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活出不焦慮的人生?


微博上看到一個新聞:

一個在深圳擁有40套房的女房東自述,生活好空虛好無聊。每個月從月初收租到月尾,但錢到了一定基數就只是個數字,沒什麼感覺了,找不到奮鬥的方向,心好累,連時間都變得壓抑。

在這條微博下面,評論分三派:

一派是很焦慮,都是第一次當人,憑什麼別人的人生活得那麼好,都擁有40套房子了,我們到如今還在租房住;

一派是羨慕,說著您要是覺得房子太多,這樣的生活太無聊,我們可以玩一下角色互換遊戲;

還有一派是純粹的吃瓜群眾,吐槽著貧富不均的同時,表示不理解有錢人的生活,說著我要是像你那樣那麼多房子,肯定不焦慮。

而我不是以上任何一派的,在看到這條微博,我唯一的想法是: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焦慮面前,人人平等。

沒有不焦慮的人生,可能我們焦慮的誘因不同,我們焦慮的程度不一樣,我們焦慮的表現形式不那麼相似,甚至我們焦慮的結果不甚相同,但焦慮的情緒肯定都是一樣的。

優秀的人也會焦慮

我有一個讀者,現在在全國top5的學校讀研,如今研二,在一家很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實習。

平時也一直很注意豐富經驗的積攢,私底下我跟她聊得挺多,在大多數同齡人眼中,她已經算是很優秀的了。

但依舊活得很焦慮,每天活得特別有危機感,擔心自己學不到真正有用的東西,害怕自己停步不前沒有進步。

像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未知性,迷茫且徘徊。

我認識的幾個很優秀的學長,在各自的領域裡很拔尖了,專業性能力很強,對未來有自己的規劃和預期,也有自己的理想信念。

在我眼中他們就是很篤定的那類人,是從不會為未來和生活過多地擔憂的,因為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後來我們慢慢變熟了,有次一起在外面吃飯,聊天的時候,他們也毫不遮掩的表達了對未來的迷茫,對生活有些事的無奈。

也有焦慮,也會有羨慕別人的時候,也會有擔心自己搞不定的時候,看似寵辱不驚的外表下,也藏著一顆焦慮的內心。

年紀輕一點的時候,看著自己一地雞毛的生活,邊抹著眼淚邊想怎麼就自己的人生這麼糟糕。

會在心裡暗自揣度,羨慕著那些成功優秀的人,覺得他們肯定是體會不到我們這種三流小人物的人生。

等後來,拼著命將一隻腳跨進還算優秀人物的行列,認識越多厲害的人,才發現,那些以為我們才有的焦慮、迷茫,優秀的人生也會經歷。

生活讓人很難過,因為它較真地分著好壞等級。

但生活很公平的地方是,不會因為你太好或太差勁而偏袒誰一份。

生活該經歷的焦慮誰都跑不掉。

少在那裡自憫或怨天憂人,你又不是最慘的一個。

再優秀的人生也是有焦慮的,只是相比大多普通人,厲害的人更懂得化焦慮為動力。

活成你想像的樣子,你也會焦慮

說句很喪的話,哪怕活成你想要的樣子,你依舊會焦慮的。

前幾天朋友跟我講了她公司總監的故事,她總監一直想辭職,覺得自己很壓抑很不快樂。

當然她也為這個決定反覆斟酌了很久,大概花了兩年時間下這個決心吧。

前段時間總監辭職了,過上了自己兩年前就想過的生活,但依舊很焦慮。

她跟朋友講,離職後,每天也過得很焦慮,就像初入職場的不適應。

不用再工作後,也很壓抑,總感覺自己每天過得很虛度,不充實。

是很輕鬆,但也覺得自己失去了價值,活得很沒意義。

我另外一個朋友,一直想當自由職業者,說了很多再上一天班絕對會抑鬱這類話,但一直沒勇氣邁出那一步。

花了很長時間,好不容易辭職了,每天寫寫稿子到處旅遊逛逛,本應該是很愜意美好自由的生活。

但因為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自己掙一分是一分,經濟壓力全壓在自己頭上了,反倒活得更焦慮了。

你以為你焦慮迷茫,是因為沒活成想要的生活,但等你活成你想要的樣子,你依舊會焦慮。

焦慮不是種狀態,沒有一個完全的區域界限說,什麼樣的生活必定焦慮,什麼樣的生活一定不會焦慮。

焦慮更多的只是一種選擇,哪怕生活很辛苦,暫時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我們也可以邊努力,邊按照自己的生活不那麼焦慮地努力著。

