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木心先生的《從前慢》就像翻看一楨老照片,你有這種感覺嗎?


這裡我想從懷舊文化的角度來談一下。

懷舊既是一種獨特的個體體驗,又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懷舊是源於「某種現在是有缺憾的感覺」。

懷舊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主要是源於對「現代性」的一種反思,比如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的浪潮導致了人「生活節奏」的驟然加快,人變成了「物役」動物,流水線工業上的機械一員。逼仄的城市空間里,人與人之間不復往日的溫度和溫情。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冷漠格局。與物質極大豐裕現成鮮明對比的,是現代人精神層面的焦慮、挫折感、孤獨與日俱增的過程。作為一種對現代化的反思,懷舊文化成為了一種情感的發泄和寄託。

從傳統向現代社會的轉型越劇烈,這種存在著某種「反現代」意蘊的懷舊情緒就越強烈。

懷舊文化體現在很多領域

最典型的有木心的《從前慢》:

還有流行音樂層面,比如羅大佑《鹿港小鎮》中的歌詞: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繁榮的都市 過渡的小鎮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 砌上了水泥牆 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 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 刻著這麼幾句話 子子孫孫永保佑 世世代代傳香火 啊,鹿港的小鎮 。

還有歷史劇、老照片、老建築、田園風系列等,都屬於懷舊文化的一部分。

懷舊文化中容易出現一種「波利亞娜症」或「波利亞娜人格」:波利亞娜 (Pollyanna)是美國作家波特(Eleanor H.Porter)1913年同名小說的主角,她是一個不幸的小女孩,因為失去雙親,被送到西部的親戚處寄養。她從小沒了母親,父親臨終前囑咐她要滿懷希 望,好好生活,並教給她一個「快樂遊戲」。那就是,不管碰到什麼糟心的事情,先想想它好的一面。父親一死,波利亞娜立即就有了一個玩「快樂遊戲」的機會。 她想,父親死了,去天堂與母親相見了,死得真好,於是她心裡充滿了快樂,不再覺得悲傷。

「波利亞娜症」可以解釋一種現象:就是美化過往的現象。為什麼許多人總是把過去記憶得比實際上更為美好,這叫作記憶的「波利亞娜原則」。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頭腦在處理愉快的信息時比不愉快的信息更為積極,因此,對過去的回憶選擇好的一面往往超過不好的一面。離過去的事件越久遠,這種偏見就越明顯。壞事發生時越能「往好處著想」的人,在事情過後也就越會對過去有正面的回憶。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懷舊文化是一種保守主義思潮,是在面對千篇一律的現代化、物慾化浪潮時,一種精神層面的反抗,雖然這種精神層面的反抗無法阻擋現代化的浪潮,但它們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弘揚了一種人文關懷的價值理念,在現代化凱歌高奏的背景下,對人類盲目的烏托邦構想不失為一種清醒的警醒。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表示沒學好,看不懂


推薦閱讀:

老照片修復的一般過程
老照片 — 民國軍官的家庭相冊
真實鏡頭下的八路軍戰士,看抗戰時期的八路軍風采
老底片老照片沒地方沖洗了,這樣翻拍再修復
幼時的成龍,虎頭虎腦的陳港生,剛出生時差點被換了1500港元

TAG:老照片 | 文化 |