玩就行,哪怕是買了一件昂貴的衣服,也不主動在孩子面前強調價值,培養孩子在生活中的平常心,才能讓他有坦然的心理面,面對未來的生活,寵辱不驚。


首先要分清孩子正常的需求和攀比的區別。如果自己的孩子穿著剛買的新鞋,看到另一個小朋友的新鞋,感覺比自己的漂亮,就不穿自己的新鞋了,非要家長買和小朋友一樣的鞋,那這就是不健康的攀比,家長一定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想法,評價孩子,正確引導、教育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如果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穿著新鞋,自己的鞋又臟,又舊,提出買新鞋,這屬於正常需求,並不是什麼攀比,家長可以考慮給孩子購買。

還有孩子聽到這個小朋友說自己爸爸是領導,那個小朋友說爸爸是老闆,如果埋怨自己的父母沒本事,做父母的既不要尷尬,也無需生氣打罵孩子,嫌孩子瞧不起自己。這時候,枯燥的說教也不是可取的辦法,父母可以換一個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教育孩子,例如給孩子講出身貧苦的古代名人勵志的故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個情景遊戲,在遊戲中讓孩子明白攀比不對的道理。

再如,孩子看到別人的爸爸媽媽開著大奔寶馬接其他小朋友,就說什麼也不坐父母的車,還非要爸爸媽媽買好車,不許媽媽爸爸開普通車接自己。這樣的孩子攀比心理已經非常嚴重了,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扭曲。家長必須嚴厲的批評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極端錯誤,必須改正。

因此,孩子的正常需要,家長可以適當滿足,孩子錯誤的攀比思想和行為,要及時糾正,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這不必緊張,幼兒之間的「競爭」意識只是一個孩子成長的必然過程。

孩子之間不服輸,你有我也要有,你會我也要會。這其實是好事,而今後的發展則要看家長的引導。試想我們小時候,哪個心裡沒有過這樣的想法呢?只是有些人表現出來了,而有些人隱藏起來了。

良性的競爭意識,對於孩子將來的學習,成長都是有好處的,家長的引導方向在於如何通過孩子自己的努力去收穫那份成就感,而不是靠父母的支撐:同學有Nike,我也得有,而且還得是最新款的。可以,但是必須自己努力達成某個目標後才能獲得(這個目標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可以是財務目標,比如如何賺錢如何存錢等,順帶還把財商也給培養了;也可以是學習目標,比如期中考試達到什麼樣的成績)。

幼兒園的孩子其實只是這種競爭意識在萌芽,家長如果能夠把握住自己不去物質上的攀比,那麼孩子自然也不會在這些方面可以去追求。其實很多時候往往是家長有這方面的思慮,才會無形的影響著孩子也會往物質方面去想,畢竟這是相對最容易得到滿足的攀比「項目」。


幼兒園的小朋友大約在三、四歲吧?要說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攀比,不如說是家長在攀比,因為大多數三、四歲的孩子還沒有那個心理,還不懂得嫉妒別人呢,所以,要說孩子攀比,也是家長灌輸的。

幼兒園的小朋友只要有吃、有喝、有穿、有玩具,基本上就可以滿足,而且穿衣服大都還是家長讓穿啥就穿啥,不會太挑剔。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心裡沒有那麼複雜,只要家長正確引導,孩子就會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隨著國家經濟飛速的發展,許多孩子的爸爸媽媽在各領域中披荊斬棘,獨佔鰲頭。又因為現在人對計生問題很看開,獨生子女的比例也高於過去,所以現在的父母乃至長輩把孩子視為寶珠,從小百般呵護,即象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又實屬溫室的花朵。大多數父母經歷了苦痛磨難,有了孩子後,傾盡所有,不想讓孩子再受父母當年受過的苦,在物質上大大提升和滿足現代孩子的需求。這樣過分的溺愛和嬌寵,無形中讓孩子養成了貪婪,對攀比的依賴。同時也成了拼爹拼媽的時代。孩子是天真單純的,純潔的象張白紙,對真善美的概念還不健全,如何在白紙上讓孩子畫出美麗的畫卷,遠離攀比呢?

1當孩子提出要求時,不要武斷的制止孩子,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孩子因為害怕被批評而變得不敢正面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變得謹小慎微,時間一長會變得內向。反而不願意和家長溝通,要看孩子提出什麼的要求。

2改變攀比的內容,當孩子在外或幼兒園裡進行物質上東西的攀比時,老師和家長應及時適時引導孩子關注自己和小朋友本身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上來。

3別輕易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家孩子相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發育程序也不同,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種單純的比較,很容易讓孩子潛移潛化進行思想轉移,嚴重的扭曲了孩子純潔的思想,將關注點放在別人身上而加重攀比心,給孩子帶來過大的炫富誇耀和自卑畏難的負面情緒,直接影響了孩子對正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理解,影響其性格的發展。

4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分享,細心關察孩子的成長和變化,同時家長也要以身做則,給孩子樹立正確的目標和方向,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懂得分享比攀比更有意義,更容易獲得自信,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

遠離攀比,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每一天!


推薦閱讀:

月子里該不該洗澡?要怎麼洗呢?
母嬰店老闆誠心建議:這些母嬰用品買了就是浪費,誰買誰後悔
(五十二)主題學習——認識身體
如果有一天, 我老無所依!
成長工場寶媽:寶寶越喂越瘦?你也許忽略了這一點!

TAG:幼兒園 | 教育 | 育兒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