樂觀地努力著,還是悲觀地焦慮著,看似是兩種人生模式,但其實也只是兩種選擇,選擇權在你自己手上。

如何面對自己的焦慮

很多時候,焦慮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優秀,而是我們想要更優秀。

焦慮不是毛病,也不是性格缺陷,更不是多麼大的缺點,只是一種想要變更好的情緒。

我們要避免陷入「焦慮-懷疑自己-再焦慮-再懷疑自己-更加焦慮-更加懷疑自己」的怪圈,你可以努力,但千萬不要著急。

其次,我們要認清,這世上沒有完全不焦慮的人生,只有完全不思上進的人生。

不管你是多麼光鮮亮麗的人生,還是多麼糟糕的人生,都有各自的焦慮,這是很正常的現狀,不要因為焦慮過多地自我責備。

不要焦慮地上進著,而要有目的有計劃地上進。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焦慮面前,心態好者勝。

朋友跟我講過她朋友的故事,畢業兩年不到已經成為公司合伙人,她這麼厲害除了實力還有好的心態。

她本科畢業去北京時,心裡想的就一句話:「先努力做著,實在混不下去再回家唄」。

她有著當代年輕人少有的平和心態,但她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踏踏實實實打實地努力著,最後的結果還不錯。

最後,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或許我們都不用那麼急,嘗試接受自己平凡的人設試試。

《請回答1988》里的德善,是家裡的老二,不像姐姐那麼有地位,也不像弟弟那麼受寵。

是哪怕家裡煤氣中毒,爸爸媽媽都記得老大老三,都遺忘的老二;

是好不容易選上在奧運會舉牌子,那個國家最後卻被取消了,是過生日都沒有完整蛋糕的老二。

按理說,她應該比任何人更焦慮,爸媽不疼,學習成績糟糕,所有糟糕丟人的背事都給她遇到了。

但那又怎麼樣,哪怕她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裡老二,但她演了全劇的女主角啊。

就這般普通又怎樣,人生就這樣了又怎麼樣,你就想著,反正大不了就當個普通人咯。

那我就接受自己平凡人的人設,然後繼續心態平和地往前走,說不定,最後我就是那個被偏愛的「普通人」啊。

可能我仍平凡,但我已不再是那條鹹魚,這就是我們努力且不必焦慮的原因。

*本文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文長長創作


暫且不說企業高管,公司領導人因為責任重,壓力大,日理萬機,焚膏繼晷。也不說各明星大腕永遠都是精緻生活,光鮮亮麗。要麼逆生長,要麼就是減肥同吃飯那麼簡單。作為普通人,我們也有不小的壓力,繁忙的工作,還有孩子和老人要照顧。

這些都要耗費我們大量的精力,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經受婚後或產後發福減不下去肥,每天健身房或者自由跑怎麼也減不下來。頭髮開始大把地掉,多少好的洗髮露都用過也無濟於事。體檢單上各種慢性疾病被埋藏在身體里,像一顆顆不定時的炸彈,弄得心神不寧,脾氣也越來越差。。。。。。

這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的真實生活的寫照,怎麼辦?一個字:熬。總以為以時間為水,自己的身體為引子,到時候能熬出一壺陳年酒釀,不曾想,竟是一碗妥妥的有毒雞湯。

直到讀了張展暉的這本《掌控:開啟不疲憊,不焦慮的人生》,我才豁然開朗。生活中的種種單靠熬是不行的,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從1走向0,但是我們需要的是能從0走到1的方法,那就得科學系統地管理我們的精力和健康。

作者張展暉是精力管理體系的創始人,也是世界五百強公司健康管理顧問,曾擔任徐小平,周航,脫不花等人的私人教練,幫他們實現了通過健身想要達到的目標。同時他還在《羅輯思維》上開課,成功幫助幾千人達成目標,成績非常的喜人。

在《掌控:開啟不疲憊,不焦慮的人生》這本書中,作者主要是從運動,飲食,恢復和心態這四個維度講述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的自我管理。這種科學,系統地管理,與其他簡單粗暴的健身方式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享受,並且在享受中把自己設定的目標實現,這才是高明之處。

真正有價值的科學運動,不僅僅是馬甲線

在我之前對運動健身的認知中,我認為不管是跑步還是舉鐵,只要是出了一身汗還能出馬甲線那就是有效的健康。事實證明,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健身的目的並不僅僅是馬甲線,最主要的還是我們通過健身能每天都有足夠的精力應對工作以及學習,並且之後還能有餘力享受生活,即便是遇到突發情況也能應付。這應該也是我們對健身運動最本質的需求。

健身運動是門技術性很強的活兒,並不是出了一身汗或者是撒開腿跑就行了,怎麼運動最有效都是需要從身體中的各項指標出發的。心肺功能,身體成分組成,柔韌度,肌肉耐力以及肌肉力量都是具有非常重要參考意義的指標。

以上指標得到均衡穩步發展 ,健身運動的價值也就慢慢體現了出來。

為提升精力提供優質「燃料」,生活常識要記牢

能巧妙避坑,吃出健康才是貨真正的吃貨。每一種食物,它能提供給我們的營養成分以及量的多少都是不一樣的,因而大概了解每種食物的成分含量就顯得很有必要。這其中包含著一個重要卻並不深奧的常識就是營養均衡。

所謂的營養,無非是我們身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和水,它們掌控著我們身體的機能,任意一種的含量多了或者少了,對身體機能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碳水化合物吃少了影響心情,吃過了容易犯困;或許你覺得蛋白質如此重要,那多補一點也無妨,實際上超量食用會對腎臟很大負擔。。。。。

最有感觸的就是關於掉發的煩惱。我自己最近一年因為嚴重掉發試過不少偏方,洗髮水也是各種品牌輪著換,但依然收效甚微,正愁苦不已,看到了書中作者從頭髮的構成,以及對於掉發從飲食方面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結合我這一年多來的飲食以及壓力,至少在理論和心理上我是非常認可作者的觀點。

至於下一步,當然是要進行調理了,最關鍵的還是飲食和壓力上的調整。畢竟飲食和壓力的因素在導致掉發的影響佔比達到可怕的80%。退一步講,就算嚴重掉發這種現象暫時還沒有發生,合理的飲食以及科學疏導壓力,對於整個身心的健康發展也顯得非常必要。

合理的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人會疲勞,這點毋庸置疑,因此人在疲勞的時候選擇休息才是明智之舉,如果違背人體自身發展的規律,即便注入強大的壓力,也很難收到預期效果,吃力不討好。

於是把自己扔進沙發里葛優躺,再看會兒電視,刷兩下手機,一晃幾個小時過去了,甚至還影響了睡覺時間,這樣一來,大腦依然是混沌一片,昏昏沉沉。總結出來,這種所謂的休息並不是科學的休息,

而真正有效的休息是懂得利用最短的時間緩解疲勞,讓身體恢復到最佳的狀態,這實際是在為工作賦能。所以,科學休息的大概有這幾種:優質的睡眠,深呼吸,冥想或者是散步等等。

作為最重要的休息方式,優質的睡眠需要遵循這些法則:

1,睡前一個半小時左右就要遠離電子產品。

2,睡夠8小時。

3,建立適合自己的睡眠規律。

4,午睡時間不要太長,保持淺睡眠狀態。

比起時間和金錢,你的專註力更稀缺

有了前面的科學運動,合理飲食和正確休息做基礎,讓我們擁有了充沛的精力,如何高效地使用精力請記住兩個字:專註。

可現實生活中可以分散我們精力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不說別的,單手機一項,就足以分散我們大部分的精力。從起床的第一件事以及睡前的最後一件事,我們都是在看手機。人均每天查看手機高達150次我是一點都不懷疑。

那麼怎麼辦?作者在《掌控:開啟不疲憊,不焦慮的人生》書中總結的幾個技巧我覺得是很有用的:

1,找到做這件事的必要性。

2,思考後果,製造「恐懼」。

3,社交學習,互相監督鼓勵。

有理論以及前人總結的有效經驗,還需要實操才行,放低姿態,以目標為導向,心無雜念地跟著學,人生開掛或許也就不遠了吧。

人生沒有意義,但是我們更要賦予它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充沛的精力,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態是一顆顆能量石,不斷地為我們賦能,引導我們不斷精進,成為一個真正厲害的人。


所謂不焦慮的人生,可能是希望焦慮情緒不要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因為你會發現,任何人都很難擺脫焦慮情緒。每一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焦慮也是一種基本的保證我們日常功能的情緒,適度的焦慮可以促進事情的發展,就比如考試時保持中度焦慮是最合適的水平,它可以讓我們的大腦保持興奮,提高反應速度,如果太松或太緊張都不利於發揮最優水平。

當焦慮情緒超過了正常水平,開始影響我們的社會功能,可能你就要注意了。焦慮往往是因為我們會想像一個「災難性結果」,並且對這個結果堅定不移,如果對現實和環境加以分析,就會發現事情往往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

另外一些人焦慮是因為想要的更多,這種人會經常與身邊的人比較,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即便他在別人看來已經非常優秀,但他仍然覺得自己有很多不足,達不到理想中的自己的要求。所以每天生活的會很有壓力,很有危機感,擔心自己停滯不前。現在多數的人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都會感到迷茫和焦慮。如果把這個焦慮轉化為動力,你可能會讓自己變得更好,但很多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不管你做什麼,如果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無法和當下共處,都會感到焦慮。

所以,焦慮往往是來自於對自我的懷疑,首先我們要認清沒有人是完全不焦慮的。其次可以多練習關於當下,建議可以在網上搜一下有關「正念減壓」的音頻來進行練習,可以讓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在當下。不念過去,不懼未來,此時此刻發生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焦慮是人類的一種基本心理情緒,它如同觸覺、聽覺、視覺都是生物為了應變複雜的環境而為自己發展起來的一種功能。

焦慮並不一定是壞事。適度的焦慮對人體是有好處的。在上古時代,人們面對未知的環境會產生恐懼、擔憂等情緒,正是這種情緒讓我們更加小心的面對未知的威脅,提高了警惕;在今天,焦慮一樣有積極正面作用,適度的焦慮會促進血液流動,讓你的身體提高工作效率。

只有對生活產生了嚴重影響的過度焦慮才屬於心理疾病。焦慮是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不過我們可以做到緩解它,對於緩解焦慮,這裡有一些小建議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1.控制飲食 2.保證睡眠 3.鍛煉身體 4.提高社交 5.控制情緒 6.樂於助人 7.煙酒適度

在現代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許多人的焦慮心理是因為自己周圍的人很強,對自己產生了一定的威脅。

這種焦慮心理的產生就是源於自己對自己的不自信或者說是自己渴望自己變強。所以焦慮確實有一定程度上的積極意義,它能督促我們發奮學習,趕超他人。

如果長期遭到他人的否認,而自己給自己定下的預期目標始終達不到,或者出現許多意外煩惱時,焦慮情緒就有可能加劇,演變成對身體有害的過度焦慮。

這種過度焦慮源於他人的質疑與自己的不自信。應對過度焦慮,我們要做的就是注意勞逸結合,適度放鬆自己,從而讓自己擁有更好的工作狀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很遺憾,從根本上而言,沒有不焦慮的人生。 焦慮的根源與死亡相關,叫死亡焦慮,那是一種「我們最終都會化成灰,變成土」的自我消亡的感受。也就是說,只要我們還是人,能夠意識到自己早晚一天會死,焦慮便會與我們常在。

從心理學上講,每一種情緒感受都有其作用和意義所在。焦慮的意義在哪呢?

我發現我認識的創業的CEO,公司里的上級領導,在某個專業領域是專家的人,基本上都有著比常人高的焦慮水平,甚至我在諮詢室里的遇到一個被焦慮困擾的來訪者,是BAT里的員工。 有些人會問,這些人都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或專業技能,為什麼還會焦慮呢?事實上,往往正是因為他們的人生里有焦慮的驅使,才讓他們一步步走到超出一般人的位置。別忘了,我們前面講過的,焦慮的背後,是意識到自己終有一天會是死,而應對死亡/肉體消亡的方式之一,便是獲得功成名就,從而讓自己在死後以另外的方式和這個世界連結,或者是讓此生過得符合自己認為的人生意義。 當然,焦慮水平過高確實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畢竟我們生為人,有其自我的限制,有社會環境各方面的限制;時間常常不夠用,使得我們無法在一定的時間內做出讓自己十分滿意的答案…長期處於焦慮狀態,會影響睡眠質量,影響與他人的關係等等。 那麼,我們要做的,不是如何驅除焦慮,而是如何發展出與焦慮共處能力。 首先,覺知你的焦慮。在很多的情況下,不合適的行為方式,背後,可能是焦慮在驅使,所以,覺知它,是非常關鍵,也是非常好的一步了;不是你不好,不是別人不好,不是這個世界錯了,是焦慮在影響你; 其次,感受它。我們常常不自覺地被焦慮驅使地往前走,報很多的學習班,要求自己完成很多的任務,打卡,如果做不到,便會譴責自己。所以,當你覺知到焦慮的時候,停下來,重新整理和規劃你的生活,你的時間安排,你的需求和期待,平衡你的生活。 最後,發現可以幫你應對焦慮,你又能享受其中的方式:游泳、瑜伽、慢跑、冥想、閱讀,陪伴家人,親近大自然等等。 當然,還可以跟你的諮詢師去討論你的焦慮,理清許多你自己無法搞明白的感受。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李曉純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我是三寸煙火,感謝好看的你關注我!

現今社會幾乎百分百的人都在焦慮,可很多人都不知道所謂的焦慮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焦慮的成因或許每個人都不一樣,但總的來說只有一種!

成因:焦慮的成因源於我們對事件或者事物的失控感。

大家可以仔細的想一想,我們焦慮的問題都是哪些?是不是都是那些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呢?就是因為我們無法掌控所以我們焦慮!

在這裡我教給大家一個簡單的控制焦慮的辦法,拿出一張紙,在紙上寫下這樣一句話:

這件事我能不能掌控它!

當你焦慮的時候讀一讀這句話,你會發現你內心在不斷的變化。

當然了,焦慮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消除的。還需要你的積極面對,調整心態等諸多原因。當你了解了焦慮的成因你就會發現原來焦慮也不是你想的那麼難以控制!

我是三寸煙火,歡迎私信騷擾!


如何活出不焦慮的人生,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去認真思考和討論的,尤其是在當今這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工作節奏日益加快的時代。我們所有人好像始終處於焦慮的狀態之中,學生因為考試而焦慮,青年人因為戀愛結婚而焦慮,大學畢業生因為找工作而焦慮,新婚夫婦因為生孩子養孩子而焦慮……,我認為對於如何活出不焦慮的人生,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又或者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問題。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

第一:焦慮是人生的常態。我認為焦慮是人生的常態,我們不能對自己的人生做太多苛刻要求,比如活出不焦慮的人生。我認為不焦慮是一個永遠都不存在的理想狀態。

第二:正確面對焦慮,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有道理的。焦慮其實是一把雙刃劍,聰明人懂得去利用焦慮所產生的動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而愚蠢的人只知道去逃避、抱怨,將焦慮看成挫折,而意識不到焦慮背後促使自己成長的動力。

第三:學會與焦慮相處。焦慮是人生的常態,我們要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調節自己的焦慮情緒,不要讓焦慮情緒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比如我們可以學習一些放鬆技巧,比如漸近性肌肉放鬆訓練、呼吸訓練等等。

第四:因焦慮而備受困擾,要學會尋求外界幫助。不可否認,的確有一部分人因為焦慮而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備受影響,自己也因此非常痛苦,在這樣的情況下,是有必要尋求外界幫助的。我建議到綜合性醫院精神心理科或者精神專科醫院就診。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福你。

關注「鵜鶘心理夯小七」頭條號,用心理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焦慮是普遍存在且難以被徹底消除的,所有人都無法避免它的到來。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焦慮控制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並且減少焦慮對我們造成的客觀影響。

焦慮的起因是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不斷適應不同的環境而慢慢發展起來的,適度的焦慮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有一句話叫做混吃等死,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焦慮,那麼他就是處於這種狀態。

只有當我們心中產生了焦慮,擔心自己被他人所超越,或者擔心家裡人缺錢用等等,然後我們才會積極奮鬥,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

不過焦慮也分三六九等,輕微的焦慮可催促人進步,中度焦慮卻會讓人手忙腳亂,由於太急躁,所以導致事情反而沒做好,至於重度焦慮,那已經屬於疾病的範疇。

焦慮導致的情緒大致有不安、著急、緊張等等,如果想要將自己的焦慮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那麼應該做到這幾點。1、做好心理準備

當比較不好的事情發生,整個事情已經超出了我們控制時,應該事先就預想好最壞的結果。這樣的話,你就能更加冷靜沉穩的處理事情,然後更可有機會將整件事情扭轉到自己可控範圍。2、放鬆

有些焦慮存在人的心底,它難以被消除,因為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大大咧咧,很快將焦慮拋之腦後,也有的人謹小慎微,會不斷的回想起焦慮,造成越想越焦慮的情況發生,這時候我們可以跑步、聽歌等等,用這些運動來減輕焦慮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活出完全不焦慮的人生,似乎不太現實,在艱辛的生活中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焦慮是人類在自然界之中生存,不斷適應周圍環境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基本人類情緒,焦慮並不意味著都是有臨床意義的病理情緒,人們在應激事件面前表現也適度的焦慮是具有積極的意義,它可以提振人的精神狀態,讓大腦興奮起來,適度提高反應速度和警覺性。只有是焦慮超過人們的主觀控制,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社會功能進,才成為焦慮型人格障礙,簡稱為焦慮症。

戰勝並控制焦慮的方法是冷靜客觀地評估分析我們所處的環境和處遇。預測和估計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趨勢和情況。通過預測分析,我們會發現之前腦海里憑空設想的所謂「最壞結果」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不堪和嚴重,即使發生了我們也有能力去承受並應對。現實生活中,有太多這樣亦喜亦憂的情況在不斷的上演著。所以,只要我們活著就會有無數機會,加上擁有了一顆灼熱的赤子之心和勇氣,樂意於去不斷接受學習更多新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就能超越焦慮,把握人生。許多經營失敗一貧如洗的商人和企業家,重新收穫人生成功例子,也能在你我身上得以複製。

學會去接受生活帶給我們的無窮苦難和考驗,儘力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這是戰勝焦慮的不二法門。我們無需過多的焦慮,因為我們有能力面對生活的挑戰。


焦慮是人的一種情緒,許多人很討厭自己處於焦慮情緒中,實際上焦慮並非一直都對人是負面的影響。

適當的焦慮,能有效的提升人的工作效率讓人處於精力集中的狀態,適當的焦慮也會讓人有危機感,有約束自我的動力。所以面對焦慮,我們應該客觀的來看。 題主提出來的如何活出不焦慮的人生,可以說是許多人追求的人生了,這種不焦慮是在兩方面的不焦慮,一方面是物質上的不焦慮,不會因為生存問題而焦慮,不用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條件而焦慮的活著,不會為了物質滿足而委屈自己,就像許多人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就為了拿一份養得活自己的工資,這種生活無疑是焦慮的。

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不焦慮,精神焦慮一般指的是自己感情或者心理上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而產生的焦慮情緒,比如失戀後,和自己的家人關係緊張,沒有朋友,和工作夥伴的關係緊張等等,個人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產生被世界拋棄或者被遺忘的感覺。缺乏友情、親情的支持,也會產生焦慮的情緒。

因此想要達到題主所說的不焦慮的人生,也是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滿足,物質上,你擁有足夠在社會上立足的能力,有一份工作或者有滿足自己生活需求的收入,自己不會因為生活上的需求不能滿足而去做許多無奈的事情,委屈自己的事情。這需要你擁有足夠的智商和情商,學習生存能力,與人相處的技能。

另一方面想要心理上滿足不焦慮,就需要你在為人處世上足夠精細,與朋友相處真誠,與夥伴相處尊重,人際關係處理的好,是減少你焦慮的方法之一,當然,如果是完全不在乎這些人際關係的,也可以不用花費精力去經營,只求自己過得開心也是可以的。

所有準備的重點都在當事人身上,只要當事人感覺到了滿足和心理平靜,就可以說你過得不焦慮,而每個人衡量生活的標準不同。在人生不同階段考慮的重點也是不同,這個標準就很難去標準化,你讀書時最關心的是成績是有沒有學到知識,這是讓你焦慮的來源,成年後關注事業和感情,這是你焦慮的來源。想要不焦慮的生活,就是從源頭杜絕可能讓你焦慮的原因。

而且,正確看待焦慮也是讓你不焦慮的方法之一,明確知道適當的焦慮是讓人進步的,用平和的心態面對不可避免的焦慮,也會緩解你焦慮的情緒。


推薦閱讀:

幻想著更好地生活,卻恐懼於行動,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用腦過度是否會引發神經衰弱?
為什麼會重複夢見一個人?
如何不去糾結「男朋友」是否喜歡我?
更年期的媽媽遇上叛逆期的女兒該怎麼辦?

TAG:人生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